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的简单家常做法窍门 艾叶糍粑(青团)怎么做才绿
青团的简单家常做法窍门 艾叶糍粑(青团)怎么做才绿
艾叶糍粑绿色的关键之一要选择鲜嫩的艾叶,有的人选择泥胡菜、苎麻叶、老艾蒿、鼠曲草等材料都可能做出颜色失差的艾叶糍粑。
艾草制作青团需要提前进行焯水,一方面可以去除艾草的涩味,另一方面可有保持翠绿颜色的作用,最好在焯水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食用盐,其持色效果会更好。
像艾草等绿色青汁属于纯天然色素,纯天然色素都比较不耐高温,如果希望颜色更绿,那就需要把青汁浓度提高,这样揉出来的面团就会很绿,大小不能过大,这样蒸制时间短易熟,在蒸的时候采用中火,颜色就会很鲜绿,不会变暗。记得做好的艾叶糍粑要尽快取出来,否则一直在锅里焖着的,颜色也会变得暗淡。
把食用油涂抹在青团上,可保持青团蒸出来颜色又绿又亮,这也是大多数商家为青团保色,延长保质期的秘诀之一。
面粉可以做什么好吃的 青团
青团是我国南方地区喜欢吃的一种小点心,也是清明节时的传统食物,青团的制作材料简单,只需要适量的面粉、糯米粉、艾草、白糖、花生、芝麻、苏打粉等就可以制作出青翠可口的青团了。
准备材料:艾草、面粉、糯米粉、白糖、花生、芝麻、苏打粉。
1、将新鲜的艾草洗净,冷水下锅,等水温时放入一些苏打粉,水开捞起。
2、将煮好的艾草放进搅拌机中打成泥,过筛,可以更细腻一些。
3、将糯米粉、面粉、白糖、艾草泥混合搅拌均匀成面团状。
4、将花生、白糖、芝麻混合做成馅后,即可用面团分成小个包起来。
5、最后将包好的艾叶粑粑放进锅中15分钟左右,变熟即可食用。
艾叶糍粑怎么做才绿 艾叶粑粑(青团)能存放多久
1、冷冻保存:1个月。
2、冷藏保存:7天左右。
3、常温保存:1-2天。
艾叶粑粑天然健康,不加防腐剂,其保存时间长短和存放的环境密切相关,一般为了避免变质,需尽快放入低温环境中存储,通常几天内能吃完的话,就用保鲜膜包裹好,然后放在冰箱冷藏即可,吃的时候只需加热一下就行,想放的更久,就像保存汤圆一样将其冷冻起来,但不要放超过1个月,否则青团的味道、口感、营养价值都会大打折扣,还可能出现变质现象,食用对健康存在安全隐患,是不建议继续吃的。
做清明团子的草叫什么
青蒿或者艾草。
清明团子,又称蒿子粑粑、艾叶馍馍,是江南地区的特色小吃,可生吃或者熟吃,以前寒食节不能生火,就食用清明团子,现在清明节也吃,就称为清明团子,清明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青团的简单家常做法窍门
最为简单的家常青团就是无馅料版本,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艾叶加少量水,放入搅拌机,打成青汁。
2、将艾叶汁加少量盐,入锅中煮沸,去除涩味。
3、把青汁趁热混入糯米粉后揉成面团。
4、将粉团和豆沙分成数量相等的小剂子。
5、将豆沙包入粉团中,搓圆,刷油,放入垫粽叶的蒸屉中,蒸20分钟左右即可。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吃青团
在我国部分南方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习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茨壳粿、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是由新鲜艾叶加糯米粉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食物,并且青团还是江南地区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
面粉可以做什么好吃的
青团。
青团是我国南方地区喜欢吃的一种小点心,也是清明节时的传统食物,青团的制作材料简单,只需要适量的面粉、糯米粉、艾草、白糖、花生、芝麻、苏打粉等就可以制作出青翠可口的青团了。
准备材料:艾草、面粉、糯米粉、白糖、花生、芝麻、苏打粉。
1、将新鲜的艾草洗净,冷水下锅,等水温时放入一些苏打粉,水开捞起。
2、将煮好的艾草放进搅拌机中打成泥,过筛,可以更细腻一些。
3、将糯米粉、面粉、白糖、艾草泥混合搅拌均匀成面团状。
4、将花生、白糖、芝麻混合做成馅后,即可用面团分成小个包起来。
5、最后将包好的艾叶粑粑放进锅中15分钟左右,变熟即可食用。
怎么做糍粑
材料
糯米粉300克,花生粉100克,细砂糖30+20克,清水适量,油少许(擦盘子用)
做法
1、把30克白糖和糯米粉混合均匀后一点点倒入清水调匀,调成糯米浆
2、用纸巾把盘子擦一层薄油,然后把调匀的糯米浆倒入盘内放蒸锅上蒸15分钟后取出稍微放凉
3、把花生粉倒入不粘锅里用小火翻炒5分钟至香,然后盛出加入20克白糖拌匀备用
4、把稍微放凉的糯米糕用剪刀剪成小块在花生粉里,全身裹上花生粉即可盛盘食用
小诀窍
1、花生粉可以在超市买到现成,如果没有的话就把去掉红衣的花生炒熟后打成粉末即可
2、这道点心其实特别简单,关键就在于糯米糕的软硬口感,所以加水调浆的时候要把糯米粉调成米浆,而不是粉团哟
3、在蒸制前把盘子刷一层薄油可以更容易得把蒸好的面团取出,蒸好的面团特别粘手,剪刀剪的时候可准备一碗清水在旁边,剪一下便用剪刀蘸一下清水,这样就不会粘在剪刀上了
4、因为糯米不易消化,所以不要贪吃多食哟,不然胃的负荷很大呢
糍粑
材料
糯米粉1kg,梗米粉0.5kg,白糖200g,熟芝麻200g,芭蕉叶(或竹叶)
做法
糯米粉和梗米粉混合后,加入适量温水、100g白糖,和成面团。
熟芝麻200g捣碎和100g白糖搅拌均匀。
煮一锅开水,加少量油。
将竹叶入锅烫烫捞出,使竹叶表层沾上一层薄油。
制成一个个小面团,将小面团中包入馅料2后,用竹叶包好。
面团放竹叶中间,两边往中间折叠,竹叶头尾也往中间折叠,成方形块。
入锅蒸熟即可。
小诀窍
梗米粉就是普通吃的大米磨成的粉。纯糯米制成的糍粑粘性太强,个人觉得比较腻,所以习惯加点梗米粉。
糯米粉面团比较容易散,小面团包馅后最好马上用竹叶包裹好。
用芭蕉叶做,形状比较统一,而且蒸出的糍粑味道也不同。
清明节必吃的食品 青团
青团又称为艾叶粑粑、清明果、艾糍、清明团子,是我国部分南方地区清明节的一种传统美食,青团是由新鲜艾草和糯米粉制作而成的,吃起来口感软糯清香,并且青团还是江南地区一带人清明节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
青团和艾糍哪个好 艾糍粑的简单做法
材料:糯米粉、生粉、新鲜艾草、白糖、花生、芝麻。
做法:
1、先把糯米粉和凉开水搅和一起搓,加入一点生粉揉成团。
2、期间把新鲜艾草摘干净,洗净,焯水。
3、焯水后将把艾草捞出来,再把水给去掉,加入白糖剁碎。
4、然后把把剁碎的艾草和面团一起搓,搓好的面团。
5、之后把白糖、花生、芝麻包进去。
6、最后蕉叶,垫在艾糍上,蒸10-15分钟左右即可。
糍粑是什么
糍粑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种小吃,在很多地方,每逢特大喜事或者重大节日,糍粑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它吃起来香甜可口,软嫩无比,是老少皆宜的一种美食,但是还有些地方的人对于糍粑都不了解,都想知道糍粑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糍粑的做法有很多,而且吃起来都非常好吃,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的美食,那么究竟糍粑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能正确的回答出来,所以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的学习一下到底什么是糍粑。
糍粑(拼音:cí bā 英文名:cooked glutinous rice pounded into paste)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汉族小吃,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因地方差异,有的也用竹来代替)
打糍粑是中国南方各地的春节风俗,各地因民族不同而各有差异。腊月里“打糍粑”是一年中的大喜事,全家都高高兴兴的,亲戚邻居都来帮忙。小孩子知道,一做糍粑就快要过年了。民国时期的《永顺县风土志》中记载:糯糍粑,系糯米饭在石臼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圆月,大者直径约五尺,寻常者约四寸,厚三分至八分不等。一般的糍粑只有巴掌大小。直径五尺的糍粑,大约是祭祖等特殊场合才用。
把打好的糍粑从石臼中取出,放在事先铺好一层黄豆粉的簸箕里,在这里进行最后的加工。在手上黏蜂蜡或茶油,从糍粑上取下一小块,搓成坨,然后压扁,包上黄豆粉、芝麻、引子也就是苏麻等佐料,一个热乎乎的糍粑团就做好了。一口咬下去,又热又有韧性的糯米配上又香又甜的佐料,实在是让人胃口大开,停不下嘴来。
糍粑的做法
材料
糯米粉300克,花生粉100克,细砂糖30+20克,清水适量,油少许(擦盘子用)
做法
1、把30克白糖和糯米粉混合均匀后一点点倒入清水调匀,调成糯米浆
2、用纸巾把盘子擦一层薄油,然后把调匀的糯米浆倒入盘内放蒸锅上蒸15分钟后取出稍微放凉
3、把花生粉倒入不粘锅里用小火翻炒5分钟至香,然后盛出加入20克白糖拌匀备用
4、把稍微放凉的糯米糕用剪刀剪成小块在花生粉里,全身裹上花生粉即可盛盘食用
小诀窍
1、花生粉可以在超市买到现成,如果没有的话就把去掉红衣的花生炒熟后打成粉末即可
2、这道点心其实特别简单,关键就在于糯米糕的软硬口感,所以加水调浆的时候要把糯米粉调成米浆,而不是粉团哟
3、在蒸制前把盘子刷一层薄油可以更容易得把蒸好的面团取出,蒸好的面团特别粘手,剪刀剪的时候可准备一碗清水在旁边,剪一下便用剪刀蘸一下清水,这样就不会粘在剪刀上了
通过上面的内容,相信大家都知道了,糍粑究竟是什么,在过去糍粑只是逢年过节的美食的,但是在如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吃到美味好吃的糍粑,但是切记,糍粑是糯米做成的,而糯米不容易消化,所以糍粑虽好吃,但是不要贪嘴哟。
青团和艾糍的区别
青团和艾糍,这两者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看起来都差不多,实际上这两者使用的材料也差不多,青团是用新鲜艾草汁加糯米粉搅拌均匀,揉成团制成的;而艾糍同样是由艾草加糯米粉制成的,原则上区别不大,只是地区叫法不同。
但相对于艾糍来说,青团的材料使用范围比较广泛,除了可以使用新鲜艾草,还可以使用鼠尾草、浆麦草以及其他绿色蔬菜,一般要是青团使用其他青汁制成,那么和艾糍就不一样了。
青团和艾叶粑粑的区别 原料区别
青团与艾叶粑粑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材料上的区别,一般青团的制作原料主要是艾草,除此之外,还有泥胡菜、鼠曲草、浆麦草等;而艾叶粑粑的制作原料是艾叶,与青团不同的是,艾叶粑粑只能用艾叶制作。
青团和艾叶粑粑的区别 外形区别
青团颜色油绿如玉,外形呈圆球状,大小比较均匀,不同地区人制作的青团大小不一样;艾叶粑粑的颜色一般比较深,多呈饼状。
立冬要吃糍粑是为什么
立冬要吃糍粑是为什么:
在漳州,立冬的时候,农家通常会做一种叫做“交冬糍”的小吃。这种小吃是以糯米为主料,在浸泡以后再放到蒸笼里去蒸熟,然后迅速放在石舀里舂,直到绵变得软柔韧。最后再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各种样子的团状,搁在芝麻或黄豆或花生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漳州人就用这种小吃来祀神祭祖,庆贺农作物的丰收。
立冬时节,在小吃之乡沙县,农村的老百姓会在这一天打糍粑、做板鸭。糍粑是将蒸煮后的糯米放进石臼里反复锤打,搓成团、粘着放白糖的豆粉一起吃,十分香甜。立冬时节,舂糯米糍粑是要庆丰收年景,祈望来年生活过得更美好。
蒸煮糯米是“打糍粑”的第一道工序,糯米洗净后,放入一个特制的木桶内,盖上桶盖,放在大灶里蒸煮三到四个小时,待糯米完全蒸熟后,由三到四个青壮年汉子抬起出锅,拉到村口的一个大石锅里,快速将蒸熟的糯米饭放入石锅,三四名壮汉每人手持一根木棍,依次反复在石锅内不停地使劲杵捣,直到蒸熟的糯米粘成一块形成一个大饼时,“打糍粑”基本完成。
刚出锅的糍粑极有韧性,用手一拉能拉成长长的条,这个时候,人们都会将事先准备好的熟芝麻拌上白糖的调料端上,将糍粑沾上芝麻糖,咬上一口,那种糯米的香气和芝麻的香甜,让人久久回味。
糍粑的介绍:
糍粑一般是用炭火烤,叫烧粑粑,用青菜汤下粑粑片,叫煮粑粑,与腊肉炒,叫炒粑粑。粑粑做得多,一时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内,这样可以储藏2到3个月都不会坏,到插秧时候有粑粑吃。有些爱讲究的土家人,还用蓼竹叶包成1对1对的,在粑粑内放有芝麻和糖,吃起来又甜又香,俗名叫“蓼叶子粑粑”。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再经历史传统工艺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糯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多量淀粉等营养成分。另外,糯米可起到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具有养肝、养颜、泽肤等功效。
土家糍粑的做法:
据乡土志书有记载:“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1尺5,寻常者约4寸许,3至8分厚不等。”小糍粑做完后,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土家人大方。
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下面小编教你土家糍粑的做法。
糯米洗净蒸熟。茶油中放入黄色的蜂蜡,加热融化,涂抹在桌面、门板、石臼、木槌等用具的表面。把糯米放进石臼中,用丁字型的大木槌用力捶捣。糯米粘性很强,一般是两个强壮的男人来,一上一下地“打”。大冬天的,光着膀子还要流汗。
糯米捣成泥以后,取出放在桌子上,乘热揪出拳头大的米团,压扁成饼,再用门板加重物压住,等糯米凉了就成型了。糍粑可以存放很长时间,如果放在大水缸里,用水浸泡,定时换水,可以吃到六七月份。
烤好的糍粑可粘糖,或将糖灌入糍粑中,等其中的热度将糖溶成糖水,此时糍粑入口甜香无比。糖是常见的白砂糖,如有土制的红糖片,那就更好。也可将糍粑中裹入豆腐乳(湘西叫霉豆腐打糍粑),薄薄的铺上一层,如有厨房设备,糍粑亦可用油煎熟吃,切块用甜酒煮熟吃,各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