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血脂异常的人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吗

血脂异常的人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吗

血脂异常患者往往容易同时存在其他疾病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痛风等,因此应该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预防可能合并的其他疾病,并及时发现和治疗。

高血脂与血液粘稠是一回事吗

很多人把血脂稠和高血脂当成一回事,这是不对的。血脂稠并非独立性疾病,临床上有很多疾病都与血脂稠有密切的关系。血液粘稠常伴有血脂增高,但并不全是高血脂造成的。血液稠度增高者,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是早中晚喝一杯淡盐水,特别是在血脂稠发生率较高的夏季,长期饮淡茶,火麻茶可预防血栓形成,有不同程度的降血脂、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液黏度。

“血液黏稠度”是反映血液流动性的一个指标,并不等于高血脂症。理论上,“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容易得血栓性疾病。但这些指标在实际应用中是否真的能够预测血栓还需要深入的研究。而且这个指标很不“稳定”,大量饮水、严重脱水、严重缺氧、骨髓性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都会使这项指标发生变化。

高血脂症是指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造成的血脂异常。但血液稠的人不一定血脂高,血脂的异常只能通过血脂检查发现。一般建议普通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人应该积极关注血脂,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

什么是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征兆

1、反复发作的饱餐后腹痛。

2、身体某些部位出现黄色、棕红色的结节、斑块或疹子。

3、出现头昏脑涨或与人讲话间隙容易睡着。

4、腿部经常抽筋,常常感到肌肉刺痛,这是胆固醇堆积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现。

5、看东西模糊,这是血液变得粘稠,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所致。

6、经常耳鸣和重听,高血脂使内耳血管更加狭窄,发生了供血障碍所致。

血稠真的就是血脂高吗

“血液黏稠度”是反映血液流动性的一个指标,并不等于高血脂症。理论上,“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容易得血栓性疾病。但这些指标在实际应用中是否真的能够预测血栓还需要深入的研究。而且这个指标很不“稳定”,大量饮水、严重脱水、严重缺氧、骨髓性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都会使这项指标发生变化。

此外,血液黏稠度与冠心病的发病也没有必然联系。冠心病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要素:一是血管壁上有脂质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二是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进一步形成血栓。但是,血液黏稠度高并不一定形成血栓。如果人的血管壁很光滑,血液黏稠度再高,也不会有危险。

还有些人将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为一谈,这也是错误的。高血脂症是指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造成的血脂异常。但血液稠的人不一定血脂高,血脂的异常只能通过血脂检查发现。一般建议普通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人应该积极关注血脂,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

血脂异常的偏方

偏方一

药物:枸杞子10克,黄精、桑椹各15克,黑芝麻30克。

用法:用以上10倍数量,加水分数次煎熬取汁,将汁合并加热浓缩。另用适量蜂蜜煎熬至能挑起丝后,混入药汁浓缩液中,每次吃1~2汤匙。注意此药不可久贮。

主治:血脂代谢异常。

偏方二

方药:仙灵脾、泽泻、姜黄、山楂各15克,水蛭、大黄各10克,三七粉6克。

用法:每天l剂,共煎3次,合并煎液,分3次口服。30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祛湿化痰,化淤通络。主治血脂异常症。

偏方三

方药:山楂50克,首乌、泽泻、草决明各2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对照组服烟酸肌醇酯,0.4克/日。两组均以14天为1疗程,停用其他影响脂质代谢药物,保持平常生活饮食习惯,服药前后空腹取血作血脂测定,作为服药前基础血脂值,服药后14天复查。

功效主治:活血化淤,消食导滞,平肝潜阳,滋肝补肾,淡渗利湿,祛痰化浊。主治各型血脂异常症。

关于血脂异常这种疾病,患者在生活中是很难知道它的存在的,所以建议大家在平时应该要多去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情况,特别是中老年人。因为血脂异常可能会影响到身体中某种营养物质无法及时提供或者造成一些物质无法运输等。

高血压会导致耳聋吗

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耳聋问题

据临床调查发现,高血压病人出现耳鸣、耳聋症状的几率远远高于一般疾病或者健康的人群。在日本的一次调查中,这个发现也得到了证实。近日,据日本老年医学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有听力障碍的人将达到1500万,其中,患有高血压、脑梗塞及心脏病的人是“主力军”,出现耳背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许多。专家解释,高血压病人容易出现耳鸣、耳聋症状,这是因为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影响了内耳的血液供应,使听神经的功能发生了退行性改变;且很多高血压病人同时伴有血脂异常,这会引起内耳脂质沉积,过氧化脂质增加,直接导致内耳毛细胞损伤,血管萎缩,供血不足,进而影响听力。

糖尿病人定期检查项目有哪些

1.眼底检查 :

糖尿病眼部的并发症,主要与病程和血糖的控制情况等有关。常见的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玻璃体出血等,它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2.肾病:

约30%-40%的1型和20%左右的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是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20ug/min或30mg/24h可诊断。

3.心脏病:

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变、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需要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自主神经电生理检测。另外,糖尿病容易合并血压、血脂异常,加重心血管损害,因此也要进行血压、血脂的监测。

4.神经病变:

60%-70%的糖尿病患者有程度不同的神经损害表现,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植物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表现为肢端感觉减退、丧失,或麻木、刺痛,腹胀、腹泻、便秘,尿潴留、尿失禁,阳痿、性功能下降,听力下降、吞咽困难等。

10类人最易患中风

1.高血压:高血压可谓脑卒中最“喜爱”的危险因素,血压的突然飙升可以直接导致卒中的发生,长期高血压也会增加卒中及其他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因此,降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下,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2.高血脂:血脂异常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脉窄了,就容易发生堵塞,血流被堵住可直接引发脑卒中。因此,降脂+定期血脂检查很必要。

3.糖尿病:糖尿病人容易合并高血压,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也比较高。因此,控糖+控血压,在强调血糖控制的同时,要全面综合防治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尤其关注血压水平。

4.年龄>55岁:高龄本身就是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这也是为何人口老龄化会引起脑卒中发病的增加。因此,要有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筛查,患病不要讳疾忌医,早日诊治早健康。

5.冠心病:各类心脏病都容易引发脑卒中,但冠心病的影响尤为明显。有数据显示,32%的冠心病患者合并卒中,而56%的卒中患者合并冠心病。

6.吸烟、喝酒:吸烟、喝酒与中青年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吸烟会影响血管和血液系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好胆固醇”水平,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长期饮酒不仅升高血压,还会使血小板异常活跃,增加血液粘稠度,导致血流速度变慢,血液“垃圾”容易沉积在血管壁。

7.肥胖:超重、肥胖者易合并“三高”,而“三高”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超重病人可以通过少盐低脂饮食、运动等方式来减轻体重,而超级肥胖者可考虑减重手术。

8.血黏稠度高:有些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增多,血液变得黏稠,很容易出现血栓,引起中风。

9.脑血管畸型:有些人脑血管有先天性发育畸形或先天性血管壁缺陷,他们可能平时没有症状,但极易患出血性脑中风。

10.习惯性便秘:老年人动脉多硬化,大便多燥结。排便用力容易使脉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同时升高,这样就容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发生脑中风。

相关推荐

高血压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检查血脂

血脂检测结果有助于确定是否需要服用他汀。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不同高血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理想水平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患有高血压,不伴有其他疾病,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3.4mmHg以下即可;如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则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 mmol/L以下。这样的患者多需要接受他汀治疗。

轻度脂肪肝

多种因素引发脂肪肝 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肝损伤最早的临床表现,凡是能造成体内脂肪代谢紊乱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引发脂肪肝的原因主要有过度饮酒、营养过剩、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慢性肝炎及一些药品和化学品的内源性毒物。 对于肥胖型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们多少都有所了解。然而,对于血脂异常也可引起脂肪肝这一点,知者不多。高血脂增加了肝脏代谢的负担,久而久之影响了肝功能。而肝功能低下又使脂类代谢能力降低,更易导致血脂异常,使脂类大量沉积于肝细胞而形成脂肪肝。 此外,糖尿病也是引起脂肪肝的一

降胆固醇药何时用最好

高血脂患者如何选药? 根据高血脂类型的不同选择药物:高胆固醇血症选择他汀类(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胆汁酸螯合剂(如考来稀胺、考来替泊)。高甘油三酯血症选择贝特类(如吉非贝齐、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烟酸类(如烟酸肌醇酯、阿西莫司)和海鱼油类。混合性高脂血症宜选择他汀类与贝特类合用。 根据患者合并疾病种类的不同选择药物:合并冠心病、肾病综合症的患者宜选择他汀类,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宜选择贝特类、老年患者宜选择弹性酶、潘特生、海鱼油等。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者不宜使用他汀类,肝肾功能不全和患胆

血脂异常的危害

1、血脂与心肌梗塞、冠心病: 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由于过多血脂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 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冠心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等。其中,高备脂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调节血脂是防治冠心病的最基本疗法;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则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2%。只要有冠心病,不管血脂高不高,均应长期服用调脂药。因为长期调脂治疗可以减少冠心病心绞

6类的血管老得最快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吸烟和精神紧张,会加速血管老化。 (1)高血压:特别是无症状或没有控制好的高血压,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管病的导火索。以脑血管为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或脑出血(即脑卒中)的概率是正常的4~7倍。 (2)血脂异常:无论是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或低密度脂蛋白,都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3)糖尿病:高血糖不仅累及微血管,也能导致大血管病变,其危害不在高血压之下,其脑出血的发生率要比正常高2~3倍。 (4)肥胖:肥胖易与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结缘,从而使血管老化的程

高血压可以吃花生吗 高血压患者吃花生注意事项

1、在花生的诸多吃法中以水煮、炖吃为最佳。这样既避免了招牌营养素的破坏,又具有了不温不火,口感潮润,入口好烂,易于消化的特点,老少皆宜。 2、花生炒熟或油炸后性质热燥不宜多食。 3、花生对血压影响不是很大,但大量食用可以引起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如果没有合并血脂异常,食用花生米是关系不大;但是高血压患者如果本来血脂就偏高,在服用花生米这类脂含量高的食品时就要慎重了。

哪些冠心病风险高

什么样的容易得冠心病呢?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有: 一个是高血压,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总胆固醇过高、低密度脂蛋白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过低、还就是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还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的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地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了解并干预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那么得了冠心病的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病呢,冠心病的发病常常与季节变

老年心血管疾病更应注重早期防治

40年后三成都是老年 目前,我国已进入口老龄化社会。作为老年口总数最多的国家,世界老年口的1/5在我国。2005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口近144亿,占总口的比例为11。根据联合国最新的口数据预测,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口占比将达到12;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口占比将达28左右。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占比将超过30。因此,我国面临着口老龄化带来的极为严峻的挑战。 病情复杂增加

冬瓜汤木耳的做法 冬瓜汤木耳的禁忌

木耳中含有嘌呤核苷,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抗凝血活性、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出血性疾病者食用过多容易导致出血症状加重,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者的病情,所以建议出血性疾病者少吃或者不吃冬瓜汤木耳。 冬瓜偏寒性,脾胃虚寒的经常大量食用冬瓜汤木耳容易,导致体内寒气增加,从而可能加重脾胃虚寒症状,不利于体健康,所以一般建议,脾胃不好者少吃或不吃冬瓜汤木耳。 常吃冬瓜汤木耳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血脂异常适量食用冬瓜汤木耳,可以起到一定的食疗作用,但是冬瓜汤木耳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

血脂高缺少维生素吗

血脂高病因它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的血脂异常是指系统性疾病,不良生活方式或由于使用某些药物所致的血脂水平紊乱,其中糖尿病,肥胖,酗酒是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的常见病因。 在排除了继发性血脂异常后,就可诊断为原发性的血脂异常,目前发现部分原发性血脂异常是由遗传性基因缺陷所致的血脂代谢障碍,部分原发性血脂异常,病因目前仍不明确,但是没有明确地说与缺少维生素相关,因此血脂高与缺少维生素没有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