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乳腺导管扩张是怎么回事 导管排泄障碍

乳腺导管扩张是怎么回事 导管排泄障碍

乳腺导管排泄障碍是乳腺导管扩张的原因之一,引起乳腺导管排泄障碍的主要因素有导管内分泌物积聚;先天性乳头畸形、凹陷、不洁或外来毛发、纤维;中老年妇女因卵巢功能的减退,乳腺导管呈退行性变等等,这些都会阻塞乳孔,从而引起乳腺导管扩张。

乳头溢液症状

1.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扩张症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常因乳头内陷或乳腺上皮细胞脱落,以及大量含脂质的分泌物淤积阻塞导管,以致分泌物排泄不畅,管内压力不断增高而引起导管扩张,其临床特点为:

①好发于40~60岁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多有哺乳障碍史,病因以一侧常见。

②乳头溢液为早期首发症状,常为多个导管溢液,呈棕黄色或灰白色稠厚物。

③常触及乳晕区肿块,直径多小于3cm以内,边缘规整,早期常与皮肤粘连,同侧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④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显示扩张导管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⑤乳头溢液及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大量导管上皮,泡沫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细胞残核及坏死物。

2.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40~50岁的中年人,瘤体多位于乳晕下方较大的输乳管内,可单发亦可同时累及数支大导管,肿瘤为多数细小分支的乳头状新生物构成,外型似小杨梅,有蒂且与受累的扩张导管壁相连,其主要临床表现:

①乳头间歇性自然排出陈旧性血水,少数为棕黄色或黄色浆液。

②约1/3病人在乳晕区可扪及肿块,呈圆形,质软,光滑,活动,直径小于1cm。

③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显示1~2级导管内有沙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近端导管扩张,管腔无完全中断。

④溢液细胞学和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肿瘤细胞。

3.乳腺囊性增生病:本病较为常见,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为育龄期妇女的50%左右,因有部分病例可发展为癌,故有人称为癌前病变,病变主要累及小导管及腺胞,也可累及大中导管,其临床特点是:

①与月经周期有关的乳腺疼痛,有时乳腺有隐痛,刺痛。

②两乳内可扪及单一或多个囊性肿块或区段性颗粒结节。

③少数有乳头溢液,呈浆液性,浆液血性,血性。

④钼靶X线摄影,显示乳内有棉花状或毛玻璃状,边界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若有囊肿形成时可见圆形,透亮阴影。

⑤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显示点状,片状灰影,血管增粗,增多。

⑥B超显示增生部位:不均匀低回声区及无回声囊肿。

4.导管内乳头状癌:多见于老年多产妇女,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平均发病年龄为56岁,其临床特点:

①发病缓慢,病史长,一般病程5年以上。

②乳晕区肿块质硬,常与皮肤粘连。

③约1/4病人有血性乳头溢液,常为单管溢液。

④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检查,显示近端导管扩张,管壁有凹凸不平的充盈缺损,管壁梗阻完全中断。

⑤溢液细胞学检查可见癌细胞。

⑥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可见肿块灰影及异常血管。

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此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病理确诊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合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根据腺体内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分为三大类:(1)导管扩张型(占35%);(2)混合回声型(占20%);(3)实性团块型(占45%)。结论超声检查在此病的诊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导管扩张型的检查有其局限性,可结合其它检查方法。

乳腺导管内液脱落细胞ER和PR表达对乳腺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导管内液脱落细胞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结论:ER和PR在导管内的局部高表达提示乳腺导管疾病发生的高危险性,该检查对指导乳腺疾病的治疗及判断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有重要意义。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早期症状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早期是没有症状的,但其中一部分人变得有症状时,则在临床上常以乳头溢液、乳晕下肿块、乳晕旁脓肿、乳晕旁瘘管以及浆细胞性乳腺炎等形式出现。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自然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只有几天或几周,有的则可长达数年、数十年。可以一侧单发,也有双侧同时发病,或一侧发病之后,经过若干时间后另一侧也发病,亦有一侧先后多处发病者。

当病情发展时,扩张的乳导管壁伴随炎性反应和淋巴增殖,由于纤维化而变得增厚,使得乳导管变短而引起乳头回缩,最早的乳头改变是中心性凹陷,乳头呈水平的唇样变,逐渐可发展为不全性凹陷和完全性凹陷。也有因原有的先天性乳头凹陷引起导管排泄不畅,最后导致乳导管扩张者。如果乳晕部出现水肿,就可见到假性橘皮样变。

当导管扩张进一步发展时,或在导管内容物的分解产物的刺激下,或在外伤(包括手术、撞击)后,不断萎缩的乳导管上皮连续发生破裂,管内分泌物通过导管壁,引起导管周围组织的炎症,形成了乳晕下或乳晕周围的肿块,炎症向四周扩散时,则肿块迅速扩大,这一进程很快,常可于2~3天内肿块占据大部分乳房,由于肿块的迅速增大、僵硬、边缘不清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局部皮肤有橘皮样变,乳头回缩,腋下淋巴结肿大,此时常被误诊为乳腺癌。细胞学检查或病理切片上可见到大量的淋巴细胞 及浆细胞,因而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

有时还可见到肉芽肿组织及狼罕氏巨细胞。当脓肿形成时,乳房局部可出现不太明显的皮肤发红、发热、胀痛,全身症状可见低热、疲倦、头昏或头痛等,脓肿破溃后或形成瘘管,或暂时痊愈,以后反复发作,并常在一侧发病后,另一侧也出现同样病变。有人把此期病变称作“乳晕导管瘘”。

乳腺导管扩张的原因 乳腺导管异常激素刺激

乳腺导管上皮之所以会产生异常分泌物,是因为异常性激素的,使得乳腺导管扩张,加入导管出现堵塞,而没有异常激素刺激上皮细胞分泌,也可能不会发生导管扩张。

乳腺导管扩张的原因 乳腺导管扩张注意事项

1、如果患有乳腺导管扩张要定期做乳腺检查,发现任何异常要尽早治疗

2、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注意保持乳头乳晕的清洁,适当清除分泌物

3、平时不要穿过紧的上衣和乳罩,注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乳腺导管扩张是恶性吗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良性疾病,病程缓慢,易反复发作。虽然乳腺癌变的关联不大,但在临床上常以乳头溢液、乳晕下肿块、乳晕旁脓肿、乳晕旁瘘管以及浆细胞性乳腺炎等形式出现。对于人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所以建议还是需要及时地就医治疗。

导致乳腺导管扩张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异常激素刺激 有学者发现病人血中性激素水平异常,排卵前期血中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正常,而泌乳素(PRL)水平高于正常,异常的性激素刺激能促使导管上皮产生异常分泌,导管明显扩张,一般来说,单有阻塞存在而无异常激素刺激促使上皮分泌,不致发生导管扩张,导管排泄不畅,常是溢乳期发展到肿块期的主因。

二、感染 部分学者认为本病伴有厌氧菌感染或乳晕部感染,侵及皮下波及乳管,经乳管穿通后形成瘘管,或在导管阻塞的基础上,管内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类脂分泌物大量积聚,并逸出管壁分解后产生化学物质,引起周围组织的化学性刺激和抗原反应,引起以浆细胞为主的炎症过程。

三、导管排泄障碍 如先天性乳头畸形,凹陷,不洁或外来毛发,纤维等引起乳孔堵塞,导管发育异常,乳腺结构不良,导致上皮增生,炎症,损伤等引起导管狭窄,中断或闭塞,导管内分泌物积聚,引起导管扩张,部分中,老年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乳腺导管呈退行性变,管壁松弛,肌上皮细胞收缩力减退,导致导管内分泌物积聚而管腔扩张引起本病。

乳腺管的疾病鉴别

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

两者均可见到自发的、无痛性乳头血性溢液;均可扪及乳晕部肿块,且按压该肿块时可自乳管开口处溢出血性液体。由于两者的临床表现及形态学特征都非常相似,故两者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一般认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溢液可为血性,亦可为浆液血性或浆液性;而乳头状癌的溢液则以血性者为多见,且多为单侧单孔。乳头状瘤的肿块多位于乳晕区,质地较软,肿块一般不大于1cm,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而乳头状癌的肿块多位于乳晕区以外,质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易与皮肤粘连,肿块一般大于1cm,同侧腋窝可见肿大的淋巴结。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突然中断,断端呈光滑杯口状,近侧导管显示明显扩张,有时为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导管柔软、光整者,多为导管内乳头状瘤;若断端不整齐,近侧导管轻度扩张,扭曲,排列紊乱,充盈缺损或完全性阻塞,导管失去自然柔软度而变得僵硬等,则多为导管内癌。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状癌可找到癌细胞。最终确立诊断则以病理诊断为准,而且应做石蜡切片,避免因冰冻切片的局限性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

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扩张综合征的溢液期均可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但导管扩张综合征常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溢液多为双侧多孔,性状可呈水样、乳汁样、浆液样、脓血性或血性;乳头状瘤与导管扩张综合征的肿块期均可见到乳晕下肿块,但后者的肿块常较前者为大,且肿块形状不规则,质地硬韧,可与皮肤粘连,常发生红肿疼痛,后期可发生溃破而流脓。导管扩张综合征还可见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突然中断,有规则的充盈缺损者,多为乳头状瘤;若较大导管呈明显扩张,导管粗细不均匀,失去正常规则的树枝状外形者,则多为导管扩张综合征。必要时可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组织病理检查。

乳头出水背后的乳房疾病

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是非哺乳期的最常见的一种非细菌性炎症。乳头出水是乳腺导管扩张症最主要的症状。

因乳腺导管扩张症导致乳头流的“水”多半是棕色的,少数为血色,脓性。乳腺导管扩张症好发于40岁以上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除了乳头溢液出水之外,在乳腺导管扩张症急性发作期,还会出现乳晕范围内皮肤红、肿、发热、触痛;腋下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并有压痛;全身可有寒战、高热等表现。

乳管内乳头状瘤

乳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40-50岁妇女,常单个或多个发生在近乳头的扩张乳管中,瘤体一般较小,其血管丰实,极易出血。

乳管内乳头状瘤临床主要表现是乳头溢液出水;其“水”为血色。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肿瘤小,常不能触及,因此,多因为乳头出血而被发现。乳管内乳头状瘤属良性肿瘤,但6-8%的病例可发生恶变。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乳腺最常见的疾病,部分乳腺增生不用特别治疗,但是,有些乳腺增生病尤其是囊性增生病是需要规范治疗的。

少数乳腺增生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也有少者挤压乳头可见有血性溢液或者乳白色溢体溢出、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相关推荐

乳腺肿块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绝大多数乳腺肿块都良性的。良性的乳腺肿块有很多种,如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结核等。 恶性乳腺肿块有乳腺癌和乳腺肉瘤。乳腺癌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生在乳腺叶间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乳腺肉瘤。乳腺癌目前已成为女性的常见恶性肿瘤,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杀手”。

乳腺导管扩张如何鉴别诊断

一、乳腺癌 文献报道本病术前临床误诊率高达67.4%,其中误诊为乳腺癌的占16.5%。由此可见本病的鉴别诊断的重点应放在乳腺癌上。 1、临床表现: 乳腺癌起病缓慢,肿块发现之前不伴炎症表现,常在无意中发现乳内肿块,肿块多位于乳腺外上、内上象限,常由小变大不断发展增大的过程。肿块在晚期时与皮肤粘连,出现“橘皮样”改变和乳头凹陷。乳腺癌的腋下淋巴结,常随癌症的病程进展而肿大且质硬,彼此粘连融合成团。 2、相关检查: 乳腺X线导管造影,在乳腺癌时见导管有增生及破坏,管壁有中断,失去连续性。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乳腺增生为什么会发病

乳腺增生女性朋友乳腺疾病中的常见病,它由一组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病变,以乳腺小叶和中段、末段导管的扩张、增生和囊性改变为主的一个过程。然而,引起乳腺增生的原因乳腺增生原因不十分清楚,可能和女性内分泌紊乱有关。 乳腺小叶增生症可能水平过高、孕酮水平过低所致,主要病变为末梢乳管和腺泡的上皮增生与脱落,导致乳腺导管的轻度扩张。乳腺囊性增生病可能长期刺激的结果,主要病变导臂上皮增生、导管扩张致导管囊性变。 如果女性朋友不及时治疗乳腺增生的话,则就会改身体带来危害。近年来,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乳腺增生发

小叶增生乳腺增生吗

小叶增生乳腺增生初期,症状比较轻,属于乳腺增生I期。 小叶增生发展到乳腺导管扩张,称为乳腺腺病,多发于30~45岁,症状表现严重,属于乳腺增生Ⅱ期。 囊性增生(乳腺导管扩张合并上皮细胞增生症,Ⅲ期乳腺增生)乳腺二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多发生在40~55岁,症状表现非常严重,三期增生的恶变率在70%以上,需积极治疗和定期检查 乳腺囊肿病(Ⅳ期乳腺增生)乳腺导管细胞及上皮细胞大量堆积死亡,形成囊肿性肿块,癌变率90%以上。 乳腺癌(Ⅴ期乳腺增生)多由囊性增生和囊肿进一步发展而来,乳腺癌的早期治疗首选手术,保

雌激素水平过高可导致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病,包括乳腺囊性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乳腺腺病等,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疾病,本质上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疾病,均与卵巢功能失调,导致黄体素的减少与雌激素相对增多。由于本病证状常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因而一般认为,乳腺增生病由: 1、由于雌激素水平过高,孕酮水平过低所致,主要病变为末梢乳管和腺泡上的皮增生与脱落致乳腺管的轻度扩张。 2、内分泌激素水平失调,性激素代谢紊乱使体内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分泌过量或相对都增多导致乳腺生理性增生与病理性增生

了解什么乳腺炎

浆细胞乳腺炎,乳腺的一种慢性非细菌性炎症。由于病理特点复杂多变,有多种命名,如“闭塞性乳腺炎”、“炎哺乳期乳腺炎”、“慢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粉刺样乳腺炎”等。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生在中、老年女性,高峰年龄为50~60岁,大多数病人有乳头内陷畸形。浆乳不同于一般的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很多人不认识这种病,把他误认为一般细菌感染,或误诊为乳腺结核,最可怕的误诊为乳腺癌误切乳房。 浆细胞性乳腺炎一种比较复杂的乳腺炎症,因其炎症周围组织里有大量浆细胞浸润而得其名。除此之外,它有很多不同的名称,最常

男性朋友乳腺增生疾病的一般症状

一、乳腺小叶增生(Ⅰ期):乳腺的初期增生,多发生在25-35岁,症状表现较轻,属于Ⅰ期。在乳腺增生患病率中占70%以上,往往不被引起重视,不积极治疗任其发展。 二、乳腺腺病(乳腺导管扩张症,Ⅱ期):乳腺初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从小叶增生发展到乳腺导管扩张,称为乳腺腺病,多发于30-45岁,症状表现严重,属于Ⅱ期。容易引起重视,往往治愈比较困难,久治不愈造成精神压抑,导致症状加深。严重导致内分泌紊乱,身体则出现一系列疾病症状,如月经不调、失眠多梦、肤色嗨暗等系列反应。 三、囊性增生(乳腺导管扩张合并上皮细

乳腺导管扩张的症状表现

一、急性期 1、早期 症状不明显,可有自发性或间隙性乳头溢液,只在挤压时有分泌物溢出,溢液呈棕黄色或血性、脓性分泌物,此症状可持续多年。 2、发展 乳晕范围内皮肤红、肿、发热、触痛。腋下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并有压痛。全身可有寒战、高热等表现。 此急性炎症样症状不久即可消退。 二、亚急性期 在乳晕区内形成具有轻微疼痛及压痛的肿块。肿块边缘不清,似乳腺脓肿,肿块大小不一。穿刺肿物常可抽出脓汁。有时肿物自然溃破而形成脓瘘。脓肿溃破或切开后,经久不愈,或愈合后又重新有新的小脓肿形成,使炎症持续发展。 三、慢性期

乳腺导管扩张患者的饮食调理

绿豆 绿豆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有利于急性乳腺炎康复。可以煮汤食用,每天200-300毫升。 海带 海带有软件散结的作用,常用以治疗急性乳腺炎肿块坚硬,胀痛。可以用海带炖鸡食用。 油菜 油菜性凉,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食用后能够改善症状。用油菜煮汁食或捣烂绞汁温服一小杯 (约三十毫升) 。 蒲公英粥 【原料】蒲公英60克 金银花30克 粳米50~100克 【制作】先煎蒲公英、金银花,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作粥。 【用法】任意服食。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乳腺炎、扁桃体炎、胆囊炎、眼结膜炎等症。 金针猪蹄汤 【原

乳腺导管扩张怎么回事 温馨提示

乳腺导管扩张的病程可以长达十余年,因此患有乳腺导管扩张的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防止发生其它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