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的日常饮食
肠道病毒的日常饮食
1.适宜食物:酸奶,竹笋,香蕉,菜花
2.忌吃食物:西瓜,西瓜皮,辣椒(红、尖、干),泡椒,红辣椒
3.饮食保健: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宜吃食物:宜吃润肠通便的食物; 2.宜吃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免疫球蛋白含量高的食物。
5.忌吃食物: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忌吃发物的食物; 3.忌吃寒凉的食物。
6.推荐食谱:宜吃润肠通便的食物; 2.宜吃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免疫球蛋白含量高的食物
得了手足口病能吹风吗 手足口病不能做什么
虽说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起的疱疹不痛不痒的,但不排除有些孩子处于好奇心去碰疱疹,不小心抓破了,就可能带来继发的皮肤细菌感染,因此得了手足口病要剪掉指甲,不要去抓挠患处。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菌感染引起的病症,若患者吃了生冷的食物,容易继发感染病症,也不利于病情康复,因此日常饮食护理方面要注意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发病儿童的症状期传染性较强,应避免健康儿童和发病儿童接触,发病儿童家长也应主动告知其他儿童和家长,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在手足口病期间,应该多待在家中或者空气干净清新的地方,避免去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人流量较大,空气不流通,小孩子的抗病毒能力差,给病毒入侵造就了很好的环境。
手足口病小儿生病时精神状态及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粗糙、难消化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加重小儿胃肠道的负担,造成小儿口腔及胃肠道的不适。
人乳头瘤病毒日常饮食注意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
手足口病有预防的药吗 预防手足口病不能吃什么
生水中可能很多细菌病菌,即使里面不含有手足口病病毒,孩子喝了生水后,由于肠胃发育不完善,很可能出现手足口病或其他病症,生食的话,尤其是未煮熟的海鲜,千万不要给孩子吃。
尽量少吃冷饮,包括:雪糕、冰激凌和冰水等,更不要一次吃太多,暴饮暴食会损害肠胃的防御系统,这时候肠道致病原就有机可乘了,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很多不新鲜的的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致病菌,在手足口病高发期,也是不能吃的,而且日常饮食中,还需注意不要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加工时要生熟分开,生吃的瓜果蔬菜应该用流动水洗净。另外冰箱吃剩的食物即使放在冰箱内,时间也不能过长,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
一些路边摊、餐饮店,很多不卫生的店子,由于制作饮食的环境不好,人员流动大,很容易有手足口病的患者吃了食物,有残留的病毒存在,容易感染上手足口病,建议尽量在家自制食物。
以辣椒为例,辣椒属于辛辣燥性的食物,吃多了容易刺激肠道造成粘膜充血,加重肠道的水肿,在肠道病毒感染高发期,如吃多了辣椒,很容易让病毒趁机而入。
温度计破了水银流出来了会中毒吗 水银温度计破了怎么排毒
如果担心有毒素会伤害身体,可以多喝水、吃新鲜水果来给身体排毒,日常饮食多吃黑木耳、胡萝卜、海带等食材,也帮助身体进行毒素的排出。
肠道病毒感染表现症状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性感染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最常见,约50%不出现临床症状,为无症状性感染。
2.非特异性热病
发热是肠道病毒感染最常见的表现。常常突然起病,无前驱症状,幼小婴儿伴不适,年长儿肠道病毒性疾病的症状可有头痛、肌痛。体温波动在38. 5~40℃之间,持续3天,有些病儿发热l天,体温正常2~3天后又升高,持续2~4天。常伴咽部不适,可有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及肌痛。体格检查除结膜充血、咽充血和颈淋巴结大外无特殊。病程约3~4天。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3.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16是其主要病原。表现为粘膜疱疹,手较足多见,为柔软的小泡,大小约3~7mm,多见于背侧皮肤、手掌、脚底。在口腔中可破溃形成溃疡,舌和颊粘膜易累及。皮疹约一周消失。
近年研究发现肠道病毒71亦可引起手、足、口病,但较柯萨奇病毒所致者严重,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脐炎及瘫痪等。
4.疱疹性咽峡炎
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性疾病的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检查发现咽部充血,于咽弓、腭垂和软腭上可见效个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疱疹亦可发生于口腔其他部位。病程约1~2周。
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0,儿童较少见,多发生在20~50岁成人。突然起病,伴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肠道病毒性疾病的症状可伴短暂点状角膜炎和耳前淋巴结大,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见粘液脓性分泌物。全身症状少见。
6.呼吸道表现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常引起咽炎、扁桃体炎、鼻咽炎等上呼吸道症状。多种肠道病毒可致腮腺炎、喉炎、支气管炎、感染性哮喘和肺炎。
胸膜痛(Bornholm's disease)柯萨奇病毒B3、B5和埃可病毒1和6型感染所致。突起发热,胸部和上腹部剧烈疼痛,病人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呈休克样。疼痛为痉挛性,持续15~30分钟,期间呼吸浅快。听诊可闻及胸膜磨擦音,并随疼痛的周期而出现和消失。肠道病毒性疾病的表现如疼痛局限在腹部,易与肠绞痛、肠梗阻、阑尾炎和腹膜炎相混。发热和疼痛通常持续1~2天,少数病例几天后可再发。并发症少见。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血中多形核粒细胞增多,血沉可正常或显著增高。
7.胃肠道表现
约7%~30%肠道病毒感染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腹部不适及腹痛较常见。
8.神经系统表现
多型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炎,预后良好。亦可致瘫痪、格林-巴利综合征、小脑共济失调、外周神经炎等。
9.心包炎和心肌炎
27种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已被证实可导致心脏病变。柯萨奇病毒B5和埃可病毒6型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严重者可致死亡,否则恢复完全,偶见缩窄性心包炎等后遗症。
此外还可引起睾丸炎和附睾炎、肌炎、关节炎等。
10.新生儿感染
由于围生期母亲传播,亦可由新生儿室流行所致。肠道病毒性疾病的症状可见发热、喂养困难、呼吸窘迫,苍白和嗜睡。可出现心脏扩大、肝大和心电图改变。预后不良。
手足口病传播主要途径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人群密切接触
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分泌物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饮食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传播的主要方式,为了避免手足口病的传播,需要,把我以上的一些信息,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杜绝与手足口病的患者进行接触,其次,还要自己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澡勤换衣服这样可以避免细菌的滋生。
疱疹性咽峡炎痊愈后还会被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怎么被传染的
疱疹性咽峡炎可直接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因此发病的主要途径是粪便到口的传播。小孩在日常的饮食中,食物可能受到空气中病原菌的污染,或者是饭前便后没有洗手等因素导致肠道病毒通过口进入人体,引起疾病。
一般来说大人身上携带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是不会发病的,但当大人亲吻小孩时造成感染;另外,如果小孩接触了其它患儿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餐具也可能引起感染。
小孩的的身体发育不成熟,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不完善,例如:鼻子中没有鼻毛,不能很好的过滤空气中的病原菌,当病原菌进入小孩体内后,无法及时消灭,从而诱发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
有效预防肠道病毒感染
重视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体格锻炼,均有助于防止本病的流行,对接触患者的婴幼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3~6ml或胎盘球蛋白6~9ml以预防感染,也有广泛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使产生肠道干扰作用而控制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的流行,这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由于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型别甚多,故制备型特异的疫苗有一定困难,目前尚不能普遍应用,近年来不少人主张对一些与大流行有关的型别,如经常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流行的柯萨奇A7型病毒和埃可9型病毒,和经常引起严重心肌炎的柯萨奇B组2,3,4,5型病毒等,应积极制备减毒活疫苗。
肠道病毒的注意事项
1、注意卫生,远离病毒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卫生,杜绝传染源。教育孩童、学生自幼养成卫生习惯,改掉吮手指的习惯,远离垃圾及不洁环境;养成游戏后、饭前、便后一定彻底洗手的习惯。大人感染后没有症状,成为隐性传染源,更危险。因为此病毒一般来说并不没特殊的治疗药物,而且还会并发其它症状。特别是肠病毒流行高峰期(6~9月),家长更要多多注意,防治肠病毒必须由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着手,除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正确洗手,注意饮食及饮水必须煮熟及煮沸。
2、保证公共场所的卫生条件符合要求,对幼托机构的环境及玩具、公共游泳池等必须严格消毒。
3、防止病毒通过口传染。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因为此病毒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食物和物品密切接触传播。
4、隔离患者。发现有此病的症状,例如发现手足口征候的孩子,应将其与其他孩子隔离,且用具、玩具等要分开,马上送医院隔离治疗。
5、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凡出现发热、感冒或呼吸道症状,或发现手足口疱疹皮疹病儿,应速去医院就诊。
6、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