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胰腺炎怎么治疗
小儿急性胰腺炎怎么治疗
小儿急性胰腺炎怎么治疗?这是很多家长想知道的问题。小儿急性胰腺炎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可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两种类型,多见于4岁以上的儿童,患儿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腹部压痛。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约占10%-20%,症状较为严重,患者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儿童一旦发病务必要及时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方法。
1.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是小儿急性胰腺炎主要的治疗措施。症状轻者可用镇静、止痛及解痉剂,如阿托品、654-2、普鲁本辛、唛啶、冬眠灵等治疗,部分患者也可用针刺疗法止痛,中医中药有清利湿热,理气止痛的效果。病情严重的患者可采取静脉输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输血,持续用静脉营养维持热量的供给,并用大量维生素b、c及抗生素,由于致病菌不易确定,需选用胰液中排泄浓度较高的药物如氯霉素等广谱抗生素。血钙偏低者应输入10%葡萄糖酸钙,在出血性胰腺炎时尤应注意。患儿如有血糖升高,注射葡萄糖时需加入适量的胰岛素及氯化钾。一般可在3~4天内逐渐恢复胃肠蠕动。患儿腹部已不胀并能自肛门排气及有食欲时,则可开始少量进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佐以蛋白质,应较长时间限制脂肪。
近年来小儿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广泛采用抗酶治疗,一般在早期缓慢静脉滴注抑肽酶(trasylol),每日1~5万单位,连用7~9日,可减轻休克,防止恶化。在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后,宜再给药2~3日,但要慎防过敏反应。
2.手术治疗
手术毕竟是一种创伤,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在出现以下情况下才考虑手术:①非手术治疗无效,高烧持续不退,精神不好、腹胀、腹肌紧张、压痛不减轻者,须手术探查,同是腹腔引流。②诊断不明确,不能除外其他外科急腹症者,应尽早手术。③并发局限脓肿及巨大胰腺假性囊肿者,须行切开引流或与消化道内引流术。
综上所述,以上是关于小儿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的介绍,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
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急性胰腺炎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胰腺消化酶被激活,从而对胰腺自身及其周围脏器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胰腺腺泡是人体最大的消化酶合成场所,经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被运输到胰管内和小肠内发挥消化作用。
正常情况下,胰腺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机制来避免胰腺实质被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所消化。如胰腺腺泡中的消化酶大部分均以不活动的酶原形式存在,酶原存在于自上皮细胞的酶原颗粒中,酶原颗粒呈弱酸的环境,而胰蛋白原需生存微碱件条件下才可以自动激活;胰管上皮有就多糖保护;胰液和血液中含有少量胰酶抑制物可中和少量激活胰酶;胰腺腺泡细胞具有代谢活力阻止胰酶侵入细胞。
此外,胰腺实质和胰管之间、胰管和十二指肠之间、胰管小的胰液分泌压与胆道中的胆汁分泌压之间,均存在着正常的压力梯度,胰腺消化酶不容易发止反流。这些保持酶原的不活化形式是维持胰腺正常功能的关键。当这些防御机制被破坏,如胆汁和十二指肠液流入膜管,胰管内压力升高,使腺泡破裂,胰液外溢,大量胰酶被激活,胰酶被激活后又能激活弹性蛋白酶原和磷脂酶原,引起胰腺的充血、水肿和出血、坏死。
在这些消化酶中,磷脂酶a可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卵磷脂,使卵磷脂转变成溶血卵磷脂,从而导致胰腺和周围组织的广泛坏死。脂肪酶使脂肪分解坏死,并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皂化斑,能使血钙降低,大量胰酶被腹膜吸收进入血液,使血淀粉酶利脂肪酶升高。
可见,胰腺炎的发病是“自身消化”引起的,是机体正常的防御机制被破坏引起胰腺自身消化,从而引起胰腺炎的发病。
小儿急性胰腺炎如何治疗
及时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是关键,让小儿免受疾病的痛苦。根据实际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非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通过药物去控制病情,慢慢改善病情。如果情况属于轻度的患者,先会选用镇静、止痛(忌用吗啡)及解痉剂如阿托品、山莨菪碱、溴丙胺太林、盐酸哌替啶、盐酸氯丙嗪等。也可用针刺疗法止痛,中医中药清利湿热,理气止痛。对病情严重,有腹胀、腹膜炎及休克体征者则须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输血,持续用静脉营养维持热量的供给,并用大量维生素B、C及抗生素,由于致病菌不易确定,需选用胰液中排泄浓度较高的药物如氯霉素等广谱抗生素。血钙偏低者应输入10%葡萄糖酸钙,在出血性胰腺炎时尤应注意。患儿如有血糖升高,注射葡萄糖时需加入适量的胰岛素及氯化钾。注射之后能够化解,等待胃肠恢复蠕动,一般在3~4天过后,患儿就会恢复食欲,可能适当地健康进食,进食主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同时,还要补充蛋白质,能够有效抑制脂肪的生长。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法一般是在非手术治疗后也无效才会采用的方法。一般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属于病情比较严重,临床症状为精神不振、高度紧张、腹部疼痛不适、持续性高烧不退等原因。并发症引起的的症状或者诊断不明确等原因都应该尽快进行手术治疗。这样才能够切开引流。
小儿急性胰腺炎严重吗
1、轻症胰腺炎:只要救治及时,预后良好。准妈妈在妊娠期间(特别是妊娠四个月后),进食较多肉类、油炸食品、高脂肪的汤类后,如果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伴有呕吐恶心,发热、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应及时就诊,以免发生胰腺炎而错过治疗时机。
2、重症胰腺炎:胰腺发生出血坏死,腹腔有大量血性渗出,急性渗出物和毒素可刺激子宫,引起持续性宫缩,最终导致子宫胎盘血循环障碍,胎儿缺氧而死亡。毒素也可直接通过胎盘引起死胎。因此,一旦诊断为重症胰腺炎,且病情危险时,医生不得不终止妊娠,以抢救妈妈的生命。
可见,无论何种类型的胰腺炎,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都很大。
怎么预防小儿急性胰腺
小儿急性胰腺炎虽然比较少见,但是由于病情严重,所以预防是关键:
1、防感染。感染性疾病有好多,而且发生的概率较高,除了生活中的细菌感染之外,胆道蛔虫、病毒感染、败血症、支原体肺炎等疾病.都必须要预防。
2、防暴饮暴食。饮食是身体系统的关键,肠胃功能都会影响肠道的蠕动,暴饮暴食或者营养不良都容易导致肠道系统发生障碍,引起急性胰腺炎。
3、防治代谢紊乱。小儿急性胰腺炎有一部分原因,是疾病的迸发症说导致,如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所以生活中的饮食与规律是预防的关键。
宝宝肚子疼发烧是什么病 急性肠梗阻引起
急性肠梗阻在小儿时期也较多见。开始表现为阵发性腹部绞痛,伴有呕吐、不排便。继之则出现发热,体温随梗阻症状的加重而逐渐升高。腹部检查可发现压痛,或可触及肿块。通过腹部透视或立位平片可有助于诊断。应立即入院治疗,解除梗阻。
此外,小儿急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肠穿孔等急腹症亦以腹痛和发热为主要表现。
妊娠期的急性胰腺炎
Schmidt在180年前就曾描述过妊娠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但100多年来,对这种关系的实质并不十分清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胆石症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至80年代中、后期,大多数研究认为,胆道疾病与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密切相关,尤其胆石症是重要原因。国外90年代的文献报道,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已很少发生。而目前国内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孕产妇发生死亡仍占有一定比例,其妊娠丢失率也较高。
一、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25岁,一半以上的患者年龄小于30岁,这与一般普通孕产妇的年龄构成比大致相当。既往认为发病以初产妇多见,但近来也有不同观点,经产妇发病亦不少见。妊娠期急性胰腺炎虽可发生在妊娠的早、中、晚期以及产褥期中的任一时期,但在这些阶段中仍以妊娠晚期最为常见,妊娠早、中期相对少见,而产褥期发病则较易被误、漏诊。
二、妊娠与急性胰腺炎的相互影响
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妊娠剧吐以及分娩屏气等因素腹压有升高倾向,加上此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肝、胆、胰负荷明显增加,胰管内压升高。此外,肠道吸收脂肪酸的能力也大大增强,脂肪积存较多,认为大量腹膜后脂肪增加可能是胰腺炎容易发生坏死、继发感染和形成脓肿的重要因素。值得提出的是,合体滋养细胞产生的胎盘催乳素(HPL)有显著的脂肪分解作用,甘油三脂将释放出大量游离脂肪酸,这既可引起胰腺细胞的急性脂肪浸润,又可造成胰腺小动脉和微循环的急性脂肪栓塞,加重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病情。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易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胎盘的血液灌流可因此急剧下降。同时,严重脱水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多的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沉淀于胎盘的绒毛血管,此时又由于血管内膜常合并炎症,血细胞易集聚形成微血管栓塞,由此,造成血管腔隙变窄,从而进一步影响了胎盘的血液灌注。此外,坏死性胰腺炎时,生化改变明显异常,血清中间代谢产物的堆积将导致酮症酸中毒。总之,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可因此明显上升。 还有学者认为,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时,肝血流量可骤减40%以上,氧化磷酸化等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三磷酸腺苷产生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也将下降,这将增加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产时子宫收缩乏力及产后出血的发生。妊娠期急性胰腺炎不只是胰腺的局部炎症,因其更易并发呼吸衰竭及心功能衰竭等脏器功能障碍,故增加了孕产妇围产期的死亡率。
三、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典型的妊娠期急性胰腺炎诊断并不困难。问题是临床医师往往忽视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存在,有些疾病如急性肺炎,穿透性十二指肠溃疡,脾破裂,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破裂型异位妊娠,妊娠剧吐,先兆子痫等,在妊娠期的临床表现有时类似于急性胰腺炎的症状,这些都给诊断带来了困难。中上腹或左上腹放射至背部的疼痛是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最重要的症状,90%的患者有此主诉,且伴有恶心,呕吐,肠梗阻和低热等。妊娠期任何上腹部疼痛均应考虑急性胰腺炎的可能,但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腹痛可以轻微甚至不典型,而恶心、呕吐则较严重且频繁,往往难以解释。有的患者在发生恶心、呕吐、腹痛三大症状前数小时可有进油腻饮食的病史。在妊娠晚期,特别是处于临产阶段,急性胰腺炎的撕裂性上腹部胀痛常被宫缩痛掩盖或与宫缩痛混淆。在上腹部,居于腹膜后的胰腺在妊娠期易被推移的胃肠和网膜所覆盖,因此,其腹膜炎与上腹部包块的体征可不典型。
妊娠与非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处理方法原则上基本相同,但因为合并产科问题,在治疗上也有不同于非妊娠期的特点。经适当的外科与产科处理,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围产结局良好,近来的研究认为其母亲死亡率仅3.4%,胎儿抢救成功率达89%。
1.保守治疗: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以保守治疗为主,并要求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保守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胰酶的合成使胰腺得以休息,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服用止酸剂以及静脉补充水电解质等。
2. 内镜治疗:
胆石性胰腺炎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术(EST),或放置鼻胆管引流。在重症胰腺炎72 h内行内镜治疗,其并发症(18%)和死亡率(0%)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54%和13%),但内镜治疗必须在早期实施,一旦胰腺组织发生坏死,病变将不可逆转。
3.手术治疗: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作用有限,但若患者对保守处理反应不佳则手术是必要的。其外科手术处理包含两个方面,既包括对胰腺本身的手术,也包括与胰腺炎相关的胆道疾病的手术。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最佳手术期应在妊娠中期或产褥期。妊娠中期进行手术较为安全是因为此期胎儿器官发育已经完成,自发性流产和早产的可能性较小,况且子宫也未进入上腹腔,对手术野的影响小,而且手术宜在患者症状好转后延期施行,急症手术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妊娠晚期主张积极进行保守治疗,手术宜安排在分娩后进行,但若腹痛加剧,血清淀粉酶持续上升也可开腹手术。腹部手术时最好不进行剖宫产,除非遇上产科指征或增大的子宫影响手术操作。
4. 产科处理:
妊娠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是否需终止妊娠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有作者认为胎儿宫内死亡、早产、或剖宫产后,胰腺炎的症状可以缓解。但近来有些报道则认为,分娩后患者的状况反而更糟。对于多数患者来说,急性胰腺炎并不是进行治疗性流产、引产及分娩的适应证。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治疗是否成功,胎儿及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是重要指标,经适时恰当的外科处理,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妊娠丢失率已有很大程度的下降,终止妊娠时更需注意孕周及胎儿是否有宫内窘迫的征象。
宝宝肚子疼发烧怎么回事
急性阑尾炎引起宝宝肚子疼发烧,可能是急性阑尾炎。因为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一般多以腹痛为最初表现,发热常在腹痛数小时后出现,开始体温不太高,随着阑尾病变的加重,体温可逐渐上升。腹部检查见右下腹固定性压痛,腹部肌肉紧张。应及时入院治疗。
急性肠梗阻引起急性肠梗阻在小儿时期也较多见。开始表现为阵发性腹部绞痛,伴有呕吐、不排便。继之则出现发热,体温随梗阻症状的加重而逐渐升高。腹部检查可发现压痛,或可触及肿块。通过腹部透视或立位平片可有助于诊断。应立即入院治疗,解除梗阻。
此外,小儿急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肠穿孔等急腹症亦以腹痛和发热为主要表现。
小儿胃肠道炎症引起宝宝肚子疼发烧也可能是小儿胃肠道炎症引起,尤其多见于夏秋季节。小儿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在临床都以发热和腹痛为主要表现,但同时可有腹泻、呕吐等症状。通过粪便化验检查可以确定诊断。家长要注意辨别,入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