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维生素D治疗法
佝偻病的维生素D治疗法
1、普通疗法:口服维生素D浓缩制剂包括浓缩鱼肝油每日0.5万到2万国际单位。持续一个月后改投预防剂量。夏天口服鱼肝油可减量,但不宜完全停止。以上剂量和疗程,可随地区和病情不同而适当增减。
2、突击疗法:晚期或重症患儿或有长期泻痢、黄疽以及其他迁延性疾病的患儿,必要时可用浓缩维生素D制剂作大剂量突击治疗,口服或注射均可。口服时可将总剂量在两星期内分次给予。肌肉注射大多以30万到60万单位一次注入,一般注射一次即可。
无论口服或注射,每次不超过60万单位。突击疗法只为应急,不可持续滥用。每次洽疗前应先给钙剂,一般口服10%氯化钙溶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用3天。对严重营养不良、身体特别虚弱的患儿,不可用突击疗法。
怎么应对宝宝佝偻病方法
1.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治疗的原则应以口服维生素D为主,一般剂量为每日2000IU~4000IU,或1,25-OH2-D30.5μg~2.0μg,一月后改预防量400IU/日。大剂量治疗应有严格的适应证。当重症佝偻病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可大剂量肌肉注射维生素D,3个月后改预防量。治疗1个月后应复查,如临床表现、血生化与骨骼X线改变无恢复征象,应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鉴别。
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每日膳食钙供给量0~6个月为300mg,7~12个月为400mg,l~3岁为600mg。只要母乳充足或摄入足够的配方奶,可满足婴幼儿的钙营养。佝偻病的治疗一般无需补钙,除非并发手足搐搦症等低钙表现。
3.除采用维生素D治疗外,应注意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转乳期食品,坚持每日户外活动。
4.对已有骨骼畸形的后遗症期患儿应加强体格锻炼,可采用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对于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危因素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避免过早的承力性运动(如避免过早练习坐、站、扶掖下蹦跳等)。如已经出现下肢畸形可作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侧肌,X形腿按摩内侧肌),增加肌张力,以纠正畸形。严重骨骼畸形可考虑外科手术矫治。
婴儿佝偻病怎么治疗
婴儿佝偻病怎么治疗?婴儿佝偻病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一般治疗
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肝、蛋黄等),多到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直接照射的机会。激期阶段勿使患儿久坐、久站,防止骨骼畸形。
2、补充维生素D
初期每天口服维生素,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激期口服,连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若不能坚持口服或患有腹泻病者,可肌注维生素D大剂量突击疗法,1个月后改预防量口服。肌注前先口服钙剂4~5天,以免发生医源性低钙惊厥。
3、补充钙剂
维生素D治疗期间应同时服用钙剂。
4、矫形疗法
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矫正骨骼畸形。轻度骨骼畸形在治疗后或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矫正,应加强体格锻炼,可作些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例如扩胸动作或俯卧撑使胸部扩张,纠正轻度鸡胸及肋外翻。严重骨骼畸形者外科手术矫正,4岁后可考虑手术矫形。
以上就是关于婴儿佝偻病怎么治疗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知道婴儿佝偻病该怎么治疗了。其实,婴儿佝偻病最安全的治疗方法就是多晒太阳了。当然啦!如果婴儿佝偻病已经造成婴儿畸形的话,是需要去医院做矫形手术的。
儿童佝偻病防治新概念
一、预防佝偻病是补充钙制剂还是维生素D?
婴幼儿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以及每天吃400毫升牛奶的幼儿,一般是不会缺钙的,不需要另外补充钙制剂。而食物中的维生素D肯定不能满足儿童正常生理需要,晒太阳可以增加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由于种种原因,婴幼儿的日照常常不够,尤其在冬春季节,包括南方夏天的梅雨季节。但目前在各种儿童食品中都添加维生素D的做法引起了专家们的忧虑,一是不能判断维生素D的摄入量,二是很容易引起儿童维生素D中毒。国外仅在配方奶粉中添加维生素D预防儿童佝偻病,取得了良好效果。
选择包装蔽光好的维生素D制剂预防佝偻病十分重要。由于维生素D见光后非常容易分解,因此,浓缩鱼肝汕滴剂,及一些包装蔽光不好的制剂,其中维生素D含量难以保证。专家认为,这是我国儿童佝偻病预防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有些儿童钙摄入不足,应从改善饮食结构着手。钙在牛奶、豆制品中的含量高,应多吃这类食品。目前,市场上的钙制剂品种很多,可参考钙制剂中钙元素含量的多少、口感、吸收率以及价格的高低来购买。一般钙制剂中钙的吸收率在25%~35%之间,钙的吸收率超过90%是不可能的。过多补充钙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素如铁、锌的吸收,对儿童的健康不利。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二、头发或尿钙检测能否诊断佝偻病?血钙和血磷测定能否早期诊断佝偻病?
做头发或尿液钙检测诊断佝偻病是绝对不可信的,已经完全被医学界否定。一次尿钙检测的结果是不可靠的,24小时尿钙检测才有一定价值。佝偻病的诊断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化验、X线检查等综合判断。
佝偻病早期,血钙和血磷一般不降低,严重时才会有血钙和血磷下降,因此,血钙和血磷测定,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也没什么价值。测定血中碱性磷酸酶含量或骨碱性磷酸酶活性,用钼靶拍摄手腕部X线片是早期佝偻病的可靠方法。
三、出汗多、脑后有枕秃是否是佝偻病?
佝偻病的孩子临床表现之一就是多汗,但家长对如何判断孩子多汗常把握不准。孩子在醒时总是活动不停,交感神经兴奋,代谢旺盛;转入睡眠时,人体进入基础代谢,但孩子的植物神经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只能从代谢旺盛渐渐过渡到基础代谢,所以体内大量的热能仍然会以出汗的方式释放出来。如果孩子的出汗现象在入睡后1~2小时逐渐消失,可视为正常。由于头部出汗多,使孩子睡觉时经常摆头,枕部便会出现脱发圈。因此,出汗多、有枕秃的儿童不一定都是佝偻病。患有佝偻病的小儿常常是整夜出汗,上半夜换衣服后,下半夜衣服仍然是湿的,而且出汗有酸臭味。
佝偻病儿童除多汗外,骨髓改变是其重要特征。不同年龄儿童患佝偻病有不同的骨骼改变,如新生儿佝偻病常常前囟门增大,1岁以内佝偻病儿童以头部和胸部改变为主,站立行走后以下肢改变为主。
四、治疗佝偻病是使用大剂量还是小剂量?
用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的传统方法受到了不少专家的质疑,如肌肉注射30万、60万单位维生素D,隔月一次,这种方法可能引起维生素D中毒,使钙在内脏器官沉积,造成脏器损伤等严重影响。即使没有发生维生素D中毒,大剂量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也有抑制作用,使儿童抵抗力下降。因此,小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将成为趋势,如每日口服31200单位维生素D。但对于不能坚持长期服药治疗,或其他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的,可考虑大剂量治疗法。
佝偻病治疗应该怎么补钙
总所周知缺钙是导致佝偻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都有佝偻病患儿来说,是否大量补钙就可治愈佝偻病呢?
佝偻病的发生主要是缺乏维生素D,在用维生素D治疗中,可给适量的钙,一般每日不超过0.5克。因为太多的用钙剂容易引起食欲不振,并影响肠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导致营养不良,反而会加重病情。
对同时患有腹泻或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扁桃体腺炎,或其它急性传染病,以及患有肾脏疾病的小儿,过量的用钙容易导致酸中毒,病儿出现呼吸深而有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嗜睡、口唇发白或发紫,严重的可发生昏迷,抢救不及时,可危及孩子的生命。
另外,在佝偻病的活动期间,病儿本身可伴有慢性酸中毒,使体液偏酸,即使过多的给钙,也不能沉积于骨骼。所以在治疗佝偻病时,要想使钙在人体内吸收,只有应用维生素D,否则不但治不了病,还容易导致其它疾病。
维生素d怎么补 维生素D补充多少为好
一般来说,30岁以上、体重50公斤民众,如果体内维生素D浓度足够,每天需要补充大约2000至4000国际单位,才能维持体内足够维生素D浓度。如果体内维生素D浓度缺乏,则须大量补充。
美国内分泌医学会建议,体内维生素D浓度属严重低下者,每周补充一次50000国际单位,或是每日补充6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持续补充8周之后,每日补充1500至2000国际单位。若因维生素D缺乏所引起副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病症、或是对维生素D产生抗性的佝偻病,维生素D治疗剂量就得提高。
佝偻病治疗
佝偻病的起因是缺乏维生素D和钙。钙是造骨头的主要养料,维生素D是帮助钙消化吸收的。缺少维生素D,钙就吸收不了。因此二者都不可缺少。
佝偻病的治疗方法如下:
1.一般治疗。
包括喂养、护理和加强体格锻炼。如饮食缺钙,可给乳酸钙或葡萄糖钙,但每日不得超过l克。如钙磷都缺乏,可用磷酸钙与维生素D同服,并多给蔬菜、水果及蛋黄等食物。加强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
2.维生素D治疗。
1)普通疗法:
口服维生素D浓缩制剂(包括浓缩鱼肝油)每日0.5万一2万国际单位。持续一个月后改投预防剂量。夏天口服鱼肝油可减量,但不宜完全停止。以上剂量和疗程,可随地区和病情不同而适当增减。
注意:用大量维生素D时须注意防止中毒,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突击疗法:
晚期或重症患儿或有长期泻痢、黄疽以及其他迁延性疾病的 患儿,必要时可用浓缩维生素D制剂作大剂量突击治疗,口服或注射均可。口服时可将总剂量在两星期内分次给予。肌肉注射大多以30万一60万单位一次注入, 一般注射一次即可。无论口服或注射,每次不超过60万单位。突击疗法只为应急,不可持续滥用。每次洽疗前应先给钙剂,一般口服10%氯化钙溶液,每次10 毫升,每日3次,用3天。对严重营养不良、身体特别虚弱的患儿,不可用突击疗法。
3.钙剂治疗:
在给维生素D的同时,可服适量的钙剂或骨粉。如葡萄糖酸钙每天l一3克,口服;或元素钙每天500一600毫克。钙剂应长期服用,一般持续数月或者数年。中药龙牡壮骨冲剂也可配合使用。
4.人工紫外线疗法:
天然日光为最经济的维生素D来源,但受季节气候的限制。必要时可用人工紫外线(如水银石英灯)治疗。每星期照射3次,每次5一20分钟。每一个疗程为4一6星期。有皮肤不良反应时可暂停。
5.矫形疗法:
经过上述治疗后,病情较轻者,骨骼畸形多能自行恢复,不需矫形。晚期佝偻病较重的畸形不一定能完全复原,需在4岁以后佝偻病停止进展时考虑手术矫形。为了预防胸部畸形,可将患儿置于俯卧位,使其头部抬起,每日2一3次。
另外,活动期佝偻病应依据临床表现给予积极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和防止畸形。
活动期轻度:维生素D20~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1~2次,同时给钙剂,每次0.5~1克,每天2~3次,连服1~2个月。
活动期中、重度:维生素D20~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2~3次,同时给予钙剂,每次0.5~1克,每日2~3次,连续2~3个月。
恢复期:一般可不用维生素D,多晒太阳,改善营养即可。但在冬春季节为防止复发可投给维生素D20~30万IU,一次口服或肌注。
温馨提示:给上述维生素D治疗量,可维持作用2~3个月,因此不必再给维持剂量口服,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多晒太阳即可。许多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食、厌食的现象,从而导致机体缺乏一些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锌)。
佝偻病会遗传吗
佝偻病的全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的病因是由于维生素D摄入不足、日照不足、摄入钙质不足或钙磷比例不当,以及某些肝肾、胃肠道疾病或药物的影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叫骨软化症即骨矿化不足,为新形成的骨基质钙化障碍,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临床以骨骼的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维生素D是维持高等动物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它是钙代谢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发病缓慢,影响生长发育。多发生于3个月~2岁的小儿。佝偻病有可能会有一定的的遗传。但几率不大。
先天性佝偻病出现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胎儿在母体内生活时,维生素D的供给完全来源于母体,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生是因为孕母缺乏维生素D所致。孕母缺乏维生素D有3种因素:一是孕期食欲不振,或偏食挑食,或不科学忌口,以致维生素D摄入不足;二是孕期户外活动少,接受阳光照射少,以致“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三是由于某些疾病,如慢性胆道疾病、慢性肝病、慢性肾脏病以及慢性肠胃道疾病的影响,以致维生素D的吸收、利用、转化受到干扰。
患先天性佝偻病的新生儿前囟门特别大,甚至可与后囟门相连,颅骨软化,摸上去有“乒乓球样感觉”;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稍见粗大,胸部左右两侧失去正常弧形,呈平坦面;X线骨组织学检查可见,在骨干的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毛锯状”改变,可见到骨膜增厚;血清学检测也可发现佝偻病的特征性改变;全身抵抗力弱,很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先天性佝偻病可以预测,有条件的地方可检测孕母血清钙、磷含量,计算出钙、磷乘积,如乘积小于20,提示有先天性佝偻病的可能。不过先天性佝偻病的重点在于预防。
首先,孕妇应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保持良好食欲,提倡精粮、粗粮都吃,荤菜、蔬菜搭配,经常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如蛋黄、鱼类、动物肝脏等;孕期可补充维生素AD滴剂,其次,孕母要经常晒太阳,尤其在冬天,要多进行户外活动,让皮肤直接接受阳光照射,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紫外线的穿透力很弱。另外,原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肾脏疾病的妇女应在积极治疗、病情基本控制后才能怀孕,怀孕后也要经常向医生咨询,使病情得以稳定。
新生儿出生后15天起应口服维生素AD滴剂,对于先天性佝偻病的患儿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给予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治疗后还应坚持每天口服维生素AD制剂维持治疗,且应注意尽早让宝宝接受阳光照肘,以促进皮肤内合成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