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脾不好按什么穴位

脾不好按什么穴位

1、脾不好按摩血海穴

屈膝,大腿的内侧及髌底内侧,往上两寸位置,股四头肌的内侧有一个隆起的地方。我们可以坐在椅子上,绷直双腿,膝盖内侧会出现个凹陷位置,隆起的肌肉就是血海穴了。该穴位可以有效减轻月经不调及闭经、治疗气逆腹胀及湿疹、皮肤瘙痒及贫血等。

2、脾不好按摩丰隆穴

在我们的小腿前外侧及外踝尖的8寸位置,胫骨前缘的二横指位置。湿会生痰,该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按摩丰隆穴可以缓解痰湿胸腹痛及呕吐、便秘及眩晕、烦心、面浮肿和四肢肿等。

穴位养脾怎么做

按揉天枢穴:两手置于腹部两边,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按揉30回。

揉隐白穴: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再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左右各旋按20回。

揉阴陵泉穴:两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侧下缘),左右旋转揉20回。

揉足三里穴:双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左右旋转按压30回。

揉公孙穴: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跟骨下缘),再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公孙穴,左右各旋按20回。

什么东西可以治牙痛

生姜止牙痛 生姜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牙痛时取鲜生姜一片,咬合于痛牙处,必要时可重复用之。 味精止牙痛 取味精少许,直接涂敷牙痛处;或将适量味精加入开水中熔化,待冷却后反复含漱,止痛效果良好。 穴位按压止牙痛 上牙痛取下关穴,下牙痛取颊车穴,无伦上下牙痛均加用同侧合谷穴,以拇指用力按压穴位并略揉动,反复进行至牙痛消失。

早泄怎么治疗好 穴位敷贴

取穴:神阙穴(肚脐)

方法:用吴茱萸、五倍子各等份。将其一起研磨成细末后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出适量药粉,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肚脐处,盖上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7次为一个疗程。可以温阳补肾治疗早泄。

​艾灸治疗乳腺增生的穴位是哪里

乳腺增生艾灸穴位的方法有哪些?目前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地加快,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女性群体。因此导致女性也成为疾病的高发群体,一般发病率再高的年龄阶段是25-45岁的女性,因为这个阶段的女性压力比较大再加上身体新陈代谢旺盛。乳腺疾病希望女性朋友一定要引起重视,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

乳房是女性的象征,丰满的乳房让女性看起来比较性感,同时乳房的健康为女也很重要。很多女性朋友乳腺增生早期的典型症状有有胀痛、刺痛、触碰疼的现象,初期疼痛部位定断断续续的痛,月经来临时疼痛还会加重,心情不好或者休息不好都会导致病情加重,时间久了还出出现胸闷气短,乳头出现瘙痒难耐、食欲不佳,内分泌出现紊乱。因此女性朋友们在乳腺异常初期的时候就要引起重视。

乳腺增生艾灸穴位的方法有哪些?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大多数人都选择艾灸穴位的方法来治疗乳腺增生。常见的方法就是在患者乳房上找到引发疼痛的位置,然后找到对应的穴位进行艾灸熏可以有效缓解疼痛。还有就是在两个乳房中间找好穴位利用艾灸起到活血通络、舒畅心胸、燥化脾湿。治疗乳腺郑生的方法有很多种,不一定要选择口服药物来治疗。艾灸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明显,治疗时对身体的影响很小,经济又实用深受乳腺增生患者们喜爱。

脾胃不好的人 记住这个穴位

我们知道,足三里是人体重要的长寿保健穴。其实,在人的手掌上,有个穴位和足三里同样重要!针灸绝学《董氏奇穴针灸学》中记载,“三眼穴功同足三里”,即三眼穴同样具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教授侯中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经常按揉三眼穴可以调脾胃、抗衰老,不妨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零散时间随时随地按摩。

足三里是胃经合穴,所谓合穴是指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对于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尤其是胃经气血不和所致的胃痛、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消化不良的病症,都可以通过按摩、刺激足三里来进行治疗和调理。

同样道理,经常按摩三眼穴也可以调整气血、阴阳,从而实现调脾胃、抗衰老、防病于未然的目的。三眼穴在我们双手的无名指上,只有准确找到穴位,按摩才能有效,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取穴方法是:伸出左手,掌心朝向自己,在无名指靠近手掌的那一节上纵向画三条四等分手指的竖线,然后再横向画两条三等分这节手指的横线,这样就形成了六个交点。三眼穴位于最左上角的交点处。

以同样方法找到右手的三眼穴。可用圆钝的器物尖端点按穴位,同时结合自己的呼吸频率有节奏地按压,效果更好。

针对老年人阳气渐衰所致的消化不良、腹泻等病症,经常按摩三眼穴有助于缓解症状。按摩的方法也很简单,首先要找准穴位,用一只手的大拇指按压另一只手上的三眼穴,每只手10分钟,交替进行。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零散时间随时随地按摩。

消化不好穴位贴敷

有上述情况的人不妨试试常按下脘、足三里、四缝这几个穴位。下脘穴在腹部,离脾胃很近。常按此穴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

日常如果健胃消食就可常按这几个穴位,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做做,长期坚持,不知不觉中胃口就会好起来。此外,也可以用穴位贴敷的方法:取白萝卜2个,小茴香60克,将白萝卜切成细丝后煮熟,再把小茴香研成细末,然后把它们调成药泥,趁热贴在肚脐眼周围,用纱布包扎好。这个方法有极高的散寒、行气、止痛、消食的效果,对消化不良、积食、虚寒型腹痛都有效果。

面瘫拔罐有效果吗 拔罐治疗面瘫操作方法

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

阳白,颧髎,地仓,颊车闪罐法:选好穴位后,用镊子夹住一个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两圈抽出,快速将罐子扣在穴位上,然后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反复6次,以皮肤潮红为度。再用小硅胶罐蘸递质从神门向通里方向走罐6-8次。

翳风拔罐法:翳风位于后头部,用小抽气罐吸拔,注意吸拔时避开头发。

合谷,足三里留罐法:选取小号火罐后,用镊子夹酒精棉点燃,在罐内绕2圈后再抽出,快速将罐子扣在穴位上,留罐10分钟;用小硅胶蘸递质从神门向通里方向走罐6到8次。

高血压拔罐拔哪里 高血压拔罐的操作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或俯卧位,用小抽气罐吸拔印堂穴,注意不要吸拔过紧,以患者耐受,不感觉难受为宜;

肝俞,肾俞选用中等大小的罐具,用刺络拔罐法,用酒精,碘酊消毒手,穴位和罐具,用三棱针点刺穴位后,快速吸拔火罐于穴位上,待出血量满罐即可起罐,一般留罐10分钟;起罐后穴位用消毒纱布或酒精棉球擦干净。

三阴交,太冲,行间等穴要选取小火罐或小硅胶罐,小抽气罐吸拔。

关元闪罐:选好穴位后,用镊子夹住一个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两圈抽出,快速将罐子扣在穴位上,然后立刻取下,再迅速拔住,反复多次拔上起下,以皮肤潮红为度。

几个保护眼睛的好穴位

第一:【睛明】 作用:改善眼睛易流泪、头痛目眩、降低眼压、消除疲劳。

第二:【攒竹】 位于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按摩此穴可迅速的缓解眼睑跳动、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睛充血等症状。按摩时以拇指按压此穴,并顺时针、逆时针揉动20~30圈即可。

作用:消除眼部水肿,改善头痛、头晕、眼睑跳动不适感。

第三:【鱼腰】 位于瞳孔直上,眉毛中间的位置。只需轻轻指压此穴20次。

作用:改善眼睛疲劳、面神经痲痹、三叉神经痛。

第四:【丝竹空】 位于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按摩此穴可迅速的缓解眼睑跳动、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睛充血等症状。按摩时以拇指按压此穴,并顺时针、逆时针揉动20~30圈即可

脾不好按摩哪个部位 按摩隐白穴健脾止血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是脾经之井穴,脾主统血,脾阳虚弱,则统血无力,易导致各类出血疾患,尤以妇科病症多见,按摩该穴位可健脾回阳,调经统血,清心宁志。主治鼻出血,吐血,崩漏,呃逆,纳呆,腹胀,腹痛,癫狂,烦心,失眠等病症。

穴位定位: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按摩方法:用拇指之间掐按隐白穴100-200次,以局部有酸痛感为度。

女性按摩的好处 三阴交穴

按摩三阴交穴的功效:我们脸上长斑、痘、皱纹,其实都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有关。三阴交穴位是脾经的大补穴,脾不好,体内湿气过重,人易疲劳,身体问题不少,灸三阴交穴,能祛湿气,还你精神和美貌。

在哪里: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

怎么按: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压对侧三阴交,一压一放为1次,或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方向揉三阴交,持续10-15分钟。

冬天血液循环不好 穴位按摩

阳池穴位于手背手腕上,在手背间骨的集合部位,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这一穴位,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暖和身体。

脾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脾俞穴穴位解剖

在背阔肌,竖脊肌和髂肋肌之间;第11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1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后支外侧支。

相关推荐

虚按摩哪个穴位能治好

揉三阴交穴:排出毒素和湿气,还能抗衰老 三阴交穴说的是肝、、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点。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都在这个穴位交会。肝藏血、统血、肾藏精,可以说三阴交穴是我们身体自然带有的百万财产,我们要好好利用这笔财富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好。 取穴方法: 三阴交穴的位置,我们正坐、屈膝,除大拇指外。其他四个手指并拢,横着放在足内踝尖(脚内侧内踝骨最高的地方)上方,小腿中线与手指的交叉点就是三阴交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足内踝上三寸、腿骨内侧后缘的地方。 按摩方法: 按摩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中指或者拇指的指腹按压,一压一

针灸治疗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有效果吗

针挑疗法是针灸学的一部分,在民间广为流传。近年来,选用背俞穴为主,挑治颈淋巴结核(瘰疬)26例取得满意效果。治疗方法如下: 一、挑治选穴 1、常用穴: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等。 2、备用穴:大杼、风门、附分、魄户、膏肓俞、膈关、俞等。也可取相应的胸1~9椎“华佗夹脊”穴。一般一次选2~3穴(双侧);先由患处开始,逐渐向下选挑。原则上,挑过的穴位不再选用。 二、操作让病人反坐在靠背椅上,两臂置于椅架上,充分暴露治疗部位。 1、选好穴位以龙胆紫或红汞药水作标记。 2、针挑治皮肤以碘酒、酒

针刺俞的作用 俞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11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背阔肌:该肌由胸背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4.下后锯肌腱膜:下后锯肌由第9,第10,第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支配。 5.竖脊肌(骶棘肌):该肌由脊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到穴区肌肉的神经主要是第11,第12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竖脊肌的深面有横突棘肌等背部小肌肉,腹腔内对应肾上腺,肝(右侧),(左侧)等。

九大穴位祛湿健祛湿

九大穴位祛湿健 初秋暑热雨多湿气重 九大穴位祛湿健保安康 根据中医理论,从立秋到秋分即为长夏,这时余暑未消,又因降雨频繁而湿气重,故有秋老虎发威一说。 湿重可能导致脏受损,所以长夏养生,一定要健。通过穴位疗法,帮助我们降服秋老虎。 1、健要穴照顾好胃(足三里、阴陵泉) 长夏主湿,而喜燥恶湿,所以就要健防湿。 长夏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出现食欲不振、口淡无味等病症。而胃是人体消化系统中重要的脏腑,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出都是在胃的作用下协同其他脏腑完成的。 说到健养胃,有两个穴

可以温补肾的穴位

关元穴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能养胃;命门(位于第二腰椎下两肾俞之间)顾名思义,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每天对这4个穴位艾灸10~20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宜,可强壮元阳、理和胃,增强抗病能力。平时忙碌的人也可以多按摩这几个穴位。 足三里 从中医经络学来看,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合穴即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治脏腑疾患,尤其擅长治疗腹部疾患

什么是针灸按摩

针灸治疗,成为中医美容、养生疗法,越来越被一些人当成是一种时尚。美容院里所用的针,当然是传统的银针,不过为了照顾顾客的想法,这些原本不会造成交叉感染的银针,还是被当成一次性的用品,在这方面,也增加了中医针灸治疗的成本。 针灸治疗,有的是主要针对肥胖,通过针灸降低食欲。有的可以针对面部长斑,面色蜡黄,气色不好等起到美容的效果。最常针灸的一个好穴位是足三里,长期在这个穴位针灸按摩,有起到长寿的作用。在迎香穴位针灸,对治疗鼻炎有效等。 知道针刺按摩的穴位后,其实自己在家也可以经常用手按摩那些部位,虽然没有针刺效

虚按摩什么位置最好 按摩俞穴补利湿

俞穴为脏散热除湿之要穴,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故名俞穴,按揉该穴位具有和胃健,升清利湿的作用,是脏最重要的保健穴之一。按揉俞穴能调和胃,解湿热之气,消除肢体乏力,背痛等虚劳症状,同时也是治疗肠胃疾病的要穴。 补按摩手法:被按摩者俯卧,按摩者用两手大拇指按在左右穴位上(其余四指附着在肋骨上),按揉约2分钟,或捏空拳揉搓穴位30-50次。 取穴:该穴位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旁开1.5寸处,取穴时常需取俯卧位。

帮助孕妇改善恐惧不安的按摩法

按摩选穴:内关穴、涌泉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按摩步骤 步骤一:孕妇在按摩前吐气放松,正坐在椅子上面,两手放在大腿上面,手心朝上,十指舒展。按摩时孕妇将左手示指、中指、环指(无名指)并拢,环指放在右手腕的横纹上面,示指和右手腕交叉的中点处为内关穴的位置。找好穴位之后,左手拇指按住右手的内关穴并且保持顺时针的方向按摩。按摩10~20分钟

眼睛不好按什么穴位

眼睛不好可以按压的穴位有睛明穴、天应穴、四白穴、太阳穴等,经常的按摩一般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近视,视疲劳,眼睛炎症等,有利于身体健康。 具体需根据眼睛的情况分析,适当经常做个眼睛按摩,多吃瘦肉、鸡蛋、蔬菜和水果等,预防疾病的发生。 有效的控制视力的下降,并逐步改善你的视力,而它只要你多花出些时间来关心自己的眼睛: 1.必须注意用眼卫生,工作和阅读的环境对光线的要求必需要明亮柔和,看电视、上网必需要有节制,避免用眼疲劳,避免强光直射双眼以及强光对眼睛造成的刺激,阅读的对象不宜过小; 2.有条件的话平时有空可以多

按摩穴位可调理

按压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在两耳角直上与眉心向后的连线的交叉点)。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20~50次。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清利头目。 推三关:(前臂内则腕横纹到肘横纹处,用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可调理胃。 揉腹:家长每天轻轻地为孩子顺时针揉腹1分钟,逆时针1分钟。可调理胃、补益气血。 搓脊柱:家长每天用掌心搓孩子的脊柱,从下向上5~7次。可振奋阳气、扶正。 拿三阳、三阴经:胳膊、腿的外侧为三阳经,内侧为三阴经,“拿”是推拿的一种手法,具体是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捏住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