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芥子气中毒的机理是什么

芥子气中毒的机理是什么

芥子气中毒机理虽早有研究,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芥子气在体内主要与核酸、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合,特别对DNA的烃化作用是引起机体广泛损伤的生物学基础,它与抗癌化疗药物烃化剂(或烷化剂)具有类似的药理学与毒理学性质。

(一)烃化作用

芥子气是典型的双功能烃化剂(bifunctional alkylating agent),具有广泛的烃化作用。芥子气分子中的硫原子具有两对未共用的电子;氯是电负性较强的原子。由于氯原子的诱导效应,硫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沿着氯诱导效应的方向移动,促进氯原子分离。所以,溶解于水或体液等极性溶液中的芥子气迅速解离,内部电子重新排列,形成正碳离子或正硫离子。正硫离子又称锍离子(sulfonium ion)具有很强的亲电性(electrophilicity)极易与生物大分子的亲核性原子(nucleophilic atom)S、N、O等起烃化反应,形成以共价键结合的不同逆性的烃化产物(图13-1)。

细胞内许多重要成分含有S、N、O等亲核中心(nucleophilic center),它们对烃化剂具有强度不同的亲和力,其顺序为S>N>O。生理条件下,芥子气与体内许多亲核性基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及咪唑基等反应。所以,芥子气具有广泛和复杂的生物学作用。

(二)对核酸的作用

DNA对芥子气极为敏感,是芥子气攻击的主要对象,也是芥子气基因毒性和细胞毒性的物质基础。DNA中的碱基极易被芥子气烃化,此一作用主要发生在N7、O6、N2与N1、N6等位置。在碱性条件下,胞嘧啶的O2亦可被烃化。其中在N7与O6位置上的烃化最为重要。核酸链中的磷酸二酯烃化可形成不稳定的磷酸三酯。

芥子气为双功能烃化剂,具有两个烃化功能基团(或臂)。因此,它与DNA的烃化作用可能有双烃化(bifunctional alkylation)和单烃化(monofunctional alkylation)两种方式。双烃化又有链间交联(interstrand crosslinking)和链内交联(intrastrand crosslinking)之分。前者发生在两条互补链之间,后者则发生于同一链内。双烃化也可发生在DNA与蛋白质之间。至于单烃化则是芥子气单臂与DNA成分之间的联结。

N7烃化产物不稳定,通过固有或酶促作用从脱氧核糖—磷酸键上脱落,形成DNA。随之在核酸内切酶的作用下,致使脱氧核糖—磷酸主键断裂,结果在DNA两条螺旋链上出现单链或双链断裂。

DNA烃化损伤的毒理学作用主要有两方面:细胞毒作用和遗传信息障碍。

由于DNA烃化反应和链断裂,引起DNA分子扭曲变形与DNA模板损伤。尤其是链间交联的存在,严重影响DNA复制时两条配对链的裂开,因而使正常半保留复制过程发生障碍(即DNA失去模板功能),或使复制后DNA分子结构与生化功能发生改变。结果导致细胞有丝分裂抑制(DNA复制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提)和细胞分裂增殖阻抑,严重者导致细胞死亡。一般认为,DNA链间交联是细胞毒作用的主要原因,而链内交联和DNA与蛋白质交联则是细胞毒作用的次要因素。有人认为,DNA鸟嘌呤N7位置烃化是细胞毒作用的始发部位,而O6位置烃化与致突、致癌、致畸等遗传信息障碍密切相关。

DNA双烃化(链间交联)主要引起细胞毒作用,导致细胞死亡;单烃化则较少引起细胞死亡,但能导致DNA遗传信息障碍,如DNA——N7位置单烃化产物脱落后遗留下一个空隙,该空隙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可能导致错误碱基的掺入,因而引起突变、癌变和畸变等遗传信息障碍。

芥子气对RNA作用与DNA相似,主要也作用于N7位置。RNA烃化影响氨基酸缩合,致使蛋白质合成代谢障碍干扰细胞功能。实验表明,无论原核或真核细胞本身都具有DNA修复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切除DNA的损伤部位,恢复DNA正常结构与功能。

(三)对蛋白质的作用

芥子气除通过对核酸的作用影响蛋白质合成外,还可与蛋白质肽链中的亲核基团直接发生烃化作用,特别与细胞内结构蛋白的烃化反应具有重要的毒理学意义。芥子气烃化作用的主要功能基团是:赖氨酸的氨基、谷氨酸的羧基以及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的巯基等。用标记芥子气(35S)与酵母实验表明,有50%与35S与谷胱甘肽结合,10%35S结合的细胞膜上,其余40%与细胞微细胞结构结合。芥子气还易与血清蛋白及核蛋白作用。烃化后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补体失活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等。

(四)对酶的作用

芥子气对已糖激酶、胆碱酯酶、胃蛋白酶及某些脱氢酶与氧化酶等至少30多种酶有抑制作用。已糖磷酸激酶的抑制可影响糖的酵解和转化,导致糖代谢障碍及组织营养失调。皮肤损伤也可能与此过程有关。芥子气对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氮芥中毒使大鼠小肠隐窝细胞溶酶体葡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的活性增高8倍。参与核酸聚合的核苷酸激酶和多核苷酸磷酸化酶受到抑制后,可加重核酸的代谢障碍。现认为,芥子气对酶的作用直接烃化反应和通过DNA损伤的间接诱导作用。酶对芥子气的敏感性不高,特异性不强,因而其重要性远不如DNA。

(五)细胞毒性作用

芥子气的细胞毒性作用是芥子气损伤作用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生长周期的细胞,对芥子气的敏感性亦不同;S期细胞(DNA合成期)和G2期细胞(合成后期)对芥子气最敏感,处于分裂期(M期)细胞则相对不敏感。因此,增殖旺盛的淋巴细胞、骨髓造血细胞、肠粘膜上皮细胞、睾丸造精细胞等对芥子气最为敏感,使其呈现“无生殖能力”状态。同时也决定了芥子气中毒的特殊损伤部位。此外,处于不同分化阶段血细胞的敏感性也不同。即造血干细胞最敏感,幼稚细胞其次,成熟细胞则较不敏感。

芥子气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引起染色体损伤,包括断裂、缺失、交换和畸变,以及各种细胞的突变、癌变和畸变等。在一定条件下,及时正确的DNA修复可保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

实验证明,DNA和蛋白质合成对芥子气的敏感性不同。DNA合成显著抑制,细胞分裂延迟,而蛋白质成仍在继续进行,二者失去平衡,因此细胞增大,最终导致细胞崩解死亡。应用蛋白质合成抑制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使二者生物合成恢复平衡,可减低或消除芥子气的细胞毒性作用。

芥子气皮肤细胞毒性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包括:芥子气烃化细胞DNA导致核酸的形成,核酸内切酶将DNA部位切除,于是DNA链断裂,通过酶的激活作用,激活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DPRP】,该酶利用NAD+作为基质合成多聚ADP-核糖体,因而大量消耗细胞NAD+,导致NAD+含量降低或缺失、糖酵解抑制并激活单磷酸已糖旁路,导致蛋白相得益彰释放,最终使细胞发生病理改变。

芥子气的细胞毒作用,与一般酸碱腐蚀剂、蛋白凝固剂或烧伤不同,后者能迅速杀死细胞,前者与细胞生化成分作用虽然迅速,但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却有一个过程,这与临床上有一潜伏期是一致的。因此,在芥子气损伤早期往往不易确定细胞损伤程度。

(六)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大剂量芥子气中毒的,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活动的变化出现最早。早期出现兴奋和惊厥,尤以下肢出现强烈,有时出现阵发性抽搐,并迅速转入抑制麻痹。此外,还有明显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症状,如流涎、肠平滑肌痉挛等。病程迅速而剧烈,死亡甚快。动物在麻醉下中毒出现的症状较未麻醉动物有明显的减轻。

芥子气作用于皮肤粘膜感受器,很快引起病理反射,阻断此反射通路,可阻止病理过程的发展。实验证明,在染毒皮肤周围用奴夫卡因封闭,病变程度不仅比对照轻,病程慢,愈合也较快。此外,用芥子气刺激一侧坐骨神经向心端,可引起对侧下肢溃疡,且经外不愈。

芥子气中毒应该怎么治疗

芥子气吸收中毒,目前虽无特效抗毒剂,但根据损伤部位、程度及不同阶段,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措施,仍有较好的疗效。

1.皮肤损伤:治疗原则与一般处理热烧伤或接触性皮炎相似,按损伤阶段进行相应的治疗。

(1)红斑:用抗炎、消肿、清凉止痒的外用药涂布或湿敷,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可选用激素类药物(0.05%醋酸去炎松霜、0.1%地塞米松霜或肤氢松膏),非激素类药物(0.1%消炎痛霜或5%苯海拉明霜),复方蛇床子洗剂、清凉膏等。如红肿范围较大或外敷不便时,可口服强的松5~10mg(或地塞米松2~5mg),每日2~3次。必要时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每日100~200mg,可用1~3日。其它如3%硼酸水、0.05%高锰酸钾水、复方炉甘石洗剂及5%薄荷脑酒精溶液等均可应用。外阴部尽可能采取暴露疗法。防止搔破皮肤引起感染。红斑奇痒难忍时,如面积不大可用冷水淋洗,浸泡和冷敷。

(2)水疱:尽量保留疱皮、保护创面、预防感染。小水疱尽量待其自行吸收,大疱膨满或胀痛,用75%酒精消毒后,低位穿刺排液。若疱皮保留有困难或疱液凝固无法抽出时,可完全消除疱皮和疱内容物,用肥皂水清洗创面,然后再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创面按烧伤处理,一般采用暴露疗法,保持清洁和干燥。

(3)溃疡:防止感染、去腐生新、保留上皮及促进愈合。具体措施按烧伤处理。清创引流,应用含抗生素油纱布包扎。也可用鱼肝油、蛋黄油等纱布包扎,加速伤口愈合。愈合缓慢的溃疡可用红外照射。对功能部位或深Ⅱ度以上创面,争取早期植皮。

外阴部溃疡创面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或冲洗,一日数次,并用抗生素溶液湿敷或1%龙胆眦涂布,不宜包扎。注意护理,防止尿便污染伤口。

有干性死痂时,可蚕食去痂或手术削痂。也可用菠萝蛋白酶制剂进行药物脱痂。

2.眼损伤:原则是防治感染,减少后遗症。

(1)抗感染:尽早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如0.25%氯霉素,或15%磺胺乙酰钠眼药水与0.5%可的松眼药水交替滴眼。晚间可用抗生素眼膏。

(2)抗炎:轻、中度眼损伤用0.5%醋酸可的松眼药水滴眼,有脓性分泌物、水肿严重时,早期可用2%碳酸氢钠或1%氯化钠洗眼。可的松与抗生素合用滴眼可促进愈合。防止晨起时眼睑粘连,睡前可涂金霉素眼膏。

(3)对症处理:眼睑痉挛性闭合、疼痛、水肿及大量溢泪与分泌物影响检查治疗时,可在结膜囊内滴0.5%地卡因或1%狄奥宁。剧痛时给予吗啡,并按角膜损伤处理。用1%阿托品溶液或眼膏散瞳,防止虹膜粘连。畏光时可戴有色眼镜或用纱布块覆盖。伤后一周内作冷敷可减轻充血、水肿。在恢复期,为加速愈合可用0.25%硫酸锌滴眼。眼中毒伤员因眼痉挛、疼痛、水肿及视觉障碍等常顾虑失明,应解除其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3.呼吸道

(1)控制感染:轻、中度损伤按上呼吸道炎症和急性支气管炎治疗。重度中毒更应严格控制感染,及早局部(雾化吸入)和全身应用抗感染药。并注意与呼吸道传染病人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病房内温、湿度要适宜,通风良好,防止感冒。经常清洁口腔,防止溃烂和感染。

(2)对症处理:早期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可吸入抗烟剂,喷雾吸入清凉剂或5%普鲁卡因溶液。咳嗽剧烈时用可待因,服祛痰剂,烦躁不安给镇静剂。呼吸困难时吸氧。解除支气管痉挛给支气管扩张剂,静注氨茶碱0.25gm或异丙嗪20~50mg,每4~6小时一次,交替使用。局部滴入或雾化吸入异丙基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等。随时吸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

(3)促使坏死伪膜咳出:大量吸入热蒸气,雾化吸入4%碳酸氢钠或0.05α-糜蛋白酶3~5ml,每日2~3次,可促进伪膜软化或液化,便于咳出。伪膜脱落阻塞引起窒息或有严重呼吸困难时,立即进行气管切开,取出伪膜。4.消化道损伤:呕吐、腹痛时,皮下注射阿托品0.5~1mg或给予颠茄制剂,烦躁不安时用镇静剂。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有溃疡病变时,口服氢氧化铝。唇、口腔粘膜溃面可用5%可卡因溶液加入2%美蓝涂抹。最初几天应禁食,然后改为流质、半流质,输液补充营养。

5.全身吸收中毒:全身吸收中毒的治疗原则以抗休克、抗感染、抗毒和对症治疗为主。

(1)早期应用抗毒剂:中毒早期(1~2小时内)以每5ml/min的速度静脉注射25%硫代硫酸钠50ml。出现心跳变慢、血压下降或恶心呕吐时,暂停应用,待反应过后再继续缓慢注射。早期应用有一定效果。抗毒原理如下:硫代硫酸钠不易透过细胞膜,抗毒效果差;剂量大,且需静脉注射,应用不便;用药时机也难以掌握。故人认为,硫代硫酸钠作为芥子气抗毒剂,实用意义不大。

近来国外报道,对芥子气全身中毒的治疗,除硫代硫酸钠外,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也有一定疗效。两伊战争中发生的芥子气中毒伤员,应用半胱氨酸取得一定效果。实验治疗研究表明,硫代硫酸钠与二巯基丙磺酸钠、地塞米松、阿托品及异丙嗪等合用对介子气中毒动物有肯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2)抗休克:早期出现中毒性或应激性休克,3~5天后发展为低血溶量性休克。对于中毒性休克,可静脉输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加用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一天1~2次。危急期过后停用。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如血液是等渗性的,宜静脉输注含1.5%碳酸氢钠葡萄糖生理盐水,补液速度及补液量均应适当。根据病情,可考虑输注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加氯化钾、给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循环功能衰竭时使用升压药物。

(3)抗感染:早期即应使用抗生素或其它抗感染药物。以后根据细菌学检查、血培养及临床情况,及时更换抗生素。对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应避免使用。有严重败血症时,激素和抗生素可联合应用,并加大抗生素的用量。但要警惕菌群失调、双重感染以及霉菌感染等。在预防和抗感染中,清热解毒,凉血滋阴的中药和丙种球蛋白有利于病程恢复。

(4)恢复造血功能:周围血相较低时适当输全血或白细胞、血小板悬液以及维生素B4、B6、B12、核苷酸及叶酸等。临床常用的恢复造血药物,有肯定疗效者甚少。

(5)对症处理:烦躁不安时给予镇静剂;严重兴奋或惊厥时,用苯妥因钠或巴比妥类药物;腹痛时皮下注射阿托品;根据需要使用止血剂,及时纠正酸中毒;为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强营养和护理。

吃中药中毒有什么症状 含氰甙类中药中毒

药物代表:杏仁,桃仁,郁李仁等

临床症状:少量服入时,流涎,呼气有杏仁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悸气短,口唇紫绀,目睛直视,瞳孔散大,大量服入时间头晕头痛,呼吸困难,昏迷抽搐,牙关紧闭,常于数分钟内死亡,如超过半小时不死亡者,其预后多属良好。

中毒机制:含氰甙类药物中毒的机理是氰甙遇水时,经由本身所含酶的作用,分解成糖及氢氰酸等物质,当氢氰酸被吸收后,其氰酸离子即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相结合,从而破坏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使组织呼吸不能正常进行,机体陷入窒息状态,氢氰酸本身还可损害延脑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

处理措施:早期处理,补充糖水,同时给氧;内服甘草绿豆汤,或蛋清,红糖水,生萝卜汁。

煤气中毒的原理是什么

一氧化碳是通过燃烧含碳材料产生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中毒可引起脑损伤和死亡。你看不到它,闻到它,或品尝它;但一氧化碳可以杀死你。一氧化碳是无臭,无味,无色气体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一氧化碳是通过普通家用电器制造。如果没有适当的通风,通过这些设备发出的一氧化碳可以建立起来。一氧化碳中毒的早期症状,如头痛,恶心,乏力,往往被误认为感冒,因为致命的气体在不知不觉中蔓延在家里。

长期接触可导致脑损伤,甚至死亡。一氧化碳时形成的有机化合物燃烧。最常见的来源是机动车尾气,从火灾的烟雾,油烟机,非电导和加热器。一氧化碳中毒往往与发生故障或堵塞排气系统和自杀企图有关。

一氧化碳中毒到底是怎么回事

1`一氧化碳(即煤气)中毒(carbonmonoxide poisoning)大多由于煤炉没有烟囱或烟囱闭塞不通,或因大风吹进烟囱,使煤气逆流入室,或因居室无通气设备所致。冶炼车间通风不好,发动机废气和火药爆炸都含大量一氧化碳。工业上炼钢、炼铁、炼焦;化学工业合成氨甲醛等都要接触一氧化碳。生活过程中在通气不良的室内烧煤取暖,或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都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2`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3`当人们意识到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已为时已晚。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可手脚已不听使唤。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

煤气中毒的概述

煤气中毒(别名:一氧化碳中毒 英文:Gas poisoning)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煤气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其严重程度与HbCO的饱和度呈比例关系。轻者有头痛、无力、眩晕、劳动时呼吸困难,HbCO饱和度达10%~20%。症状加重,患者口唇呈樱桃红色,可有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虚脱或昏迷,HbCO饱和度达30%~40%。重者呈深昏迷,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和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HbCO饱和度>50%。患者多有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可造成死亡。

甲醇对人体的危害多大

甲醇危害: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急性中毒症状有:头疼、恶心、胃痛、疲倦、视力模糊以至失明,继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反应为:眩晕、昏睡、头痛、耳鸣、现力减退、消化障碍。甲醇摄入量超过4克就会出现中毒反应,误服一小杯超过10克就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致死量为30毫升以上,甲醇在体内不易排出, 会发生蓄积,在体内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在甲醇生产工厂,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空气中允许甲醇浓度为5mg/m3,在有甲醇气的现场工作须戴防毒面具,废水要处理后才能排放,允许含量小于200mg/L 甲醇的中毒机理是,甲醇经人体代谢产生甲醛和甲酸(俗称蚁酸),然后对人体产生伤害。常见的症状是,先是产生喝醉的感觉,数小时后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线模糊。严重者会失明,乃至丧命。失明的原因是,甲醇的代谢产物甲酸会累积在眼睛部位,破坏视觉神经细胞。脑神经也会受到破坏,产生永久性损害。甲酸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越来越强,损害肾脏导致肾衰竭。 甲醇中毒,通常可以用乙醇解毒法。其原理是,甲醇本身无毒,而代谢产物有毒,因此可以通过抑制代谢的方法来解毒。甲醇和乙醇在人体的代谢都是同一种酶,而这种酶和乙醇更具亲和力。因此,甲醇中毒者,可以通过饮用烈性酒(酒精度通常在60度以上)的方式来缓解甲醇代谢,进而使之排出体外。而甲醇已经代谢产生的甲酸,可以通过服用小苏打(碳酸氢钠)的方式来中和

什么是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一些动植物本身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或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引起的中毒。

自然界中有毒的动植物种类很多,所含的有毒成分复杂,常见的有毒动植物品种有河豚鱼中毒、含高组胺鱼类中毒、毒蕈中毒、含氰甙植物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豆角中毒、生豆浆中毒等。

含高组胺鱼类中毒

含高组胺鱼类中毒是由于食用含有一定数量组胺的某些鱼类而引起的过敏性食物中毒。

引起此种过敏性食物中毒的鱼类主要是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

(1)有毒成分及中毒机理:青皮红肉鱼类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主要是因为此类鱼含有较高量的组氨酸。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污染于鱼体的细菌如组胺无色杆菌,产生脱羧酶,使组氨酸脱羧生成组胺。中毒机理是为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2)中毒原因:因食用不新鲜或腐败的青皮红肉鱼而引起中毒。腌制咸鱼时,如原料不新鲜或腌的不透,含组胺较多,食用后也可引起中毒。

(3)中毒症状和急救治疗:组胺中毒的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潜伏期一般为0.5~1小时,短者只有5分钟,长者4小时,表现为脸红、头晕、头痛、心跳加快、脉快、胸闷和呼吸促迫、血压下降,个别患者出现哮喘。治疗首先催吐、导泻以排出体内毒物;抗组胺药能使中毒症状迅速消失,可口服苯海拉明、扑尔敏,或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同时口服维生素C。

(4)预防:主要是防止鱼类腐败变质。食用鲜、咸的青皮红肉类鱼时,烹调前应去内脏、洗净,切段后用水浸泡几小时,然后红烧或清蒸,酥闷,不宜油煎或油炸,可适量放些雪里红或红果,烹调时放醋,可以使组胺含量下降。

相关推荐

四季豆中毒的机理

1、四季豆中含有的皂苷成分,会刺激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大量组织液外流的情况,容易出现急性腹泻。 2、四季豆中还含有血球凝集素,长期大量食用未熟的四季豆的话,会出现溶血的可能,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

食用杏仁的注意事项

食用杏仁过量的后果分析一、中医观点:杏仁一味常用的中药,有止咳化痰、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年老体弱的慢性便秘者来说,吃杏仁效果最佳。杏仁有苦甜之分。甜杏仁可作茶点果品,苦杏仁有毒,不能生吃,入药多为煎剂。 食用杏仁过量的后果分析二、因杏仁有通便作用,所以消化功能差、大便稀、常腹泻的人要少吃。过量服用苦杏仁,可发生中毒,表现为眩晕,突然晕倒、心悸、头疼、恶心呕吐、惊厥、昏迷、紫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脉搏弱慢、呼吸急促或缓慢而不规则。若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中毒者内服杏树皮或杏树根煎剂可以解救

肺鳞癌什么引起的

一)吸烟:长期吸烟可引致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磷状上皮生,诱发鳞状上皮癌或未分化小细胞癌。 (二)大气污染:大气中苯并芘浓度高的地区,肺癌的发病率也增高。 (三)职业因素:目前已公认长期接触铀、镭等放射性物质及其衍化物、致癌性碳氢化合物、砷、铬、镍、铜、锡、铁、煤焦油、沥青、石油、石棉、芥子气等物质,均可诱发肺癌,主要鳞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 (四)肺部慢性疾病:如肺结核、矽肺、尘肺等可与肺癌并存。 (五)人体内在因素:如家族遗传,以及免疫机能降低,代谢活动、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对肺癌的发病起一定的促

发芽马铃薯中毒治疗

(1)毒性成分及中毒机理:发芽马铃薯中龙葵碱其毒性成分。马铃薯正常情况下含龙葵碱较少,在贮藏过程中逐渐增加,但马铃薯发芽后,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龙葵碱含量激增,人食人后可引起中毒。龙葵碱对胃肠道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并能引起脑水肿,充血。此外,对红细胞有溶血作用。 (2)中毒原因:当马铃薯贮藏不当,至马铃薯发芽或部分变绿时,其中的龙葵碱大量增加,烹调时又未能去除或破坏掉龙葵碱,食后发生中毒。尤其春末夏初季节多发。 (3)中毒症状:一般在进食后10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症状。先有咽喉抓痒感

一氧化碳中毒危害大吗

一氧化碳中毒在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过呼吸道引起的中毒,它中毒机理主要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了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就抢走了氧和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导致组织缺氧,它对整个全身的细胞,都产生一个毒性作用,尤其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严重。一般轻型的情况,出现的症状就一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乏力,一般来说神志比较清醒,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一般消失,不遗留后遗症。但中型的中毒的时间稍微长,可以出现虚脱或昏迷,但如果抢救得及时,迅速清醒,一般来

青番茄能吃吗

青番茄中含有龙葵素,一种有毒的弱碱性糖苷生物碱。吃没有成熟的青番茄会觉得嘴巴有点涩涩的感觉,这就典型的“碱”的味道。龙葵素不但具有碱性,还具有毒性。龙葵素的致毒机理主要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对人体引起中毒反应。胆碱酯酶有两类,一类乙酰胆碱酯酶。另一类羟基胆碱酯酶。胆碱酯酶一种水解酶,它的作用水解乙酰胆碱。 一旦乙酰胆碱被水解之后,就会失去自身的作用。如果胆碱酯酶的作用被抑制之后,就容易造成乙酰胆碱过剩,从而就会出现有机磷中毒的症状表现。一般来讲,正常的人吃一两个青番茄不会出现中毒现象,如

84消毒液和75%酒精的区别

成分不同 84消毒液的一种叫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能水解生成次氯酸,也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75%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用淀粉类植物经发酵蒸馏制成的,植物原料产品。 消毒机理不同 84消毒液消毒原理因为次氯酸根与细菌细胞壁和病毒外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氧化了细菌体内的酶,生成的新生态氧使菌体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氯离子还能改变细菌和病毒的渗透压,导致其丧失活性;75%酒精的主要作用改变蛋白质的吸引力松弛,蛋白质失去活性,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应用范围不同 84消毒液

喜炎平注射液属于什么类的药物

喜炎平亦属于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在抗病毒方面,尤其对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的灭活作用。它的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减少炎性渗出物的渗出量。 喜炎平注射液中药制剂,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抗感染及抗炎清热作用,尤其对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的灭活作用。可抑制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减少炎性渗出物的渗出量,可提高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对细菌、病毒的吞噬能力,还可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增强细胞免疫能力。故适用于治疗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统、外科感染等疾病。

苍耳子有什么作用 副作用

苍耳子中毒主要机理由于苍耳子苷为一种细胞原浆毒,能损害肾肝等实质性器官,使之发生浑浊肿胀,坏死,并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广泛性出血,并继发脑组织水肿而引起死亡。同时还能引起消化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百草枯中毒为什么不能吸氧 百草枯中毒正确做法

1、尽早充分洗胃,加速排泄:目前尚无百草枯中毒的有效解毒剂。鉴于百草枯在胃肠道的吸收率仅为5~15%,且在酸性及中性环境中稳定,可在碱性溶液中水解。所以,抢救时应尽早使用碱性液体充分洗胃,如应用活性炭加柠檬酸洗胃。为了加速排泄,可用硫酸镁、甘酸醇、大黄等。 2、尽早使用呼吸机以增加气体交换,改善氧合功能,提高氧分压,减轻肺损伤。 3、尽早进行血液灌流,未灌流患者生存时间超过48小时者均出现了肺、肝、胃的严重损害,最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4、尽早应用保肺药物:百草枯中毒机理主要在肺内产生氧自由基,破坏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