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心力衰竭疾病是如何采取未病先防的
中医对心力衰竭疾病是如何采取未病先防的
具体措施如下:(1)思想上重视。已患心脏病的病人、家属及医生(包括社区 保健医生),都应了解心脏病可以向心力衰竭方面转化,只有把预 防工作做在前面,才可以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2)强身健体。心脏病人在未发生心力衰竭之前的适度锻炼 很重要。通过锻炼使正气充足,心气充盈,血脉畅通,体质增强, 病无以生。(3)七情适度。七情是指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中医把精神 情志活动分成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故简称七情。七情是 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一种反映。一般情况下,七情属人的正常 精神活动,并不是致病因素,但如果突然受......
心力衰竭疾病的分类有什么
分类一:根据发病机制分类
专家表示,根据发病机制分类,心衰可以分为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通常后者发生在先,进而发生收缩功能障碍。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特点是心脏增大,收缩末期心室容积增加和射血分数下降,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松弛性降低。
分类二:根据发病过程分类
心衰有哪些分类?根据发病过程分类,心衰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是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心力衰竭急剧恶化。后者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
分类三:根据临床表现分类
心衰还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分类,主要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是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力衰竭,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单纯右心衰竭主要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以体循环淤血为特征。左心衰竭后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加重,长时间后,右心衰竭也继之出现,即为全心衰竭。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左心室舒张功能衰竭的治疗应从预防和纠正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开始,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进展。
1、一般治疗:
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降血糖、调整血脂、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等;预防和治疗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如有水钠潴留征象,则应限制钠盐摄入等。
2、药物治疗
(1)ACE抑制剂:主要作用为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降低过高的交感神经活动,降低心脏后负荷,同时还能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降低室壁的应力和硬度,使心肌肥厚逆转,增加心室舒张期顺应性。理论上,ACE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心脏舒张功能异常的理想药物之一,但目前尚未见ACE抑制剂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2)洋地黄类强心剂:以往认为洋地黄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膜的Na+-K+泵,使细胞内Na+增多,与Ca2竞争向外运动,其结果使细胞内Ca2增多,心肌收缩力增强。原发性舒张功能障碍的患者往往收缩功能无显著异常,且常有细胞内Ca2超载现象,故洋地黄类药物不能改善舒张功能。最近发表的DIG试验结果证实,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而有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患者应用洋地黄,其结果与收缩功能受损的心力衰竭患者相似,即与对照组相比,洋地黄组的总病死率无显著差异,但再入院率及心功能恶化显著减少。
(3)利尿药:利尿药通过利尿能减轻水钠潴留,减少循环血量,降低肺及体循环静脉压力,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当舒张性心力衰竭为代偿期时,左心房及肺静脉压增高虽为舒张功能障碍的结果,但同时也是其重要的代偿机制,以缓解因心室舒张期充盈不足和(或)障碍所致的舒张期末容积不足和心排血量的减少,从而保证全身各组织的基本血液供应。如此时盲目或大量使用利尿药,可能加重业已存在的舒张功能不全,使其由代偿转为失代偿。可见,利尿药对代偿期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似无特殊益处。当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明显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并可发生肺水肿时,利尿药则可通过减少部分血容量使症状得以缓解。
如果自己得了舒张性的心力衰竭疾病的话,那么就要从日常生活中来做好这样相应的治疗和改善,而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也要记得给自己的身体护理好,总司要让自己多吃一些营养丰富 的食物,同时还要避免让自己的心理遭受到巨大的损伤,这样给自己的疾病会留下很多不要的影响。
心衰应该如何治疗
虽然很多的心力衰竭的患者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但是这并不代表年轻人不会出现心力衰竭,因此也就是说明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采取预防措施,那么出现心力衰竭的时候应该如何治疗呢?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医如何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
中医对心力衰竭症状进行了介绍如下:
1.支饮:亦有心悸、气促等症状,但具有心包积液症状和体征,如奇脉,脉压小,心音遥远等,X线及B超可明确诊断。
2.心痹:心衰常为心痹等病的发展,当出现气喘不能平卧,下肢水肿,心界明显扩大等时,应有心衰的诊断。
3.哮病:无心脏病史,以发作性喉间哮鸣有声为特征。哮病日久可形成肺心病而出现心衰。
4.肺胀:有久咳、哮病等病史,有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清音等体征,X线胸透示透亮度增加。
5.肾水等:尿常规见蛋白、管型等。
中医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可分为以下几类:
1,心阳气虚证:心悸,气短,胸闷,.神疲乏力,头晕,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补阳益气,保元汤加白术、茯苓、远志等。
2,心肾阳虚证:心悸,面色晄白,肢冷,口唇青紫,或见腰膝酸软,舌质嫩,苔薄白,脉弱而数。温补心肾。参附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3,阳虚水泛证:心悸气喘,胸闷不适,小便短少,下肢水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温阳利水。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其实现在的医学比较发达,因此出现一些疾病有很多的治疗方法,以上就是介绍了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所以人们如果想要了解心力衰竭的话,就必须认真阅读这篇文章,小编提醒广大的患者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调理,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加强身体锻炼,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出现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后果是什么
当心力衰竭这个疾病出现之后人们的生活就过得非常的提心吊胆,因为这个心力衰竭疾病会给人带来严重的危害,心力衰竭疾病不好好控制的话还会诱发我们不知道的后果,很多人一边治疗,一边担心心力衰竭疾病会加重,这样下来人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就无法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当心力衰竭出现之后人的精神一下子就会突然的病危,那么这个心力衰竭的后果到底有哪些呢?
慢性心力衰竭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肝脏,会长期的处于淤血和缺氧的状态,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干细胞萎缩、肝结缔组织增生,从而还会出现肝硬化、脾大及大量腹水等,而腹水压力就会进一步恶化心肺功能。这些都是慢性心力衰竭危害,了解了这些相信大家就会好好的预防该病,不然该病给自己带来伤害。
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的服用利尿剂,因而容易引起低血钾、低钠综合征。低血钾症轻者全身乏力,重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低钠综合征则轻者肌肉抽搐、重者昏迷。
心力衰竭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呼吸困难,同时还会伴随有脚踝肿胀,容易感到疲劳无力等临床症状带来的极大痛苦,而且因反复住院,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沉重的负担。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心力衰竭还可能会诱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威胁健康。
心力衰竭在平时生活中出现,会导致患者在大量利尿的情况下,导致血容量大过度降低,心排血量下降,血尿素氮增高。患者皮肤弹性减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和少尿。间断利尿或大量利尿后补充适量液体,可预防其发生。
心力衰竭属于危险性疾病,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一定要提早预防,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据流行病学调查,全世界心衰发病率将近2%,美国心衰的患病率在1.5%-2%,大约有400万心衰患者,我国35-74岁成年人心衰患病率为0.9%,心衰患者达到360万,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女性高于男性,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年死亡率为20%至50%,5年死亡率达67%。除引起死亡以外,心力衰竭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有人称心衰是"生命的绊脚石"。
上面内容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这个心力衰竭疾病到底会给身体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如果疾病不及时控制的话,那么心力衰竭所引发的这些后果就会一一实现,这样下来就会危害到身体的健康,导致心力衰竭疾病加重,而心力衰竭加重之后还有可能会诱发生命危险,甚至会突然性的死亡,所以说治疗必须要坚持。
心力衰竭怎么医治呢
一、治疗
难治性心衰的治疗必须基于对心衰难治原因的充分认识,对可纠正的心衰病因和诱因进行积极处理,如争取合理的冠状动脉重建、室壁瘤切除、心瓣膜成形或置换等根本纠因性治疗。应预防感染、贫血、风湿活动及栓塞等,如已经发生者应进行彻底治疗或纠正。确属终末期心衰则应力图通过调整抗心衰用药、多管齐下,延长患者寿命以待心脏移植。
1、利尿药应根据心衰的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血压及水电解质水平等,遵循个体化原则,采取停药、调换药物、调整剂量、联合使用两种利尿剂等方式,仍有望争取心衰症状的改善。若能排除低血容量所致尿量明显减少者,成人可用呋塞米(速尿)160~1000mg/d,分次口服或分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连续应用不宜超过2~5天。此种用法尤适用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难治性心衰。中等剂量呋塞米(速尿)(60~100mg/d)加大剂量螺内酯(安体舒通)160~320mg/d,分3~4次口服,用于容量负荷过重且尿量明显减少的顽固性心衰,通过呋塞米(速尿)和螺内酯(安体舒通)的协同利尿作用以及后者的抗醛固酮作用,常能获得心衰症状的改善。应注意只能短期应用,必须及时补钾、镁并监测血压以及心衰症状体征变化,老年患者尤其还应注意利尿过度而诱发栓塞性血管并发症,如脑梗死等。
2、洋地黄难治性心衰患者对洋地黄毒性的敏感性增加,不宜寻求增加洋地黄用量以提高难治性心衰的疗效。有研究表明,中等剂量以上地高辛用量不比小剂量地高辛得到的血流动力学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程度高,而前者引起的地高辛不良反应和中毒发生率却明显增加。即使对于快速房颤的心衰患者地高辛用量亦不宜超过0.375mg/d。心衰性胃肠淤血严重,可能存在地高辛吸收障碍或服用地高辛困难时,可考虑改用相当剂量的毛花苷C(西地兰)或毒毛花苷K(毒毛旋花子甙K)静脉注射。
按照这样的方法来给自己治疗心力衰竭疾病,那么取得的效果将会是最好的,这些治疗方法也将会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好处,心力衰竭疾病患者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必须要合理安排饮食,多吃低钠,低热量的食物,这样的食物还必须要保证有充分的消化,饮食改善也是对心力衰竭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是什么
(1)感染: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使其收缩力减退。呼吸道感染是引起老年人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主要是由于发热、心率增快等加重了心脏的负担,频繁咳嗽可引起暂时性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室负荷。
(2)过度的体力活动:凡是活动后出现心慌气短及较显著的劳累感时则称过度。因此,心脏病患者的另一诱因就是过度运动,患者的活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异下进行,切不叮运动过量。
(3)精神因素:精神过度紧张、情绪过于激动,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增快,增加心脏负荷,也是诱发心力衰竭重要因素。心脏病患者性生活也应当竹制。
(4)心律失常:患者可感到心悸不适,脉搏间歇不齐或忽快忽慢等易诱发心力衰竭发生。
(5)过从或过快的静脉输液: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是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之一,尤其输血或输液时更应慎重。
(6)药物使用不当:过欣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及洋地黄类药物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上呼吸道感染是心衰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心衰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药物,平时多注意休息,饮食上多注意清淡,不要吃油腻的食物。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
而很多人在分娩过程中不小心感染了也有可能会有能会引发心力衰竭这个疾病,当自己得了心力衰竭疾病的时候也不要过度的着急和担心,因为勇敢的面对自己疾病治疗,在医生的配合下坚持给自己治疗,那么心力衰竭疾病终究会改善的,但是必要的时候还得手术来治疗。
怎样治疗心力衰竭呢
1、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伴有多发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和乳头肌功能不全。
2、心肌病患者,尤其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3、严重或恶性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常同时伴有严重的肾或脑血管病变及风湿性多瓣膜病伴有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
4、失去手术时机的心血管病变,病程逐渐恶化。
难治性心力衰竭可能是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终末期的表现,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考虑不周、治疗措施不力或治疗不当所致,对这部分患者,经过努力调整治疗方案和悉心治疗后,有可能挽回患者生命,康复出院,变难治为可治。必须指出,不同时期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概念或诊断标准不尽相同。近年来由于对心肌力学、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深化,心力衰竭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以往认为的部分难治性心力衰竭变为可治。经典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经休息、限制水钠、给予利尿药和强心剂后,心力衰竭仍难以控制者,而这类心力衰竭目前有可能通过应用血管扩张药、ACE抑制剂、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及改善心肌顺应性而控制。因此,目前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应包括上述治疗措施均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病人的食疗原则为低钠、低热量、清淡易消化,足量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适量脂肪,禁烟、酒。还应少食多餐,因饱餐可诱发或加重心衰。
心力衰竭疾病患者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心理压力,也不要感觉这样的疾病治疗不好,如果认真面对疾病的话,那么改善自己症状将会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心力衰竭疾病的时候饮食方面也要严格的按照这样的要求来给自己定制一份最合理的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