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拉肚子推拿什么穴位

拉肚子推拿什么穴位

1.1、拉肚子捏脊法

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1.2、拉肚子推拿龟尾

在尾椎骨端与肛门之间,即督脉经过的长强穴,又名尾闾穴。揉按可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功能,穴性平和,能止泻。 基本做法:患儿俯卧,用食指或中指端揉脐眼(即神阙穴),逆时针揉约100次,约3分钟。

1.3、拉肚子推拿手阴阳

卫浴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基本做法: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婴儿拉肚子推拿哪里 湿热型拉肚子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泻时暴注下迫,泻下黄水臭秽或见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尿黄而少,或伴身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和中止泻。

推拿处方: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下推七节骨,揉龟尾。

推拿方法:

清脾胃:用拇指推拇指指面100-500次,从指根到指尖直推。

清大肠:用拇指推食指桡侧元100-300次,从虎口到指尖直推。

退六腑:用食指,中指推前臂尺侧100-300次,从肘直推向腕。

下推七节骨:用食指,中指自第4腰椎向下直推至尾椎骨端100-300次。

揉龟尾:用中指指端揉尾椎骨端100-300次。

有保护小儿视力的推拿方法吗

小儿保护视力常用推拿穴位主要用以下几个:

揉按睛明

睛明位于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用食指指腹按揉睛明穴,可加速血液循环。

推拿攒竹

攒竹位于面部,当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推拿时用双手拇指从眉头攒竹穴推拿至眉尾。

点按瞳子髎

瞳子髎位于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推拿时用双手拇指点按瞳子髎,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按揉承泣

承泣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推拿时用拇指指腹用力旋转按揉承泣,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按揉四白

四白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缘凹陷处。推拿时用两手中指和食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四白穴。

揉按光明

光明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推拿时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的方向揉按光明穴。

小儿保护视力推拿穴位解析

睛明降温除浊,明目安神;攒竹清热明目,祛风通络;瞳子髎降浊祛湿,养肝明目;承泣明目定神,舒经活络;四白祛风明目,通经活络;光明疏肝明目,活络消肿。六穴配伍,长期按摩,有助于清肝明目,缓解眼睛疲劳,防止视力下降。

宝拉肚子精神不好时要注意什么 第六步:小儿推拿止泻

宝宝拉肚子精神不好时,家长可以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时候给宝宝进行小儿推拿,小儿推拿适合0-6岁的宝宝,长期推拿不仅能够让宝宝拉肚子的症状好转,还能够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令宝宝食欲增加、身体强壮。

位置:脾经位于拇指末节的螺纹面上。

操作:让患儿取坐位,用右手的拇指螺纹面蘸取介质葱姜水后,在患儿拇指螺纹面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用力要均匀,频率保存在每分钟200次左右。

位置:大肠穴位于食指靠近拇指一侧的边缘,长度为从指尖到指根。

操作:用右手的拇指边缘或者食指、中指两指指面,蘸取介质葱姜水后,做由指尖推向指根方向的直线单方向推动,频率每分钟200次。

位置:丹田位于肚脐下2.5寸,即肚脐与趾骨连线的中点处。

操作:让患儿仰卧在床上,操作者在患儿的右侧,用右手掌根对着依次对着肚脐、丹田进行按揉,频率每分钟200次。

位置:中脘穴位于腹部肚脐以胸骨下凹陷处联线的中点。

操作:让患儿仰卧在床上,用右手大鱼际处在中脘穴上做按揉,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

位置:腹即为整个腹部。

操作:患儿去仰卧位,用右手掌对整个腹部做逆时针方向的按摩,频率为每分钟120次。操作时需要在腹部放少血滑石粉或者爽身粉减少皮肤摩擦。

位置:龟尾穴位于小儿背部脊柱下端的尾部。

操作:患儿去俯卧位,用右手中指或者拇指蘸取介质葱姜后,在穴位处做按摩。频率为每分钟200次。

位置:七节骨为线状穴位,在尾骶部,从第四腰椎起到尾骨处。

操作:患儿取俯卧位,用右手的拇指边缘蘸取葱姜水做介质,从下往上直推,频率为每分钟200次。

如果小儿长期腹泻可在上述推拿手法的基础上加捏脊5遍。

位置:小儿整个脊柱骨。

操作:让患儿俯卧床上,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小儿脊柱骨上皮肤,做从尾骨处开始直到平肩处的两手交替翻动皮肤。要求中间不能滑脱,如滑脱则需重新开始。

拉肚子什么穴位

1、拉肚子推拿什么穴位

1.1、拉肚子捏脊法

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1.2、拉肚子推拿龟尾

在尾椎骨端与肛门之间,即督脉经过的长强穴,又名尾闾穴。揉按可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功能,穴性平和,能止泻。 基本做法:患儿俯卧,用食指或中指端揉脐眼(即神阙穴),逆时针揉约100次,约3分钟。

1.3、拉肚子推拿手阴阳

卫浴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基本做法: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小儿推拿感冒咳嗽手法图解 小儿感冒咳嗽挟痰推拿哪里

主要症状:兼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舌苔厚腻,脉象浮滑而数。

治疗原则:疏风解表,佐以宣肺化痰。

推拿穴位,加运内八卦,揉乳旁,揉乳根。

孩子腹泻推拿什么穴位

1、孩子拉肚子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可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2、孩子拉肚子捏脊法

捏脊时,主要作用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

3、孩子拉肚子推上七节骨

以尾椎骨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为七节骨。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节骨200-300下。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就是“下推”,千万别弄反了。

4、孩子拉肚子揉腹法

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但一定要逆时针揉腹,顺时针揉腹则是调理便秘。

5、孩子拉肚子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6、孩子拉肚子揉脐法

在肚脐正中,即神阙穴,又指脐周腹部。揉脐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消食导滞。患儿俯卧,操作者用拇指或食指端在龟尾穴做逆时针按揉200次,约5分钟,皮肤微红为度。

7、孩子拉肚子推拿龟尾

龟尾在尾椎骨端与肛门之间,即督脉经过的长强穴,又名尾闾穴。揉按可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功能,穴性平和,能止泻。患儿俯卧,用食指或中指端揉脐眼(即神阙穴),逆时针揉约100次,约3分钟。这是根据顺时针摩腹为泻(治疗便秘),逆时针摩腹为补(治腹泻)的原理施术于小儿治疗。

宝宝拉肚子推拿有用吗

宝宝拉肚子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急性肠炎拉肚子,那做推拿效果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如果是消化功能不好导致的拉肚子,推拿有可能帮助他胃肠的功能,然后这种可能是有效的;还有一种是宝宝拉肚子是对蛋白的过敏,乳糖的不耐受,这种情况做推拿也是没有用的。这个如果拉肚子做推拿没有用,就要及时去查一下,看是不是其他的原因引起的拉肚子。

总筋的准确位置图

总筋是一个推拿穴位名称,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中指处。这个穴位是治疗口疮的主要穴位之一,对于舌尖、舌面的口疮糜烂效果较好,主治惊风、抽搐、口舌生疮牙痛以及一些实热证。

宝宝拉肚子可以艾灸吗 宝宝拉肚子艾灸多久见效

通过艾灸能够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而不同体质、不同症状的宝宝,艾灸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宝宝艾灸1-2天拉肚子症状就好了,有的宝宝可能需要艾灸1个月左右。

在艾灸给宝宝治疗拉肚子的同时,还可以配合推拿按摩,效果更好。

可以给孩子推大肠经,从合谷到温溜,每天推50次左右,还有要给孩子掐脊,从下往上,每天掐脊50次左右。加上慢慢轻轻揉腹,也是每次顺时针20,逆时针20次左右。

宝宝拉肚子在艾灸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调理,不要给宝宝吃冷的、硬的、辛辣刺激性食物,辅食尽量做的软一点、容易消化一点,这样慢慢就能调理好宝宝的肠胃功能。还可以给宝宝做一些具有健脾养胃功效的食物,如焦米汤、山药粥、小米粥、山药枣泥糕等。

小儿推拿对腹泻有用吗

小儿推拿对腹泻有缓解功效。

小儿推拿不需要使用药物,通过对穴位和经络刺激,即可以起到调理肠胃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宝宝拉肚子的现象。

宝宝拉肚子可以推拿吗

可以的。

小儿推拿的基本治疗原理是通过特定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宝宝特定的部位或者穴位上做功,通过能量转换、生物效应而防病治病的。0-6岁的宝宝都可以进行。

并且对于宝宝拉肚子,临床上有许多实用的推拿方法。

相关推荐

鼻炎穴位按摩法该怎么做

1.揉按印堂、鼻通、迎香穴,各2分钟。 2.搓鼻:双手拇指相对摩擦,生热后沿鼻冀两侧反复推擦,最好使鼻翼两侧发热。 3.揉按风池,约2分钟,最好有酸胀感觉并向额部传导。 4.分推前额,约1分钟。 5.捏鼻:拇、食指相对捏住鼻翼,力量以不感疼痛为合适,一捏一松,动作要有节奏,可持续1~2分钟。 6.伴有头痛者,可点揉太阳、百会穴1分钟。可以搭配喝随草记鼻比通茶,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以上介绍的鼻炎推拿穴位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很好的治愈效果,同

壮阳功哪种好这八种见效快

一、揉肚脐50次 以肚脐(神阙穴)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揉转50圈,将存留在你的肚脐上的各种脂肪消化殆尽。 二、推腹100次 用中指、食指、无名指指腹从上向下(从鸠尾穴中极穴)推100次,能让你字啊健康的锻炼身体的方式中让你更加的健康。 三、横推少腹(小肚子)100次 用手掌在小肚子上从左到右来回横推100次,能让血液流畅。 四、揉腹部200次 用手掌揉腹部200次,舒服筋骨和腹部的脉络。 五、按揉睾丸100次 双手按揉睾丸100次,适当的调解你的方式能让你的壮阳效果更佳的显著。 六、捏拿揉攥睾丸100次

婴儿拉肚子推拿哪里 受惊吓拉肚子

主要症状:多发于暴受惊恐后,大便稀绿而粘,带有大量未消化食物,惊惕苦恼,心神烦乱,夜寐不安, 印堂,山根色青或口鼻周呈青色,舌质正常,指纹青。 治疗原则:平肝健脾,镇惊止泻。 推拿处方:清肝,清补脾,揉小天心,揉百会,掐揉五指节。 推拿方法: 清肝:用食指,中指推食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尖方向直推。 清补脾经:用拇指来回推拇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 揉小天心:用拇指揉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100-300次。 揉百会:用拇指揉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之交点100-200次。 掐揉五指节:用拇指

怎么给肩膀按摩

1、身心放松 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还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2、取穴准确 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3、用力恰当 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4、循序渐进 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5、持之以恒 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者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荨麻疹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推拿

如果荨麻疹的患者是小宝宝,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的方法来缓解拉肚子的现象,具体做法如下: 爸爸或妈妈顺着宝宝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宝宝腹泻伤经液,气血经液同源,所以要给宝宝补气血,而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推背可以补阳气,健脾补肾,增强荨麻疹患者的抵抗力,缓解拉肚子的症状。 爸爸或妈妈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尾椎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宜,能很好的帮助宝宝止泻。 宝宝平躺,爸爸或妈妈用掌根或中指

宝宝拉肚子小儿推拿 小儿寒湿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则:散寒化湿,温中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摩腹,补大肠,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推三关,揉外劳宫温中散寒;补脾经,补大肠与摩腹能健脾化湿;揉龟尾和足三里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散寒化湿,温中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摩腹,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开天门,清肝经,掐揉五指节;恶寒发热者加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

小儿推拿穴位大全

1.基本手法 (1)指导法则 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故而进行推拿时,要注意手法轻柔、力量稳定,推拿讲究程序性。 (2)基本手法 基本的手法有很多种,包括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运法、捏法、擦法、捣法、捻法、刮法、摇法、拍法十五种手法。 2.推拿手法 (1)脾经 a.位置:位置主要分布在拇指上的螺旋纹状面和桡侧缘。 b.主治:腹泻和积食等消化道疾病。 c.操作:家长将宝宝的拇指弯起来,顺着拇指的桡侧边缘或者有螺纹的一面向上方推拿三百次左右。 (2)胃经 a.位置:在宝宝拇指的第二节处,或者在

宝宝吃螃蟹拉肚子怎么办 小儿推拿止泻

如果是6岁以下的宝宝吃了螃蟹出现拉肚子的症状,可以采用小儿推拿的方式来辅助治疗,小儿推拿主要是通过对体表穴位的刺激,调整紊乱的胃肠功能。 具体做法是:先用手掌贴于患儿腹部,以脐为中心,按顺时钟方向,持续按摩10分钟左右,再用中指及拇指在患儿的尾部至腰部中线上一遍接一遍地从下至上直线推动2~3分钟;最后双手分别置于患儿脊柱两侧按捏脊柱3~5遍。为防止皮肤擦伤,可蘸些温水、润肤乳做润滑剂。

揉总筋的方法和功效 总筋加一窝风的作用

一窝风穴也是一个推拿穴位名称,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有温中止痛、行气通络、发散风寒、宣通表里的功能作用,总筋加一窝风穴对于腹痛、肠鸣、胃痛、消化不良、小儿急、慢惊风、口舌生疮等有一定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关节不利、汗出不畅等经络不通之症,亦用于惊风之症。

小宝宝怎么练腰部力量

1、宝宝腰部力量锻炼法 锻炼宝宝的腰肌。妈妈与宝宝玩引拉游戏。即让宝宝仰卧在床上,妈妈面对孩子,一边和宝宝说 妈妈帮你坐起来玩好吗?一边慢慢用双手拉其胳膊,拉至坐姿后,将其扶直,稍坐片刻后,再帮助仰卧床上,反复进行 3~6 次。或者妈妈双手扶住宝宝的腰部或腋下,扶成站姿,两腿成 45 度角分开,然后双手扶腰,将宝宝身体向下推按成坐姿,片刻再扶起。反复进行 4~6 次。小宝宝怎么练腰部力量 2、推拿法帮助宝宝锻炼身体 小儿推拿时手法要轻,不要过重,而且在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以便其配合进行推拿。 身心放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