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影响血压因素

影响血压因素

凡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 影响动脉血压。

每搏输出量的多少直接影 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输出量的多少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的心搏频率,如每 搏输出量不变而心搏频率增加,则动脉血压明显上升,一般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心输出量增加使舒 张期缩短,舒 张压也上升,脉搏压减小。如心搏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加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 因而脉搏压加大,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外周阻力减小使舒张压降低,脉搏压加大。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流速减慢,舒张期末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 大小。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会使外周血管阻力过高,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显著升高。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有缓冲动脉血 压升高的作用,可以降低脉搏压,在健康成年人正常动脉血压的保持中起一定作用。老年人很多血管弹性纤维和平滑肌逐渐被胶原纤维所取代,血管壁的弹性大减,缓冲血压升高的作用相应减弱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循环血量的影响,正常封闭型循环的动物,循环血量与心血管容积基本适应,能使之充盈,可维持约7毫米汞柱的循环平均压。这一数值正常生理情况下变 动不大,不是动脉血压显著升降的重要因素。但在严重失血时,如失血量超过30%,循环血量不能维 持心血管系统的充盈状态,体循环平均压将下降到不能推动足够的血量回心。由于回心血量不足,会使 心输出量 减少,严重时可减少到零毫米汞柱。可见循环血量是决定动脉血压的重要因素。

以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是一些分 析性实验得到的结果,在整体情况下常存在几种因素相继出现,互相影响的复杂情况。如:心搏 率的显著 变 化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充盈度和心输出量的相应改变。而心输出量的改变也会引起动脉血流速度和血管外 周阻 力的 改变。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凡能引起心输出量改变的因素也常引起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呈现血压的相应升降。

影响血压压差的原因

影响收缩压的原因,主要取决于心肌收缩力大小与心脏排出量多少。心排血量增高或心肌收缩力增强时,收缩压就增高;

影响舒张压的原因主要取决于外周血管阻力与动脉壁的弹性大小,当血管阻力减小,大动脉弹性减退时,舒张压降低。

引起脉压差增大的常见病理性原因有:贫血、甲亢等高动力循环状态。患贫血与甲亢时,由于循环加速、心排出量增大,所以使收缩压增高;由于血管阻力减低、所以使舒张压降低,引起脉压相对增大。

另外,老年人由于大动脉弹性减退,血管顺应性下降,可引起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偏低,脉压差增大。这是老年期高血压的特点,又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引起脉压差增大的功能性原因可见于——β受体反应亢进症,也称原发性高动力循环,主要见于青年,多数无症状,部分有心悸、气短等表现,脉搏及心脏搏动明显,脉压差增宽。给予β-阻滞剂如心得安等,可使症状消失。

血压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血压令血液于动脉里正常输送至全身,若血压过低,便无法将血液供应全身,相反,血压过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损,亦反映血液或心脏可能出现异常。

1、身高:身体越高,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

2、年龄:年纪越轻,新陈代谢率越高,血流量较大,心脏需要较大压力泵血,随着年龄增长。

3、血黏度(血液密度):血液越黏稠,心脏需要越大压力泵出血液。

4、姿势:站立时血压高于坐姿血压,而坐姿时的血压又高于平躺时之血压。因受重力原理影响。

5、血管质素:血管如果变窄,血液较难通过,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泵出血液。

6、其他:精神状态、生活节奏、个人差异、饮食习惯、药物、遗传、天气变化等等。

加压素是怎样影响血压的

(1)加压素对血压的调节

加压素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增加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临床研究证明,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加压素都是强缩血管物质,其效应强于血管紧张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但在生理剂量范围内,血压并不升高。这是因为加压素一方面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压力感受器反射的灵敏性,能缓冲升压效应。

人体正常血压的维持,特别是对血压迅速变化的调节,主要是靠压力感受器反射起缓冲作用。加压素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是,当血压升高时,加压素通过增加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抑制心交感神经的紧张性及交感缩血管神经的紧张性使血压下降;当血压降低时,反射主要通过加强交感神经张力,血管强烈收缩,外周阻力增加来升高血压。压力感受器分为低感受器心房和高感受器主动脉弓、颈动脉窦。静息时持续传入的压力冲动,使感受器保持一定的紧张性,对加压素的释放起抑制作用。当心房压力血容量降低时,传入的压力冲动减少,加压素释放增加。

(2)加压素与高血压

加压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目前尚有争议。这是因为虽然一些动物模型及高血压患者中血浆加压素的浓度是增高的,但是当给正常人及动物静脉滴注加压素使其浓度达到与高血压患者及动物加压素相同甚至明显高出时,虽然出现外周血管收缩及血容量增加,但并不能使血压升高,给加压素拮抗剂也不能引起降压反应。因而加压素的外周缩血管作用,在高血压发病中不是主要因素。血浆加压素浓度的改变似乎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加压素拮抗剂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调节血压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实验也证明,脑室注射加压素,外周应用拮抗剂,不能阻断其心血管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加压素的中枢作用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

血压正常范围是多少

影响血压的因素

血压的量度单位是毫米水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的指引,120/80以下是理想的收缩压/舒张压,139/89以下是正常血压,140/90至160/95是偏高血压,161/96以上便属于高血压。血压令血液于动脉里正常输送至全身,若血压过低,便无法将血液供应全身,相反,血压过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损,亦反映血液或心脏可能出现异常。血压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1、身高:身体越高,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

2、年龄:年纪越轻,新陈代谢率越高,血流量较大,心脏需要较大压力泵血,随着年龄增长。

3、血黏度(血液密度):血液越黏稠,心脏需要越大压力泵出血液。

4、姿势:站立时血压高于坐姿血压,而坐姿时的血压又高于平躺时之血压。因受重力原理影响。

5、血管质素:血管如果变窄,血液较难通过,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泵出血液。

6、其他:精神状态、生活节奏、个人差异、饮食习惯、药物、遗传、天气变化等等。

影响肥胖儿童高血压的因素

1、父母肥胖对肥胖子女血压的影响

据文献报道,儿童肥胖有着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或家庭倾向性,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中有70%~80%为肥胖者;双亲之一(尤其是母亲)为肥胖者,子女中有40% ~ 50%为肥胖者;双亲均为非肥胖者,子女中只有10% ~ 14%为肥胖者。提示肥胖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父母肥胖的儿童容易发生肥胖。本研究结果显示,母亲肥胖在肥胖子女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117,父亲肥胖的相对危险度为1.969。表明父母与子女均肥胖的家庭,肥胖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父母的肥胖子女,提示,有肥胖家族史的肥胖儿童容易发生血压升高,临床上更应关注对这一人群血压的监测和高血压的防治。

2、饮食因素对肥胖儿童血压的影响

高糖、高脂饮食习惯不但引起脂肪聚集、体重增加,还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脂类食物味道香甜、可口,容易刺激儿童的食欲,增加进食量。西式快餐均是高脂、高热量的食品,营养成分比较单一,儿童过多地过快地食用这些食物会使营养代谢失衡,容易导致肥胖。从本研究提示,过多的吃肉类、甜点、西式快餐,过多进食使肥胖儿童更容易发生高血压。因此,对已经超重和肥胖的儿童,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建立健康平衡膳食习惯,不但有助于控制体重,还有利于防止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运动对肥胖儿童血压的影响

文献资料显示,长时间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或长期不参加户外体力活动,促进肥胖发生。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时间长是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正处于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看电视普遍受到限制,学习占据很多学生大部分的时间,不但运动时间减少,学习增加他们心里压力,使他们处于紧张状态。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兴奋及疲劳,学业繁重导致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失衡,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肾上腺髓质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同时小动脉长时间痉挛可致脏器缺血,而肾脏缺血时肾小球胖细胞就会分泌肾素,加重全身小动脉的痉挛。本研究结果长时间的学习使肥胖儿童血压升高的危险明显增高,提示,学业过重、长时间的学习是运动时间减少,不但容易增加体重、发生肥胖,也使肥胖的儿童更容易发生高血压。儿童时期加强体育活动的宣教及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必要。

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

每博排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与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

1、每搏输出量: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加,收缩压上升较舒张压明显,脉压加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2、心率:

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

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的降低,脉压加大。

4、大动脉弹性:

大动脉管的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硬变时,其缓冲作用减弱,收缩压会升高,但舒张压降低,脉压明显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当血管系统容积不变,血量减小时(失血)则体循环平均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血量不变而血管系统容积加大时,动脉血压也将下降。

正常血压值的影响因素

血压的高低不仅与心脏功能、血管阻力和血容量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影响,年龄、季节、气候和职业的不同,血压值也会有所不同,运动、吃饭、情绪变化、大便等均会导致血压的升高,而休息、睡眠则会使血压下降。

精神刺激、情绪变化如兴奋、恐惧等常可导致收缩压的明显上升,运动也可使收缩压明显增加,特别是剧烈运动常使收缩压上升达24.0-6.7千帕(180-200毫米汞柱),运动停止后血压可下降。环境温度升高如洗温水浴等可使舒张压降低,而温度降低如冬天洗冷水浴等可使收缩压升高,血压高的人注意饮食,血压是随着人们的年纪增长升高。

高血压主要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比如说,不运动、吃得过咸、抽烟、喝酒等。其中,吃盐多是我国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因素。不过,更大的隐忧是人们对高血压的疏忽和缺乏认识。大约七成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只有14%的高血压患者得到治疗,不到一成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尽早发现和控制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非常重要,早期预防、稳定治疗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75%的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得到控制。

相关推荐

血压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

血压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1.性别和年龄 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尤其35岁之前;35岁之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升高幅度可超过男性,可能与女性妊娠、孕期及产后饮食习惯和内分泌变化有关。无论男女,平均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收缩压增高比舒张压更明显。 2.职业 从事脑力劳动和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体力劳动者高,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患病率高,且发病年龄早,其可能原因与生活紧张程度、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职业有关。 3.饮食与血压 业已证实,摄入过多钠盐,大量饮

人的情绪会影响血压

人的情绪属于高级神经活动,当人很激动的时候,大脑皮质的影响下,会使缩血管中枢兴奋,交感肾上腺活动会明显增强,从而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释放增多。 在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共同作用下,一方面心脏收缩加强、加快,心输血量增多;另一方面,身体内的小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从而使血压升高。 当人安静后,来自大脑皮质的神经活动减少,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活动减弱,使得血压有所下降。同时当血压升高的时候,还可通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使血压恢复。因此情绪确实会影响血压

为什么会得高血压 心脏病因素

影响血压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心脏功能血管阻力和血压的高低关系是最密切的,如果有心脏病,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高血压等并发症。

催乳素影响因素

1、神经刺激 某些部位特别是胸部的皮肤受刺激,包括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剧痛,都可通过神经传递到下丘脑而引起泌乳素增高。如胸部手术、灼伤、胸背部的带状疱疹等。 2、垂体障碍 主要是垂体部位的各种肿瘤。此外,部分空泡蝶鞍综合征、垂体功能亢进,也可引起溢乳、闭经。 3、药物因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剂,如氯丙嗪、吗啡等,可以使下丘脑儿茶酚胺的含量降低,从而减少下丘脑产生的泌乳素释放因子的活性。降压药甲基多巴、利血平等可抑制泌乳素抑制因子的释放。灭吐灵可刺激垂体泌乳素的过量分泌。 4、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

标准血压范围是多少

血压正常范围是多少 首次测量血压数值为小于120/80mmHg者,认为是正常血压;首次测量血压数值120-139/80-89mmHg,认为是正常高值血压;首次测量血压≥140/90mmHg,但小于180/110mmHg,认为可能是高血压;非同日三次血压≥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首次测量血压≥180/110mmHg,认为很可能是高血压,建议立即降压治疗,到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评估,密切监测血压,直到血压降至安全范围。中国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mmHg),看下图: 影响血压因素 血压的量度单位是

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法

药物组成 干地龙200g,白酒500ml。 制备方法 将干地龙捣碎,与白酒一起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每日摇动1次,7日后滤过去渣即成。 用法 口服,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每次服10至15ml。 主治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孪生子女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单卵双生者;父母均患高血压

季节和气候会影响血压

血压的升高是遗传基因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外界环境会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的神经体液方面的适应性调节。季节会影响血压的变动,老年人更是如此。 夏季血压会轻度降低,冬季血压明显升高,一般冬季血压要比夏季高1.6/0.8千帕(12.0/6.0毫米汞柱)。这主要是由于气温的影响,夏季皮肤血管扩张,冬季皮肤血管收缩,有证据表明气温每降低1℃,收缩压升高0.17千帕(1.3毫米汞醉柱),舒张压升高0.08千帕(0.6毫米汞柱)。 冬天温度下降,人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上升,体表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发,同时肾上腺

自测血压到底准不准

时刻关注自己的血压状况是一件好事,因为人们偶尔去医院或诊所量一次血压无法反映出一个人的血压的正常状况,一个月内的平均值。自己在家测血压的话,心情就会比较平静,避免了在医院里的紧张情绪,这样测出来的就比较准确。 测血压最好选择早晚人体最接近平静状态的时间段,即清晨起床洗漱完毕后安静5分钟以及晚上睡觉前一个小时,要注意洗完澡半个小时内不要测血压。测量血压前30分钟不吸烟、喝酒或喝咖啡,排空膀胱,至少休息五分钟;测压时患者务必保持安静,不讲话,避免因情绪波动或其他因素影响血压波动实属正常,过度计较可能结果不是

血压发病原因有哪些因素

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尚待阐明。其病理生理是多因素的,动脉压不仅决定于血管阻力,也决定于输出量,心脏也参与某些高血压的发病;血管的僵硬程度与血管的充盈程度均是决定血压因素。上述这些直接影响血管的因素,又受许多其它因素影响,无论在正常血压或高血压情况下,植物神经系统部促进血压的调节,而这个调节机制是复杂的。影响血压的任何环节发生功能性成器质性病变,都会引起血压升高。 (1)精神原学说:认为机体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引起反复的精神紧张和创伤,导致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

血压的基本介绍

病因 病因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孪生子女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单卵双生者;父母均患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概率高达45%,相反,双亲血压均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 2.高钠、低钾膳食 人群中,钠盐的摄入量和血压水平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就和血压水平呈负相关了。膳食中钠/钾比值和我们的血压相关性就变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