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放射性肠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放射性肠炎引致的并发症主要有肠狭窄和肠梗阻,慢性放射性肠粘连,肠狭窄常发生不全性、甚至完全性肠梗阻。大剂量照射所致小肠或结、直肠可出现溃疡甚至穿孔,从而导致直肠阴道瘘、直肠膀胱瘘或回乙结肠瘘,胃肠道溃疡和穿孔。
已有大量的数据表明人接受放射线可以致癌,实际上可将其描述为一把“双刃剑”,因其既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同时又可以诱发恶性肿瘤。因此放射性肠炎可并发或诱发结、直肠癌等。
放射性肠炎的检查
钡剂检查小肠,可见病变常以回肠末端为主,充钡时,可见管腔不规则狭窄,并因粘连而牵拉成角,形成芒刺样阴影,肠壁增厚,肠曲间距增宽,也可见肠腔结节样充盈缺损,与炎性肠病相似,排空时小肠正常羽毛状粘膜纹消失,近年来用肠系膜血管造影有助于发现小血管病变,对于放射性肠炎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小肠吸收功能的测定:包括粪便脂肪测定,维生素B12及D—木糖吸收试验。
1.直肠指诊: 在急性期由于肛门直肠部位的炎症和炎症的刺激,可触及肛门括约肌痉挛,直肠壁变厚,变硬,指套有血染,后期患者可发现直肠溃疡,直肠狭窄或瘘管。
2.X线检查: 在放射性肠炎早期,腹部平片可显示功能性肠梗阻,钡剂检查常显示黏膜水肿,肠袢扩张和张力减退,在亚急性期,腹壁和肠系膜都可发生水肿,水肿严重时,黏膜皱襞增厚,变直,呈尖耸外观(spiked appearance),并可使肠袢分开,钡剂灌肠检查,在急性期常见结,直肠有严重痉挛,直肠前壁可能有孤立性溃疡,倘有弥漫性溃疡存在,结,直肠壁黏膜可呈针刺状(spicula- tions),后期慢性放射性小肠结肠炎的钡剂检查所见有肠黏膜水肿,肠袢分开,若进一步发生纤维化,则可见肠腔变窄,固定,并呈管状,可有一段或几段肠管的扩张性较差,黏膜纹理消失,这种X线表现很像克罗恩病或结肠缺血性病变引起的肠狭窄,由于动力功能障碍,可以发生功能性小肠梗阻,另外,结,直肠病变的X线表现有肠腔狭窄,变直和结肠袋消失等。
3.结肠镜检查: 放射性肠炎的急性期变化,在乙状结肠镜检查时表现为结肠和直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甚至有溃疡形成,黏膜脆弱,触之易出血,在放射性肠炎的慢性期,可见黏膜水肿,苍白,呈颗粒状,较脆弱,并有明显的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根据所见病变,放射性肠黏膜损伤分为4度:
Ⅰ度:无明显损伤,直肠黏膜可见轻度充血,水肿,毛细血管扩张,易出血,一般能自行愈合。
Ⅱ度:直肠黏膜有溃疡形成,并有灰白色痂膜,黏膜出现坏死现象,有时也有轻度狭窄。
Ⅲ度:直肠由于深溃疡所致严重狭窄,出现肠梗阻,多数需采用结肠造口术。
Ⅳ度:形成直肠阴道瘘或肠穿孔。
作内镜检查时,务必十分细心,以免发生肠穿孔或出血。
4.肠系膜动脉造影: 小动脉损伤伴缺血性改变是造成放射性肠狭窄的病理基础,肠系膜动脉造影片上常可见肠系膜小动脉分支异常。
5.CT扫描: 可显示直肠周围纤维组织增厚或骶前间隙增宽等非特异性改变或肿瘤复发。
6.放射性核素检查: 测定放射性γ标记的胆酸的吸收率判断末端回肠的功能,测定对大分子如铬-EDTA通透性的增加对诊断急性放射性小肠炎有一定价值,但由于这些检查的特异性不高,临床上应用尚不广泛。
放射性肠炎症状
一般照射总剂量在3000rad以下者很少发病。腹腔内放疗总量超过4000rad时发生症状,若达7000rad以上则发病率高达36%。症状可出现在治疗早期,疗程结束后不久或治疗后数月至数年。
1.早期症状由于神经系统对放射线的反应,早期即可出现胃肠道的症状。一般多出现在放疗开始后1~2周内。恶心、呕吐、腹泻、排出黏液或血样便。累及直肠者伴有里急后重。持久便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便秘少见。偶有低热。痉挛性腹痛则提示小肠受累,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水肿、充血,严重者可有糜烂或溃疡。
2.晚期症状急性期的症状迁延不愈或直至放疗结束6个月至数年后始有显著症状者,均提示病变延续,终将发展引起纤维化或狭窄。此期内的症状,早的可在放疗后半年,晚的可在10年后甚至30年后才发生,多与肠壁血管炎以及后续病变有关。
(1)结肠、直肠炎 常出现于照射后6~18个月。症状有腹泻、便血、黏液便和里急后重、大便变细和进行性便秘或出现腹痛者提示肠道发生狭窄。严重的病损与邻近脏器形成瘘管,如直肠阴道瘘,粪便从阴道排出;直肠小肠瘘可出现食糜混于粪便中排出,也可因肠穿孔引起腹膜炎,腹腔或盆腔脓肿。由于肠道的狭窄和肠袢缠绕可发生肠梗阻。
(2)小肠炎 小肠受到放射线严重损伤时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血样腹泻。但晚期表现以消化吸收不良为主,伴有间歇性腹痛、脂肪泻、消瘦、乏力、贫血等。
放射性肠炎诊断检查
诊断检查
1、直肠指诊
放射性肠炎的早期或损伤较轻者,指诊可无特殊发现。有的直肠前壁可有水肿、增厚、变硬、指套染血。有时可触及溃疡、狭窄或瘘道,有3%严重直肠损害者形成直肠阴道瘘。
2、内窥镜检查
在开始的数周内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颗粒样变化和脆性增加,触及易出血,直肠前壁为甚。以后有增厚、变硬及特征性的毛细血管扩张、溃疡和肠腔狭窄。溃疡可呈斑片状或钻孔样,其形态大小不等,常位于宫颈水平面的直肠前壁。
3、X线检查
肠道钡剂检查有助于病损范围与性质的确定。但征象常无特异性。钡剂灌肠示结肠黏膜呈细小的锯齿样边缘,皱壁不规则,肠壁僵硬或痉挛。有时可见肠段狭窄、溃疡和瘘管形成。
钡剂检查小肠,可见病变常以回肠末端为主。充钡时,可见管腔不规则狭窄,并因粘连而牵拉成角,形成芒刺样阴影,肠壁增厚,肠曲间距增宽。也可见肠腔结节样充盈缺损,与炎性肠病相似。
放射性肠炎如何预防
应避免进食纤维素多或对肠壁有刺激的食物,宜食用少渣、低脂及产气少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既润肠又补充维生素。
还应注意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穿宽松内裤。症状严重者,可暂停放疗,并大剂量应用维生素、输液补充各种静脉营养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恢复。
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又根据射线来源放置的体内外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和内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肠粘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粘膜糜烂。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
本病的诊断一般不困难。有放疗史结合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部位,即可明确诊断。
放疗的副作用 放射性肠炎
见于腹腔及盆腔肿瘤放疗中,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甚至血便,晚期可出现溃疡穿孔等。
结肠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1、大量便血:便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
2、肠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见于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临床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恶性。
3、肠穿孔:多为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也可出现严重型,多发生于左半结肠,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4、中毒性肠扩张:临床表现为病情迅速恶化,中毒症状明显,伴有腹泻、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数增多,易并发肠穿孔。
5、结肠癌:约5%病例发生癌变,多见于病变累及全结肠,幼年起病和病史超过10年者。
放射性肠炎该如何治疗和预防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分别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又根据射线来源放置的体内外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和内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肠黏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黏膜糜烂。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那么,该如何治疗呢?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无刺激、易消化、营养丰富、多次少餐为原则。限制纤维素摄入。腹泻严重者可采用静脉高营养疗法。
2.内科治疗
(1)收敛解痉阿司匹林可有效地控制放射性肠炎的早期腹泻,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
(2)局部镇痛剂和粪便软化剂有显著里急后和疼痛者,可用2%苯唑卡因棉籽油保留灌肠。用温石蜡油保留灌肠或温水坐浴。
(3)激素灌肠琥珀酰氢化可的松加温盐水保留灌肠,特别对里急后重者有效。
(4)止血低位肠出血可在内镜直视下压迫止血或使用止血剂或出血点做“8”字缝合止血。但不能做烧灼止血。部位较高的出血点可用去甲肾上腺素g或新福林稀释于200ml温盐水中保留灌肠,或用凝血酶加入200ml温盐水中保留灌肠,一般在1~3分钟内即可止血。大量难以控制的高位出血需做外科处理。
(5)抗感染有继发性感染时,需用抗生素。
(6)α2巨球蛋白国内已试用α2巨球蛋白治疗放射性肠炎,效果良好。用药后黏膜出血和疼痛明显好转。溃疡趋向愈合。
3.手术治疗
小儿肠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会并发呕吐、腹泻、失水、有代谢性酸中毒、休克,脱水较多见,脱水指人体由于病变,消耗大量水分,而不能即时补充,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种症状,严重时会造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依靠输液补充体液。
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根据其伴有的血钠或渗透压的变化,脱水又分为低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低血钠;高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高血钠;等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而血钠正常。
引起拉肚子的原因是什么
慢性腹泻的病期在2个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因此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
(1)肠道感染性疾病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①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等。
(4)小肠吸收不良①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②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直肠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肛窦炎
直肠炎在没有及时治疗的时候,可能引发肛窦炎等肛肠病,并有继发肛周脓肿的危险。
肠狭窄
很多都发生在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患者,一般无症状征兆,严重时会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及时鉴别良性恶性,才可对症治疗。
肠息肉、结肠恶变
直肠炎超过五年,肠道溃疡面会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容易异常增生,引发肠息肉,一厘米以上肠息肉恶变率极高。
肛管炎
这是最常与直肠炎并发的疾病,常与直肠炎并称为肛管直肠炎,肛管炎久拖不治亦有恶变危险。
缺铁性贫血
便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长期慢性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放射性肠炎吃什么啊
1、藕花生煲骨头汤:先将骨头汤烧开去血水,再加清水,放入骨头、及其他材料。大火烧开,放小火炖2、3个小时即可。
2、乌鸡汤:乌鸡1只(约800克)、红枣4粒、枸杞子20粒左右、花期参片十几片、参须几条。乌鸡洗干净后切去鸡头和屁股;红枣4粒,枸杞子20粒左右,花期参片十几片,参须几条;乌鸡斩成6块,生姜一块拍扁;把所有材料放进锅里,加足清水,大火煮开10分钟后小火煮 1个半小时,放盐调味就可以啦。
3、山栗子粥的制作材:栗子(鲜)60克,粳米60克,山药(干)30克,枣(干)20克,姜4克。将栗子去皮与淮山(山药)、生姜、红枣、粳米一起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成粥,调味即可。
4、参芪薏苡仁粥:薏米60克,党参12克,枣(干)20克,黄芪20克。把党参、黄芪、红枣、粳米洗净,以冷水泡透;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成粥,即可食用。
急性肠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1) 大量便血: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博增快,血压降及血色除低,需要输血治疗。
(2) 肠狭窄:临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
(3) 肠穿孔: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4) 中毒性扩张:这是本病的一个严重病发症,多发生在全结肠炎的人,死亡率可高达44%,易并发肠穿孔。
(5) 结肠癌:约5%病例发生癌变。
(6)腹泻:因炎症刺激所致,程度轻重不一,腹泻为本病最主要症状。轻者每天3—4次,呈软便或糊状便,可混有粘液和脓血;重者数十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7) 腹痛: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阵痛,可涉及全腹有能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
(8) 便秘: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则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9) 其他症状: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严重者有可发热,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推敲和营养障碍等表现。
男人结肠炎的饮食原则
a、忌生冷:虚寒型结肠炎大多为遗传基因所致,大多同时伴有虚寒性胃炎,长期食用生冷食品会加重胃炎和结肠炎,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和基因的改变。实热型结肠炎可以适量食用,大量食用会引起寒热夹杂型结肠炎,稀便和脓血便同时出现,会更加难以痊愈康复。
b、忌刺激:不要太辣、太咸、太甜。结肠炎患者大多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胃炎,虚寒型结肠炎太辣会腹痛腹泻 ,实热型结肠炎会迁延难治;太咸和太甜会刺激胃肠,引起不适。
c、忌苦寒:虚寒型结肠炎体质较差,苦寒会进一步降低体质,应为禁忌;实热型结肠炎可以适量食用,过量也会引发寒热夹杂性结肠炎。
d、忌太饱:虚寒型结肠炎大多伴有消化不良,太饱会增加胃的负担,长期太饱胃炎会加重病情,不利于结肠炎的恢复。实热型结肠炎病因是过量食用肥甘,太饱和过食肥甘同样会引发实热性结肠炎。
e、忌油腻:虚寒型结肠炎患者大多伴有消化功能较差,油腻不易消化,大鱼大肉会引起腹泻 ,实热性结肠炎会加重病情,所以应以清淡食品为原则。
针对慢性结肠炎患者,除了食疗治疗,还可以配合使用生物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生物制剂奘灵水苏糖可以帮助患者清除肠道内的炎症,修复受损的肠道粘膜,促进肠道内的垃圾毒素的排出,防止炎症再次出现。对慢性肠道疾病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