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肥鱼的原产地繁殖习性

肥鱼的原产地繁殖习性

三峡肥鱼是典型的长江洄游性鱼类,俗称长江鮰鱼、江团、肥头。宜昌长江三峡段是长吻鮠的主要产卵场,大自然赐给宜昌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宜昌长江三峡江段成为我国长吻鮠的摇篮和原产地,也构成了当地渔业两个特有的现象:

(1)鱼至此则聚

每年春天,长吻鮠和一些大型经济鱼类一样,他们成群结队从长江中下游开始生殖洄游,上溯到宜昌南津关口外开阔的洄水区内,它们在洄水区内等待产卵的生态环境,积蓄力量,做最后的上溯冲刺。只待上游的桃花春汛下来,他们互相拥挤、上溯到长江三峡西陵峡内产卵。因此,宜昌的西陵峡口外的开阔水面,他们聚集在一起,形成宜昌江段特有的鱼讯。

(2)鱼至此则肥

产卵前,鱼体内必须存贮大量脂肪,用于性腺发育于生殖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特别是长吻鮠,其体内脂肪含量本身比一般鱼类高,他们洄游到宜昌江段时,体内脂肪含量达到最高点,个个都是膘肥体胖,再加上长吻鮠的鱼瞟不同于其他的淡水鱼类,特别肥厚,鱼肉细嫩鲜美,所以宜昌人形象的称呼其为“肥鱼”,并引以为傲。

金瓜的园艺植物

【学名】:Cucurbita pepo L. var. Kintoga Mak.

【别名】:观赏南瓜、观赏西葫芦、看瓜

【分类】: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

为本属植物西葫芦的园艺变种。

【形态】:一年生草质藤本。具卷须,叶大,阔卵形具角棱或浅裂。花黄色,单性,生于叶腋,雌雄同株。果为瓠果,成熟时鲜橙红色,亦有金黄、橙黄色,下部常呈灰绿色。壳硬,不开裂。近柄处(通常悬挂处于上方)粗大呈扁球形,下部则明显收细,成三个突起,总形略似香炉。具多数种子。观果期7-10月。

【产地】:原产南美热带,今广泛栽培。

【习性】:喜温暖,性强健,要求疏松而肥沃的土壤。

【繁殖栽培】:播种繁殖。4月播种,直播或移植均可。

栽培土壤要施以充足基肥,在生长季节勤追肥。需搭架以供攀附。

【用途】:观果植物,即可于房前屋后栽培观赏,又可陈设于案头。

亦可食用,入药有治疗哮喘、咳嗽的功效。

水蛭是怎样生长繁殖

生活在稻田、沟渠、浅水污秽坑塘等处,嗜吸人畜血液,行动非常敏捷,会波浪式游,也能作尺蠖式移行。每到春暖即行活跃,6~10月均为其产卵期,到冬季往往蛰伏在近岸湿泥中,不食不动,生存能力强。

生活习性:水蛭属冷血环节动物,在中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人工条件下以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

水蛭特征 繁殖习性水蛭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交配时互相反方向进行,生活史中有“性逆转”现象,存在着性别角色交换,一条水蛭既可做爸爸也可做妈妈,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交配后一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出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约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马齿苋树知多少

一、马齿苋树简介

马齿苋树又名金枝玉叶树、银杏木、小叶玻璃翠,双子叶植物,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马齿苋属,多年生肉质草本或亚灌木。

二、马齿苋树的分布与生长习性

马齿苋树原产非洲南部的莫桑比克和南非的德兰士瓦省,原产地为热带干湿季气候。该树种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干旱和半荫,不耐涝,也不耐寒。现世界多地可栽培。

三、马齿苋树的植物形态

马齿苋树多年生常绿肉质灌木,株高3m左右,茎肉质,紫褐色至浅褐色,分枝近水平伸出,新枝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呈紫红色,若光照不足,则为绿色。肉质叶倒卵形,交互对生,叶长1.2cm至2cm,宽约1cm至1.5cm,厚0.2cm,质厚而脆,绿色,表面光亮。小花淡粉色。

肥鱼的生态习性

三峡肥鱼,一般生活在江河的底层,觅食时也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冬季多在干流深水出多砾石的夹缝中越冬。为食肉型鱼类,喜夜晚捕食,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达到性成熟的最小年龄为3龄,一般为4-5龄。成鱼每年3-4月开始成熟,便上溯至砾石底的河水急流处产卵。产卵期为4-6月,8月左右下退。怀卵量1-10万粒以上不等。

三峡肥鱼是生长较为缓慢的亚冷水鱼,生存温度0℃-38℃,最适生长水温为24℃-28℃,20℃以下摄食量减少、生长缓慢,冬季进入冬眠期,鱼苗需要3年才能长到2斤左右。已知的最高年龄为22年,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

明太鱼和鳕鱼的区别是什么

鳕鱼,是鳕科(Gadidae)鱼类及鳕形目(Gadiformes)其他科部分鱼类的统称,有50多种,是主要食用鱼类之一。鳕鱼原产于从北欧至加拿大及美国东部的北大西洋寒冷水域。21世纪初,鳕鱼主要出产国是加拿大、冰岛、挪威及俄罗斯,日本产地主要在北海道。具有重要的食用和经济价值,但由于过度捕捞,鳕鱼已被列入濒危鱼种,捞捕量被严格限制。

明太鱼是鳕形目鳕亚目鳕科狭鳕属的一种鱼类,正式名称为黄线狭鳕。分布于朝鲜半岛东岸及日本本州西侧中部以北、日本海、鞑靼海峡、鄂霍次克海与白令海周缘、到美国加利福尼亚中部以及分布于北太平洋北部、黄海东部等海域。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400至-3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鄂霍次克海及堪察加半岛两岸。朝鲜人称之为明太鱼,是朝鲜民族喜爱食用的鱼类。

鳕鱼泛指鳕形目的50多种鱼类。明太鱼是朝鲜民族对“黄线狭鳕”特有的一种称呼。(“黄线狭鳕”为鳕型目中50多种鱼类其中的一种)

鱼排的副作用有哪些

鱼肉是我们经常会吃的一种食物,鱼排是鱼肉的一部位,所以鱼排的功效和好处也是很多的。我们都知道经常吃鱼对身体很好,而且鱼肉的营养价值很丰富,但是也并不清楚,鱼肉到底有哪些作用和功效。只是盲目的跟着大家一起吃鱼。我们先弄清楚鱼的功效以后,才能更好的进行饮食调理。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鱼排的营养价值。

马鲛鱼(青占鱼)肉质细嫩洁白,糯软鲜爽,营养丰富,尾巴的味道特别好,物美价廉。素有“鲳鱼嘴,马鲛尾”之说。马鲛鱼原产地新西兰。在每年入秋后,在我国频繁活动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常在湛蓝的涛波里,形成青灰灰的一大片,一拨拨激起水花,景象蔚为壮观。

赤眼鳟的生物学特性

1、外形特征

体长筒形,后部较扁,头锥形,吻钝。须两对细小,体银白,背部灰黑,体侧各鳞片基部有一黑斑,形成纵列条纹。鳞大,侧线平直后延至尾柄中央。尾鳍深叉形、深灰具黑色边缘。眼上缘有一红斑故名赤眼、红眼鱼。

2、生活习性

江河中层鱼类,生活适应性强。善跳跃,易惊而致鳞片脱落受伤。

3、食性

杂食性鱼类,藻类、有机碎屑、水草等均可摄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

4、繁殖习性

赤眼鳟性成熟早,二龄鱼即可达性成熟。生殖季节一般在4-9月份。卵浅绿色,沉性。

湟鱼的繁殖特性

繁殖时间

湟鱼 在青海湖,每年的春夏之交,湖内湟鱼的洄游是一件令当地人期待的大事,它意味着接连数月的满目苍黄和零下数十度的严寒已经过去,大地又将是一片葱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冰雪渐渐消融,雨水增多,各条入湖河流的来水量也开始增加。启程的时间到了,湖内的产卵亲鱼开始在环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然后成群地逆流而上,向着它们世代相传的产卵圣地进发。

生殖特征

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繁殖景象

湟鱼 起初,只见少量鱼群走走停停,溯河而来,接着大批的鱼群涌了上来,数不清的黑色纺锤形身体以及淡黄色鱼鳍瞬间塞满了河道,河水顿时暗了下来,河道里流得仿佛已不是水,而是湟鱼。它们排成纵队,穿过怪石嶙峋的河底,聚集在河水相对平缓的地方,休息,积蓄力量,准备迎接前方漫漫征程中的艰险阻隔。

相关推荐

白姑鱼的繁殖

白姑鱼生殖期聚群向近岸洄游。在我国,现知有三个群,一为山东半 岛南方群,4—5月北游到莱州湾,鸭绿江口及海州湾等处产卵,9—10月南游,11—12月返越冬场。二为济州岛群,约7月到长江口外与舟山之间产卵。第三群在温州外海越冬,4月北上到舟山与长江口外之间产卵,10月后南返越冬。大部二龄即达性成熟。卵浮性,透明,卵径0.85一0.92毫米。初孵仔鱼全长2.38毫米。

富贵蕨的特点

富贵蕨的特点 富贵蕨虽然是蕨类植物,但是植株高60—150厘米,是陆生大型植物,根状茎粗壮,直立,顶部密被褐色钻线形鳞片。叶簇生;棕禾秆色,坚硬,上面有纵沟,无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惭尖,基部不缩狭,一回羽状;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或呈微波状。叶脉羽状,分离,侧脉二叉或单一,近平行。叶近革质,两面无毛。孢子囊群线形,着生于中脉两侧,连续而不中断。 富贵蕨的生长习性 富贵蕨的原产地是新客里多尼亚,南美洲,所以,其生长习性喜凉爽、湿润环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喜漫射光,耐阴性强,生长适温14~2

鳙鱼的分布范围

鳙,(学名:Aristichthys nobilis),又叫花鲢、胖头鱼、大头鱼、黑鲢,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种,为四大家鱼之一。 鳙鱼体侧扁,头极肥大。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鳃耙细密呈页状,但不联合。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无须,下咽齿勺形,齿面平滑。鳞小,腹面仅腹鳍甚至肛门具皮质腹棱。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不规则小斑点。 鳙喜欢生活于静水的中上层,动作较迟缓,不喜跳跃。以浮游动物为主食,亦食一些藻类。性成熟年龄

白凤菊的简介

白凤菊(Oscularia pedunculata),别名姬鹿角,番杏科、覆盆花属,原产地位于南非及美国部分沿海地区。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旱,怕水湿,无明显休眠期。 白凤菊的形态特征 白凤菊为多年生肉质植物,大株植物呈亚灌木状,茎分枝匍匐或直立,老枝茎干呈棕红色,嫩枝稍带浅红色或黄绿色,叶着生于茎节处,肉质多汁具三棱形,边缘有小锯齿,花顶生头状花序,花瓣、花丝呈淡紫色,花药呈黄色,花期春末夏初。 白凤菊的生态习性 白凤菊性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旱,怕水湿,阴湿环境植物生长不良,高温夏季有

金心吊兰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

金心吊兰为常绿多年生草本,地下部有根茎,叶细长,线状披针形,中心具黄白色纵条纹,基部抱茎,鲜绿色。叶腋抽生匍匐枝,伸出株丛,弯曲向外,顶端着生带气生根的小植株。花白色,花被6片,花期春夏季。花语:"无奈而又给人希望"。 金心吊兰生长习性原产地为南非,喜温暖湿润,喜半荫,夏季忌烈日,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室温20℃时,茎叶生长迅速,冬季温度要求不低于5℃。 金心吊兰用途:是极为良好的室内悬挂观叶植物,可镶嵌栽植于路边石缝中,或点缀于水石或树桩盆景上,皆别具特色。

螺蛳和田螺有什么区别

产地不同:螺蛳只有我国才有,而田螺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 贝壳不同:螺蛳的贝壳表面不如田螺光滑,上面长有许多螺旋形的肋纹,田螺的贝壳上面是没有肋纹的。 个头不同:田螺可以长得很大,螺蛳一般是长不大的。 习性不同:螺蛳是在水底匍匐生活的,必须要用特制的拖网才能捕到它,而田螺喜欢生活在岸边或水田里。 产子数量:螺蛳每胎只能生3~7个小螺蛳,田螺每胎能生好几十个。 繁殖季节:螺蛳一年四季都在不停的繁殖着,田螺则是在每年的3月~4月才开始繁殖

艾蒿的栽培

一、生产中主要以根茎分株进行无性繁殖,需要注意分株的时间。但也可用种子繁殖。一般进行种子繁殖在3月份播种,根茎繁殖在11月份进行。[2] 二、选址需谨慎。畦宽1.5米左右,畦面中间高两边低似“鱼背”型,以免积水,造成病害。 三、施肥有讲究。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米2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千克,深耕与土壤充分拦匀,排后即浇一次充足的底水。 三、肥料有要求。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茎开始萌发,4月下旬采收第一茬,每公顷每茬采收鲜产品11250~15000千克,每年收获4~5茬。每采收一茬后都要施一定的追

富贵蕨的特点

富贵蕨(拉叮蝴:blechnumorientalelinn),又名巴西乌毛蕨、龙船蕨、赤头蕨,属蕨类植物,乌毛蕨科,乌毛蕨属。 富贵蕨的特点 富贵蕨虽然是蕨类植物,但是植株高60—150厘米,是陆生大型植物,根状茎粗壮,直立,顶部密被褐色钻线形鳞片。叶簇生;棕禾秆色,坚硬,上面有纵沟,无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惭尖,基部不缩狭,一回羽状;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或呈微波状。叶脉羽状,分离,侧脉二叉或单一,近平行。叶近革质,两面无毛。孢子囊群线形,着生于中脉两侧,连续而不中断。 富贵蕨的生长习性

矢车菊的品种与资料

矢车菊的种类 矢车菊的同属重要的栽培种可分为两类—— 以观花为主,如香矢车菊(C.moschata):又名香芙蓉,一二年生草本,叶光滑,株高60~90厘米。头状花序,具长总梗,总苞片全缘,最内层有蜡质,舌状花冠边缘剪绒状,花色白、黄、蓝、紫等,具微香。本种须直播,不适宜移植。 是以观叶为主,如银叶菊(C.cineraria):原产南欧,多年生草本,植株被白色绒毛,多分枝,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为重要的花坛观叶植物,用于镶边。 矢车菊还有高性种和矮生种之分,高的株高60~90厘米,矮的株高20~30厘米。 矢

地笋的繁殖方式

根茎 在采挖根茎时,选色白、粗壮、幼嫩的根茎,切成10-15厘米长小段,按行距30-45厘米,株距15-20厘米,立即栽种,每穴栽2-3段,覆土厚5厘米,稍镇压后浇水。冬种的于次年春出苗,春种10d左右出苗。每1hm2用种量750-900kg。[3] 种子 种子采收后,于3-4月间条播,行距30厘米,播后覆土,稍加镇压。种子发芽率50%-60%。土壤温度在17-20℃左右,有足够的温度播种后,约10天左右出苗。每1hm2播种量3.7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