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病理分型
前列腺癌的病理分型
前列腺癌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男性,偶尔发生于年轻人,甚至儿童。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为腺细胞癌,其余为移行细胞癌、鳞癌和肉瘤。前列腺癌从腺泡和导管发生,常常起源于外周带,很少发生在中心区域。前列腺癌常为多发病灶,单个结节只占百分之十以下。
移行细胞癌和鳞癌小于百分之三,常从前列腺导管末端的移行上皮覆盖处发生,可与腺癌合并发生。平均发病年龄比腺癌者小10岁,酸性磷酸酶正常;对放射及内分泌治疗无反应,增长迅速,预后不良。肉瘤常见于年轻人,增长迅速,对放射及内分泌治疗亦无反应,预后极坏。
前列腺癌病理分型可分为三型:
1.潜伏型:肿瘤小而且无症状,无转移。常见于尸检。
2.临床型:肿瘤已有局部症状,侵犯明显而转移较晚。
3.隐蔽型:原发病灶小,不易发现,但常有早期转移。
前列腺癌的病理类型和特点
在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中存在多种类型的细胞,其中前列腺腺癌占了绝大部分比例。腺细胞可促使前列腺液生成精液。对于腺细胞的癌症医学术语称之为腺癌。
其他类型的前列腺癌包括肉瘤、小细胞癌和移行细胞癌。但是这些类型的前列腺癌比较罕见,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均为前列腺腺癌。
少数前列腺癌的生长及播散比较迅速,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生长比较缓慢。尸检研究证明,大多数老年患者(甚至年轻患者)其死亡原因有包括前列腺癌在内的很多种疾病。但在此前,有可能前列腺癌的迹象并不会对他们的正常生活有太多的影响。这已经是患者和医生共认的事实了。
我国发现诊断前列腺癌的新指标
一项关于前列腺癌的研究,结果表明,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可作为临床医生判定前列腺癌发生和进展程度有价值的指标,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意义的帮助。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临床上对前列腺癌的诊治也日渐受到重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36例前列腺癌组织Rb和PCNA进行检测,并对两者在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进行了对比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36例前列腺癌组织中Rb表达阳性17例,阳性率47.2%;患者Rb和PCNA在前列腺癌的不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之间的阳性表达,均各有显著差异;同时还发现Rb表达与PCNA表达存在负相关,即Rb阳性组织中PCNA表达弱而Rb阴性组织中PCNA表达强,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人员根据检测结果认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发病机制中可能涉及到Rb和PCNA调节通路的异常,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有助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及预后。
胰腺癌的病理分型
1.导管腺癌
导管腺癌占胰腺癌的80%~90%,主要由分化不同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的腺体构成,伴有丰富的纤维间质。高分化导管腺癌主要由分化较好的导管样结构构成,内衬高柱状上皮细胞,有的为粘液样上皮,有的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此癌性腺管有时与慢性胰腺炎时残留和增生的导管很难鉴别。中分化者由不同分化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组成,有的与高分化腺癌相似,有的可出现实性癌巢。低分化者则仅见少许不规则腺腔样结构,大部分为实性癌巢,细胞异形性很大,可从未分化小细胞到瘤巨细胞,甚至多核瘤巨细胞,有时可见到梭形细胞;在有腺腔样分化的少区域,可有少量粘液,肿瘤的间质含有丰富的ⅰ和ⅳ型胶原。
2.特殊类型的导管起源的癌
①多形性癌:亦称巨细胞癌,可能为导管癌的一种亚型。由奇形怪状的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甚至梭形细胞构成,有时可类似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或绒癌样细胞。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状或呈肉瘤样排列。
②腺鳞癌:偶见於胰腺,可能为胰管上皮鳞化恶变的结果。肿瘤由腺癌和鳞癌成分。纯粹的鳞癌在胰腺相当罕见。
③粘液癌:切面可呈胶冻状,极相似於结肠的胶样癌。光镜下,肿瘤含有大量粘液,形成粘液池。细胞可悬浮其中或散在于粘液池的边缘。
④粘液表皮样癌和印戒细胞癌:在胰腺中偶可见到。
⑤纤毛细胞癌:形态与一般导管癌相同,其特点是有些细胞有纤毛。
3.腺泡细胞癌
仅占1%,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圆形或矮柱形。核圆、常位於基底部。瘤细胞排成腺泡状或条索状,胞浆强嗜酸性颗粒状。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瘤细胞的腺泡细胞特征,如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酶原颗粒。腺泡细胞癌主要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肺或脾。
4.小腺体癌
为少见类型的胰腺癌。胰头部较为多见。镜下,肿瘤由很多小腺体结构及实性癌巢组成,其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细胞可为立方或柱状,核较为一致,常见小灶性坏死,在小腺体的腔缘可见少量粘液。近来研究表明,此型胰腺癌可能为腺泡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复合性肿瘤。
5.大嗜酸性颗粒细胞性癌
此型肿瘤罕见,其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性胞浆,核圆形或卵圆形,排列成小巢状。其间有纤维间隔分隔。电镜瘤细胞胞浆内充满肥大的线粒体。
6.小细胞癌
胰腺的小细胞癌形态上与肺小细胞癌相似,约占胰腺癌的1%~3%。由一致的小圆细胞或燕麦样细胞构成,胞浆很少,核分裂很多,常有出血坏死,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此型预后很差。多在2月内死亡。其起源尚不清楚。
导致前列腺癌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最为主要的导致前列腺癌病因的因素呢?其实多数人对于这方面的前列腺癌的知识了解的不是很全面。下面,我们就带着疑问,从下面的文章中来了解下吧。
1、年龄
年纪越大,发生前列腺癌的机会也就越高。因此,这是难以避免的一大前列腺癌病因。
2、饮食
这也是很常见的导致前列腺癌病因的因素。如果你日常饮食中,摄入了大量含有饱合性脂肪酸的东西,那就要小心了。饱合性脂肪酸可是前列腺癌的诱发剂。
3、感染
长期、慢性的细菌或病毒的感染,会大大增加前列腺癌光顾的机会。
4、荷尔蒙
男性荷尔蒙分泌越多的人,罹患前列腺癌的机会也就越多。也因为这个原因,从小被阉割或睾丸发育不良的人不会得前列腺癌,但是相信没有男人愿意用这种代价来换取自己远离前列腺癌。
5、遗传
血亲中有前列腺癌的人,得前列腺癌的机会就比一般人高;换句话说,约有9%的前列腺癌患者有家族病史。
以上所讲述的就是患有前列腺癌病因的因素具体的讲述,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到这方面的前列腺癌的知识,及时去治愈好前列腺癌。如果您还有其它的前列腺癌的问题想咨询的话,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专家为您解答。
核磁能确诊前列腺癌吗
男性在六十岁以后都要警惕前列腺癌的发生,尤其是有家族史的老年男性。在泌尿外科门诊检查时,常用的前列腺癌筛查指标是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这种指标通过抽血化验就能完成,正常范围在0-4ng/ml。如果检查结果在4ng/ml以上,建议找专科大夫做直肠指诊,了解前列腺大小、质地、有无结节等情况,同时可以做一个经直肠的彩超。这项检查是用超声探头经过直肠来看前列腺,稍微会有点不适,如果直肠超声提示前列腺外周带有低回声结节,一定要引起重视,这种情况往往提示有前列腺癌发生,需要预约前列腺核磁进一步检查,直观的了解肿瘤发生部位、大小、浸润范围以及是否侵犯周围器官。这些检查完成后必须通过穿刺活检来证实前列腺癌,病理诊断才是最终的确认诊断!
总之,如果怀疑前列腺癌,需要通过PSA进行初步筛查,然后通过直肠超声和前列腺核磁进行进一步检查,最后通过穿刺活检进行确诊!
前列腺增生会癌变吗
1.流行病学调查认为,至少有5%~25%的前列腺癌病例伴发于前列腺增生症。早在1992年,国外有篇文献报道,此项数据竟达到75%。
2.临床上还发现一种情况,因前列腺增生症而施行某些手术治疗,并且获取了前列腺标本,让人惊讶的是,病理检查除了证实前列腺增生症外,还意外地发现前列腺癌。这种在前列腺增生症中意外发现前列腺癌的现象,医学上有个专门名称,叫做“偶发癌”。其发生率达5%~30%。
3.从病因角度分析,尽管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有各自的发病原因,但基于前列腺本身受控于内分泌调节,尤其是受到性激素的激发或制约,因此,两者在病因学的研究中,对于性激素代谢方面的异常,始终有其共同点,并且有点混淆。
从超微结构看前列腺增生症的组织细胞,仅有细胞定量上的改变,不存在形态的转变,不呈现恶性变化光谱的特征。前列腺癌的细胞,具有明确的形态转变,呈现恶性变化光谱的特征。说明彼此之间的超微结构没有任何联系。
从前列腺癌的癌前病变看已知前列腺癌有两种重要的癌前病变,即这两种病变有可能演变成前列腺癌。一种叫做前列腺上皮内瘤,简称PIN;另一种叫做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简称AAH。病理学专家反复研究,这两种癌前病变与前列腺增生症无关。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2004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2012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9.92/10万,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发病年龄在5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55岁后逐渐升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峰年龄是70~80岁。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年龄稍早,年龄≤55岁的患者占43%。
病因
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家族中无患前列腺癌者的相对危险度为1,绝对危险度为8;则遗传型前列腺癌家族成员患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5,绝对危险度为35~45。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与性活动、饮食习惯有关。性活动较多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高脂肪饮食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与种族、地区、宗教信仰可能有关。
临床表现
前列腺癌早期常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前列腺癌引起的症状可概括为两大类:
1.压迫症状
逐渐增大的前列腺腺体压迫尿道可引起进行性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细、射程短、尿流缓慢、尿流中断、尿后滴沥、排尿不尽、排尿费力,此外,还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甚至尿失禁。肿瘤压迫直肠可引起大便困难或肠梗阻,也可压迫输精管引起射精缺乏,压迫神经引起会阴部疼痛,并可向坐骨神经放射。
2.转移症状
前列腺癌可侵及膀胱、精囊、血管神经束,引起血尿、血精、阳痿。盆腔淋巴结转移可引起双下肢水肿。前列腺癌常易发生骨转移,引起骨痛或病理性骨折、截瘫。前列腺癌也可侵及骨髓引起贫血或全血象减少。
前列腺癌的病理分型
移行细胞癌和鳞癌小于百分之三,常从前列腺导管末端的移行上皮覆盖处发生,可与腺癌合并发生。平均发病年龄比腺癌者小10岁,酸性磷酸酶正常;对放射及内分泌治疗无反应,增长迅速,预后不良。肉瘤常见于年轻人,增长迅速,对放射及内分泌治疗亦无反应,预后极坏。
前列腺癌病理分型可分为三型:
1.潜伏型:肿瘤小而且无症状,无转移。常见于尸检。
2.临床型:肿瘤已有局部症状,侵犯明显而转移较晚。
3.隐蔽型:原发病灶小,不易发现,但常有早期转移。
前列腺癌的症状:
1、如果得了前列腺癌,患者可能会有尿流缓慢的现象,并且呈现逐渐加重的情况,还会有尿不尽的感觉。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尿流中断、排尿困难等症状。
2、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呢?早期的患者开始时可能会出现少尿、无尿、尿失禁的现象。如果您发现自己有少尿、无尿的现象千万不要大意了,应该尽早到医院检查,以免拖延时间过长而加重病情。
3、在前列腺患者早期的时候会出现骨骼疼痛的现象,典型的部位就是在腰骶部及盆腔部,会有疼痛感,并且是持续性的,患者卧床休息的时候疼痛感会更加强烈。
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除了前面说过的三点外,还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这种表现一般多发生在癌症晚期,有时会会因肿瘤压迫引起下段肢体浮肿,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其全身症状可呈现出消瘦、乏力、低热、进行性贫血,以及恶液质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