EB病毒感染有哪些症状 EB病毒感染可出现皮疹
EB病毒感染有哪些症状 EB病毒感染可出现皮疹
EB病毒感染者中约有10%~30%的患者会出现皮疹,呈多形性,有猩红热样皮疹、斑丘疹、荨麻疹、结节性红斑等,偶尔会有出血性。皮疹多发于躯干部,EB病毒感染发作后7~14天内出现,1周内消退,无明显痕迹。可见典型粘膜疹,见于软、硬腭的交界处,表现为多发现针尖样瘀点。
异型淋巴细胞的相关疾病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如,有一种叫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疾病,就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至达20%~30%。(参考值为<10%)。这种病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体来证实感染的存在。其他病毒的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有的药物也会引发淋巴细胞的应激反应,所以出现几个异型淋巴细胞时不必草木皆兵。但是,如果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持续增多,则不能大意,还应该再做一些其他的检查,比如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细胞化学染色等,以排除淋巴细胞白血病。
EB病毒感染饮食 EB病毒感染不宜吃什么
1、EB病毒感染者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会加重感染的症状。
2、需要戒烟、戒酒,如果继续喝酒抽烟的话,是不利于EB病毒感染恢复的。
EB病毒感染有哪些症状 EB病毒感染有哪些危害
好发与40岁以上中老年人。据研究表面,未分化型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有关。未分化鼻咽癌中EB病毒主要感染鼻腔粘膜上皮细胞,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但EB病毒有助与肿瘤生长和逃避免疫监视。
多见于青年人,大量研究表面淋巴瘤与EBV感染有关,EB病毒感染者其发病率是健康人群的4倍。
多见于5~12岁儿童,发生于中非和美洲等地,好发于面部及腭部。EB病毒也是1964年Epstein和Barr在研究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时,从瘤细胞培养中发现的。
胃癌的发病率较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面胃癌发生与EB病毒感染有关。检测癌细胞发现,胃淋巴上皮样癌、胃腺癌中均有EB病毒。
幼儿皮疹背后或藏致命风险
猩红热。这是一种传染病。多数高热起病,体温可到39~40℃,孩子精神偏弱,比普通感冒发热显得病情重。
发热当天或第二天即可出现皮疹。但皮疹较为特殊,呈“醉酒样”皮疹,即孩子全身皮肤潮红如饮过酒一样,但往往看不到明显的一粒一粒的疹子,所以家长常常没有发现孩子出疹。医生体检时发现皮肤潮红,手压皮肤潮红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皮疹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给予有效治疗后2~4天可消退。退疹后躯干部皮肤出现明显的脱屑,手掌足底可见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不留疤痕。
猩红热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导致,有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发热不高或不发热,只表现为猩红热样皮疹。
疱疹性咽颊炎、手足口病。近两年流行的疱疹性咽颊炎,大部分患儿仅表现为咽颊部疱疹溃疡,也可见少数全身散在皮疹。手足口病患儿除手、足、口皮疹外,常见到臀部皮疹。疱咽和手足口病的发疹时常伴有发热。
麻疹接种后反应。如果孩子发热,同时全身散在皮疹,要回顾孩子近期有没有接种麻疹疫苗(8月龄)。
麻疹接种反应与其他疫苗的接种反应不太相同:约接种后7~10天发生,表现为发热、出疹。发热时间2~3天,38度左右多见,也有热度更高或热程更长的,疹子大都在发热期间发生,全身散在。麻疹疫苗的接种反应类似轻型麻疹发病,但发热与出疹的关系与典型的麻疹不完全吻合,而且一般不发生麻疹伴发的心、脑合并症。
川崎病。如持续发热不退超过5天,用抗生素无效同时伴有皮疹,眼睛红、嘴唇红、舌头红,口唇裂,肛周红,淋巴结肿大,应该考虑有没有川崎病。
EB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病情轻重不一,差异很大。如发热持续,同时伴发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医生会考虑EB病毒感染,其确诊需要抽静脉血查EB病毒抗体和EB病毒DNA。
EB病毒感染会肚子疼吗 EB病毒感染肚子疼如何治疗
EB病毒引起肚子疼,结合全身症状,对症治疗。如高热适度降温。肝功能损伤者保肝护肝。呼吸道症状,予以祛痰止咳。中枢神经症状应控制脑水肿,防止惊厥。心肌炎需防止心力衰竭。脾大者避免剧烈活动,以防脾破裂。腹泻者固涩止泻。
对已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但尽量避免使用氨苄青霉素,与EB病毒患者使用易引起皮疹。
虽然激素不能治疗EB病毒,但可用于消除咽喉水肿及局部炎症引起并发症。
目前尚无对EB病毒感染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但有研究显示昔洛韦等核苷类似物外有抑制EB病毒的作用。
EB病毒感染后一直低烧 EB病毒感染后会发烧吗
会的。
EB病毒感染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病毒后发病。它的典型症状便是发热,所以除EB病毒感染后除极轻型的不会发热,一般均会出现发烧。
EB病毒感染好后又发烧 EB病毒感染好后又发烧为什么
EB病毒感染好后又出现发热有两种可能。
一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类型多种多样,可能出现间歇热的情况,当病患出现高热减退后,间隔数小时或数日又可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所以可能EB病毒感染并未治疗好,只是退热给予的假象。
二是EB病毒感染治疗好了以后出现发热的原因并不是EB病毒引起的,因为当EB病毒感染通过治疗好转后,可以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不容易再次发病。所以应考虑其他疾病的发生可能。
口干无唾液是什么原因呢
(1)Epstein-Barr(EB)病毒:它是一种常见的感染人的疱疹病毒。有激活B细胞高度增殖的性能,表现为高球蛋白血症,可转变成B淋巴细胞肿瘤。在干燥综合征的患者的泪腺、唾液腺、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EB病毒的早期抗原(EA)和DNA,说明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EB病毒处于活跃复制状态,它不断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使疾病缠绵延续;另有一些学者从正常人的唾液腺活检标本中也测到EB病毒的DNA,因此认为以EB病毒作为本病病因是值得怀疑的。
(2)逆转录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可出现口干、腮腺肿大等干燥综合征样症状,且30%的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测到了对HIV成分P24gag蛋白的抗体;在HTLV-1(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为另一种逆转录病毒)感染者亦出现干燥综合征样症状,因此有人认为HIV感染可能是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然而HIV患者虽有口、眼干燥,但血清中不具有抗SSA、SSB抗体,它们与。
EB病毒感染有哪些症状 EB病毒感染可出现肝脾大
EB病毒感染者约15%会出现肝大,多在肋下2CM以内,有触痛及叩痛。约2/3的患者肝功能会出现异常,谷丙转氨酶升高,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约有半数患者有轻度脾肿大,在病程第2周最明显,7~10天后可逐渐缩小,脾大有疼痛及压痛,偶尔可发生脾破裂。
EB病毒感染会复发吗 EB病毒感染为什么会复发
原发性EB病毒感染在口咽上皮细胞复制,最后潜伏在B淋巴细胞,可出现无症状或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IM具有自限性,数周后症状减轻直至消失。在无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人患者身上可出现慢性或复发性IM症状。
当EB病毒感染起病后,通过治疗或自身免疫消除症状,均以产生对EB病毒的免疫力,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但如果患者个人免疫力低下,再接触到EB病毒时,还是会引起EB病毒的发生。
EB病毒感染有哪些症状 EB病毒感染可出现咽峡炎
EB病毒感染的患者约半数存在咽部、扁桃体、悬雍垂充血肿胀,少数有溃疡或假膜形成,伴有咽痛,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
病毒感染为什么会导致淋巴瘤
关于淋巴瘤的资讯,科研人员发现与病毒感染有关。
人类淋巴瘤最早证实的是Burkitt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有关。在中非此病主要发生于3~12岁的儿童,与一定气候条件有关,可占当地儿童肿瘤的半数以上,只有5%的患者年龄超过20岁。在世界其他地区虽然也有散发的病人,但均属较罕见的病例。通过细胞生物学技术业已证明在Burkitt淋巴瘤98%的肿瘤中可找到EB病毒的基因组,但在散发的Burkitt淋巴瘤中则只有15%~20%含有EB病毒。流行区病人EB病毒的壳抗原抗体全部阳性,且滴度高。
壳抗原阳性的儿童中发生此种肿瘤的风险为对照组的30倍。用EB病毒感染某些猿类,可引起与Burkitt淋巴瘤相似的恶性淋巴组织增生病变。因此,目前认为本病是非洲儿童在婴幼儿期重度和持续EB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癌基因被激活,导致B淋巴细胞恶性增殖的后果。目前认为由蚊子传染的疟疾仅是一种辅助因素,疟疾感染使淋巴网状系统发生改变,对病毒的触发癌变作用易感。B细胞的感染受T淋巴细胞控制,病毒的核蛋白质(如EBNA-2,EBNA-3)和膜蛋白(如LMP-1)可诱导B细胞增殖。
宝宝病毒感染原因是什么
1.原因一
人体的病毒性感染多数呈隐性感染(指人体感染病毒后,不出现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少数为显性感染(指人体感染病毒后,出现症状)。显性感染中多数病毒性感染表现为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多在1~2周内自愈,少数表现为潜伏性感染(如疱疹病毒感染等)和慢性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此外,尚有一类慢感染或称慢病毒感染,如库鲁病等。其中一部分病原明确为病毒,还有一类可能是其他因子(如蛋白质感染因子)。少数病毒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先天性感染,引起死胎、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是当前优生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原因二
多数的研究证明,某些病毒感染与肿瘤的发生有关,如伯基特氏淋巴瘤及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有关,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子宫颈癌与有关等。病毒性感染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眼及泌尿生殖器和胎盘传播。在病毒性感染病人中,儿童多于成人。病毒性感染的病人,多数均能自愈。严重感染的病人可发生死亡及遗留后遗症。
病毒脑膜炎症状是什么
通常急性起病,有剧烈头痛、发热、呕吐、颈项强直、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如征阳性,并有全身不适、咽痛、畏光、眩晕、精神委靡、感觉异常、肌痛、腹痛及寒战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咽峡炎、视力模糊等症状。肠道病毒感染可出现皮疹,大多与发热同时出现,持续4~10天。柯萨奇A5、9、16病毒和ECHO4、6、9、16、30病毒感染,皮肤典型损害为斑丘疹,皮疹可局限于面部、躯干或涉及四肢,包括手掌和足底部。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可有流行性肌痛(胸壁痛)和心肌炎。临床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较少见,偶尔发现斜视、复视、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腱反射不对称和病理反射阳性。重者可出现昏睡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
主要是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防治并发症。对症治疗如头痛严重者可用止痛药,脑水肿可适当应用甘露醇。抗病毒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和缓解症状,针对单纯性疱疹病毒及EB病毒多用阿昔洛韦,一天三次。更昔洛韦是巨细胞病毒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一天两次。
有脑膜炎的患者,应该要立刻的去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如果有发高烧的情况,首先应该做好退烧工作,这样能够降温,避免脑膜炎一直发展,患者平时还要多锻炼,这样能够增强身体的体质,预防感冒,也能够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