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看待抑菌洗手液的功能
科学看待抑菌洗手液的功能
为了揭开洗手液抑菌作用的神秘面纱,我们就要从其成分进行讨论。洗手液里添加的通常是具有消毒、抑菌作用的非药物化合物,但是这种抑菌作用仅表现为它们在实验室中抑制细菌繁殖的功效。果壳网提到,在预防疾病方面,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标有“抑菌/抗菌”功效的洗护用品优于普通的肥皂和清水。既然如此,我们还需要特地使用抑菌洗手液吗?它究竟能不能为我们和家人带来额外的保护作用呢? 首先,对于抑菌作用的评价,寡人想说的任何不谈浓度的抑菌说法都是耍流氓。这是因为消毒或抑菌剂都有一个能够发挥其作用的最低抑菌浓度,低于此限则不再具有抑菌作用。也就是说,人们洗手时都要用自来水冲掉,如果冲水的时间较久,冲洗效果较彻底,那么皮肤上残留的抑菌剂是否发生作用就要因人而异了。 其次,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人体手部皮肤就是一层天然屏障,它不仅维持着手部各种细菌的天然平衡,也为人体抵挡了大量的致病菌。如果我们采用抑菌洗手液影响正常菌群的生存环境,很可能导致菌群失调,从而不利于人体免疫系统的锻炼。再次,研究发现即便使用不含抑菌成分的肥皂,只要经过规范、认真的洗手过程,同样可以消除受伤的绝大部分附着菌落,而如果使用抑菌洗手液简单洗手,同样会导致致病菌的附着和传播,这就说明,“如何洗手”比“用什么来洗手”的作用重要很多。
1瓶洗手液里60%是酒精去污杀菌比香皂差
使用洗手液洗手,大家当然是希望它可以有效杀菌,让自己的手更干净,但是并非所有的洗手液都可以帮助有效杀菌的,所以大家在选购的时候就要谨慎一些,要注意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
是否所有的洗手液都能有效杀菌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曾指出,洗手液的酒精含量应超过60%,否则杀菌消毒效果不理想。人们不禁担心:用这样的洗手液洗手会不会损伤皮肤?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皮肤科主任李广瑞指出,这一酒精浓度的洗手液一般不会伤害皮肤,顶多对皮肤有一点刺激,只要在洗手后涂抹护手霜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洗手液的去污效果不如香皂
从清洁的角度讲,洗手液的去污效果不如香皂。因为大多数洗手液中都含有酒精,酒精不能有效去除附着在皮肤细小缝隙中的一些污物,如灰尘、泥土、血渍等,所以,一旦手上沾染此类污物,仅用洗手液是不够的,必须先用香皂把污物去除。
看过以上专家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使用洗手液洗手其实并不是真的那么好,它的去污效果甚至还不如香皂,而且在使用洗手液洗手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用流水充分的冲洗。
洗手液购买渠道要正规
我国目前洗手液共分两大类,一类是普通洗手液,另一类属消毒产品。前者起到清洁去污的作用,后者才含有抗菌、抑菌或杀菌的有效成分。两类洗手液在外包装上有分别,普通洗手液一般为准字号,消毒洗手液则多为消字号。专家指出,消字号的消毒洗手液,只要是正规的产品,上市之前都是经过专门的检测的,对人体没有危害,而且还能起到抗菌、抑菌的作用。
但由于目前市场上的洗手液质量良莠不齐,劣质的洗手液会伤害皮肤,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洗手液时,一定要到正规商场购买,看标志是否齐全,如无厂名、厂址等,要谨慎购买。
洗手液是不是真能杀菌抑菌
市场调查:在售洗手液时均未标注pH值
各大品牌洗手液的提法、标注还是不尽相同。有的写着“中性pH值平衡配方”,有的则写着“健康抑菌”,宣称“添加天然的植物精华液”,具有“滋润保湿、防皱、改善皮肤代谢等功效”,然而却没有一家注明pH值。
“妆”字号“消”字号有差别
虽然同为洗手液,但细心的消费者还是能看出差别的。比如,某品牌洗手液,有些上面标为“抑菌洗手液”,有些却没有;有的外包装上也只写着“泡沫洗手液”,并没有“抑菌”等字样。
有没有“抑菌”字样,有何实质区别?广州一家洗涤行业杨姓的研发人员介绍,按洗手液分类看,一类是普通洗手液,一类属消毒产品。前者起到清洁去污的作用,后者才含有抗菌、抑菌或杀菌的有效成分。不同洗手液在外包装上是有分别的,普通洗手液一般为“卫妆准字”,消毒洗手液则多为“卫消证字”。
“有抗菌作用的洗手液属于消毒产品,经省市卫生厅局核发生产卫生许可证后才能生产。”该人员表示,且该产品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和消毒效果检验,提供消毒效果和安全性评估报告。而“卫妆准字”是卫生部化妆品检测部门针对国产化妆品颁发的批准文号,持有“卫妆准字”批号的产品属于化妆品。
从pH值看,几种常用洗涤剂还是存在差别的。洗手液要求pH 值适中,而洗洁精中pH值属于弱碱,沐浴露、洗发水一般都是弱酸性。洗手液一般无磷、铝、碱、烷基苯磺酸钠等成分,采用温和去污的原理,容易被皮肤接受。
抑菌成分可能“有毒”
查看各类洗手液的成分可以发现,带有“抑菌”字样的洗手液中,分别含有“苯基苯酚”、“三氯羟基二苯醚”、“对氯间二甲苯酚”等成分。这些成分,是否就是洗手液中发挥杀菌、抑菌作用的部分呢?
这位研发人员表示,这些成分其实都是“苯酚”的衍生物,苯酚有杀菌的作用。“洗涤类产品一般都会偏碱性,但洗手液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皮肤产生不良刺激,严重的可能导致脱皮、起皱等不良反应,中性、弱酸或弱碱性的洗手液对皮肤刺激性最小。苯酚类的成分是酸性的,加到洗涤类产品中,不仅能起到杀菌、抑菌作用,还有中和作用,让洗手液不伤手。但是,如果苯酚使用超标,就会出现毒性,尤其是对人体的肝功能有害,而且容易刺激呼吸道粘膜。”
用肥皂洗手好吗 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无论是使用清水、普通香皂、洗手液,还是安全范围内的抗菌洗涤产品,养成良好的、及时洗手的习惯,是更为重要的。
洗手用这个东西效果最好
■抗菌/抑菌的洗手液有何与众不同?
抗菌/抑菌型洗手液是在传统洗手用品上面衍生出来的新产品,以强调其抗菌和抑菌作用作为产品特点吸引消费者眼球,它已经成为货架上一种常见的日用品。其实,洗手液与肥皂的共同作用都是洗手,作用也同样是通过机械摩擦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配合水流来清除手上的污垢和附着的细菌。
而洗手液为了标新立异,特别提出了其中含有的抑菌成分,认为此成分不仅能够更有效的消除细菌,并在一定时间内,部分抑制细菌在皮肤上的繁殖,以达到让双手的皮肤保持洁净并降低其传染疾病的风险。这抑菌成分真有这么厉害吗?
■抑菌洗手液功能更强大?不一定
为了揭开洗手液抑菌作用的神秘面纱,我们就要从其成分进行讨论。洗手液里添加的通常是具有消毒、抑菌作用的非药物化合物,但是这种抑菌作用仅表现为它们在实验室中抑制细菌繁殖的功效。果壳网提到,在预防疾病方面,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标有“抑菌/抗菌”功效的洗护用品优于普通的肥皂和清水。既然如此,我们还需要特地使用抑菌洗手液吗?它究竟能不能为我们和家人带来额外的保护作用呢?
首先,对于抑菌作用的评价,寡人想说的任何不谈浓度的抑菌说法都是耍流氓。这是因为消毒或抑菌剂都有一个能够发挥其作用的最低抑菌浓度,低于此限则不再具有抑菌作用。也就是说,人们洗手时都要用自来水冲掉,如果冲水的时间较久,冲洗效果较彻底,那么皮肤上残留的抑菌剂是否发生作用就要因人而异了。
其次,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人体手部皮肤就是一层天然屏障,它不仅维持着手部各种细菌的天然平衡,也为人体抵挡了大量的致病菌。如果我们采用抑菌洗手液影响正常菌群的生存环境,很可能导致菌群失调,从而不利于人体免疫系统的锻炼。
再次,研究发现即便使用不含抑菌成分的肥皂,只要经过规范、认真的洗手过程,同样可以消除受伤的绝大部分附着菌落,而如果使用抑菌洗手液简单洗手,同样会导致致病菌的附着和传播,这就说明,“如何洗手”比“用什么来洗手”的作用重要很多。
■要想保持手部清洁洗手方法才是关键
调研发现,洗手只要遵循以下方法,基本上都可以保持手部的干净、清洁,让我们一同学习一下吧。洗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同时,手腕、手心、手背、手指缝及指甲要洗到,每次洗手时间至少20秒,注意用清水冲洗干净,此外,洗净双手后要用自己的专用毛巾擦干净。温馨提示:研究发现洗手时一次取皂与三次取皂在流动水下洗手,其除菌率无显著差异,因此,一次取皂洗手就已经足够清除手上过多的细菌,并且便捷、省水、省肥皂,对手的表皮损伤也更小。
结论:洗手用肥皂还是洗手液全凭个人爱好,但是大家对抗菌洗手液不要寄以过高的期待,它的审批过程并不像药物那样严格,其效果也未必有宣传的那么好。总之,洗手这件事还是方法、步骤比用什么洗手更为重要。
抗菌洗手液 一定洗得更干净
货架上摆放着各种品牌的洗手液,这些洗手液的包装上都标明其有“抑菌”功能。记者查看后发现,这些洗手液在包装上标明的主要成分一般都有:三氯生、邻苯基苯酚、对氯间二甲基苯酚,还有天然芦荟精华、保湿剂、表面活性剂等添加物。有一款芦荟精华抑菌洗手液,其主要成分为:邻苯基苯酚2%;另一款洗手液的包装上标明:三氯生含量为0.18‰-0.3‰。另外,记者还从“舒肤佳”客户服务热线了解到,“舒肤佳”洗手液中,对氯间二甲基苯酚的含量为2%。
那么,这些抑菌成分到底是何方神圣?据相关专家介绍,常见的抑菌物质有抗生素和非药物消毒剂。抗生素常用在药品中,而洗手液中的抑菌物质为非药物消毒剂。三氯生是一种广谱抗菌剂,广泛用于化妆品、洗涤剂、医疗消毒及卫生保健产品的活性成分,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均有杀灭和抑制作用。邻苯基苯酚和对氯间二甲基苯酚都具有广谱的杀菌除霉能力,而且低毒、无味,是较好的防腐剂。总之,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除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不过,这些都标榜“抗菌”的洗手液杀菌效果是否如商家宣传那样“神奇”?对此,《环球日报》日前报道,法国有研究声称,消费者在日常洗手时,普通肥皂和抗菌洗手液的杀菌效果没有明显差别,微生物只有浸泡在抗菌成分里9小时后,才会被杀死,如果少于6小时,功效就会大减。
据报道,为了测试三氯生杀菌效力,研究团队将20种危险细菌放入培养皿,加热至摄氏22或40度约20秒,以模拟世界卫生组织的洗手标准。研究员将细菌涂在16名测试者手上,他们都停用抗菌洗手液至少一星期。之后他们用抗菌或普通肥皂,配合40度温水洗手30秒,结果显示抗菌洗手液和普通肥皂杀菌功效没有太大分别。
洗手液效果大吗
有人喜欢用洗手液,有人喜欢用香皂,当然,一般商场都是洗手液,毕竟非常的卫生,香皂的话别人使用过后又要接着使用别人抚摸过的,这让一些朋友十分忌讳,同样,这也是洗手液销售量大的一个原因。
是否所有的洗手液都能有效杀菌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曾指出,洗手液的酒精含量应超过60%,否则杀菌消毒效果不理想。人们不禁担心:用这样的洗手液洗手会不会损伤皮肤?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皮肤科主任李广瑞指出,这一酒精浓度的洗手液一般不会伤害皮肤,顶多对皮肤有一点刺激,只要在洗手后涂抹护手霜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洗手液购买渠道要正规
我国目前洗手液共分两大类,一类是普通洗手液,另一类属消毒产品。前者起到清洁去污的作用,后者才含有抗菌、抑菌或杀菌的有效成分。两类洗手液在外包装上有分别,普通洗手液一般为“准字号”,消毒洗手液则多为“消字号”。专家指出,“消字号”的消毒洗手液,只要是正规的产品,上市之前都是经过专门的检测的,对人体没有危害,而且还能起到抗菌、抑菌的作用。
但由于目前市场上的洗手液质量良莠不齐,劣质的洗手液会伤害皮肤,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洗手液时,一定要到正规商场购买,看标志是否齐全,如无厂名、厂址等,要谨慎购买。
洗手液的去污效果不如香皂
从清洁的角度讲,洗手液的去污效果不如香皂。因为大多数洗手液中都含有酒精,酒精不能有效去除附着在皮肤细小缝隙中的一些污物,如灰尘、泥土、血渍等,所以,一旦手上沾染此类污物,仅用洗手液是不够的,必须先用香皂把污物去除。
洗手液的抑菌效果到底有多强?
为了揭开洗手液抑菌作用的神秘面纱,我们就要从其成分进行讨论。洗手液里添加的通常是具有消毒、抑菌作用的非药物化合物,但是这种抑菌作用仅表现为它们在实验室中抑制细菌繁殖的功效。果壳网提到,在预防疾病方面,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标有 “抑菌/抗菌”功效的洗护用品优于普通的肥皂和清水。既然如此,我们还需要特地使用抑菌洗手液吗?它究竟能不能为我们和家人带来额外的保护作用呢?
首先,对于抑菌作用的评价,寡人想说的任何不谈浓度的抑菌说法都是耍流氓。这是因为消毒或抑菌剂都有一个能够发挥其作用的最低抑菌浓度,低于此限则不再具有抑菌作用。也就是说,人们洗手时都要用自来水冲掉,如果冲水的时间较久,冲洗效果较彻底,那么皮肤上残留的抑菌剂是否发生作用就要因人而异了。
其次,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人体手部皮肤就是一层天然屏障,它不仅维持着手部各种细菌的天然平衡,也为人体抵挡了大量的致病菌。如果我们采用抑菌洗手液影响正常菌群的生存环境,很可能导致菌群失调,从而不利于人体免疫系统的锻炼。再次,研究发现即便使用不含抑菌成分的肥皂,只要经过规范、认真的洗手过程,同样可以消除受伤的绝大部分附着菌落,而如果使用抑菌洗手液简单洗手,同样会导致致病菌的附着和传播,这就说明,“如何洗手”比“用什么来洗手”的作用重要很多。
洗手液兑水了还有效果吗
洗手液兑水降低效用。
洗手液的浓度和成分配置是有科学依据的,里面有抑菌、消毒成分和活性剂,配比使用达到消毒效果,如果毫无比例地加水,会使洗手液失去抗抑菌和消毒作用,降低洗手液的功效,还容易让手部感染细菌。
洗手时借助一些洗手用品(如洗手液、肥皂等)比清水清洗的要干净,因为手上的皮肤有纹路,手指甲有缝,携带病菌的机会很多,而用肥皂、洗手液等产品洗手可以大大增加双手清洁程度,使沾染及发病的机会大大减少。
洗手液抑菌就是杀菌吗
杀菌≠抑菌。杀菌指在洗手时消灭手上现有的细菌,这个活儿我们从小用的普通香皂和洗手液就能做。抑菌是指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它一般是通过测试产品的抑菌率来衡量产品抑菌性能;
一般洗手液只有清洁功能,而抗菌型洗手液除了具有清洁功能外,还具有杀菌功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菌率均不低于90%的产品才能宣称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不低于50%的产品才能宣称有抑菌作用。
洗手液含有害物质会致癌
“洗手液中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如三氯生,会伤害甲状腺,甚至致癌!”近日,一则消息让人们对洗手液的安全性产生质疑,洗手液会致癌吗?对此,有关专家表示,洗手液中的三氯生并无致癌一说,也没有证据显示对人体甲状腺会造成伤害。
三氯生常见于家用洗涤剂和药品
有网帖称,研究显示有些洗手液含对人体有害的抗菌化学物质,如三氯生,会对人体甲状腺造成伤害,甚至致癌。
对此,朝阳医院皮肤科医生曹梅表示,三氯生是可以添加进家用洗涤剂和药品中,皮肤科有一种治疗皮炎湿疹的药膏,其主要成分就是三氯生,没证据显示它会伤害人体甲状腺,更无致癌一说。
其实,对于洗手液致癌的报道几年前就曾出现过,美国《每日科学》杂志的一篇报道称,抗菌香皂中含有一种名为“三氯生”的化学物质,过多使用抗菌香皂会增加青少年罹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并损害成年人的免疫系统。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华涛表示,此前对三氯生的使用确实有一些争议,但三氯生作为一种广谱抗菌剂,使用时间已经超过几十年。在我国规定化妆品中限用物质三氯生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3%,这也是一个安全的范围。
洗手液抗菌成分并非都用三氯生
在超市专柜,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抑菌洗手液,如滴露、蓝月亮、舒肤佳等,其主要抗菌成分为对氯间二甲基苯酚或邻苯基苯酚,但并未发现使用三氯生作为主要抗菌成分的洗手液。对此,蓝月亮服务热线客服人员称,目前每家公司抑菌洗手液选择的抑菌成分都不一样,但都是依照一定的行业标准。
张华涛称,目前市场上的洗手液分为“消”字号和“妆”字号两种,带“妆”字号洗手液有去污、清洁的功效,而带有“消”字号的洗手液,在功能上就相应地多了消毒、抑菌的功效,其中一定会含有抗菌成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抑菌洗手液。对于普通家庭日常护理来说,“妆”字号的洗手液就足够使用了,“消”字号的多被银行、酒店、医院、快递公司这样的场所使用。
■ 提醒
洗手无需“一定洗多长时间”
有专家表示,洗手液应尽量少用,揉搓双手的时间最好在30秒以上,再用流水冲洗至少15秒,有条件可以冲足1分钟。
曹梅称,常规洗手来说,用6步洗手法就可以了,主要是对指甲、指缝等容易藏细菌的地方要充分洗涤,同时适当使用洗涤用品,并不需要一定要洗够多长时间。但如果接触可能污染的场所,如医院、公共汽车等,那么到家洗手尽量要坚持一分钟以上,洗净各个角落。
此外,除了抑菌洗手液和常用的清洁洗手液,市场上还有一种标注为免水洗的洗手液,也标注了“消”字号,其主要成分是酒精等消毒剂及护肤成分,属于消毒产品,其使用特点是不需用水洗手,直接取适量的洗手液揉搓就可达到杀菌作用,适合外出旅行、野外等场所使用。
张华涛称,这种洗手液主要靠酒精杀毒,适用于手不是很脏,且没水洗手的情况,一般来说揉搓1分钟左右就可以达到效果。
洗手液会使甲状腺受伤害
三氯生常见于家用洗涤剂和药品
有网帖称,研究显示有些洗手液含对人体有害的抗菌化学物质,如三氯生,会对人体甲状腺造成伤害,甚至致癌。
对此,专家表示,三氯生是可以添加进家用洗涤剂和药品中,皮肤科有一种治疗皮炎湿疹的药膏,其主要成分就是三氯生,没证据显示它会伤害人体甲状腺,更无致癌一说。
其实,对于洗手液致癌的报道几年前就曾出现过,美国《每日科学》杂志的一篇报道称,抗菌香皂中含有一种名为“三氯生”的化学物质,过多使用抗菌香皂会增加青少年罹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并损害成年人的免疫系统。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表示,此前对三氯生的使用确实有一些争议,但三氯生作为一种广谱抗菌剂,使用时间已经超过几十年。在我国规定化妆品中限用物质三氯生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3%,这也是一个安全的范围。
洗手液抗菌成分并非都用三氯生
在超市专柜,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抑菌洗手液,如滴露、蓝月亮、舒肤佳等,其主要抗菌成分为对氯间二甲基苯酚或邻苯基苯酚,但并未发现使用三氯生作为主要抗菌成分的洗手液。对此,蓝月亮服务热线客服人员称,目前每家公司抑菌洗手液选择的抑菌成分都不一样,但都是依照一定的行业标准。
专家称,目前市场上的洗手液分为“消”字号和“妆”字号两种,带“妆”字号洗手液有去污、清洁的功效,而带有“消”字号的洗手液,在功能上就相应地多了消毒、抑菌的功效,其中一定会含有抗菌成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抑菌洗手液。对于普通家庭日常护理来说,“妆”字号的洗手液就足够使用了,“消”字号的多被银行、酒店、医院、快递公司这样的场所使用。
近日网络上传出洗手液致癌的消息,令人们对洗手液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其实在几年前就已出现了洗手液致癌的的消息,当时是称含有三氯生的抗菌香皂会导致青少年患过敏性疾病。
洗手液中会有84的成分吗
正常情况下是没有的。
洗手液主要的功能是起到清洁护肤的作用,有些特定的成分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不过含有84消毒液的洗手液洗了反而对手部皮肤损伤较大,需要注意洗手液中不要特意去加84消毒液。
洗手液分类
①普通洗手液:清洁去污的作用。
②消毒洗手液:抗菌、抑菌或杀菌的有效成分。
③重油污洗手液:工业类油污(例如机油、汽油、黄油、柴油等)和顽固污渍的清洗。
不同洗手液在外包装上有分别,普通洗手液一般为“准字号”,消毒洗手液则多为“消字号”。
洗手液一般无磷、铝、碱、烷基苯磺酸钠等成分,采用温和去污的原理,容易被皮肤接受。
用肥皂洗手好吗 用抗菌洗手液好吗
用抗菌洗手液不好。经常使用除菌、灭菌洗手液的人群,发生各种感染的几率并没有降低。而且抗菌产品并不能去除流行病毒,如非典病毒、禽流感病毒等。使用抗菌洗手液反而还会对自身健康及环境造成影响。
洗手液真的会是致癌物质吗
“洗手液含致癌物三氯生”的消息一度在网上传得热闹,虽然有专家表示,洗手液中的三氯生其实不太可能致癌,但人们仍对此满腹生疑,毕竟,洗手液如今太普遍存在了。没必要那么紧张。洗手液到底对人有没有危害,不妨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洗手液中的抑菌成分
洗手液是一种很常见的日用品,它与香皂一样都是用来洗手的。它们的功能也很相似,是通过以机械摩擦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配合水流来清除手上的污垢和附着的细菌。
不过,洗手液通常会标榜自己添加了抑菌成分,可以更有效消除细菌,并在一定时间内,部分地抑制细菌在皮肤上的繁殖。这样,就可以让双手的皮肤保持相对洁净,降低传染疾病的风险。
引来争议的,正是这部分抑菌物质。
我们常说的抑菌物质,有抗生素类和具备抑菌活性的非药物消毒剂两类。其中,抗生素类是指那些可以作为药物使用的化学物质(如常见的阿莫西林、氟哌酸等),但它们很少用作日用品的抑菌剂。这倒不是因为其杀菌功效不佳,而是要防止“抗生素滥用”。因此,洗手液里添加的通常是具有消毒、抑菌作用的非药物化 合物。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抑菌”,指的是它们在实验室中显示出抑制细菌繁殖的功效,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发出声明称,在美 国,有“抗菌”标志的非处方类洗护用品的“抗菌”实验,并不是直接地测试该产品在降低感染率方面的功效。而且,在预防疾病方面,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标有 “抑菌/抗菌”功效的洗护用品,会优于普通的肥皂和清水。
抗菌成分是致癌真凶?
目前,洗手液中用得较多的抑菌化合物,有三氯生、三氯卡班、OPP(2-苯基苯酚)、PCMX(又称“对氯间二甲苯酚”)等。另外,某些洗手液的配方表中,还使用了含义模糊的说法,如“BMAS抑菌成分”,这并不是化学上通用的缩写,因而尚不能判断其实际成分。
在上述几种有抑菌作用的化合物中,目前最受关注的是三氯生,其实研究得较为透彻的也是三氯生。
201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开了一份关于三氯生的消费者指引,对其安全性评价:“目前,尚无实验数据证明三氯生是对人有害的……虽然,有动物 实验显示,它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动物的激素水平,但没有证据证明它会对人类产生类似作用。”换句话说,以目前的科学研究水平来看,三氯生还是一种安全的物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甚至批准将其用于牙膏。
此外,从现有数据看,三氯卡班、OPP和PCMX都被认为是对人相当安全的物质。其毒性非常低,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通过对肝细胞的体外实验,也未发现它们能显著地导致“突变”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肿瘤研究院也公布过一份常见物质的致癌风险研究报告,将OPP定义为第3类物质,即“尚无证据显示其有致癌可能性的物质”,与咖啡因(茶和咖啡中广泛含有的物质)同属一组。
考虑到上述物质是添加在洗手液中,基本上只可能通过皮肤渗透而被人体吸收,其摄入剂量只会更小,其健康风险应该是在进一步降低的。
总之,从目前的科学研究来看,用于洗手液中的抑菌物质,只要是经过卫生监管部门批准使用的,都是安全的,并无明显致癌风险。
有必要非用洗手液吗?
作为消费者,我们可能需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是否非要使用这些抑菌洗手液不可?
首先,即便使用最普通的肥皂,或者不含抑菌成分的洗手液(可以理解为液体肥皂),只要洗手的过程规范、认真(如医护人员普遍使用的“七步洗手法”),同样可以消除手上的绝大部分附着菌落。
相反,即便是使用了有抑菌物质的洗手液,倘若留下了若干“死角”没有清洗到,依然会留下传染疾病的隐患。从这个角度说,“如何洗手”比“用什么洗手”更为重要。
其次,还有一个浓度问题。当我们在讨论“某个物质的抑菌作用有多强”时,一定是针对其某个具体的浓度而言的;也就是说,任何消毒、抑菌剂,都有一个能够发挥其作用的最低抑菌浓度,低于此限则不再具有抑菌作用。这就像是把一杯酒倒入水缸,这一缸水恐怕是尝不出酒味的。当我们洗手时,最终都会用自来水把手上 的泡沫或洗手液给冲掉。这样,究竟还能有多少抑菌剂残留在皮肤表面并发挥作用,就因人而异了。如果冲洗得久一点、彻底一点,则皮肤上的抑菌剂浓度就会降低,是否还能达到其最低抑菌浓度,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来证明。然而,目前这方面的实验报道非常少,尤其是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研究开展得不够充分,普通公众只能通过广告上的动画演示来做出选择。
另外,还要考虑免疫系统的问题。人体内存在大量细菌,相应的,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外来有害细菌已养成了一种动态的抵御能力。如果我们的手上真的做到长时间没有附着的细菌,可能反而“太干净了”,不利于免疫系统的锻炼。这一点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尤为重要。
同时,抑菌剂也可能出现和抗生素类似的“耐药”现象。也就是说,当一种细菌没有被抑菌剂完全抑制时,就相当于给这些细菌进行了一次人工选择,其中的“幸 存者”往往是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的个体,而它们的后代也将继承这种特质;经过数代选择,就可能“选育”出对这种抑菌剂耐受能力极强的品种,让抑菌剂的效果风 光不再。
那么,该怎么对待这些声称“具有长时间抑菌作用”的洗手液呢?
既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肿瘤研究院(IRAC)等相当靠谱的专业机构都未对其安全性提出警告,大可放心使用。当然也无需寄予过高期待。总之,洗手这事,态度、意识比洗手液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