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缩乏力处理原则 寻找原因
宫缩乏力处理原则 寻找原因
特别注意有无胎位异常及骨盆狭小。对于已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应密切观察产程。在正常产程:隐匿期,未产妇为9小时,经产妇为6小时,活跃期每小时宫颈扩张,未产妇不少于1.2厘米,经产妇不少于1.5厘米。
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 注意事项
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助产人员不要惊慌,应及时采取适时而有效的方法抢救及治疗。如注射宫缩剂、节律性按摩子宫等促进宫缩。若不能奏效,可用宫腔纱布条填塞、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切除子宫等止血。
宫缩乏力的分类 宫缩乏力的原因
宫缩乏力若是原发性的,从一开始子宫肌肉的收缩力就很弱或子宫肌肉水肿而妨碍收缩,多胎、羊水过多等原因也会造成宫缩乏力,所以孕妇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
宫缩乏力若是继发性,即因为骨盆狭窄、胎头位置不正致使分娩无法正常的进行,产妇会感到疲惫,宫缩也会变得不协调,此外,还与产妇心理焦虑紧张,呼疼不止导致产程时间延长,出现宫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不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一当出现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首先应寻找原因,有无头盆不称与胎位异常,了解宫颈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情况。若发现有头盆不称,估计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应及时行剖宫产术,若判断无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估计能经阴道分娩者,则应考虑采取加强宫缩的措施。
二、第一产程
1、一般处理:消除精神紧张,多休息,鼓励多进食。不能进食者可经静脉补充营养,给邓10%葡萄糖液500~1000ml内加维生素C 2g。伴有酸中毒时应补充5%碳酸氢钠。低钾血症时应给予氯化钾缓慢静脉滴注。产妇过度疲劳,可给予安定10mg缓慢静脉注射或度冷丁100mg肌肉注射,经过一段时间,可以使子宫收缩力转强。对初产妇宫颈开大不足3cm、胎膜未破者,应给予温肥皂水灌肠,促进肠蠕动,排除粪便及积气,刺激子宫收缩。自然排尿有困难者,先行诱导法,无效时应予导尿,因排空膀胱能增宽产道,且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
2、加强子宫收缩:经过一般处理,子宫收缩力仍弱,确诊为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产程无明显进展,可选用下段方法加强宫缩:
人工破膜:宫颈扩张3cm或3cm以上、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可行人工破膜。破膜后,胎头直接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加速产程进展。现有学者主张胎头未衔接者也可行人工破膜,认为破膜后可促进胎头下降入盆。破膜时必须检查有无脐带先露,破膜应在宫缩间歇期进行。破膜后术者的手指应停留在阴道内,经过1~2次宫缩待胎头入盆后,术者再将手指取出。可以用宫颈成熟度评分法估计加强宫缩措施的效果。若产妇得分在3分及3分以下,人工破膜均失败,应改用其他方法。4~6分的成功率约为50%,7~9分的成功率约为80%,9分以上均成功。
子宫收缩乏力处理方法
治疗原则
1.排除产道、胎儿性难产制定分娩方式。
2.枯计能从阴道分娩者增强产妇体力,加强子宫收缩。
3.有头盆不称,或胎儿窘迫,及早行手术。
4.情况改善后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
用药原则
1.如胎膜未破宫口开大3cm以下者宜先用温热肥皂水灌肠,排便后行人工破膜。
2.如经上述处理无效或继发性宫缩乏力者可选用维生素B1穴位注射,催产素静脉滴注。
3.精神紧张体力差者予以休息必要时予以杜冷丁或安定调整后加强宫缩。
4.进食少脱水者酌情补液。
产后出血的病因
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
1.宫缩乏力
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70%。子宫肌纤维的解剖分布是内环、外纵、中交织。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宫肌纤维收缩对肌束间的血管起到有效的压迫作用。如果出现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即宫缩乏力则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作用而发生产后出血。常见的因素有:①全身因素:产妇因对分娩过度恐惧而极度紧张,尤其对阴道分娩缺乏足够信心则可以引起宫缩不协调或宫缩乏力。此种情况在临产后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及麻醉剂等将引增加产后宫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②产科因素:产程过长造成产妇极度疲劳及全身衰竭,或产程过快,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羊水过多、巨大儿及多胎妊娠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肌纤维缩复能力差,多次分娩而致子宫肌纤维受损,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子痫前期(重度)、严重贫血、宫腔感染等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使子宫肌纤维水肿而引起子宫收缩乏力;③子宫因素: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等。
2.胎盘因素
占产后出血原因的20%左右。根据胎盘剥离情况,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部分胎盘和/或胎膜残留均可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胎盘滞留:胎盘在胎儿娩出后30分钟尚未排出者称胎盘滞留。可能与宫缩剂使用不当或粗暴按摩子宫等,刺激产生痉挛性宫缩,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或宫颈外口形成收缩环,将剥离的胎盘嵌闭于宫腔内引起胎盘滞留;宫缩乏力或因膀胱充盈压迫子宫下段,也可以致胎盘虽已剥离而滞留于宫腔。如胎盘滞留妨碍正常宫缩则引起产后出血,且血块多聚于子宫腔内,进而引起宫腔增大致宫缩乏力,如果不及时处理则形成恶性循环并导致严重后果;胎盘粘连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操作手法不当有关。如胎儿娩出后过早或过重按摩子宫,干扰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和缩复,致胎盘部分剥离,剥离面血窦开放而出血过多;也可由于既往多次刮宫或宫腔操作使,使子宫内膜损伤而易引起胎盘粘连或植入。
3.软产道裂伤
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阴道及宫颈及子宫下段裂伤。常见因素:外阴组织弹性差,外阴、阴道炎症改变;急产、产力过强,巨大儿;阴道手术助产;软产道检查不仔细,遗漏出血点。缝合、止血不彻底等。
4.凝血功能障碍
常见原因有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少数由原发性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重症病毒性肝炎等引起。
5.子宫内翻
少见,多因第三产程处理不当造成,如用力压迫宫底或猛力牵引脐带等。
宫缩乏力的原因有哪些
原发性宫缩乏力的原因
从一开始子宫肌肉的收缩力就很弱,或子宫肌肉水肿而妨碍收缩,多胎、羊水过多等原因也会造成宫缩乏力。
继发性宫缩乏力的原因
如果骨盆狭窄、胎头位置不正,致使分娩无法正常进行,产妇就会感到疲惫,宫缩也会变得不协调。除此之外,产妇心里紧张,呼疼不止,也使产程时间拖长导致宫缩乏力。
宫缩乏力
产力是分娩的动力,以子宫收缩力为主。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规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所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子宫收缩异常临床上分为宫缩乏力和宫缩过强。宫缩乏力是指宫缩不随着产程的进展而增强,从而使产程时间拖长的状况。按发生时间可分为原发性宫缩乏力(产程开始就出现)和继发性宫缩乏力(宫口开大3cm进入活跃期后出现)。宫缩乏力受产妇全身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产前精神过度紧张、术中过多使用麻醉剂或镇静剂、子宫过度膨胀(多胎、巨大儿、羊水过多)、子宫发育不良、严重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宫缩乏力是很多产妇遇到过的情况,宫口迟迟不开,除了致使产程拖延外,也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很大的危害,例如引发产后出血,增加胎儿宫内缺氧和创伤的机会等。
子宫收缩不好怎么办
1)一般处理
对于子宫收缩的情况,可以进行一般的处理,多注意休息,饮食上一定不要过多的饮食,希望大家能够注意。
伴有酸中毒时应补充5%碳酸氢钠。低钾血症时应给予氯化钾缓慢静脉滴注。产妇过度疲劳,可给予安定10mg缓慢静脉注射或度冷丁100mg肌肉注射,经过一段时间,可以使子宫收缩力转强。
对于排尿有困难的人,可以进行诱导的方法,进行导尿,因排空膀胱能增宽产道,且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
2)加强子宫收缩
经过一般处理,子宫收缩力仍弱,确诊为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产程无明显进展,可选用下段方法加强宫缩:
①人工破膜
宫颈扩张3cm或3cm以上、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可行人工破膜。破膜后,胎头直接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加速产程进展。现有学者主张胎头未衔接者也可行人工破膜,认为破膜后可促进胎头下降入盆。破膜时必须检查有无脐带先露,破膜应在宫缩间歇期进行。破膜后术者的手指应停留在阴道内,经过1~2次宫缩待胎头入盆后,术者再将手指取出。
②安定(valium)静脉推注
安定能使宫颈平滑肌松弛,软化宫颈,促进宫颈扩张。适用于宫颈扩张缓慢及宫颈水肿时。常用剂量为10mg静脉推注,间隔2~6小时可重复应用,与催产素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3)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处理原则是调节子宫收缩,恢复子宫收缩极性。给予强镇静剂度冷丁100mg,使产妇充分休息,醒后多能恢复为协调性子宫收缩。
在子宫收缩恢复为协调性之前,严禁应用催产素。若经上述处理,不协调性宫缩未能得到纠正,或伴有胎儿窘迫征象,或伴有头盆不称,均应行剖宫产术。
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 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处理原则
立即吸氧、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未输血前,补充平衡液为主。
按摩子宫、刺激宫缩,挤出宫腔内血块,催产素或麦角可经腹在宫体上注射,也可肌注催产素,也可用乙醚擦阴道可促进宫缩。
可一手经腹一手在阴道内采取双手压迫子宫前、后壁止血,或压迫腹主动脉止血。
必要时宫腔内填塞纱布条止血。
经上述处理出血仍不止,应考虑手术治疗。可实行经阴道用肠线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如无效,迅速开腹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如见到子宫收缩,则产生效果。以上所有方法均无效时,子宫次全切除是止血的最后手段。最后注意抗生素防治感染。
宫缩乏力的治疗原则
1.排除产道、胎儿性难产制定分娩方式。
2.预计能从阴道分娩者增强产妇体力,加强子宫收缩。
3.有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胎位异常,前置胎盘,子宫过度膨胀,高龄产妇,子宫过度膨胀有子宫和子宫颈手术者慎用。
4.情况改善后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