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多白米饭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吃过多白米饭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研究表明,吃过多白米饭会增加糖尿病风险,的确,一些研究表明进食较多的精制白米容易导致糖耐量受损,诱发糖尿病。如2012年《英国医学杂志》报道了哈佛大学对中、日、美三国的相关研究所做的荟萃分析,纳入研究人数达35万余人,追踪4—22年,研究显示中国人和日本人每天吃3份以上白米饭。其中,吃白米饭最多的人和最少的人相比,糖尿病发生危险增加55%;而美国人每周只吃1—2份白米饭,糖尿病发生风险只增加12%。
为什么吃过多的白米饭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原因在于这些经过精加工的“白米”无需过多咀嚼,非常容易消化。消化吸收速度快,餐后血糖升得高、升得快,即血糖生成指数(GI)高。长期进食GI高的食物会导致血糖波动大、胰岛功能损伤,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者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下降,即产生胰岛素抵抗。久而久之,逐渐无法将血糖降至正常范围,即糖耐量受损,最终导致糖尿病。除了白米饭以外,白米粥、白馒头、白面包等精细粮食也属于高GI食物,同样不利于预防糖尿病。
●白米饭仅是一个诱因,危害远不比肥胖、缺乏运动
既然如此,我们(尤其是糖尿病人)是不是就不能每天吃米饭了呢?
其实不然。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250—400克谷类,其中就包括米饭。米、面等谷类食物作为中国人传统的主食,其中的复合碳水化合物是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同时碳水化合物转化而来的葡萄糖也是人脑的唯一能量来源,因此,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事实上,西方国家的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所造成的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等代谢紊乱性疾病对机体的危害更大。并且,糖尿病的发生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吃白米饭仅仅是作为一个诱因,远比不上肥胖、缺乏运动的危害大。
●科学吃米饭:粗细搭配、主食副食搭配
那么,应该怎样科学地吃米饭呢?简单来说有以下两点:
第一,粗细搭配。几种常见的细粮与粗粮的GI值如下:大米饭83.2,白馒头88.1,面条81.6,小米71,糙米70,玉米(甜、煮)55,燕麦麸55,绿豆27.2。可见粗杂粮的GI值普遍低于细粮,且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预防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心脑血管疾病、便秘和肠道肿瘤等慢性疾病均有益。因此,提倡吃粗粮,把它们和大米混合烹调,比如燕麦饭、红豆饭、芸豆粥、八宝粥之类。应注意,若本身存在消化道溃疡或消化道出血风险者则不宜过多进食粗粮。
第二,主食和副食搭配,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在吃米饭时,配合大量的绿叶蔬菜,加上适量的豆腐、鱼肉等,注意细嚼慢咽。这样的吃法,米饭们被其他食物所阻隔,在胃里排空速度减慢,吸收速度也相应减慢,餐后血糖升高就慢。
据研究白米更容易引发糖尿病
一、吃白米比吃糙米更容易导致糖尿病
一项研究显示,经常吃白米饭的人患上Ⅱ型糖尿病的风险较大。这项结果与长期以来的一种说法吻合,即吃糙米比吃白米更健康。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超过19.7万名美国成年人进行长达22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每周至少吃5顿白米饭的人,患上Ⅱ型糖尿病的几率,比每周最多吃一顿白米饭的人高17%;而每周至少吃两顿糙米的人患上Ⅱ型糖尿病的风险,要比每月最多吃一顿糙米的人低11%。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每天把三分之一的白米换成糙米,就可将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16%;如果用大麦、全麦等取代白米,就可使人们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36%。
虽然美国的白米食用量比亚洲国家低,但目前正在迅速增加,而且超过70%的食用米都是白米。研究人员建议美国人以全麦类食物替代白米,作为主要碳水化合物的摄取来源。
米类在精制过程中,会流失最重要的营养和纤维来源麸层和胚芽;相对而言,糙米不仅保留了麸层和胚芽,还含有比白米更多的纤维、矿物质、维他命等,因此糙米不像白米那样,会导致血糖明显上升。
二、糖尿病患者饮食禁忌
1、 限食富含淀粉食品和忌食高糖食品富含淀粉的食品(大米、白面、薯类、豆类、谷类),进入人体后,主要分解为碳水化合物。它虽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但因其可直接转化为糖,因此必须限量食用。否则,病情将无法控制。糖尿病患者应忌食糖(白糖、红糖、葡萄糖、水果糖、麦芽糖、奶糖、巧克力)、糖类制品(蜜饯、水果罐头、各种含糖饮料、含糖糕点、果酱、果脯)。
多吃水果会得糖尿病吗 有些水果可以降低得糖尿病的风险
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如果每周摄入3份蓝莓,则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下降26%,葡萄和西梅能下降11%,苹果和梨能降低7%,香蕉5%,李子、桃、杏3%,而橘子只有1%。草莓会增加3%,而甜瓜增加10%。研究者认为,除甜瓜之外,摄入水果并不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而蓝莓、葡萄、苹果的摄入量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显著相关。
吃白米饭致肺癌
白米饭致肺癌属误读
据了解,这个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905名肺癌患者和2413名健康人士作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每日饮食中血糖指数(GI)最高的病人,其患肺癌风险也较高(高出49%);高GI吸烟者的肺癌风险,也比低GI吸烟者高31%。论文得出结论,饮食总的碳水化合物质量会影响患癌风险,血糖指数高与肺癌发生存在相关性。而血糖指数高的食物包括白米饭、白面包等。于是,不少人根据此报告得出结论,“白米饭会导致肺癌、危害等同于抽烟。”
食品与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指出,这种说法其实是对原研究的歪曲解读,说吃米饭等同于抽烟则完全是吓唬人的标题党,正常饮食吃米饭也不会得肺癌。
他指出,首先,这个研究只是发现了血糖指数高的食物与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但是,相关不等于因果,为了论证因果关系,需要更加严密的实证来说明。其次,这个研究只是对1900多名受试者进行了调查分析,这个样本量也并不大,并不能得出所有人群的情况。所以,说“白米饭危害等同于抽烟”实在是夸大了米饭的危害,典型的标题党。
不过,阮光锋提醒,白米饭确实属于高GI食物,特别是现在的白米大多经过精制加工,除了损失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血糖指数也高,经常吃很多白米饭的人,可能其他生活方式也不太健康,与肺癌患病率确实可能存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
“但是,有统计学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吃白米饭就是患肺癌的直接原因,也不意味着吃白米饭就一定会得肺癌。大家不必太担心。”
睡眠障碍对糖尿病的影响
睡眠障碍是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如睡行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其中以失眠为主要特征。睡眠时间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一条U字形曲线。正常的睡眠时间是7-8小时,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长期睡眠不足会引发一系列负性的生理改变,包括交感神经兴奋、应激系统启动,体内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拮抗胰岛素作用,引起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国外等对1107位受试者研究表明:每日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的慢性睡眠剥夺状态的受试者比正常睡眠 (6小时~7.9小时) 受试者更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另一持续两年的追踪调查发现每天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比睡眠达到8小时的人平均腰围粗9厘米。
睡眠时间不足不仅增加糖尿病的发生,而且会增加糖尿病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睡眠时间每晚少于6小时,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会增加约2倍,而超过8小时,风险会增加3倍还多。 50岁以上女性睡眠超过 9小时的人中风风险比睡眠7小时的人要增加70%,睡眠时间是增大中风风险的独立因素。老年的血液粘滞度比较高,如果睡眠时间长,就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可能导致中风等血管疾病的发生
吃米饭会得糖尿病吗
没必要拒绝白米饭
白米饭的升糖指数(食物进入人体后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相对较高,多吃白米饭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鉴于该文章所涉及的研究存在局限性,并不能就此得出每天吃白米饭就容易得糖尿病的结论。以米饭为主食的人只要吃得适量,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因此就会患上糖尿病。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并不是由某一种习惯或因素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饮食、遗传、生活方式等都与糖尿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如果因为担心患上糖尿病或者因为“励志”减肥,就只吃菜而不吃饭,反而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谷物位于“膳食营养金字塔”的底层,营养的基石若不稳固,就容易导致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良,从而导致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细菌、病毒等后果。更重要的是,如果米饭吃得少了,而油脂或脂肪却吃得多了,反而容易引起血脂异常和肥胖等问题。
老人常吃精白米易得糖尿病
中医指出,老人常吃精白米易得糖尿病,据调查发现,吃米饭最多者与最少者相比,糖尿病风险会增加。
白米饭对高摄取量地区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四份已发表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这4份研究分别在中国大陆、日本、澳洲与美国进行。
两个亚洲国家的研究对象日平均摄取3至4份大米,而两个西方国家的研究对象每周仅摄取1至3份大米。
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与日本进行的研究发现,白米摄取量最多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要比摄取量最少的人高55%;至于白米摄取量远不及中日的美国与澳洲,白米摄取量最多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要比摄取量最少的人高12%。
这是因为,目前很多国家吃的大米,其光滑的外表主要通过机器脱壳和研磨获得,但这样的谷物主要含淀粉。
研究人员指出,仍需要对“白米饭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联系做进一步的研究,而且仍要把众所周知的高糖和高脂肪的饮食列入禁忌清单。
知道了老人常吃精白米易得糖尿病,与此相比,糙米比白米含有更多的纤维、镁和维生素,而升糖指数较低。升糖指数是衡量含糖量的一个指标。
不吃早餐,增加糖尿病风险
事实上,不吃早餐造成热量摄入中断,可能引起低血糖反应;由于午餐和晚餐要把缺失的热量补回来,很容易进食过多,导致血糖反弹性升高,使血糖出现较大波动,进而影响全天的胰岛素调节。此外,有研究发现早餐缺失的营养,难以通过其他方式补充。因此,无论多忙,早餐不能省。燕麦片有利于控制血糖,不吃早饭会让男性患上心血管病的风险上升27%,而夜里大吃大喝会让心血管病危险上升55%,我们知道,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有着分不开的联系,而燕麦不仅对控制血糖有好处,还有轻度的调脂作用。研究证实:每日吃50克燕麦片,就可使每100毫升血中胆固醇含量平均下降39毫克,甘油三酯下降76毫克。
不过尽量不要选速溶麦片,即配料表中含糊精或植脂末的麦片。要选择煮后再吃的纯燕麦片,纯燕麦片是燕麦粒轧制而成,呈扁平状,形状完整。
专家指出,病人如果等到出现这些低血糖症状,才赶紧找东西来填饱肚子,很可能会因为感到过度饥饿吃得过量,这导致身体承受血糖过低和过高的大幅度波动,进一步恶化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失调的问题。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餐。忙碌的都市人经常因为要赶着上学上班,没空吃早餐。不吃早餐对一般健康人来说,短期内可能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他们顶多饿了提早吃午餐,不过糖尿病人要空腹撑到中午就大不妙了。隔了一整晚没有进食,糖尿病人到了早上血糖一般偏低,要是不吃早餐,很可能会出现冒冷汗、头痛、手脚发抖、脾气变坏等低血糖症状。专家指出,病人如果等到出现这些低血糖症状,才赶紧找东西来填饱肚子,很可能会因为感到过度饥饿吃得过量,这导致身体承受血糖过低和过高的大幅度波动,进一步恶化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失调的问题。
研究也发现,不吃早餐的糖尿病人空腹胰岛素水平偏高,这意味着病人容易感到饥饿,还没到下一餐身体就发出肚子饿的信号,这导致病人容易过量进食,很难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人若长期没有控制好血糖水平,可能引起并发症,包括影响眼睛视觉,产生白内障,严重则可能造成心脏病、中风、截肢和肾衰竭等。
早餐对糖尿病人显然很重要,有助稳定早餐后以至全天的血糖水平,但是要吃什么、吃多少才算健康呢?
专家介绍,除了通过计算和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来避免吃得太多,糖尿病人也可以多吃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来维持饱足感,以免太快感到饥饿。所谓升糖指数(简称GI指数)指的是人们进餐后食物在体内血糖引起的反应。被归类为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在肠胃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碳水化合物被消化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比较慢,这意味着餐后的血糖会慢慢升高,对糖尿病人有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包括:糙米、通心粉、燕麦、苹果等。
人们每天所需的热量应来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指导原则,碳水化合物摄取量,应该占每天总热量的45%-65%,同时,糖尿病人也应该摄取含有不同营养的食物。比起只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搭配了不同营养的食品,可以发挥延缓血糖升高的效用。在城市里的许多年长糖尿病人,习惯拿面包配咖啡当早餐,他们可能以为分量这么小,应该不会对血糖产生太大影响。事实上,这样的早餐只含有碳水化合物,很容易导致血糖快速升高。
相比之下,如果病人吃的是搽上植物油或加了芝士的全麦面包,外加一小杯脱脂牛奶,这份早餐所含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有助减缓血糖升高的速度,病人不单吃得更营养,也会因为能维持饱足感而不会过量进食。
白米饭是垃圾食物之王真的假的
米饭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可是最近,我们每天必吃的白米饭,居然被一个网络热帖给“黑”了——“白米饭是垃圾食物之王”!对此,营养师辟谣:无稽之谈!不过,白米饭怎么吃,的确有门道。
谣言一:白米饭几乎不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只有淀粉和糖,是高热量的垃圾食物
事实上,白米饭的营养成分并不单一。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米的构造。
一颗完整的谷粒,能被食用的部分包括:谷皮层、糊粉层、胚乳、谷胚。但它不够洁白好看,口感也不细腻。
为了迎合大众,也为了方便粮食储存,人们把粗糙的谷粒层层磨白,处理成晶莹、洁白的大米,也就是我们在市面上购买的精白大米。
我们吃到的大米,就只剩下胚乳。它失去了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维生素E等营养素,只留下了大量的淀粉,但还含有部分蛋白质、少量维生素和矿物质。
大米绝对不是垃圾食品,而是我们的能量之源。
淀粉经过人体消化道,分解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是我们大脑唯一可利用的能量物质。如果缺乏葡萄糖,大脑也随之会缺乏动力,出现烦躁、头晕甚至记忆力减退的状况。
至于“大米是高热量食物”的说法,也是不科学的。
大米跟肉类相比,热量要低很多。每100克大米饭所含的热量为117千卡,而每100克酱牛肉所含的热量为246千卡。
谣言二:白米饭含糖高,能吃出糖尿病
事实上,糖尿病可不是吃出来的。
糖尿病不仅与高能高脂的饮食有关,也是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光吃白米饭,是不会吃出糖尿病的。
饮食结构不合理、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才是导致糖尿病的“元凶”!
虽然白米饭的“升糖指数”(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相对较高,但不能因此就得出“吃白米饭能吃出糖尿病”的结论。
一个有力的例证是,近2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主食消费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城市,居民谷类食物摄入量是最少的。
只不过,糖尿病病人平日饮食,确实需要注意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控制米饭摄取量,部分白米饭可以用杂粮(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代替。
谣言三:鼓励不吃米面,以蔬果替代白米饭成为主食
事实上,“白富美”的米面要少吃,粗细粮搭配更健康。
前文提到,米饭中所含的糖类,主要是淀粉。而蔬果中确实也含有糖类物质,但并不全是葡萄糖,还有一部分果糖。
果糖并不能直接提供能量。如果想通过蔬果,获得机体所需要的葡萄糖的量,就要大量吃水果。但与此同时会摄入过多的果糖。
大量的果糖进入肝脏,会转化成过多的脂肪,就可能会发生脂肪肝,使血脂升高。
白米饭这样吃最健康
究竟怎么吃米饭才能更健康呢?如果你希望控制血糖、控制体重,那就应该努力提高米饭中抗性淀粉和慢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的吸收速度慢,只引起胰岛素的少量分泌)的数量,让米饭的饱腹感强增加一些,消化速度放缓一点。影响米饭消化特性的因素很复杂,这里只能提供一些小建议:
1、少吃白米饭,煮饭换糙米、加粗粮杂豆
米饭,尤其是现在的精白米饭,由于好消化、餐后血糖反应快,对血糖控制很不利。而富含膳食纤维的黑米、紫米、糙米等都是延缓消化速度的好选择。所以,理想的控制血糖和消化速度的方法就是少吃白米饭。平时煮饭不要总是用白米,不妨换点糙米、粗粮杂豆等。实在不行,煮白米饭时可以加点粗粮杂豆,比如在白米饭里加上绿豆、红豆、豌豆和莲子等,可以使米饭和米粥的饱腹感明显上升,消化速度减缓。
2、米饭不要煮得太烂、太软
很多人喜欢把米饭做得软点。蒸米饭前先把大米浸泡几个小时,再小火慢煮或者压力锅蒸煮,让米饭更加软、烂。这样口感上是好吃多了,不过这种米饭的消化速度和餐后血糖反应也会明显上升。研究显示,浸泡、增加水量以及延长蒸煮时间,都会加快米饭的淀粉消化速度。所以,建议平时煮饭还是不要煮太软、太烂。
3、米饭少加油加盐
加油煮米饭不仅会增加米饭中的能量,还会降低饱腹感,容易多吃,对于控制体重很不利。而加盐会使米饭中的快速消化淀粉含量增加,消化速度加快。还有研究发现,吃含钠盐的食物会增加人体餐后血糖反应,原因可能是钠盐增强了消化酶的活性。因此,平时做米饭最好少加或不加盐,少做一些需要加油加盐的米饭,比如各种炒饭,特别是糖尿病人,更应少吃用这方法做出的米饭。外出就餐时,如果米饭是咸的(比如炒饭或者石锅拌饭等),则应该少吃一些。
4、米饭最好当天吃完,减少反复加热
平时做饭一次不要太多,因为米饭多次加热后,往往会变得更烂、更软,很容易消化,餐后的血糖反应也更高。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当天做的饭当天吃完;如果有剩饭,也最好不要反复加热。
而对于胃动力不好、消化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白米饭时要追求好消化,蒸米饭时就需要努力降低抗性淀粉的含量,发挥精白大米容易消化的优势,米饭也不要放太凉了吃。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还是要控制总能量摄入,如果还是大碗吃米饭、大包吃零食,体重恐怕只会有增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