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总是胃胀气可以按按这四个穴

总是胃胀气可以按按这四个穴

太白穴

如果吃饭的时候总觉得刚吃一点就胃胀,甚至还不断打嗝,有想呕吐的感觉,不妨在平时多按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对调理脾气虚弱有好处。它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另外,常按太白穴还能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感。

内关穴

专家介绍内关穴属心包经,除益气安神,还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常按摩内关穴,对缓解胃部胀气有一定作用。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具体来说,就是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除了强壮身体、调节机体免疫力,还有调节脾胃的好处。

此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要缓解胃胀气,按揉此穴的同时,向上方使劲儿,效果会更好。

背部腧穴

其实这是一类穴,即背部的肝、胆、脾、胃腧穴,缓解胃部胀气的效果更明显。不过按摩时,要借助家人的帮忙。

这四个穴位均位于背部,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肝腧,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腧,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腧,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腧,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具体穴位不好找的话,可让家人握拳,用掌指关节在患者的背部中间部位来回滚动,这样也可把肝、胆、脾、胃腧穴都很好地按摩到。力度以微感酸痛为宜,大概每个穴位按摩一分钟左右。

另外,胃胀气时还可以伸伸懒腰,牵拉一下胃,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胃部胀气。

胃胀气按压什么穴位

一、胃胀气按压什么穴位

1. 胃胀气按压足三里2. 胃胀气按中脘穴3. 胃胀气按压“第三厉兑”穴4. 胃胀气按内关穴二、胃胀气吃什么

1. 胃胀气吃番茄2. 胃胀气吃金橘3. 胃胀气吃菠萝4. 胃胀气吃紫苏叶三、胃胀气的原因

1. 胃胀气的原因之压力过大2. 胃胀气的原因之吃得太油腻胃胀气按压什么穴位

1、胃胀气按压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还能止疼。

2、胃胀气按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3、胃胀气按压“第三厉兑”穴

第三厉兑穴位于脚第三根趾头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之间,使用前面的要领,用拇指和食指用力向下压,如此重复3次即可。

4、胃胀气按内关穴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按一按此穴,气机调畅就通了。

怎样才能增强记忆力 按摩四神聪、神门穴、百会穴

穴位定位:四神聪位于头顶部,在百会穴前后左右一寸位置,共有四个穴位。神门穴在腕部,腕掌横纹尺侧端,当尺侧腕曲肌腱的栳侧凹陷处。百会穴位于头部发际正中线上5寸,两耳尖直上连线的中点线上。

按摩手法:用十指沿着发线从前额向后脑梳理30~50次,然后点按四神聪、百会穴、神门穴每个穴位一分钟。最后可以叩击百会穴、四神聪穴,用十指尖轻叩后脑勺。

功效:能够增强头面部的血液循环,防止大脑;老化,脑血管萎缩和脑萎缩,能够有效增强记忆力。

老人肚子胀气扎什么穴位

内关穴:内关穴有助于消除胃胀气的情况,内关穴位于手腕横格纹以上大概三个手指宽的地方,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并且按摩1分钟,就会逐渐减轻胃胀气的感觉。

四缝: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按摩时,采用坐或卧式,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中脘穴:中脘穴也是治疗胃肠疾病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补肾就按四个穴位

男性补肾就按四个穴位

1、丹田穴

丹田位于肚脐下一寸至二寸处,相当于石门穴位置。方法是将手搓热后,用右手中间三指在该处旋转按摩50至60次。能健肾固精,并改善胃肠功能。

2、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第二、三腰椎间水平两旁一寸处,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50至60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对肾虚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3、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心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之首穴。方法是用右手中间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进行,各按摩60至80次至足心发热为止,能强筋健步,引虚火下行,对心悸失眠、双足疲软无力等有防治作用。

4、腰眼穴

腰眼穴为经外奇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的凹陷中。自我按摩时,先找第4腰椎棘突这个水平线。它的找法是,当我们双手叉腰的时候,从后面能摸到腰间的骨头,此为解剖学中的髂嵴,髂嵴正好与人体的第4腰椎棘突相平。一般来说,按摩时身体坐正,两手握拳自然背向后面,用食指隆起的拳眼紧按腰眼穴并做旋转用力按揉,以酸胀为宜。每次可以揉5分钟,长期坚持有很好的强腰健肾作用。

胃胀气按压什么穴位

1、胃胀气按压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还能止疼。

2、胃胀气按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3、胃胀气按压“第三厉兑”穴

第三厉兑穴位于脚第三根趾头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之间,使用前面的要领,用拇指和食指用力向下压,如此重复3次即可。

4、胃胀气按内关穴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按一按此穴,气机调畅就通了。

胃胀气吃什么食物好 按摩治疗

1.按摩内关穴按摩内关穴有助于消除胃胀气的情况,内关穴位于手腕横格纹以上大概三个手指宽的地方。按摩方法: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并且按摩1分钟,就会逐渐减轻胃胀气的感觉。

2.按摩四缝 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 按摩方法:按摩时,采用坐或卧式,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3.按摩中脘穴 中脘穴也是治疗胃肠疾病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 按摩方法: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胃胀气怎么按摩排气 四缝穴

位置:四缝穴位于第2-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

功效:原来是用来治疗小儿消化不良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也会有不错的效果,如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等等。

按摩:直接按摩就行,效果很好,或者使用针刺,在穴位上下用绳捆紧,在消毒后,押手扶住手指,快速点刺,刺后可挤出少量血液,没有专业指导不要擅自针刺。

按摩哪里祛痘最快 鼻翼长痘按摩哪里

一般鼻子旁边长痘,都伴有心情郁闷,坐立不安的现象。亦反应了肝胆问题,比如消化不良,便秘或胃胀气,按摩穴位可以帮助排便和放松。注意同时要避免吃生冷和辛辣的食物。

光明穴:足外踝骨向上约7横指处。

蠡沟穴:内踝向上约7横指处。

相关推荐

老人胃胀怎么办

1、服用嗜酸菌 消化不良型胀可用嗜酸菌来改善,因为缺乏这些良性菌是最常见的消化不良因素。打开10粒胶囊服用,或使用一汤匙的粉末配方。对乳晶过敏者,可改用不含牛乳的制剂。嗜酸菌也是颇安全的灌肠剂,开始你可能感到轻微的不适,不过大约1小时后即可乎息。 2、进行摩 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它不是单一的某个位,而是四个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也非常好。摩时,采用坐或

婴儿腹胀怎么

常用摩手法 治则: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摩方法:推脾经,运内八卦,运板门,揉中脘,分腹阴阳,揉足三里。 摩功效:推脾经能健脾胃,补血;运内八卦以宽胸利膈,理化湿,消食导滞;运板门,揉中脘,分腹阴阳,揉足三里均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调中理。 实胀摩手法 主要症状:患儿腹部胀满呈饱和状,偶尔会有腹痛的症状,食量会有减少的情形,饮食之后,腹胀会更加明显。 摩手法: 主:揉小天心和小横纹各5分钟;逆运内八卦3分钟,推四横纹6分钟;揉合谷1分钟。 摩功效:揉小天心和小横纹可调理肝,缓解腹

胃胀胃痛就这三个

1、长内关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机调畅就通了。 2、长中脘 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治疗效果都非常好。 3、长足三里 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力度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摩本可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位缓解胃胀

下脘 于腹部,距离脾胃很近。中医有个选原则,叫“临近选章门”,意思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还能止疼。 四缝 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四缝是四个位的合称,经外奇。分别位於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四缝原本被医家用

摩3个位轻松解决胃病

内关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机调畅就通了。 中脘 中脘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摩这个位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都可以起到缓解作用,治疗效果可以说是非常好。 足三里 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力度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摩本可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

胃胀怎么摩排 内关

位置: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 功效:本为八脉交会,具有宁心安神、理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本经经病和胃、心、心包疾患等,可改善脘腹疼痛、恶心呕吐、手臂疼痛、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等症。 摩:方法很简单,用一只手握紧另一只被摩手臂的下端,垂直在本上,有节奏地进行压,至产生酸、麻、胀之感为宜,每天摩两次,每次约2-3分钟。

胃胀摩什么位缓解

胃胀摩下脘、足三里、四缝、中脘几个位,可以改善胃胀。胃口不好的人也可以坚持摩,一天2次左右,可以增加食欲。 下脘 于腹部,距离脾胃很近。中医有个选原则,叫“临近选章门”,意思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还能止疼。 四缝 消宿食、化积滞的

胃不舒服有什么反应

胃不舒服最常见的反应有胀、恶心呕吐和胃痛。胃胀是上腹部有饱胀、压迫感,一般在饭后出现,胀同时可能连续性放屁。而胃痛是人们最容易感觉到胃出问题的感受。确定是否是胃痛首先要明确判断出胃的位置,胃位于上腹部,肚脐上方(靠近心窝)处。如果将肚子划分为四个区域来看,左侧偏中上的部分这一区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 胃胀是胃病吗?如何自我处置? 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肠胃功能减弱,胃动力不足引起的。另外,饮食不健康、暴饮暴食、过食生冷、精神压力过大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胃胀。还有,当我们反复吃加热的食物或是

多捏捏5个位消除胃胀

1、内关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压20-30次,摩1分钟,就会逐渐减轻胃胀的感觉。 2、下脘 位于腹部,距离脾胃很近。中医有个选原则,叫“临近选章门”,意思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 3、足三里 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力度大一点。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摩本可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4、中脘 位于肚脐上正中线

胃胀胃痛就这三个

中医认为,通过摩可以缓解胃痛,摩可起到调整胃的机能、镇痛、降逆化浊的养生功效,进而缓解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摩哪些养生位,可快速缓解胃胀胃痛症状。 胃胀胃痛就这三个位 1、长内关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机调畅就通了。 2、长中脘 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治疗效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