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甘草的食用方法 药用法

甘草的食用方法 药用法

煎服,2-10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的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甘草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不可大剂量服用,否则可造成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花生和什么一起煲汤好 甘草

花生既可降低血液胆固醇,又对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生有明显治疗效果。花生配合甘草食用,还具有调理脾胃的作用。

甘草如何食用 解忧甘草茶

材料:甘草、红枣、小麦、开水。

做法:将所有的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小火熬煮十五分钟,过滤之后直接服用药液。

功效:这道茶饮的主要功效就是解忧、健脾以及益气,适合一些睡眠质量不是很好,或者是经常焦虑不安的人群服用。

生甘草与炙甘草的用法与区别

处方中写甘草,一般指生甘草。为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炙草又名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入药者。

甘草与炙甘草的功效与应用不同,特别是古代方剂中生甘草与炙甘草应用区别明显.不可互相代用: 1、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食物中毒、四肢挛急疼痛,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

2、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等。用法用量:一般为1.5~9g。

甘草食用方法

甘草味甘甜,性平和,入心、脾、肺、胃四经。生用偏凉,可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炙用偏温,能散表寒、补中益气。此外,甘草还善于调和药性,解百药之毒。

绿豆甘草汤

绿豆10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

甘草蜜枣汤

蜜枣10枚,生甘草6克。共放入砂锅内,加水2碗,煮至1碗(约300毫升),去渣饮服,每日2次。具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咽干喉痛等症。

甘麦大枣汤

生甘草10克,大枣10枚(去核),小麦50克。共放入砂锅内,加水煮至小麦开花,去大枣即可食用。具有益气养血、清心安神的功效,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良方。

茯苓甘草汤

别名:茯苓桂甘汤、茯苓汤

组成:茯苓2两,桂枝2两(去皮),甘草1两(炙),生姜3两(切)。

主治:心下停饮,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遗溺;奔豚。伤寒汗出不渴者;伤寒厥而心下悸者。伤寒发汗后,腹下气满,小便不利。膀胱腑发咳,咳而遗溺。疝作奔豚。

功效:温中化饮,通阳利水。

用法:上药以水4升,煮取2升,去滓,分3次温服。

甘草山楂茶

材料:山楂75克,洛神花20克,甘草4克,水600毫升,冰糖适量。

做法:

1、首先将所有茶材放入锅中,加水煮开。

2、然后转小火,继续煮巧分钟后即一可关火。

3、最后加适量冰糖煮化,滤去残渣即可。

甘草干姜汤

材料:甘草(炙)4两(12g),干姜(炮)2两(6g)。

来源:伤寒论: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古方一两有考证为今方三分之一两。

甘草杨梅干

材料:杨梅100g 甘草20g 白糖适量

步骤:首先,将杨梅洗净沥干水,甘草洗净后用料理机打碎;第二步,将杨梅,甘草碎末和适量的白糖一起放入小汤锅,加水后用小火熬制;第三步,锅中水份蒸发后,将熬好的杨梅放入平盘,用微波炉微波3分钟;第四步,将杨梅干取出,在表面上撒一层白糖即可。熬制和微波的时候需要注意观察,以免熬糊、烤糊。

作用:用此方法制成的甘草杨梅干,味道酸甜可口,能够助消化,缓解腹泻,预防中暑和润肺。

甘草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生甘草,长于清火,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力胜。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炙甘草,长于温中,以甘温益气,缓急止痛力强。用于脾虚胃弱,心悸脉结代等。

粉甘草,善治尿道痛,尿路淋,生草节宜消肿毒、利关节;粉甘草,偏重清内热,泻心火。同是一物,其炮制所不同,则功效主治亦别。

1、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10克,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2、甘草治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150克,研细。每日取5克,童便三合调下。

3、甘草治小儿热嗽。用甘草100克,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4、甘草治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200克(炙),干姜100克(炮)。 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5、甘草治阴下湿痒:甘草一尺,并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渍洗之,日三、五度。

6、治农药(1059、1605、4049等有机磷制剂)中毒:甘草200克,滑石粉25克。用时将甘草煎汤,冷后冲滑石粉顿服。一日连服三次。

7、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50克。甘草100克。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

8、甘草治失眠、烦热、心悸:甘草5克,石菖蒲五分至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内服。

9、治痘疮烦渴:粉甘草(炙)、栝楼根等分。水煎服之。

10、甘草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150克,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11、甘草治婴儿目涩,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甚至出血者,名慢肝风:甘草一截,以猪胆汁炙,为末,每用米泔调和少许灌之。

12、甘草治汤火灼疮:甘草煎蜜涂。

13、治疟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细末,于发作前二小时取用一分放肚脐上,以胶布或小膏药贴之。

14、甘草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一瓦楞子250克(煅研细末),甘草50克(研细末)。混匀,每服10克,每日3次。二甘草粉1.0克,鸡蛋壳粉1.5克,曼陀罗叶粉0.05克。混匀,饭前或痛时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

15、甘草治饮馔中毒,中砒毒: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饮无虞。(《本草蒙筌》) ⒃治铅中毒:生甘草15克,杏仁(去皮、尖)20克。二味煎服,一日两次,可连服三至五天。

16、甘草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100克,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 此方名甘草汤。

17、甘草治热嗽:甘草100克,猪胆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食后薄荷汤下十五丸。

18、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甘草(炙)200克,生姜(切)150克,人参100克,生地黄500克,桂枝(去皮)150克,阿胶100克,麦门冬(去心)250克,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19、甘草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100克、桔梗(淘米水浸一夜)50克,加入阿胶250克。每服25克,水煎服。

甘草的药用价值

①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②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③治热嗽:甘草二两,猪胆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食后薄荷汤下十五丸。

④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斤,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⑤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

⑥治失眠、烦热、心悸:甘草一钱,石菖蒲五分至一钱。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内服。

甘草片用药须知

1、服药方法:复方甘草片口服或舌下含化都可以,但舌下含服的效果更好,可以充分发挥甘草硫浸膏、樟脑、八角茴香油的局部作用。如果口服的话,就要大打折扣了。

2、可能出现药物依赖症状:复方甘草片虽好,但主要是对症治疗,不宜长期使用。尤其是其中的阿片成分具有成瘾性,持续大量服用可能导致患者对药物产生渴望和依赖。停药后会出现打哈欠、出冷汗、流鼻涕,甚至焦躁不安等症状。一般推荐每日3次,每次3~4片。

3、配伍禁忌:复方甘草片还有一些配伍禁忌,在使用时要加以注意。甘草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会导致水钠潴留、排钾、升高血糖,因此和下列药物合用时要注意。首先是强心甙(如地高辛),甘草可引起低钾血症,增加机体对强心甙的敏感性,易诱发强心甙中毒。其次,不宜与利尿剂合用,因为水钠潴留可减弱利尿剂的效果。同时速尿及噻嗪类利尿剂也有促进钾排泄的作用,合用可引起或加重低钾血症。另外,甘草和其他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水杨酸合用还可能增加溃疡发生的危险。

4、慎用人群:还有某些疾病也要注意,甘草片有水钠潴留作用,会使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要慎用。因为还有升血糖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应禁用。另外,阿片可引起平滑肌松弛,造成排便、排尿困难,便秘和前列腺肥大的患者也要慎用。

婴幼儿慎用!郑州一位母亲用甘草片给一岁多的儿子治咳嗽,不料造成阿片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经过两天的抢救才算脱离生命危险。不少家长在孩子患病后都喜欢自己给孩子找药或买药,而不是找医生看病。[1]

5、不良反应:复方甘草片宜含服,吞服可出现恶心、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怀孕和哺乳期妇女、前列腺肥大排尿有困难的老年人、长期嗜酒且有酒瘾者、平日情绪很不稳定者,最好不用复方甘草片。

6、副作用:复方甘草片的副作用主要来源于其中的阿片粉,也就是鸦片。阿片粉具有镇痛、镇静、镇咳作用。但阿片是一种易引起人体依赖性(成瘾)的药物,尽管含量很低,但长期或大剂量服用也会成瘾。

复方甘草片含有阿片,久服可能成瘾,不宜连续服用5天以上。持续服用时间过长,可出现快感,并逐渐对其产生渴望和依赖。一旦停药,患者可出现频繁打呵欠、出冷汗、流鼻涕,甚至焦躁不安等症状,往往需二三个月才能摆脱。

相关推荐

阴囊湿疹能不能根治 阴囊湿疹怎么根治

处方:五倍子、蛇床子各30克,土槿皮、紫草、白藓皮、石榴皮各15克,黄柏、赤石脂各10克。 用法装布袋中,加水5000毫升,煎至3000毫升,先熏后洗。每次30分钟,日2次。 疗效:轻症用1周,重者熏洗1个月,有效率达100%。 处方:苦参、白藓皮、蛇床子、露蜂房各30克,大黄、白芷、紫草各15克,五倍子12克,花椒10克,冰片、芒硝各6克。 用法:加不煎沸,侧盆中坐浴患处,每次20分钟。日2次,10天为1疗程。 疗效:坐浴1~2疗程,有效率达94.5%。 处方:蛤粉90克,生石膏60克,青黛30克

扁桃体充血应该怎么办

1、煎汁喝、当用都有效的生姜 自古姜即有食用用两方面的功效,老姜的根茎部份有效,除有发汗、解热、保温的作用外,还可消除发炎及化痰。姜汤加上陈皮(晾干的橘子皮),效果更好。将生姜及陈皮各5克、砂糖少许加400克的水,煎成1/3的份量,即可饮用。趁热饮用后再休息,效果加倍。 2、治疗喉咙痛的甘草 甘草根的煎汁有治疗发炎及疼痛的效果。对于扁桃腺发炎或突然的喉咙剧痛也有效。6克的甘草加400克的水煎成半量,除去渣滓,分成3等份。每次含少量在口中,先漱口,再慢慢吞下去。

甘草新用途

现代理研究认为:甘草主含甘草甜素、甘草甙、甾甘露醇、β—固甾醇、糖类、有机酸等物质。因此甘草具有解毒作用、抗利尿作用、抑制组织胺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又有抗炎、抗过敏反应作用等。甘草的新用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解毒 对多种中毒有很好的解毒作用,有解百毒之称,主要解毒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的吸附作用、甘草次酸的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甘草甜素水解后产生葡萄糖醛酸结合解毒。 2.用于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 可以用以治疗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阿狄森氏病)、产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席汉氏征)、尿崩症等。其有效

静脉曲张的治疗偏方

偏方一 用:生地30g,当归15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牛膝15g,柴胡10g,枳壳10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二 用:黄芪15g,当归15g,川芎6g,牛膝15g,桃仁10g,红花6g,太子参15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局部可外涂蛋黄油。 制法:鸡蛋煮熟5~6个,剥取蛋黄,取少量香油烧热,炸蛋黄至焦枯,取油去渣,涂于患处,每日2次。 偏方三 用:苍术6g,黄柏15g,生苡仁30g,川牛膝15g,桃仁10g ,红花10g,生地20g,丹皮1

治疗痛风的偏方

1、雷公藤根(去皮)15克,生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14日为1个疗程。用于风寒湿痹型痛风、痛风性肾病等。 2、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知母15克,石膏50克,黄芩12克,防风15克秦艽15克,桑枝30克,细辛10克制草乌10克(先熬),黄柏12克,牛膝15克,露峰房15克,甘草6克,每日剂,水煎服。热甚加泽汈泻、防己。 3、羌活、防风、土元、木瓜、伸筋草、川芎、炒艾叶、当归、地龙、五加皮各30克。水煎取汁泡脚,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治疗痛风。 4、当归、白芍、甘

燕窝的食用方法 用法

内服:煎汤或蒸服,5-10g。先将燕窝用温水浸泡松软后,用镊子挑去燕毛,捞出用清水洗干净,撕成细条备用。

甘草去火吗 食用甘草的注意事项

1.甘草具有清热去火解毒的作用,但是甘草的去火功效十分有限,不能依赖于甘草治疗上火。 2.甘草自身有一定的毒性,不适合大量的食用,也不适合长时间的饮用,以免引起中毒反应。

健脾的中样

健脾补血颗粒 产品介绍: 【成 分】 党参、茯苓、皂矾、神曲茶、黑豆(炒)、白术、陈皮、甘草; 辅料:蔗糖、糊精。 【性 状】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甘淡,微腥 【用法用量】口服。二岁以下一次0.5克,二至五岁一次1克,六至十岁一次1.5克,十一至十四岁一 次2克,十五岁以上一次3克,一日3次。 【功能主治】:补血,益气,健脾和胃,消积。用于脾虚血少所致的面黄肌瘦,食少体倦以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见上述症候。 【包装规格】用复合膜袋,3g/袋*10袋/盒,200盒/箱 【批准文号】国准字Z20054005[

龙胆草的食用方法

【龙胆草的临床应用】: 1、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萎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龙胆草6g,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生地黄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亦可用丸剂,每服6~9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泻火除湿,为君。 2、龙胆散(《太平圣惠方》)治劳黄,额上汗出,手足中热,四肢烦疼,薄暮寒热,小便自利等证。龙胆草0.6

地瓜干的食用

地瓜干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维生素A、B含量。据研究,地瓜干营养较为均衡,蛋白质效率与牛奶相近,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除含硫氨酸及色氨酸等较少外,其余重要氨基酸组成均较高。尤其是富含纤维素和对人体保健具有特定意义的必须元素硒而倍受营养、卫生家的重视。它既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加入作料再加工成为酒席佐菜。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贡品连城红心地瓜干。素有闽西著名"八大 地瓜干 干"之一美称的连城红心地瓜干色泽鲜红,味道甜美,质地软韧。早在二三百年前,就驰名中外,成为清代贡品,清宫御厨还把连城红心地瓜干制成宫廷宴席上的上乘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