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是什么原因
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是什么原因
肌酸激酶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M型主要存在于各种肌肉细胞中,BB型主要存在于脑细胞中,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MiMi型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中。肌肉型肌酸激酶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肌酸激酶的同功酶在临床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8-10],在各种病变包括肌肉萎缩和心肌梗塞发生时,人的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迅速提高,目前认为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中测定肌酸激酶的活性比做心电图更为可靠。心肌梗死时,肌酸激酶在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日内恢复正常。
其中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诊断的特异性最高。肌酸激酶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
心肌酶正常值
1、乳酸脱氢酶LDH:100~240 IU/L;
2、谷草转氨酶AST:0~40 IU/L;
3、磷酸肌酸激酶CK:24~194 IU/L;
4、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0~25 IU/L;
5、谷丙转氨酶ALT:0~40 IU/L。
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可升高到1.6~2.5。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比值与各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不关,必须确立本实验室的比值。另外,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LD1活性增高,所以HBD活性也可增高。
婴幼儿检查心肌酶高
为了解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1999年2~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入园或入学体检的105名1~6岁健康小儿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5名1~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分别为肌酸激酶(115±82)U/L、肌酸激酶同功酶(19士13)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15)U/L、乳酸脱氢酶(263士113)U/L、a-羟丁酸脱氢酶(246士114)U/L.[结论]1~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较成人增高。
1、心肌酶谱是指与心肌损伤相关的一组酶,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检查的心肌酶包括LDH、CK一MB、a一HBDH,GOT,这组相关酶对诊断小儿心肌损伤有一定辅助作用。2、国内常将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a一经丁酸脱氢酶(a-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一MB)合称为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价值
3、肌酸激酶(CK)、谷草转胺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通常称为心肌酶谱,临床上在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和骨骼肌损伤的情况下,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4、心血管疾病常用检测项目51心肌酶谱检查对与心肌病变有关的几种酶同时检测,通常称为心肌酶谱.511心肌酶谱检查项目及参考值见表5.512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肌酸激酶(CK):急性心肌梗死(AMI)较早期诊断指标,发病6~12小时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高峰,2~4天恢复正常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是什么 病毒性心肌炎生化指标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血常规,血常规可以发现白细胞总数的增高;
二、心肌酶谱可以发现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升高,也可以发现肌酐蛋白T、肌酐蛋白I的升高,如CRP,也就是C反应蛋白、红细胞血沉等非特异性炎症指标也会升高,同时也会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进行病毒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仅作为一个病因的参考而不能作为诊断标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心肌酶学改变 心肌受损时,血清中有10余种酶的活性可以增高,目前主要用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1、2。
(1)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及脑组织中。因此在多种情况下,心肌炎、肌营养不良、皮肌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外伤、Reye综合征、脑膜炎)、新生儿窒息、心肌梗死等均可使CK升高。心肌受损时,一般在起病3~6h即可出现升高,2~5天达高峰,多数病例在2周内恢复正常。现已知CK有4种同工酶,即CK-MB(骨骼肌型)、CK-MB心肌型、CK-BB(脑型)和线粒体同工酶ASTm。同工酶(CK-MB)主要来源于心肌,对早期诊断心肌炎价值较大。正常人血清中CK-MB约在5%以下(即MB占总CK活性的5%以下),一般认为血清CK-MB活性≥6%是心肌损伤的指标。
心肌酶高怎么办
孩子心肌酶高,多见于病毒感染侵犯心肌有关的,可注意最近有无病毒感染,感冒等症状,体温如何,可注意休息,营养心肌治疗,一般可用果糖,VC,辅酶Q10等治疗的,预防感冒,定期复查心肌酶谱。
如果孩子心肌酶结果,肌酸激酶与其他酶均正常,只有肌酸激酶同工酶轻微升高,CK-MB比例(47.42)升高,这种结果应除外检验因素引起的假性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
如果遇到心肌酶结果出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例超过30%以上,数值超过肌酸激酶的现象,应疑有因检验方法所致的假性升高误差,需要进一步鉴定。羟丁酸脱氢酶正常,单纯羟丁酸比例升高,一般无病理意义。
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检查结果
1.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有Q波心梗的心电图特点。
(1)坏死区出现病理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导联出现。
(2)损伤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导联出现。
(3)缺血区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导联出现。
(4)背向心梗区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2.心肌酶谱CPK、GOT,LDH升高,最早(6小时内)增高为CPK,3?4d恢复正常。增高时间最长者为LDH,持续1~2周。其中CPK的同工酶CPK?MB和LDH的同工酶LDH1的诊断特异性最高。
3.目前针对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ardiac Troponin I/Myoglobin/CK-MB),出现了快速诊断的金标诊断试剂,作为心肌梗死在突发时的一个最快速的辅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4.血象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肌酸激酶高的症状
人体内多种组织和器官内含有肌酸激酶,其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骨骼肌的肌纤维内. 肌酸激酶升高本身就是一个由于有其他疾病而引起的一个症状,一般临床上使用的肌酸激酶检测反应的是心肌细胞的受损程度。
肌酸激酶的同功酶在临床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各种病变包括肌肉萎缩,心肌炎,心肌梗塞发生时,人的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迅速提高,目前认为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中测定肌酸激酶的活性比做心电图更为可靠.心肌梗死时,肌酸激酶在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日内恢复正常.其中肌酸激酶的同工酶 CK-MB诊断的特异性最高.
因此,运动容易使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升高,其原因是因为运动时缺氧,代谢产物堆积,供能相对不足等原因引起肌细胞膜通透性升高,或肌细胞膜受到损伤,促使酶从细胞内释放增加,酶进入血液循环,其中尤以肌肉牵拉的机械性损伤或产生血肿等原因较为重要.不同的运动负荷,包括长距离自行车,滑雪及马拉松跑对机械性影响较大,可以导致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升高,特别是大强度的马拉松跑后4小时后开始升高,8小时达高峰.跳跃,短跑等短时间激烈运动是冲击性运动,也引起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升高.运动员在比赛后,肌酸激酶可上升至734 IU/L左右(正常值200IU/L以下),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数值相近,但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来自骨骼肌.为了避免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的升高,检查血清肌酸激酶时应避免激烈的运动,以免临床误诊.
以下是CPK增加的原因,也是临床诊断的依据:
1.各种类型肌营养不良均可发生CPK活力升高,其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酶的活力约可达正常的10--50倍.
2.肌肉创伤可使CPK活力升高.
3.剧烈运动,手术,肌肉注射也可引起此酶活性升高.
4.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机能低下等也可使CPK活力升高.
5.急性病毒性或风湿性心肌炎时CPK活性可达正常时的5倍.
6.急性心肌梗时,早期阳性检测率高,特异性强,酶活力上升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一致.
温馨提示:肌酸激酶只能算是一个辅助诊断,疾病的确诊还需要结合临床和其他方面的检查,建议您在医生做出综合诊断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心肌酶谱正常值是什么
CK(正常值242mmol/L)。CK?MB(正常值13mmol/L)CtnI(正常值<0.1ng/ml临床意义1CK—MB升高常被当作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很有价值,CK—MB大幅度增加往往提示心肌梗塞面积大,谷草转氨酶(正常值0-31IU/L),a羟丁酸脱氨酶 90一22O IU/L CPK (磷酸肌酶激酶) 25一170 mmol/L LDH (乳酸脱氢酶) 40一100 mmol/L CPK-MB (激肌酸激酶同功酶) 0一20 ,你看化验单就是,每个医院可能不太一样
顶后较差。2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手术后均可出现CK-BB增高。3肌肉损伤及肌肉注射时CK同工酶CK—MM增高,故血清CK—MM是骨骼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
运动后心肌酶骤高属正常现象吗
正常的运动后一般心肌酶是不会增高的,如果你的心肌酶增高这种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心肌的病变导致的,一般情况下心肌酶多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AST和乳酸脱氢酶等,一般的数值范围多可以与本检查的医院作参考,建议这种情况下可以与临床结合分析,然后再做相应的治疗。
剧烈运动后心肌酶的升高是可以在适度休息自动降下来的,配合多饮水、慎饮酒等方式来促进身体更佳健康。
甲型H1N1流感重症
(一)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持续高热>3 d;
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影像学检查有肺炎征象;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水平迅速增高;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二)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呼吸衰竭;
感染中毒性休克;
多脏器功能不全;
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磷酸肌酸激酶偏高是怎么回事
1、 生化特性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系统命名为三磷酸腺苷:肌酸磷酸转移酶。CK作用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在3种肌组织和脑组织中含量最高。CK是由两种不同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这样正常人体组织常含3种同工酶,按电泳速率快慢顺序分别为:CK-BB(CK1),CK-MB(CK2)和CK-MM(CK3)。
2、 组织分布
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脑组织中,此外还存在于一些含平滑肌的器官如胃肠道、子宫内。而在肝、红细胞中含量极微或者没有。
3、生理变异
年龄、性别和种族对CK含量都有一定影响。CK含量和肌肉运动密切相关,其量和人体肌肉总量有关。14岁以下儿童的CK-MB无论是绝对活性或相对活性,均高于成人,在诊断儿童急性心肌炎时应考虑到这一生理差异。
磷酸肌酸激酶是什么
1、肌酸磷酸激酶(CP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在脑组织中也存在,是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的一种酶。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2-4小时,血液中此酶活动即开始升高。比血清中谷草转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变化都出现得早。
2、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功酶的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肌酸磷酸肌酶是一种酶,并证实主要存在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而胃肠道、子宫、肾和膀胱只有微量的浓度。血清中的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说明组织中有细胞坏死,这些酶有两个组成部分,肌肉部分和脑部分。血浆中证实有3种同功酶,BB-CPK、MM-CPK和MB-CPK。MB-CPK主要存在心肌组织中,可用免疫学或电泳测定的方法测得结果。
3、建议酸磷酸激酶(CPK)过高,说明的心血管不好,需要注意身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