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阴虚的症状及食疗 心阴虚的症状
心阴虚的症状及食疗 心阴虚的症状
心阴虚的症状主要以心烦、心悸、失眠的症状表现加上同时可伴有阴虚症状。由于机体阴液亏少,导致心失濡养,心动失常,因而表现心悸;心神失养,虚火扰神,而见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等症;阴虚失润,故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阴虚症状
常见症状
多梦 耳鸣 烦热 口干舌燥 头晕 腰膝酸软 手脚发热
阴虚证常见临床表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性欲亢奋,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或崩漏,形体消瘦,咽干口燥,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阴虚多因血虚,“阴虚生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烦气粗,尿黄便干等;体质虚衰、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精神状态差;月经不调、面色无华、黑色素沉着,黄褐斑、蝴蝶斑滋生;更年期困扰;过早进入更年期;一般多见于女士、各种机能亢进性疾病如肺结核、长期低热等。
阴虚可见于多个脏器系统组织的病变,常见者有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以阴虚证常见临床表现,同时并见各脏器的相应病变症状为表现,也是临证诊治疾病的辨证依据。
补阴的简介
补阴,中医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又称滋阴、养阴、育阴、益阴。属补法。补阴法常用于治疗形体消瘦,口咽干燥,两目干涩,眩晕,耳鸣,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胃中灼热等。
不同脏腑的阴虚证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其治法和用药也有差异。故补阴法有补心阴、补肺阴、补胃阴、补肝阴、补肾阴等。常用地黄、龟版、天冬、麦冬、百合、熟地、知母、山萸肉等药物为主组成方剂。临床上具体使用补阴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因实热或感受外邪时所致的发热、口渴、自汗出等病证,不适宜用本法治疗。②因温燥药易伤阴液,故阴虚证忌用温燥药物。
治疗学术语。系补法之一。又称滋阴、育阴、养阴、益阴。指用补阴药物治疗阴虚证的方法。阴虚多与心肺肝肾四脏相关,应辨证施治。如心阴虚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肺阴虚症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肝阴虚症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胁肋灼痛,手足蠕动,肢体麻木,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眩晕耳鸣,遗精,五心烦热,盗汗潮热,颧红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常用药物有沙参、麦门冬、天门冬、玉竹、女贞子、石斛、百合、旱莲草等。
从中医的角度看肾虚症状
肾虚症状——肾虚伤肝
肾虚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腰酸膝软、头重脚轻、眩晕耳鸣这些症状。肝肾之阴,息息相通,相互制约,协调平衡,故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肾阴不足可引起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导致肝阳上,出现腰酸膝软、头重脚轻、眩晕耳鸣等上盛下虚之征。
肾虚症状——肾虚伤脾
肾虚会出现五更泄、水肿、小便不利的症状。肾为先天,脾为后天,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致脾阳不振或脾阳久虚,进而损及肾阳,引起肾阳亦虚,二者最终均可导致脾肾阳虚。
肾虚症状——肾虚累肺
肾虚还会出现干咳、音哑、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的症状。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上灼肺阴,使肺失清润,形成肺肾阴虚,出现干咳、音哑、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男子遗精等肺肾阴虚火旺之症。
肾虚症状——肾虚伤心
一般肾虚都会伴随着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的症状。肾水不足,不能上承以济心阴,心阴不能制约心阳,使心阳向上于上的病理变化,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以及腰膝酸软、男子遗精等。
心阴虚的症状 心阴虚常见临床类型举例
1、以失眠、心烦、多梦为主症;兼有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2、以心悸、心烦、胸前区不适为主症;并兼有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或者脉象结代等特点。
阴虚症状起因
阴虚成因多由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物质所致。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躁扰不宁的证候。
阴虚可与气虚、血虚、阳虚、阳亢、精亏、津液亏虚以及燥邪等证候同时长期存在,或互为因果,表现为气阴亏虚证、阴血亏虚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阴精亏虚证、阴津(液)亏虚证、阴虚内燥证等阴虚证候,进而可发展成亡阴、动风等病理变化。
阴虚症状起因
阴虚成因多由热病之后、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物质所致。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躁扰不宁的证候。
阴虚可与气虚、血虚、阳虚、阳亢、精亏、津液亏虚以及燥邪等证候同时长期存在,或互为因果,表现为气阴亏虚证、阴血亏虚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阴精亏虚证、阴津(液)亏虚证、阴虚内燥证等阴虚证候,进而可发展成亡阴、动风等病理变化。
阴虚证可见于各个脏器,其病因病机稍有差异:
1、肺阴虚证
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咳伤阴,痨虫袭肺,或热病后期阴津损伤所致。肺主清肃,性喜柔润,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肺为热蒸,气机上逆而为咳嗽;津为热灼,炼液成痰,量少质黏。肺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咽干口燥,外不能濡养肌肉则形体消瘦。虚热内炽则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热扰营阴为盗汗;虚热上炎则颧红;肺络受灼,络伤血溢则痰中带血;喉失阴津濡润,并为虚火所蒸,以致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皆为阴虚内热之象。
2、心阴虚证
心阴虚是指心阴亏虚,不能濡养本脏,以致心主血脉、神明等功能减退所表现的临床证候。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久病耗损阴血,或失血过多,或阴血生成不足,或情志不遂、气火内郁、暗耗阴血,导致全身阴血不足,心阴虚损。
3、胃阴虚证
是指胃阴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使胃阴耗伤而致。
4、脾阴虚证
是脾脏阴液不足,濡养失职,运化无力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温热病后,阴液耗伤,或素体阴虚,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灼伤阴津,或过食辛辣之品,或误服辛温之剂所致。
5、肝阴虚证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肝虚热证。
6、肾阴虚证
肾脏阴液不足,滋养和濡润功能减弱所表现的证候。多因素体阴虚,或久病伤肾,或房事过度,或热病伤阴,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
柏子仁的功效与作用 治疗心悸
柏子仁性平,味甘,归心、肝、脾经。这说明柏子仁有养心安神的功效,适宜与心阴虚、心肾不叫等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常见的配方有:柏子仁,人参,牡蛎,五味子等一起治疗心阴不足之症。配以地黄,伍麦门冬等治疗心悸不宁,心烦少睡,梦遗健忘等症。
玉竹和麦冬的功效区别
玉竹和麦冬都属于补阴药,两药的功效相近,稍微有区别:
玉竹
【性能】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应用】
1.肺阴虚证。2.胃阴虚证。
此外,本品还能养心阴,亦略能清心热,还可用于热伤心阴之烦热多汗、惊悸等证,宜与麦冬、酸枣仁等清热养阴安神之品配伍。
麦冬
【性能】 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
【功效】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应用】
1.胃阴虚证。2.肺阴虚证。3.心阴虚证。
本品可归心经,还能养心阴,清心热,并略具除烦安神作用。可用于心阴虚有热之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悸怔忡等症。宜与养阴安神之品配伍,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以之与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品同用。热伤心营,神烦少寐者,宜与清心凉血养阴之品配伍,如清营汤(《温病条辨》)以之与黄连、生地、玄参等品同用。
两药同为补阴药,甘寒入肺胃二经,同有生津养胃,滋阴润肺的功效,用于治疗胃阴虚证和肺阴虚证。其中麦冬还主入心经,养心阴,清心热,并略具除烦安神作用,多用于治疗心阴虚证。
肾阴虚症状
主要症状
肾阴虚症状主要是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肾阴虚还可导致消渴病。
肾阴虚临床表现男性和女性是有所不同的。男性往往会出现阳痿早泄、遗精盗汗等症状;女性则主要表现为少经甚至闭经、崩漏等情形。
另外肾阴虚患者还会出现形体消瘦、失眠多梦、颧红潮热、咽干、咳嗽等症状。
在出现肾阴虚的症状之后,患者朋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下这些药物来进行有效的治疗:
1、明目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等,能够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症状的治疗效果显著哦!
2、百合固金丸
百合固金丸主要成分为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具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百合固金丸主要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咽干喉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