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周围性面瘫表现是什么
外伤性周围性面瘫表现是什么
【病因】
1.先天性:少见,如面神经先天畸形,面神经或神经核发育不全。
2.原发性:常见,约占周围性面瘫的80%,如贝尔面瘫。
3.感染性:较常见,多因相邻部位的病毒或细菌感染累及面神经引起,如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4.医源性,较常见,如中耳乳突手术。
5.其他,外伤性,压迫性,代谢性,中毒性较少见。
【临床表现】
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不能鼓腮或吹口哨,发爆破音(如“波”、“坡”)困难,进食可有口角漏液现象。双侧完全瘫痪者面部呆板无表情。口角下垂,在说笑时口角向健侧偏斜。有的患者还有舌前2/3味觉障碍及眼干、口干等表现。
周围性面瘫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病变 耳部带状疱疹、脑膜炎、腮腺炎、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
(2)耳源性疾病 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
(3)肿瘤 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颈静脉球肿瘤。
(4)外伤 颅底骨折、面部外伤。
(5)中毒 如酒精中毒。
(6)代谢障碍 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7)血管机能不全
(8)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周围性面瘫与面神经损伤有关。面神经是人体内居于骨管中最长的神经,也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神经。 “周围性面瘫病因较为复杂,因为面神经很长,比较容易受累,其行走经络的任何病变都可导致面瘫。” 在很多人看来,能患上周围性面瘫的人都是年老体弱者。实际上,年轻人也可能患上面瘫。“有些年轻人喜欢 通宵上网,有的白领则是需要工作到很晚,这时面瘫也可能找上门来。要知道,人如果承受较大的压力,劳累过度休息不足,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对于某些疾病自然就没有足够的抵抗力了。而人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以患各种感染疾病,周围性面瘫也与病毒感染有关,常见的如疱疹病毒,很多此病患者患侧耳前或耳后出现疱疹,甚至出现听力异常。”
气温变化不稳定 谨防面瘫发生
转眼已经立夏近半月,气温却依然变化不稳定,昼夜温差较大,偶尔还会有狂风骤雨。大家应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防止因受凉、感冒、抵抗力低下等因素导致的面瘫发生。
周围性面瘫 常见病因有着凉、受风、病毒感染等,造成面神经营养血管的痉挛致使神经缺血,又称急性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它引起面瘫的原因还包括 耳带状疱疹 病毒感染(Ramsay-Hunt Syndrome)、颞骨骨折、肿瘤、中 耳炎 及手术损伤等。
周围性面瘫 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瘫痪、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眉毛较健侧低、流泪、示齿或笑时口角向健侧牵引、吃饭挟食、鼓腮漏气、喝水漏、吹口哨不能。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瘫,部分患者除有面瘫的症状外,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眩晕、走路不稳,耳后疱疹及耳部疼痛等症状。
发生面瘫后应早期做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明确神经损伤的程度和判断病人恢复的可能。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神经电图(ENOG)和肌电图(EMG)等。神经电图提供神经变性程度的客观依据,主要提供变性运动纤维的百分数。损伤后6天内大于90%变性务必进行手术。肌电图可以判断肌肉失神经和变性情况。失神经肌电位见于完全面瘫发生后14~21天,表明神经损害属于不可逆性,减压已失去意义。由于外伤而出现失神经电位,均是手术探察指征。同时通过味觉检查、泪腺分泌检查及镫骨肌反射可大致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特点
中枢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中央前回下1/3)间的病损所引起的面肌瘫痪为核上性面瘫。其特点是:
①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
②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偏瘫;
③无味觉和涎液分泌障碍。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所引起的面瘫,其特点是:
①病变同侧所有的面肌均瘫痪;
②如有肢体瘫痪,常为面瘫对侧的肢体受累,例如,脑干病变而引起的交叉性瘫痪。
③可有病侧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涎液分泌障碍。
睡觉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面部疾病
若是面部受凉、吹风或感冒之后,睡觉时可能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如果伴有眼睛闭合不严、口角歪斜等症状,谨防有面瘫的可能。
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是由于神经损伤所致,一般为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瘫痪、口面歪斜、流口水、表情异常等。如出现这些现象,一定要警觉。
面瘫与耳部疾患的关系
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分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且与中耳疾患关系密切。这主要是与耳部的解剖有一定的关系,因面神经离脑后多次弯曲,全程走行于颞骨内,一切外耳、中耳和内耳感染、肿瘤和外伤及手术等,都可引起面瘫,占周围性面瘫的90%。临床常见的与耳部疾患关系密切的面瘫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急、慢性中耳炎面瘫:急性中耳炎所致的面瘫,多因小儿先天性面神经骨管缺裂,化脓性炎症侵及,使神经发生充血水肿所致。如能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或鼓膜切开引流等,面瘫多可很快恢复。慢性中耳炎因骨髓炎破坏和胆脂瘤压迫引起骨管破坏,使面神经暴露,而发生部分或完全性坏死与断离所致,应予病灶清除和神经修复或移植手术。(2)耳部手术损伤性面瘫:①胆脂瘤和骨髓炎破坏面神经骨管,面神经发炎坏死、肉芽增生,被误以为是炎性肉芽而予以刮除,特别是水平半规管有瘘管者,多伴有面神经破坏。在刮除肉芽时尤其需要注意,最好在神经监护仪监护下进行操作。外耳道闭锁及小耳畸形进行鼓室成形术时也应注意。②鼓室成形、乳突根治和镫骨手术,特别是小耳畸形及耳道闭锁手术时,遇有异常索条组织、凸起骨状结构和面神经走向途径中的肉芽等,均不宜轻易刮除,须排除面神经组织之后再行处理,否则极易造成面瘫。③手术医师在耳部疾患手术过程中,因解剖不熟、经验不足、操作不慎等原因,亦非常容易损伤面神经,造成周围性面瘫。因此,耳部疾患与面瘫有关,而且关系极为密切。
为什么会发生面瘫
(1)特发性面瘫:
这是面瘫中最常见的一部分,一般认为特发性面瘫病因是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
(2)感染性面瘫:
感染性病变、耳源性疾病等均是引起面瘫的原因。
(3)神经源性面瘫:
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如脑出血、脑梗塞、脑血栓等。脑部肿瘤引起的面瘫也属于神经源性面瘫。
(4)创伤性面瘫:
颞骨骨折、面部外伤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医源性面瘫是腮腺手术,乳突手术,牙科治疗,扁桃体切出手术和增殖腮切手术引发。
(5)中毒性面瘫常见有:
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面瘫的分类
面瘫从部位分,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二大类。中枢性麻痹又分为核上性、核及核下性,周围性面瘫又分为颞骨内和颞骨外。脑桥小脑角肿瘤和炎症等髓腔内病变表现为周围性面瘫的特征,但按上述分类又应归入中枢性、核下性。
面瘫从发病状况分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即使肿瘤病程长,面瘫可于某一日突然出现,不能仅从发病急慢来判定。
面瘫按病因分最多见特发性急性周围性面瘫(贝尔麻痹),其他可见感染性、外伤性、肿瘤性和全身疾患。
由于小儿既有和成人同样的贝尔麻痹,同时还有妊娠期、分挽期特有面瘫,故特列小儿面瘫。
面瘫还可分为单侧面瘫、双侧面瘫。
面瘫肌肉萎缩症状
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面瘫的根源在于颈椎骨骼错位歪斜压迫神经引起神经痉挛而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
贝尔氏麻痹(面瘫)的症状
1.一侧(偶为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病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宽,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时病侧口角漏气)。
2.病初多有耳周疼痛,有的患者出现耳后翳风穴疼痛严重,甚至会出现透皮牵扯痛。
3.可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听力过敏、听力下降等等。
面瘫的分类
根据神经受损部位的不同,面瘫应分为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二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也是有所不同的。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引起的面瘫。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如桥脑下部、面神经管、中耳或腮腺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等,可有听觉改变、舌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特点,其中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即贝尔麻痹)。
中枢性面瘫是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瘫。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枢性面瘫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面瘫真的会传染吗
其实,面瘫是不会传染的,所以大家不必害怕。引起面神经炎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根据损害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炎和周围性面神经炎两种。中枢性面神经炎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周围性面神经炎病损发生于面神经核和面神经。
面瘫多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瘫绝大多数为一侧性,且右侧多见,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
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
1、贝尔面瘫:诊断主要是排除诊断,目前的诊断标准为:(1)面部表情肌的完全或不完全瘫痪;(2)突发性;(3)排除中枢神经系统、后颅窝、耳、腮腺等疾病。
2、ramsay hunt综合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变,表现为突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耳疼痛,鼓膜、外耳道、耳廓疱疹;可能有听力下降、听觉过敏、耳鸣、眩晕等。其他全身表现有发热、口唇疱疹、淋巴结肿大、horner综合征、颈部皮肤感觉迟钝等。其中“面瘫、耳痛、疱疹”被视为ramsay hunt综合征的三联征。与贝尔面瘫比较,ramsay hunt综合征面瘫严重、预后较差。值得注意的是,当ramsay hunt综合征疱疹出现较面瘫晚时容易与贝尔面瘫混淆。
3、急慢性中耳乳突炎:其中2~5%的患者可出现面瘫,是由于炎症对神经的侵犯以及胆脂瘤或肉芽对神经的压迫所致,这类面瘫起病急缓不一。根据病史、体检、听力学与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外伤性面瘫(包括手术所致):根据损伤程度和部位可能表现为即刻或延迟、完全或非完全性面神经麻痹,通过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5、桥小脑角、颞骨、侧颅底、腮腺的良恶性肿瘤可以造成面神经麻痹,面瘫表现为以下特征要高度怀疑肿瘤:(1)超过3周的进展性面神经麻痹;(2)6月内面神经功能没有恢复迹象;(3)出现面肌痉挛;(4)长时间的耳、面疼痛;(5)伴随其他颅神经功能障碍;(6)同侧的复发性面瘫;(7)个别面神经分支功能正常。面神经肿瘤主要为神经鞘膜瘤和神经纤维瘤,二者比例为10:1,75%的患者出现面瘫,大多表现为进行性面神经麻痹,少数为突发性,此外可能伴有耳聋、耳鸣、眩晕、面肌痉挛等。听神经瘤除造成耳聋、耳鸣、眩晕外,少数患者也会出现面神经麻痹。良性腮腺肿瘤很少发生面瘫,恶性腮腺肿瘤可引起面瘫,面瘫多为缓慢进展。先天性胆脂瘤、颈静脉球体瘤也会造成面瘫。以上肿瘤所致面神经麻痹通过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