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常按足三里能治胃病吗

常按足三里能治胃病吗

合谷止牙痛

人们早就有“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的俗语,可见牙痛对人的影响不小。合谷穴是治牙痛的要穴,中医有“面口合谷收”的说法,即指面部和与口有关的疾病,可以使用合谷穴来治疗。合谷穴位于手臂第一、第二掌骨之间,患者可将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与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就是此穴。可采用拇指点按、按揉合谷穴的方法止牙痛,操作持续3~5分钟,要做到均匀有力,使局部产生酸胀感,并向周围或上肢放射;或用市售的中药艾条点燃,距离皮肤2~3厘米,熏烤合谷穴,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对于各种牙病如龋齿、牙龈炎、冠周炎等引起的牙痛,均有缓解作用。但顽固性牙痛或不明原因的牙痛,即便症状缓解后,也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足三里治胃病

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意思是说人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有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很多人生活起居和饮食不规律,吃生冷瓜果和不干净的食物,或暴饮暴食,都很容易导致胃部疾病,或使疾病缠绵难愈或容易复发。

足三里是预防和治疗胃病的有效穴位,它位于髌骨下缘3寸(患者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即为3寸,下同),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患者拇指指关节横度)处(见图2)。可采用拇指点按、按揉或艾条熏烤穴位的方法,每次3~5分钟,一日数次即可。操作时要使穴位局部取得酸胀感,并向周围放射,使用艾灸时注意不要烫伤皮肤。中医把艾灸足三里的保健作用比做每天吃一只老母鸡,说明它的效果非同一般。对于胃部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引起的疼痛、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都有良好效果。

三阴交防痛经

痛经是困扰许多年轻女性的病痛,表现为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部疼痛,甚至痛连腰骶,难以忍受。长期使用止痛药则容易形成依赖性,往往使得疼痛发作更加剧烈。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如果能在每次经期来临前三天,采用拇指或掌根按揉或艾灸三阴交穴的办法,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一直使用至月经第三天,则可有效防治痛经。按揉穴位时力量要连续均匀,艾灸时温度要适中,均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并沿大腿内侧向上放射、停止施术后感觉持续1~2分钟为佳。对月经周期不规则的患者,可于经期的前三天运用此法缓解疼痛。

太阳穴解头痛

头痛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对高血压、感染性发热性疾患、五官科疾病等引起的头痛,关键是治疗原发病。而神经功能性头痛每因劳累、紧张或用脑过度引发或加重,可使用点按或按揉太阳穴得到缓解。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向后约1寸(患者拇指指关节横度即为1寸)处凹陷中,每次操作3~5分钟。力量要适度,以局部有酸胀感并向眼周放射、不引起难以耐受的疼痛为度。此法有止痛醒神的功效,也能减轻因睡眠不足、用眼过度引起的头部不适。

睡觉前敲打足三里的好处

1、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是强壮身体的大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2、按摩足三里,能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晚上9-11点脾经最旺时按摩此穴,脾主运化,能把饮食水谷转化成能量,运输给各个脏器,从而达到进补的作用。

3、按摩足三里能抗衰老,强身健体,对各种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按摩足三里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调和气血、美化肌肤。足三里属胃经,是治疗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体才能健康。

脾虚弱怎么调理 按摩调节

按摩穴位,能调节身体,例如,按摩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能调中理气,疏导经络,脾胃不畅的人,按摩足三里,能很好的调节。

按摩足三里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一、什么时间按足三里穴最好

1、晚7-9点(戌时),此时为心包经与脑神经系统活跃的时间,是按摩和放松的最好时间,此时可以边看电视边按摩3个保健穴位:内关穴、合谷穴和足三里穴,每次按一刻钟(15分钟)就可以了。

2、按摩足三里的最佳时间,足三里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二、每天按摩足三穴里能治什么病

1、老人按延缓衰老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引起的病症都可以通过敲打足三里来调整。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或中指做按压,每次5~10分钟,感觉该处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感。持之以恒,可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2、女性按缓解痛经

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以感觉酸胀为宜;宫寒痛经还可用艾条悬灸。此法有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的作用。

3、男性按缓解胃痛

工作压力大常导致胃病频发。可采取坐位,操作者站在患者左侧,先点按足三里,再将拇指尖端与穴位处皮肤成45度角向上方按摩,由轻到重,逐渐加压,持续按摩2~3分钟,多数胃痛可缓解。

缓解胃疼的方法

灸中脘

取中脘穴、内关、足三里穴。令患者取舒适体位选准穴位后,术者一手拇食中如持笔写字状,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成45度角,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温热、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

温和灸15~20分钟。按先左后右,左内关→左足三里→中脘→右内关→右足三里→左内关的顺序,每日一次,15次一疗程。

方中内关穴

方中内关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为治疗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所致胸、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对胃痛、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有确切的疗效。

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经要穴,具有补脾健胃、增强免疫功能、消除疲劳等保健作用,刺激该穴后对因受寒或饮食所伤引起的胃痛可起到缓解或止痛的效果。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胫膝肿胀酸,伤寒瘦损,气蛊诸股。”中脘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为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

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位下正好是胃体中部,功能调理脾胃,化湿降逆。艾条温和灸三穴协同起到疏肝理气、温胃散寒、调中降逆、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之效。

吃多了胃疼怎么办 指按足三里

食指按压同侧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外侧约一横指处,左右各一穴)1-3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足三里主治范围广泛,尤其对胃病、肠腑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主治胃痛、胃脘疼痛、胃中寒等等。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足三里性属土经土穴,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有强壮作用。

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禀之官,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灸足三里还有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扶正祛邪,疏风化湿之功。

艾灸足三里的作用

1.常灸足三里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伤风感冒。

2.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统疾病,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对于腹部疾病,如肠胃虚弱,功能低下,食欲缺乏,腹膜炎,腹泻,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等疾病,灸足三里相当有效。

3.健步作用:灸足三里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主证,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脚气,末梢神经炎有良效。

4.灸足三里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艾灸方法

艾条悬起灸:每次灸15-20分钟,以穴位处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施灸1次,每月施灸10次。

捏脊健脾胃 足三里

足三里对于人体保健有很重要的作用,经常按揉足三里能够有效健脾和胃、对于各种原因各种类型的脾胃病症都有不错的疗效。

脾胃不适一定不能忽视,脾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系统组成部分,一旦出现问题又不及时解决,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哦。

胃胀气怎么办快速排气

1.按摩治疗胃胀气

按揉太白穴

取穴部位:该穴位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操作手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太白穴,坚持2-4分钟,当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按摩该穴位适用于脾气虚弱所致的胃胀气。

按揉足三里穴

取穴部位: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

操作手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的同时,向上方使劲儿,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穴,能调节脾胃功能,按摩该穴位能缓解胃胀气的症状。

2.艾熏解治胃胀气

艾熏部位:足三里穴,方位同上。

操作手法:将干艾叶点燃熏灼(间隔1~2厘米)该穴位,每次约5分钟,每日1或2次,连熏3~5天。

功效:艾熏足三里,能调理脾胃气胀,脾胃不和之症,适用于胃胀气大的症状。

3.运动治疗胃胀气

胃胀气,主要是因为胃部肌肉收缩的力量不足(即胃动力不足)所致,通过运动如快步行走、做体操、收腹,促进肠胃蠕动速度,有助于胃胀气的缓解。

4.饮食治疗胃胀气

鸡肫皮煎酒曲

材料:鸡肫皮30克,生酒曲15克。

做法:可用鸡肫皮、生酒曲入锅共煎饮服。每日早晚各1次,连饮数天。

功效:酒曲散胃中之气,所以该食疗方用于缓解胃胀气的症状。

冬天用什么泡脚最好 泡脚时怎么做最养生

在泡脚的同时,可用同时按摩涌泉穴和太冲穴调节血液循环;揉按足三里可以治胃病,强身健体;女性揉按三阴交可以防治月经不调、痛经的妇科疾病。

补阳气的穴位

1、补阳气的穴位有气海穴

气海穴又称丹田,“气沉丹田”的说法,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从肚脐向下一寸半的地方。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从肚脐向下量约1。5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按摩或针灸气海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效。

2、补阳气的穴位有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直下三寸,小腿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按摩或针灸足三里穴,可以使手指、脚趾微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使肢端暖和起来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有助于防治胃病、腹痛、腹泻、高血压、贫血、下肢瘫痪、关节炎。

相关推荐

胃痛怎么应急见效快

按摩气海穴: 气海一穴暖全身,这说明气海穴有温养、强身的功效,而胃不好有胃病者可经常按摩气海穴,以养胃护卫,防胃病。中医刘春天指出,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按摩时可以以顺时针方法按摩小腹上的气海穴。 揉内关: 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按摩脘穴: 中脘穴是调胃肠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该穴位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约在肚脐向上一掌之处。按摩时可取仰卧位,下

按揉足三里穴位可养脾胃

常按揉足三里穴,可以起到调虚、养脾胃的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强壮身心的大穴。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现代医学认为,按足三里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可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力。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按压时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边按边揉,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

足三里有什么好处 敲足三里的好处

1、燥化脾湿,生发胃气,增加免疫力。 2、上午7-9点,胃经最旺时,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身体脂肪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晚上9-11点脾经最旺时按摩此穴,脾主运化,把饮食水谷转化成量,运输给各个脏器,从而达到进补的作用。 3、长按足三里调节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4、按摩足三里不会出现什么副作用,足三里是一个保健穴位。

小儿腹痛怎么按摩 食积致腹痛按摩

补脾经,揉板门,顺运内八卦,揉中脘,揉天枢,揉足三里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2分钟,拿肚角3-5次。 按摩方解:补脾经,揉板门,顺运内八卦,揉中脘,揉天枢,顺时针摩腹,揉足三里帮助健补脾胃,促进消化,排出积滞;拿肚角止腹痛的效果较好。

应怎样通过拔罐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取穴: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 足三里是人体极重要的保健穴位,对 于脾胃功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脾俞、胃俞为脾、胃二脏的背俞穴,中脘为 胃之募穴,在这几个穴位拔罐可以有效地调节脾胃功,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预防肠胃道疾病可以拔罐足三里对脾胃功进行双向调节。

胃疼刮痧有效果吗 饮食停滞型胃痛

取穴:天枢,足三里,内关,里内庭,下脘至脐中,阴陵泉。 刮痧顺序:先刮腹部下脘至脐中,天枢,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阴陵泉,足三里,最后刮里内庭。 刮痧方法:泻法。 方义:天枢为足阳明胃经之穴,又为大肠之募,可通调腑气,使食滞下行,足三里健胃消积,推陈导滞,内关宽胸利膈,降逆止呕,里内庭,下脘功专消宿食;阴陵泉可运脾除胀。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和作用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

足三里性属土经土穴,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灸足三里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旺盛,吸收营养增加源,对全身各系统有强壮作用。 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禀之官,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灸足三里还有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扶正祛邪,疏风化湿之功。

气海俞是什么意思 气海俞的配伍功效

1.气海俞穴配三阴交穴:白浊、遗精; 2.气海俞穴配灸关元穴、膏肓、足三里穴:喘息短气(元气虚惫); 3.气海俞穴配关元穴、命门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 4.气海俞穴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枢穴、上巨虚穴: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 5.气海俞穴配足三里穴、合谷穴、百会穴: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6.气海俞穴气海俞穴配足三里穴、天枢穴:腹胀、肠鸣; 7.气海俞穴配关元穴:产后恶露不止。

小儿疳积艾灸吗 脾胃不和型疳积艾灸

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穴为主。 法:健脾和胃。 艾灸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取穴方义:疳积者,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上下不通之痞病也,故本方首选脾俞,以其有健脾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小儿疳积。 中脘居中焦,胃于任脉,为胃经之募穴和六腑会穴,具有健脾益胃,降逆和中,化湿消积之功,为胃病之主穴。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针灸甲乙经》曰: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 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上下通泰,何积聚只之有?以上四穴相配,为脾胃不和疳积之要方。 艾灸方法: 1.温和灸:

肓俞的准确位置图 肓俞穴配伍病方法

配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便秘,泄泻,痢疾;中脘,足三里,内庭,天枢胃痛,腹痛,闪痛,排尿尿道涩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