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的检查
急性肝炎的检查
(1)流行病学资料
(2)症状和体征近期出现的、持续几日以上但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肝肿大伴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病人有轻度脾肿大。
(3)实验室检查血清ALT、AST明显升高,大多数病人可达正常值10~20倍以上。
(4)病原学检查
1)甲型肝炎病人血清抗一HAY IgM阳性则提示甲型肝炎病毒现症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病病人血清中检测抗一HAV IgM阳性时,诊断HAV重叠感染麻慎重,须排除类风湿因子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假阳性。接种甲肝疫苗后2~3周约8%~10%接种者可产生抗HAV IgM,故也应注意鉴别。
2)乙型肝炎凡血清HBsAg阳性或血清HBV—DNA阳性或血清抗HBc IgM阳性,可诊断为现症HBV感染。
3)丙型肝炎血清HCV RNA阳性或抗-HCV阳性,而无其他类型肝炎病毒的急性感染标志。
4)丁型肝炎在HBV感染标志阳性的同时,血清抗一HDVIgM阳性,抗一HDV IgG低滴度阳性,血清和(或)肝内HDV Ag及HDV RNA阳性。
5)戊型肝炎
急性病人血清抗一HEV阳性或滴度由低到高,或抗一HEV阳性>1:20,或血清和(或)粪便HEV RNA阳性。
急慢性肝炎的检查
1、血清检查
(1)血清酶学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细胞中的浓度比血清高104倍,只要有1%肝细胞坏死可使血清浓度升高1倍,急性肝炎阳性率达80%~100%。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心肌中浓度最高,故在判定对肝功能的影响时,首先应排除心脏疾病的影响。AST 80%在肝细胞线粒体内,一般情况下,肝损伤以ALT升高为主,若血清AST明显增高,常表示肝细胞严重坏死。线粒体中AST释放入血,血清转氨酶增高的程度大致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平行,但重症肝炎时,可出现胆红素不断增高,而转氨酶反而下降,即胆酶分离,提示肝细胞坏死严重。
(2)血清蛋白检测:临床上常把血清蛋白作为肝脏蛋白代谢的生化指标,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有血清白蛋白下降,球蛋白水平升高,且以γ-球蛋白升高为主。
(3)血清胆红素检测:肝脏在胆红素代谢中有摄取转运,结合排泄的功能,肝功损伤致胆红素水平升高,除淤胆型肝炎外,胆红素水平与肝损伤严重程度成正比。
(4)凝血酶原时间(PT) :能敏感反应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情况,肝病时PT长短与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2.肝炎病毒标志检测
(1)甲型肝炎: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AVIgM阳性可确诊为HAV近期感染,抗-HAV-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且已有免疫力。
(2)乙型肝炎:
①HBsAg与抗-HBs:HBsAg阳性示HBV目前处于感染阶段,抗-HBs为免疫保护性抗体阳性示已产生对HBV的免疫力。慢性HBsAg携带者的诊断依据为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
②HBeAg与抗-HBe:HBeAg阳性为HBV活跃复制及传染性强的指标,被检血清从HBeAg阳性转变为抗-HBe阳性表示疾病有缓解感染性减弱。
肝炎的检查项目包括什么
肝病专家表示,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对于乙肝的检查,首先要检查一下乙肝五项,乙肝五项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e抗原、乙肝表面e抗体,乙肝表面核心抗体。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为了肝脏健康,建议大家在闲余时间都要到医院做下乙肝五项检查。
另外对于肝炎检查项目还包括肝功能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肝脏损伤情况,是否需要治疗等。那么肝功能检查项目有哪些呢?肝病专家指出,临床上反应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检查肝损伤的血清转氨酶、排泄功能的胆红素、合成功能的总蛋白、白蛋白等。如慢性肝炎时转氨酶ALT可持续或反复升高,有时可成为肝损害的唯一表现。
肝炎检查项目有哪些?B超检查也是不可缺少的,B超检查在诊断肝硬化(特别是静止期肝硬化)方面有重要价值;对监测重症肝炎病情发展、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在彩色超声指引下进行肝脏穿刺采集肝活检标本可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监测重症肝炎以及对预后的估计有很重要的意义。
肝病专家提醒大家,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及严重程度不相同,因此肝炎检查项目应根据自身的状况来选择,如果是首次检查只检查乙肝五项即可,在确诊感染乙肝病毒后,再做肝功能检查和B超检查等,以便全面了解病情。另外为了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大家在做检查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以避免误诊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大三阳是急慢性肝炎吗
虽然,大三阳是急慢性肝炎吗?我们证明了大三阳是肝炎,但是大三阳是慢性肝炎吗?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分析。专家指出,肝炎除了有以上几种类型外,还有急、慢性之分。
急性慢性是指肝炎发生的进程和病情状况,一般急性未治愈就会发展为慢性肝炎。所以对于大三阳是急性肝炎、还是慢性肝炎,我们还要看其感染乙肝病毒的时间长短。因此,大三阳并不一定就是慢性肝炎。
关于大三阳是急慢性肝炎吗,我院肝病医生继续介绍,乙肝大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查(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中,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和e抗原都显示为阳性,病毒复制更活跃,传染性更强。但乙肝大三阳并不能说明得了慢性肝炎,而只是说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携带乙肝病毒。
慢性肝炎诊断标准
慢性肝炎是一种对人体危害很大的疾病之一,而且对于慢性肝炎的诊断来说,由于慢性肝炎的症状和很多疾病易于混淆。
1、慢性迁延型肝炎:有确诊或可疑急性肝炎的病史,病程超过半年仍有轻度症状,伴有血清ALT升高或并有其它肝功能轻度损害。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符合迁延型肝炎之诊断。
2、慢性活动性肝炎:既往有肝炎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迁延,超过半年,有肝炎症状;可伴有蜘蛛痣,面色晦暗、肝掌及脾肿大;血清ALT活力持续增高或反复波动,血清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增高,伴有白蛋白减低,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异常,或丙种球蛋白增高;可出现自身抗体或肝外损害。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符合慢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
如何更好的预防肝炎
1、注意预防各种感染。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被各种致病因子感染,如感冒、支气管炎、肝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这样会使肝炎的病情再度活动和变化。要根据气候增减衣物,注意个人起居及卫生。
2、防止疲乏。在肝炎的恢复期不一定卧床休息,可以量力而行的散步、打太极拳、轻度家务劳动,以不疲乏和劳累为标准,这样有利于机体血循环,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但肝炎患者要避免进行较剧烈活动。急性肝炎要有一年的肝功稳定,慢性肝炎要两年以上稳定,方可从事繁重工作和较剧烈的活动。
3、切勿胡乱用药。慢性肝炎患者不要随便用药,特别是不要用药过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以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特别是要少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如安眠药等。
4、定期复查肝功能。一般急性肝炎患者需半个月至一个月检查一次。急性肝炎恢复期或慢性肝炎可1-3个月检查一次。不少急性肝炎患者急性症状消失,但肝功能并未恢复正常,如不继续坚持治疗,就有可能使病程迁延,导致慢性肝炎。
肝炎阳性是什么
一、肝炎的检查为阳性即是为肝炎
对于肝炎检查为阳性的患者即代表的已经患有肝炎。
二、肝炎的检查为阳性即是为肝炎,肝炎是能够治好的,虽说不能根治,只要肝功检查正常,不要担心.可以服用葵花护肝片,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具有解酒、降脂、解毒、抗炎等效果,用于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慢性肝炎等。
三、阳性就是说被肝炎病毒感染了.
阳性就是说被肝炎病毒感染了...
以上是对“肝炎阳性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四、以前感染过肝炎病毒,但已随着自身的免疫功能而慢慢清除病毒了,并且已处于恢复期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反应
这种情况可能是以前感染过肝炎病毒,但已随着自身的免疫功能而慢慢清除病毒了,并且已处于恢复期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反应..建议暂时观察三个月后复查仍然如此,如果表面抗体为阴性,建议考虑要接种乙肝疫苗为好。
五、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会传染吗
单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并不能断定其有无传染性,而主要取决于病毒在肝内的复制程度。如果病毒的复制很活跃,大量的病毒颗粒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人的血液就有很强的传染性。
第一次产前检查包括的项目
1.血液常规:检查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ABO血型、Rh血型;
2.梅毒检查:一般孕妇罹患的梅毒大都是潜伏性的,并无自觉症状。但病原会经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流产、早产、先天性梅毒。
3.肝炎检查:若为乙型肝炎带原者,于生产时便会透过血液感染婴儿,使之成为肝炎带原者。另外,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可造成早产、流产或胎儿死亡。
4.麻疹抗体检查:会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听力障碍,发育不良,甚至死产,流产。
5.尿糖检查:检查有没有糖尿病。
6.尿蛋白测量:检查母亲泌尿系统。
肝炎检查
1、血清黄疸指数及胆红素定量
肝脏可以制造和排泄胆汁,当肝细胞受损时,胆汁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此项检查可以反映黄疸的有无、程度和性质。正常人血清中有微量胆红素。
正常值:黄疸指数为4-6单位;胆红素定量为17.1微摩/升以下。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用GPT即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肝脏中此酶比血中浓度高1万倍。肝脏病变时,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脏转氨酶释放入血,使血清酶含量升高。此酶升高幅度常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正常值:5-25单位(一般40以下)。
3、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测定
急、慢性肝炎时,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无变化或增多,总蛋白量正常或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改变或倒置。
正常值:总蛋白60-80克/升;白蛋白35-55克/升,球蛋白20-30克/升;白/球比值为1.5:1-2.5:1。
若孩子的抽血检查结果不在正常值范围内,则很有可能患上肝炎,需要马上进行治疗。
肝炎护理
1、正确对待疾病,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医认为“怒伤肝”,因此处事时人要胸怀宽广、冷静,保持乐观情绪,有利于身体恢复健康。
2、预防各种感染
慢性肝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在病中或病后极易被各种致病因子感染,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这样会使已恢复或静止的病情,再度活动和变化。要根据气候温度增减衣服,注意起居及个人卫生。
3、防止疲乏
恢复期不一定绝对卧床,对于散步、打太极拳、轻度家务劳动可以量力参加,以不疲乏和劳累为标准,有利于机体血循环、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要避免刚出院就进行较剧烈活动。急性肝炎要有1年的肝功稳定,慢性肝炎要2年以上稳定,方可从事繁重工作和较剧烈的活动。
4、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慢性肝炎患者不要随便用药,特别是不要用药过多,因为许多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这会加重肝脏负担,尽可能少用药,以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特别要少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如巴比妥类安眠药等。
5、定期复查肝功能
一般急性肝炎患者需半个月至1个月检查1次。急性肝炎恢复期或慢性肝炎可1~3个月检查1 次,还应以自我感觉为主。如再次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黄等情况须及时检查。但是是否精神好、食欲好就意味着肝功能正常,大量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的。不少急性肝炎患者急性期症状消失,但肝功能并未正常,如不继续坚持治疗就有可能使病程迁延,导致慢性肝炎。也有不少慢性肝炎症状不明显,但病情仍在进展,直到发展为肝硬变腹水才来就医,这样为时已晚。所以应定期检查身体,复查肝功能,为医生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早期肝炎的症状
虽然五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不同,但临床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病程有所不同,病程在6月之内的为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月者为慢性肝炎,其中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只表现为急性肝炎 乙型 丙型 丁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呈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表现,并有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可能。需注意,由于病毒感染的潜隐性,对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即使患者不能提供6月以上的病史,也不一定能排除慢性肝炎的可能。
⑴急性肝炎:患者在近期内出现、持续几天以上但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肝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化验发现血清ALT升高,血清病原学检测阳性。若不伴有胆红素的升高,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若伴有胆红素升高则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⑵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亦可作出相应诊断。
按照我国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肝炎临床上可分为:轻度(临床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及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征者。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胆碱酯酶<2500U/L,四项检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对于多数的慢性乙型肝炎整个病程又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期及再活跃期。不同时期的临床转归不尽相同。
⑶ 重型肝炎:2000年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给出的定义如下:
①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它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
自身免疫性肝炎检查特点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肝脏的特殊炎症表现,主要由自身免疫所引起,主要发生于一些欧美国家,研究表明,在美国,自身免疫性肝炎占到慢性肝病的10%-15%。在中国,关于该病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自身免疫性肝炎大约70%呈缓慢发病,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肝脾肿大、体重减轻和皮肤瘙痒等,同时伴有肝外的系统免疫性疾病,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
临床上对肝炎的诊断,除了常见的肝炎表现外,通常还要结合多种实验室检查来做出正确判断,化验检查时,自身免疫性肝炎常表现为血清胆红素、血清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清学检查有血沉增快,血清球蛋白尤其是γ-球蛋白增高,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查体时可发现患者肝脏呈进行性肿大或碎屑样坏死,面、颈、前胸可见蜘蛛痣,肝掌、黄疸、脾肿大。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易混淆,诊断、治疗时一定要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