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 破解坐月子禁忌
中西医结合 破解坐月子禁忌
以下分别由中西医角度,探讨坐月子禁忌由来、必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让妈咪健康、轻松度过月子期!
禁忌1 坐月子一定要坐满30天?
中医篇
母体复原一般约需6-8周。因此基本上自然产坐月子是以30天为基础,那剖腹产甚至希望可以持续40天或更久。
西医篇
妈咪要从怀孕、生产所带来的母体变化,恢复到产前的状态,差不多要6周左右,更何况妈咪在产后还要照顾小宝宝,所以从妇科观点来看,会建议做约6周的月子,并视身体复原状况调整。
禁忌2 产后必喝生化汤?
中医篇
目前使用生化汤采自于清代《傅青主女科》,主要由当归、桃仁、川芎、炮姜、炙甘草所组成,具备帮助恶露排除、调节子宫收缩及复原等功用。而民间贩售者有些会添加益母草、红花、狗脊,或续断等。使用这些药材的目的,除了帮助产妇活血化淤外,还可养血、活血,且对筋骨有益。
因为生化汤具备这么多的功用,中医师多将之视为产后必备良方,但使用的药材及其份量,则需依产妇体质作调整。
所以妈咪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给中医师把脉,而不可自己抓药或买现成的产品。
由于现在生产,妇科医师会开立子宫收缩剂,为了不要再加强它的效果,中医师会建议妇女待出院后再使用生化汤。故自然产者,多于产后第三天再开始,而剖腹产者,在使用子宫收缩剂期间,同样不用生化汤。生化汤一般为1天l帖,分成早晚两次服用,自然产约服7帖,剖腹产约服5帖左右,空腹喝效果更佳。
生化汤一定要由中医师诊断过,配合自己的体质使用。如果妈咪有感冒、产后发烧、产后感染发炎、异常出血、咳嗽、喉咙痛的症状需尽速回诊,不宜继续使用生化汤。而若是服用生化汤之后,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也需请中医师再做调整。
西医篇
西医方面,原则上认为不用生化汤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欧美国家并无人使用,产后恢复也不比使用的国家差。生产后子宫是在收缩状态,若确定产妇有子宫收缩不良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感染、胎盘滞留、凝血机能障碍等疾患引起,应及早就医,对症治疗。
禁忌3 月子坐不好,以后身体会变差?
中医篇
常听到婆婆妈妈说:“我以前就是月子没坐好,现在身体变得好差啊,”究竟坐月子是否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按照中医的说法,初经、生产、更年期分别为女性身体变动最大的三个时期,期间如能调理得宜,对身体的确有很大的帮助。至于之所以会有月子做不好、身体会变差的说法,可能因素包括:
1.瘀血不净:没有善用生化汤之功,或在坐月子时常吃冰冷的食物,导致恶露排不干净,埋下种种隐忧。
2.产后身体亏损:为了顺利分娩,身体会分泌催产素,让整个骨盆关节联合打开,所以产后筋骨会松动,且气血大量流失、元气耗损。
而元气耗损时,将造成百脉空虚,使得妈咪容易感染风邪或其他疾病。这时若又没有好好休养及治疗,或许壮年时还不觉得有何差别,但步入更年期后,当初留下的病根可能就会逐渐浮现。
3.没有充分休养:产后关节松动,加上骨盆韧带尚未恢复以往弹性张力,妈咪会觉得筋骨容易酸痛。如果妈咪又没有注意照顾小朋友的姿势,及好好卧床休息,便可能加重这个问题。
4.食补不完全:为了让妈咪身体顺利复原,坐月子亦需配合身体状态,提供合适的食补。而有些民众没有按阶段进补,像是只补到前期养气血的部分,后期补肝肾、顾筋骨的便疏忽了。
甲状腺结节性弥漫性病变的治疗方法
方法:
1.中药或西药治疗各有优势,采取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众多的中西医治疗措施中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总的趋势,是采用西药替代疗法补充甲状腺素,结合中医辨证施治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不仅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且被众多病例证实,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不仅大大减少了甲状腺素药物的用量,减少了西药的副作用的发生,同时,中药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可根治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为患者找到了希望。而对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危象患者,更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积极抢救治疗,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2.以往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多为终生替代疗法;采用纯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症状改善甚至消失,对西药逐渐减量直到停用西药,继以中药巩固疗效,复查甲功在正常范围之内,则可将中药减量停药。
总之,采用纯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是目前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彻底根治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希望所在。
3.替代疗法
目前桥本氏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多用甲状腺片剂替代治疗,如优甲乐、加衡、甲状腺素片等,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甲状腺激素治疗虽然能替代性地纠正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但对免疫异常无作用,不能降低患者血清中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手术及放射性碘治疗都将加速甲减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属禁忌。
4.专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桥本氏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中药温补脾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方法的治疗原则,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氏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西药甲状腺素片剂,加用中药后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甲状腺功能,使甲状腺肿大缩小,并能降低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甲状腺结节性弥漫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对于我们缓解出现的类似的问题非常有效,大家也一定要多方的了解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依据自身疾病的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更好的治愈效果,以免盲目的治疗浪费医药费却不能恢复健康!
月子拉肚子怎么办
一、坐月子拉肚子能喂奶吗
坐月子期间是产妇身体恢复的一个关键期,产妇坐月子期间难免会遇到拉肚子的现象,那么,坐月子拉肚子产妇最为关心的就是是否会影响正常哺乳,坐月子拉肚子影响哺乳吗?坐月子拉肚子能喂奶吗?坐月子拉肚子喂奶好不好?
产妇坐月子期间由于抵抗力比较差再加上肠胃消化能力减弱所以难免会遇上大肚子的现象关于坐月子拉肚子是否可以继续喂奶的相关话题也一直都备受争议,专家介绍称,产妇坐月子拉肚子症状轻微的话一般是不影响喂奶的,但是如果坐月子拉肚子并伴有发烧症状的话并且有在服药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影响正常哺乳哦。
二、坐月子拉肚子怎么办
1、多喝开水
坐月子拉肚子怎么办?坐月子拉肚子如何才能有效缓解?坐月子拉肚子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为缓解坐月子拉肚子的症状建议产妇可以多喝点开水,适量喝点开水的话除了可以及时补充产妇身体所需水分之外还可以有效缓解坐月子拉肚子的症状。
2、注意保暖
坐月子拉肚子多半是因为肚子受凉引起的,所以为缓解坐月子拉肚子的症状注意保暖也是十分重要的哦,为预防和缓解坐月子拉肚子的症状建议产妇坐月子期间一定要十分注意肚子和腹部的保暖,尤其是在喂奶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包好肚子以免着凉。
3、清淡饮食
为缓解坐月子拉肚子的现状产妇坐月子期间的饮食也是十分重要的,为避免坐月子拉肚子症状加重建议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对改善坐月子拉肚子的症状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糜烂
1、药物治疗
正常情况下,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急性或轻度宫颈糜烂患者,如子宫颈的糜烂面积在子宫口周围的1/3处的炎症较浅者,宜采用局部药物治疗,这类患者以局部用药为主,结合全身情况适当用药。药物有多种,有广谱的,也有窄谱抗菌的,也有中成药。按疗程治疗,一般七到十天为一个疗程。此外,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 手法还有局部药膜敷贴、药液涂擦、阴道宫颈处塞药三大类,只要患者朋友坚持用药并做好相应预防,轻度宫颈糜烂使用药物治疗也是可以快速治愈的。
2、LEEP刀治疗
就目前科技而言,超频LEEP刀技术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治疗手段,主要适用于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宫颈息肉患者、宫颈肥大患者以及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等等。leep刀是临床上用来治疗宫颈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它经过细如发丝的电极丝来开展高质精细的微创性修复医治,对周边组织损害小,手术操作简便、时间短,治愈后的宫颈光滑如初,对以后的生育没有影响。若经多种治疗方案均无效果,可考虑采取该种疗法。
3、微波治疗
微波治疗跟LEEP刀一样也是适用于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主要包括热疗,电磁能等等,它视野清晰,操作简便,术中无疼痛、出血,不损伤周围组织,治疗面深浅均匀,术后伤口细胞修复快,阴道出血少。但是,微波疗法的收费是按照时间长短进行收取的,有条件的朋友可以放心选择,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4、中医治疗中度宫颈糜烂
中医是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辨别病因,对症施治的。病机主要有:
湿热:带多色黄或有腥臭气味,小腹胀,腰酸,口苦或腻,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滑。阴道检查见宫颈慢性炎症。
肾虚:带多色白,质清,腰酸膝软,头晕耳鸣,乏力怕冷。苔薄,舌胖,脉沉细。
中医医学认为,宫颈糜烂是因七情过极,郁久化火,损伤肝脾,湿瘀互结,损害胞宫,阴部胞脉受损,外感邪毒使疏泄运化失常,气滞血瘀而成。
黄褐斑的中西医结合诊断
中医诊断
1、 面部皮损物黑斑,平于皮肤,色如尘垢,淡黑或淡褐,无痛痒。
2、 常发生在额、眉、颊、鼻、背后、唇等颜面部。
3、 多见于女子,起病有慢性过程。
4、 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嗜黑细胞也有较多的色素,可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西医诊断
1、 面部淡黑色至深黑色,界限清楚地斑化,通常对称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
2、 无明显自觉症状。
3、 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
4、 病性可有季节性
中西医结合预防小儿感冒
中医看小儿感冒
中医认为小儿感冒由外感时邪病毒所致。由于小儿冷暖不知调节,肌肤嫩弱,腠理疏薄,卫外机能未固,故易于罹患。受病以后,因脏腑嫩弱,故传变较速,且易兼夹痰壅、食滞、惊吓等因素而使证情复杂。
证治仍分风寒、风热为主。参见感冒条。唯于小儿,辛温不宜过于湿热发散,辛凉亦不宜过多苦寒。若夹痰者,佐以宣肺化痰;夹食滞者,佐以消食导滞,夹惊吓者,则佐以安神镇惊或平肝熄风之品。
西医看小儿感冒
80%~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能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占10%~20%的感冒是由细菌所引起的。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更容易患感冒。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是流感的高危人群,5岁至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是流感的高发年龄组,感染率可在50%以上,比成人高1.5~3倍。
年长儿童患流感临床症状与成人相近,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明显,表现有持续高热、头痛畏寒、四肢肌肉酸痛、乏力,随后出现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卡他症状。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部分患儿突然高热伴全身中毒症状,或伴有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见高热惊厥。
部分患儿可表现为急性喉炎,气管、支气管炎,出现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喘息、喉中痰鸣,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征象。小儿流感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流感病毒侵犯上呼吸道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腮腺炎等,侵犯下呼吸道可引起肺炎。另外,流感可并发脑炎,或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还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心肌炎等。
中西医结合预防小儿感冒
(一)一般预防
要增强儿童体质锻炼,增加营养,注意卫生,居室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带儿童去拥挤的公共场所。要注意及时治疗、隔离患儿。一般要隔离至退热,平均约一周左右。尤其是在发病前3天内传染性最强,要注意消毒措施。
(二)药物预防
目前西医有两种有效的药物即M2膜蛋白通道阻滞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疗效较好,其中上市的有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强调在起病后36~48小时内早期服用。服用药物对与感冒密切接触者有预防发病的效果。
(三)疫苗接种
按国际规定,流感疫苗的主要成分应包括3个流感病毒株,分甲3、甲1和乙型株。每年这3个病毒株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而有变化,病毒株的选定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
中医中药对流感预防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总结以往预防治疗经验,扶正散Ⅰ号、Ⅱ号,对预防流感、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流感抗免合剂、清解退热合剂对治疗小儿流感都收到满意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便失禁
中医如何看待肛门失禁?
中医学认为,久痢滑泄,伤脾损肠,中气下陷,肛脱不收而为失禁。此外,脾肾亏虚,脾虚肌肉萎缩,肾亏失约,肛门收缩无力或不能控制,则排便失禁。临床上把它分为二型。
①久痢滑泄,中气下陷:痢疾日久,大便不时流出,甚至脱肛不收,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食少体倦;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②脾肾亏虚:年老体弱,病后亏虚,或房劳伤肾,思虑伤脾,致肛门失约,粪便粘液不觉流出,畏寒肢冷,四肢不温,食少腹胀,腰酸耳鸣,小便清长;舌淡胖,脉沉细。
中医如何治疗肛门失禁?
中医治疗的基础是辨证论治,肛门失禁也不例外。
①中药治疗
a.气虚下陷
治当:补中益气,收敛固脱。
方用:补中益气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
b.脾肾双亏
治当:健脾益肾,强肌壮骨。
方药:脾肾两助丸。
②针灸按摩治疗
a.针灸
主穴:提肛、长强。
配穴:肾俞、命门、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关元。
艾灸:上述穴位。
b.按摩
坚持提肛运动,早晚均作30次;
按摩足三里、关元、长强等穴位。
这些疗法对肛门失禁,都有一定的疗效。
肛门失禁的手术疗法
肛门失禁除了保守疗法外,尚可行手术治疗。
①括约肌折叠术:常用的术式为前位括约肌折叠术。即局麻后,在肛门前方2cm,沿肛缘作一半圆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外括约肌,然后用丝线间断缝合3~4针,使括约肌折叠,以肛门能容一指为宜。可在皮下放置一橡胶条引流。术后使用抗生素。
②括约肌修补术:适应症是括约肌断裂引起的排便失禁。方法是切开断裂处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寻找断裂括约肌断端,将其分离后切成一新断端,两端对位后行加强缝合。
③臀大肌移植括约肌成形术:具体方法是将两侧臀大肌分离出两条肌片,围绕肛管,代替或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用于治疗不能用括约肌修补术治愈的括约肌断裂或损伤的病例。
手术方法:在肛门后方先作一弯形切口,由一侧坐骨结节到对侧坐骨结节,将臀大肌暴露。由两侧臀大肌内缘各分离一条约3cm的肌肉,后端不分离,使其仍与尾骶骨附着,将肌片在肛管后方交叉,绕过肛管,并在肛管前方交叉缝合,使与会阴体肌附着,然后缝合创口。
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嘌呤代谢中有关酶活性的先天性或后天性缺陷导致尿酸生成过多,尿酸排出过少,或二者兼而有之,使血浆尿酸盐浓度超过饱和限度。通常以大于420umol/L定为高尿酸血症。
中医病因病机:
古代医家认为,由于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复感外邪,内外相因,风寒湿热留注经络关节,淫居脉道之中,日久邪气缠绵不去,血滞成瘀,深入骨骼而现痹证,若痹证进一步发展,病邪郁久化热或病邪由浅入深,由经络而入脏腑则产生相应的脏腑病变。邪伤肾阴,阴虚内热,热熬津液,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则为石淋;湿热浸淫,热伤肾络,迫血妄行则为血淋;故病变初期在关节经络,后期则伤及肾脏,既可表现为肾虚内热,砂石阻滞,又可表现为肾气亏损,封藏失职,甚至脾肾两亏,湿浊留滞之证。
临床表现: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不少高尿酸血症可以持续终生不出现症状,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好发于下肢关节,起病急骤,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可伴有头痛、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半数以上患者首发于足拇指,踝、膝、指、腕肘关节均为好发部位。持续数天或数周可自然缓解。
3、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尿酸盐在关结内沉积增多,炎症反复发作进入慢性阶段而不能完全消失,引起关节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使关节发生僵硬畸形、活动受限。尿酸盐结晶可在关节附近肌腱、腱鞘及皮肤结缔组织中沉积,形成黄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赘生物即所谓痛风结节,常发生于关节软骨、滑囊、耳轮、腱鞘、肾脏间质等处。
4、肾脏病变:a、痛风性肾病:轻度肾区酸痛,早期出现血尿蛋白尿,进而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偏低等现象,终由慢性氮质血症发展为尿毒症;b、急性尿酸性肾病:由于大量尿酸结晶广泛阻塞肾小管腔,导致尿流梗阻而产生肾功能衰竭症状;c、尿路结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清尿酸盐测定:通常以大于420umol/L定为高尿酸血症
2、尿液尿酸测定:正常饮食24小时尿酸排出在3.6mmol/L以下
3、滑囊液检查:急性期如踝、膝等较大关节肿胀时可抽取滑囊液进行旋光显微镜检查,于白细胞内可见双折光的针形尿酸钠结晶有诊断意义
4、X线检查:反复发作后可有骨质改变
5、痛风石特殊检查:对痛风石可作活检。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中年以上男性,突然发生足趾、踝、膝等处单关节红肿热痛,伴或不伴血尿酸盐增高,即应考虑痛风可能,如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则可诊断为痛风;如在滑囊液检查找到尿酸盐结晶即可确立诊断。
治疗:
西医治疗:
1、饮食控制:合理控制热量摄入,蛋白质每日0.8~1g/kg体重,忌食油炸食物,忌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海鲜、啤酒、浓的汤汁、火锅中的高汤等。
2、急性发作期治疗:
a、秋水仙碱;b、非甾体类抗炎药如芬必得、扶他林等;c、强的松
3、间隙期及慢性期治疗:
降低血尿酸药物:别嘌呤醇、苯溴马隆等;
4、中和尿酸:口服小苏打片或者静滴碳酸氢钠。
中医治疗:
急性期属于热痹证:起病急骤,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稍舒,多有发热,恶风,多汗,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滑数。白虎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后期多属于气血虚痹证:反复不愈,关节疼痛,时轻时重,面色无华,心悸自汗,头晕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濡。益气活血,调补肝肾。独活寄生汤加减。
急性期红肿热痛明显,局部可以外敷金黄膏。
预后:
饮食控制、定期检查血尿酸情况,积极治疗,预后尚可。
中医调护:
首先控制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摄入,多吃素食,多饮水,不饮酒。特别注意不可长时期服用止痛药预防和治疗痛风,痛风结石长期阻滞于关节导致关节变形,后期失去功能,痛风结石梗阻于肾脏导致肾盂积水,影响肾功能,需要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