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斗蛋的由来 避免疰夏
立夏斗蛋的由来 避免疰夏
立夏后天气慢慢的变得炎热起来,小孩子会出现四肢乏力、食欲减退的症状,称之为“疰夏”后来有人发现在立夏的时候在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蛋或者鹅蛋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后世沿袭这种习俗,这也就是立夏吃蛋的由来。
立夏的风俗和由来 立夏的由来
由古代确立历法和时间的方式演变而来。
古时候有指时间的钟表,它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向时,就是立夏的时节,因为万物到了这个时候都会吸收太阳的精华和大地的营养因此是生长最佳时机,立夏代表的就是告别春天,迎接夏日的一个简单说法。
立夏为什么要吃豌豆饭
立夏为什么要吃豌豆饭?
在立夏这天,不少地方都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也保持着吃豌豆糯米饭的传统。最早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五种不同的豆子,加上白粳米一起煮,称为“五色饭”,后来改用嫩绿的豌豆,慢慢演变成了豌豆咸肉糯米饭。
立夏为什么要吃豌豆饭?据说与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有关。
诸葛亮七擒孟获后,为使他对蜀汉幼帝拜服,临终时便召他来,要求他每年至少去看望阿斗一次。当天正是立夏。由此每年立夏日,孟获都要往成都拜见蜀主刘禅。数年后,晋武帝灭蜀,把阿斗掳到洛阳,孟获不忘诸葛亮所嘱,每年立夏日仍前往洛阳看望阿斗。
此人唯恐阿斗被亏待,每次都要亲自用大秤称阿斗体重,一再告诉晋武帝,如有丝毫差池,他是决不答应的。武帝见他如此认真,便想出一个主意,知道阿斗喜食粘甜,每届立夏,便命人煮糯香可口的豌豆糯米饭给他吃,阿斗至少吃两大碗,等孟获来称人,都比上年重几斤。于是后来立夏就有了吃豌豆饭习俗。
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们向邻家第户讨米一碗,称“兜夏夏米”。挖上点笋,“偷”点蚕豆,用点蒜苗。立夏日将兜得的米与食材在露天煮饭,饭上放青梅、樱桃等,分送日前给米的人家,第家一小碗。民间认为儿童吃后,可防中暑。立夏饭里加有雷笋、豌豆、蚕豆、苋菜等佐料,含有“五谷丰登”的意思,立夏吃五色饭,还有一年到头身体健康的寓意。
南京的老人会让小孩在立夏这一天吃豌豆糕,因为据说吃了豌豆糕可以不疰夏,另外,豌豆形如眼睛,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另外,豌豆的养生功效也不错。每100克豌豆中含维生素B10.49毫克,是毛豆的3倍之多,而天热出汗会丢失一部分B族维生素,因此豌豆很适合夏天食用。豌豆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叶黄素,对保护视神经、改善视力非常有益。
对于清肠,豌豆可是很好的东西,它里面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含有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富含的粗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顺畅,起到清洁大肠的作用。
立夏的习俗有哪些
立夏节时,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秤人活动主要流行于南方,类似于春节期间“人日”的活动。秤人据说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蜀汉先主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修书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另种说法是,魏国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又恐原属汉地的臣民不服,所以善待被俘虏的后主阿斗,封他为安乐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马昭当着一批跟到洛阳的蜀汉降臣之面给阿斗秤了体重,以后每年立夏再秤一次,布告天下,表示他没有亏待安乐公,使他年年增加体重。后民间仿效,由此形成风俗。
立夏秤人有两种,有的悬秤于大树,多是给老人小孩秤量。有的悬秤于屋梁,是女子互相秤量,品肥论瘦,嘻哈打趣,俨然一种闺中游戏。蔡云《吴觎》诗云:“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立夏日为汉族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流行于全国各地,农历四月间(阳历5月6日)进行。立夏与立春立秋立冬一样,是标志四季开始的日子。立夏之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这便是夏天开始的时刻。与立春时的东郊迎春一样,立夏时也有迎夏仪式。
古时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祭祀炎帝和祝融。立夏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民间以立夏日的阴睛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时下场雨最好,民谚云,“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立夏是什么时候
夏天是则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在二十四节气歌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有立夏这个季节,每半个月是一个节气,比如说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节气。一年有四季,一季有三个月,所以说春季是最早的三个月,接下来的三个月就是夏季的。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日期
立夏节气的由来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
现在知道立夏是什么时候了吧,就是每年的五月份。立夏一过就是夏天了,也就是到了气温慢慢升高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注意防中暑,就要多喝水。而且这个时候也是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在这个季节我们也应当防止紫外线的照射,应当注意天气的变化,因为这个季节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立夏吃蛋的由来 立夏斗蛋怎么做
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
为什么立夏要吃蛋 立夏吃蛋要注意什么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立夏为什么要吃蛋呢?一种说法是,古人认为,鸡蛋溜圆,象征生活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平安。“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很多地方都有吃“立夏蛋”的习俗,是说立夏吃蛋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不振、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
也有一种说法:立夏吃东西最补,吃一只鸡蛋相当于吃一只鸡。立夏后,农事开始繁忙起来,人容易疲乏。吃红枣鸡蛋,是为了补充体力。
这个说法,倒是和中医理论契合。中医认为,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生病吃鸡蛋可以帮助恢复体力。以前生活条件不太好的时候,红枣鸡蛋很难吃到,吃一个立夏蛋,既是辛苦劳作前的犒赏,也是对平安和丰收的企盼。
由于鸡蛋不伤脾胃,一般人都适合,所以哪怕是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立夏吃鸡蛋也是有益健康的。
夏季养生吃对鸡蛋能治病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随着气温渐升,一年当中的夏季就算来临了。在这个万物繁茂的季节,养生防病不可大意。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视“静养”,避免运动过后大汗淋漓。起床前可以在床上活动一下,有利于增强体质。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因此要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暴喜伤心。
立夏过后,天气变热,人们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因此,立夏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具体说来,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一并煮粥,搁凉后食用,能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
全国各地的传统食俗各有不同,最经典的要数“立夏蛋”了。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就是说立夏吃蛋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不振、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不过,蛋的种类繁多,如何食用也要看体质。
最常食用的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生病吃鸡蛋可以帮助恢复体力。鸡蛋不伤脾胃,一般人都适合,更是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的理想食品,但不宜多吃,每天1—2个比较合适。
鸭蛋性凉,能滋阴清肺,适宜阴虚火旺者食用,适应于病后体虚、燥热咳嗽、咽干喉痛、高血压、腹泻痢疾等玻鹅蛋甘温,中医认为可补中益气,适用于慢性肾炎、肝炎、久病体虚的患者。白水煮蛋是最佳的吃法,煎蛋维生素损失较大,未熟的蛋最好别吃。
立夏斗蛋的由来
立夏的时候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立夏习俗养生 立夏秤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