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发烧惊厥的表现及原因

宝宝发烧惊厥的表现及原因

1、身体变得僵硬或瘫软。

2、处于无意识状态或无法认识周围环境。

3、身体抽搐。

4、呼吸困难。

小儿惊厥的原因可分为两类:按感染的有无,分为感染性(热性惊厥)及非感染性(无热惊厥)。按病变累及的部位分为颅内与颅外两类。

(一)感染性惊厥(热性惊厥)

1.颅内疾病 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静脉窦血栓形成。霉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弓形虫病。

2.颅外疾病 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重症肺炎、百日咳、中毒性痢疾、败血症为原发病),破伤风等。

宝宝发烧痉挛怎么办

小儿惊厥俗称抽风,是小儿最常见的急症之一。主要表现全身或局部的肌肉发生自己不能控制的收缩,身体抽搐,呼吸困难,同时可有意识障碍。引起小儿惊厥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是感染了细菌、病毒所致如上感,肺炎、百日咳、伤寒、痢疾等。这些疾病除可使小儿中毒而发生惊厥外,还因为其发高烧而引起惊厥,称热惊厥。这种惊厥多在发烧时发生,时间较短,惊厥停止人便清醒,且在一次发烧中很少发生两次以上惊厥。热退惊厥便停止。但可反复发作,一发烧便产生惊厥。这种惊厥多发生在六岁以内小儿。

儿童高烧惊厥可能无需采取任何医疗措施就能自动停止。如果惊厥在5分钟内没有停止,则应迅速将患儿交由医生治疗。尽管高烧往往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医生仍需对患儿进行检查,有时还要作血液测试才能找出高烧的真正原因。高烧惊厥复发。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第二次惊厥的机率逐年降低。6周岁以上的儿童发生高烧惊厥的机率就很小了。

看来宝宝由发烧引起的痉挛还是比较常见一种急症,比较庆幸的是这种病没有传染能力,而且在6岁以后发病率就降低了很多。脆弱的宝宝比较容易生病,所以家长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一定要从衣食住行上多多用心,避免宝宝各种疾病的发生。

什么是发烧抽搐

发烧抽搐是小孩发烧的时候比较常见的一种急症之一,在医学上也被称之为高热惊阙。

高热惊厥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导致一旦受到体热刺激,身体兴奋刺激神经系统而引起抽搐。一般而言,发烧抽搐常发生在半岁到4岁的婴幼儿身上,特别是经常感冒发烧的宝宝,更容易出现高温惊厥。抽搐的时候,多数发生于宝宝高热时,比如体温在39℃-40℃,持续时间比较短,约2-3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抽搐停止后,患儿也随之清醒。

高热抽搐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急症之一,突发性的全身抽搐或局限肌群强硬抽搐是其明显特征,并且发病孩童多数伴神志不清的症状。小儿惊厥发病率为成人的10倍,尤以婴幼儿多见。高烧惊厥复发。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第二次惊厥的机率逐年降低。6周岁以上的儿童发生高烧惊厥的机率就很小了。

发烧抽搐的原因

小孩在发烧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发烧抽搐症状呢?相信很多人对此都不是很了解。而导致发烧抽搐的原因一般有一下两类。

1、颅内疾病

病毒感染(例如病毒性脑炎和乙型脑炎)、细菌感染(例如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和静脉窦血栓形成、霉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等。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弓形虫病。

2、颅外疾病

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重症肺炎、百日咳、中毒性痢疾、败血症为原发病),破伤风等。

发烧抽搐的症状

小孩在发烧的时候除了会出现惊阙症状之外,还会出现什么症状呢?想要知道的朋友,不妨来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当正常的大脑活动受到干扰时,会产生高烧惊厥。发生高烧惊厥时往往没有前兆。在高烧惊厥期间,孩子可能会有如下反应:身体变得僵硬或瘫软,处于无意识状态或无法认识周围环境以及呼吸困难。

宝宝高烧惊厥

急救措施

首先,妈妈们要保持冷静,应迅速把宝宝抱到床上平躺,解开宝宝的衣扣,裤带等,采用物理降温。妈妈可用冷毛巾擦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处,可以帮助降温。

用手指掐人中穴,将宝宝头偏向一侧,以免痰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用裹布的筷子或小木片塞在宝宝的上下牙之间,以免宝宝咬伤舌头并保持通气。

宝宝惊厥时,不能喂水,进食,以免误入气管发生窒息。在进行家庭护理的同时最好先就近治疗,注射镇静和退烧针控制抽风,否则易引起脑缺氧,造成脑水肿,影响智力发展,甚至死亡。

在惊厥时,要避免宝宝从床上摔下,要做好保护。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一些外界刺激而发生惊厥,房间里要安静,少搬动或少做一些刺激宝宝的动作。

宝宝高烧小贴

宝宝体温下降后去除降温措施;处理宝宝发烧时,严禁吃退烧片、阿司匹林等退烧药品。

每隔2小时喂宝宝5~10毫升白开水,一般24小时内就可退热。

宝宝高烧后还易引起便秘,妈妈可用肥皂条沾水塞入肛门,不要乱服泻药。

如果宝宝高烧惊厥的时间过长,超过15分钟的话,一定要及时就医,或拨打120进行急救。

宝宝高烧惊厥的护理方法

一、宝宝发烧惊厥紧急护理

1、呼吸通畅

立即帮宝宝侧身俯卧,头稍后仰,下颏略向前突,不用枕头。或去除枕头,让宝宝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及时清除宝宝口、鼻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宝宝灌药,否则有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

2、控制惊厥

用手指捏、按压宝宝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少搬动宝宝,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3、进行体温

在宝宝前额、手心、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并经常更换;保持毛巾的温度不要过高,或用热水袋装凉水或冰水,外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宝宝的枕部、颈部、大腿根处。

那么,宝宝发烧惊厥的不良后果是什么呢?要如何才能避免发生高烧惊厥呢?

二、宝宝发烧惊厥的不良后果

高热惊厥是指由于高热而引起的惊厥,一般初次发作在小儿1个月至5-6岁之间,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体温在38℃以上时,多突然出现,发作往往短暂,发作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高热惊厥是小儿最多见的惊厥类型,在5岁以下小儿中约2%-3%曾有过1次以上的高热惊厥。那么高热惊厥会留下后遗症吗?一般来说,大多数预后是好的,6岁以后不再发作,不会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但有一部分患儿(约5%-15%)可后遗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神经功能障碍。

宝宝高烧惊厥的护理方法

宝宝发烧怎么办?婴幼儿出现发烧症状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同时护理也不可马虎大意。稍不留心就会出现高烧惊厥的现象。

一、宝宝发烧惊厥紧急护理

1、呼吸通畅

立即帮宝宝侧身俯卧,头稍后仰,下颏略向前突,不用枕头。或去除枕头,让宝宝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及时清除宝宝口、鼻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宝宝灌药,否则有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

2、控制惊厥

用手指捏、按压宝宝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少搬动宝宝,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3、进行体温

在宝宝前额、手心、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并经常更换;保持毛巾的温度不要过高,或用热水袋装凉水或冰水,外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宝宝的枕部、颈部、大腿根处。

那么,宝宝发烧惊厥的不良后果是什么呢?要如何才能避免发生高烧惊厥呢?

二、宝宝发烧惊厥的不良后果

高热惊厥是指由于高热而引起的惊厥,一般初次发作在小儿1个月至5-6岁之间,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体温在38℃以上时,多突然出现,发作往往短暂,发作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高热惊厥是小儿最多见的惊厥类型,在5岁以下小儿中约2%-3%曾有过1次以上的高热惊厥。那么高热惊厥会留下后遗症吗?一般来说,大多数预后是好的,6岁以后不再发作,不会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但有一部分患儿(约5%-15%)可后遗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神经功能障碍。

宝宝高热惊厥的表现 发烧惊厥典型症状

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

怎么预防小孩发烧惊厥效果好

小儿高热惊厥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这是因为持续性高烧不退,让孩子的大脑神经产生了兴奋性,那么怎么预防小孩发烧惊厥效果好?其实孩子之所以会惊厥,就是高烧所致,只要在孩子发烧的时候尽快的降温,高烧时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就不会给孩子的健康产生威胁了。

一般健康宝宝的正常体温有一个范围,通常新生儿、婴儿保持在36.7-37.5℃之间,而幼儿在36.6-37.3℃之间。不过,宝宝一天之内不同时间段的体温是不同的,比如大多数宝宝的体温在下午会升高一点点,还有的宝宝在大哭一场或者运动、进餐后,体温也会有轻微升高,这都是自然现象,家长是不用担忧的。

但如果宝宝的确开始发烧,那么家长可一边给宝宝进行物理降温,一边带宝宝就医。物理降温的方法很多,例如给宝宝用温水擦拭身体,保持室内通风,还可使用降温贴或者小冰枕,都能起效。但由于许多疾病都会引起宝宝发热,所以家长一定得带宝宝就医,明确原因然后再用药治疗,可不能胡乱就用抗生素。

至于退热药,如果宝宝有热性惊厥史,或者体温过高时,通常腋表38.5℃以上,是可以给宝宝酌量使用的。不过除了要选择儿童退热药外,一定要根据说明书上的方法,按照年龄或体重来计算,不可过量、过于频繁地使用,否则反而带来不良反应。

家长对于宝宝发热很容易感到焦虑,这是因为许多家长都担忧宝宝会不会因为发热“烧坏脑子”。其实,除了脑炎等可能带来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疾病所引起的发热外,普通的感冒发热并不会损伤孩子的神经系统,但一定要小心预防避免惊厥发生。

上文中对怎么预防小孩发烧惊厥效果好给出了明确的介绍,希望家人们都很清楚了。孩子的健康状况不能出现丝毫的疏忽,不管是发烧还是肠胃不适,都要提高警惕,也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帮助他们调理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很重要。

高热惊厥复发的预防

◎喝淡盐开水

近10年的研究显示,高热惊厥患儿容易发生低钠血症(血清钠低于130mm/L),发生率为56%~60%,其中高热惊厥一次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46%。高热惊厥患儿平均血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换句话说,合并低钠血症的患儿惊厥发作次数明显多于血钠正常者,其比例约为6:1。经静脉输液中加入适量含钠液配合降温及止惊治疗,大部分患儿在6~8小时内血钠回升到正常值范围。

因此,儿科专家指出,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者—现在处于感冒初期,伴有发热(体温≥37.8℃)口渴时,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喝两杯淡盐冷开水(一次饮水量100~200ml,间隔1~3小时),可起到防治低钠血症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高热惊厥复发及惊厥性脑损伤目的。当然,给患儿喝完第一杯盐开水后,家长还应带他去正规医院诊治。

◎口服安定(一种镇静 )

国内最新研究资料显示,短程安定可以预防高热惊厥再发。该药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对象是已有两次以上的高热惊厥患儿。短程安定具体用法是:每次0.4~0.5毫克/公斤体重,在首次使用8小时后再重复使用第2次,就可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只有个别患儿要考虑使用第3次。必须指出,对所有高热惊厥患儿来说,在口服安定同时必须使用退热药(如泰诺林或托恩口服液)以求快速降温,并积极选用抗生素以控制原发病。

◎及早发现孩子体温升高

正常小儿体温在36℃~37℃之间,若测量腋温大于37.5℃,肛温大于38.2℃应确认是发烧了。若在家中无体温表或一时找不到体温表,可根据下列征象判断孩子正在发烧:

※母乳喂养儿,当妈妈给宝宝喂奶时感到乳儿口唇烫。

※孩子脸红耳赤,前额发烫,躯干皮肤温度增高,但肢体手脚发凉。

※孩子不如平时活泼,身体倦懒,精神较差,食欲下降。

※孩子先出现寒战,怕冷或见皮肤“鸡皮疙瘩”,然后出现高烧。

※安静时出气不赢,呼吸频率每分钟大于35次;脉博加快,每分钟大于110次。

一旦发现孩子正在发烧,家长立即给他喂食退烧药,就可有效地预防高热惊厥的出现。

没有经验的妈妈往往对惊厥发生无准备,而惊厥易导致宝宝受伤和窒息。所以应该知道惊厥发生时的紧急救护措施:

(1)不要慌乱,立即脱离周围可能伤害宝宝的环境(如利器、桌角等),取下眼镜等随身物品,可以就地侧卧或者头偏向一侧(防窒息),解开皮带、围巾、衣领等;

(2)不要摇动宝宝,也不要制止宝宝的痉挛,不要按压宝宝的四肢;

(3)惊厥时宝宝牙齿紧咬可能会伤害舌头,迅速找筷子(筷子是最好找的替代品,最好的是木质医用“压舌板”状物)放入上下齿之间(防止插入过深而伤及喉部)。若宝宝已经牙关紧咬,也不要硬撬;

(4)观察惊厥的发展,一般数分钟内惊厥都可以停止。在惊厥的过程中不要搬动宝宝,如果在医院请医生立即用药,需要送医的也尽量等惊厥停止;

(5)惊厥后努力使宝宝放松、镇静。

请注意,热性惊厥的主要原因还是热起迅速,高热不退影响中枢神经,所以防止39℃特别是39.5或者40℃以上的高温是最佳的预防措施。首选药物降温,药物退热较慢或有惊厥史的,加用物理降温措施。若宝宝持续高热不退,送医同时可以观察是否有意识模糊,手脚肌肉紧张,或者握住宝宝手脚感受一下是否有规律性的轻微跳动,有则可能是惊厥。

宝宝热惊厥怎么办?其实热惊厥的护理,就是要稳住宝宝的状态,等待惊厥的结束,并且尽快给宝宝降温即可,切忌压住宝宝,反而会让宝宝呼吸活动不通畅造成危险。

宝宝发烧惊厥是什么症状

1.颅内疾病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静脉窦血栓形成。霉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弓形虫病。

2.颅外疾病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重症肺炎、百日咳、中毒性痢疾、败血症为原发病),破伤风等。

二非感染性惊厥(无热惊厥)

1.颅内疾病颅脑损伤如产伤、脑外伤、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脑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脑血管畸形、头大(小)畸形、脑性瘫痪及神经皮肤综合征。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肿瘤、脑囊肿。癫痫综合征如大发作、婴儿痉挛症。脑退行性病变如脱髓鞘性脑病、脑黄斑变性。

2.颅外疾病代谢性疾病如低血钙、低血糖、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维生素B1或B6缺乏症等。遗传代谢性病如糖原累积病、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肝豆状核变性、粘多糖病。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脑病、尿毒症、心律紊乱、严重贫血、食物或药物及农药中毒等

宝宝夜间高烧惊厥紧急处理

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尚不成熟,在过分保暖或患感染性疾病时,均可以引起发烧,而发烧过高时还有可能还可引起惊厥;多见于6个月到3岁的宝宝,惊厥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发作之后,神志清醒。宝宝高热惊厥发患病率较高,因此当宝宝惊厥准备送医院的同时,应进行家庭急救。

急救措施

首先,妈妈们要保持冷静,应迅速把宝宝抱到床上平躺,解开宝宝的衣扣,裤带等,采用物理降温。妈妈可用冷毛巾擦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处,可以帮助降温。

用手指掐人中穴,将宝宝头偏向一侧,以免痰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用裹布的筷子或小木片塞在宝宝的上下牙之间,以免宝宝咬伤舌头并保持通气。

宝宝惊厥时,不能喂水,进食,以免误入气管发生窒息。在进行家庭护理的同时最好先就近治疗,注射镇静和退烧针控制抽风,否则易引起脑缺氧,造成脑水肿,影响智力发展,甚至死亡。

在惊厥时,要避免宝宝从床上摔下,要做好保护。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一些外界刺激而发生惊厥,房间里要安静,少搬动或少做一些刺激宝宝的动作。

宝宝高烧小贴士

宝宝体温下降后去除降温措施;处理宝宝发烧时,严禁吃退烧片、阿司匹林等退烧药品。

每隔2小时喂宝宝5~10毫升白开水,一般24小时内就可退热。

宝宝高烧后还易引起便秘,妈妈可用肥皂条沾水塞入肛门,不要乱服泻药。

宝宝发烧惊厥是什么症状

1回顶部

劳累了一天,好不容易把自家小宝哄睡着了,看着他们睡得甜甜的,妈妈们的心里也暖暖融融的。然而有时候你却会发现宝宝并没睡得那么香,反而出现了一些让你担心的症状。宝宝在睡眠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往往是在告诉家长他将要或已经患了某些疾病,因此,宝爸宝妈应学会在宝宝睡觉时观察他的健康情况。

正常的婴儿在睡眠时比较安静舒坦,呼吸均匀而没有声响,有时小脸蛋上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表情。但是如果婴儿有以下状况出现,父母应该高度重视。

症状一:婴儿在刚入睡时或即将醒时满头大汗。

专家提醒:可以说大多数婴儿夜间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并伴有其他不适的表现,就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冶疗。比如婴儿伴有四方头、出牙晚、囟门关闭太迟等征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偻病。

症状二:婴儿夜间睡觉前烦躁,入睡后全身干涩,面颊发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超过110次/分。

专家提醒:这预示着婴儿即将发烧。应该注意婴儿是否有感冒症状或腹泻症状,另外注意给他补充水分。如果婴儿真有发烧症状出现,即应采取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温方式。

2回顶部

症状三:婴儿睡眠时哭闹,时常摇头、抓耳,有时还发烧。

专家提醒:婴儿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应该及时检查婴儿的耳道有无红肿现象,皮肤是否有红点出现,如果有的话,及时将婴儿送医院诊治。

症状四:婴儿睡觉时四肢抖动。

专家提醒:这一般是白天过度疲劳所引起的,不必担心。需要注意的是,婴儿睡觉时听到较大响声而抖动是正常反应;相反,若是毫无反应,而且平日爱睡觉,则当心可能是耳聋。

症状五:婴儿睡觉后不断地咀嚼。

专家提醒:婴儿可能是得了蛔虫病,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若是蛔虫病可用婴儿专用的驱虫药驱除;若是排除了蛔虫病,则应该合理安排婴儿的饮食。

3回顶部

症状六:婴儿睡着后手指或脚指抽动且肿胀。

专家提醒:这时父母要仔细检查一下婴儿的手指,看它是否被头发或其他纤维丝缠住,或被蚊虫叮咬的痕迹。

症状七:婴儿不能睡得沉,经常翻动身体。

专家提醒:其实小宝宝入睡后在床上翻滚的现象较为常见。有时被子垫得不舒服或被子太厚等都会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有些家长怕小儿睡觉时冷,让他穿着衣服睡觉,小儿感到不适,于是翻来滚去。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小儿吃不饱,晚上睡前还让他吃很多的东西,使得小儿睡觉后肚子总是胀得难受,所以睡觉睡不踏实。

症状八:婴儿经常在睡着后突然大声啼哭。

专家提醒:这在医学上称为婴儿夜间惊恐症。如果孩子没有疾病,一般是由于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惊恐、劳累等引起的。所以 平时不要吓唬孩子,保持孩子安静愉快的情绪。

【后语】

总而言之,宝宝清醒时能通过哭闹表达自己的不舒服,可是睡着后就要依靠家长细心观察才知道他们的身体变化状况了。一旦宝宝睡觉时出现以上症状,如果宝爸宝妈们不懂自己该如何护理,一定要及时带宝宝找医生诊断较为妥当哦!

相关推荐

高烧抽搐的症状

当正常的大脑活动受到干扰时,会产生高烧惊厥。发生高烧惊厥时往往没有前兆。在高烧惊厥期间,孩子可能会有如下反应: ·身体变得僵硬或瘫软 ·处于无意识状态或无法认识周围环境 ·身体抽搐 ·呼吸困难 儿童高烧惊厥可能无需采取任何医疗措施就能自动停止。如果惊厥在5分钟内没有停止,则应迅速将患儿交由医生治疗。尽管高烧往往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医生仍需对患儿进行检查,有时还要作血液测试才能找出高烧的真正原因

发热不等于发烧

宝宝发烧了!每当这个时候不少父母都会焦急万分,要不马上喂宝宝吃退烧药,要不就用“土方”给宝宝降温,要不就赶紧送院。其实发烧对于宝宝来说并不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大多父母容易对宝宝发烧产生误解。现在小编就给大家指出常见的10个发烧误区。 误区1:孩子感觉发热就是发烧宝宝喊热,妈妈一摸确实体温很高。但这就是发烧了吗?其实孩子感觉身体发热的原因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但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所以发热的孩子不一定是发烧了哦! 但如果孩

宝宝发烧39度惊厥怎么办呢

开始发病的体温为高热(≥39℃),反复发作几次后中等度热、低热也发生惊厥,热退后一周脑电图仍有异常,常有阳性家族史,不少学者主张把这种类型称为"高热诱发性癫痫"。 惊厥呈全身性、次数少(绝大部分在一次发热过程中只出现一次惊厥)、时间短(数秒至10分钟)、恢复快、无异常神经系统症状,简单型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对智力、学习、行为多无影响。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生。 惊厥发作时,家长应该注意:一定不要惊慌,防止因抽搐跌倒引起外伤,如果发作时间很短,常常你还没来得急做什么,抽搐

宝宝高烧惊厥怎么办?大家知道高烧惊厥

正常的。如果是低烧就洗温水澡,多擦拭身体,补充水分。如果超过38度就要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加点酒精在温水里泡澡,多喝水

常见的10个宝宝发烧误区

误区1:孩子感觉发热就是发烧宝宝喊热,妈妈一摸确实体温很高。但这就是发烧了吗?其实孩子感觉身体发热的原因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但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所以发热的孩子不一定是发烧了哦! 但如果孩子仍是感觉发热不舒服,妈妈可以先通过孩子手心和颈后的温度,初步判断体温是否正常。当然,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可以最准确的判断孩子是否发热:通常用肛表测量直肠温度,尤其是对小婴儿会较为准确(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腋下或颈部

高热惊厥与癫痫病的区别

高热惊厥会发展为癫痫吗,小宝妈带着疑问,咨询了北京海华癫痫病专业医院神经内科专家赵奕成主任。赵奕成主任说,有很多家长不能将宝宝的高热惊厥正确地区分开来,其实,宝宝高热惊厥可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复杂性高热惊厥转化为癫痫的可能性很大。单纯性高热惊厥有以下六个基本要点,宝宝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就属于复杂性高热惊厥。 一、 年龄。 2个月~6岁以内的宝宝高热容易引发惊厥,其中,1~2岁是好发年龄,这个年龄段初次发生高热惊厥的,往往是单纯性居多。而3岁后开始第一次发病的,复杂性的更多些,转变为癫痫的可能性较大。新生儿

癫痫病与高热惊厥有区别

单纯性高热惊厥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点,宝宝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就属于复杂性高热惊厥。这时,家属应小心癫痫病的突然到来。 一、年龄。 2个月~6岁以内的宝宝高热容易引发惊厥,其中,1~2岁是好发年龄,这个年龄段初次发生高热惊厥的,往往是单纯性居多。而3岁后开始第一次发病的,复杂性的更多些,转变为癫痫的可能性较大。新生儿高热时抽搐,不叫高热惊厥宝宝6岁以后,如是单纯性惊厥会自然消失,依然有惊厥的话,则肯定是复杂性惊厥。 二、体温。 宝宝发烧时,口腔温度38.5℃、肛表温度39℃以上,发生单纯性高热惊厥的较多;口腔

宝宝发烧39度惊厥怎么办呢

高热惊厥有以下特点之一则称为复杂型高热惊厥: ⑴发病年龄在6个月以前或6岁以后。 ⑵发作持续时间长,超过15分钟。 ⑶一次发热性疾病中反复惊厥多次。 ⑷发作表现为局限性惊厥。 ⑸发作后有暂时性麻痹等神经系统异常。 开始发病的体温为高热(≥39℃),反复发作几次后中等度热、低热也发生惊厥,热退后一周脑电图仍有异常,常有阳性家族史,不少学者主张把这种类型称为"高热诱发性癫痫"。 惊厥呈全身性、次数少(绝大部分在一次发热过程中只出现一次惊厥)、时间短(数秒至10分钟)、恢复快、无异常神经系统症状,简单型高热

高烧惊厥引发儿童癫痫的重要诱因

癫痫病的出现要注意孩子患上这种病,孩子患上癫痫病家长要注意了解患上这种病的一些基本的原因问题,对癫痫病的出现患者重视原因的出现带来的危害,那么,高烧惊厥是引发儿童癫痫病的重要诱因?下面让专家来给我们解答一下。 如果孩子频繁的发生高烧惊厥现象,不仅会增加癫痫的风险还有可能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并且高热惊厥的预后与其类型和危险因素有关。高热惊厥的类型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依据:根据发病年龄、发热程度、惊厥发作时间,惊厥发作形式等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和复杂性高热惊厥。 单纯性高烧惊厥一般不会对孩子的大脑产生太明显的

小孩发热会抽搐是什么病呢

冬季,正是流感病毒盛行时期,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健全,体抗力低很容易感冒。有些小儿感冒后反复发烧甚至惊厥,出现突然抽搐、口吐白沫、翻白眼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癫痫、脑膜炎等,让家长十分揪心。 小儿感冒发烧本是常事,但若反复发烧伴有抽搐、口吐白沫、翻白眼就要提高警惕了。如果出现上述状况,首先家长要按住宝宝的人中穴,直至宝宝意识清醒过来,然后马上去最近的医院就诊,进行血象、脑电图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考虑治疗措施。 如上述情况是第一次发生,可能考虑为高热惊厥,高热惊厥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与复杂性高热惊厥,单纯性高热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