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眼花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在临床上眼花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一、视近困难
患者会逐渐发现在往常习惯的工作距离阅读,看不清楚小字体,与近视患者相反,患者会不自觉地将头后仰或者把书报拿到更远的地方才能把字看清,而且所需的阅读距离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二、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度
开始时,晚上看书有些不舒适,因为晚上灯光较暗,照明不足不仅使视分辨阈升高,还使瞳孔散大,由于瞳孔散大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弥散圈,因而使老视眼的症状更加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在白天从事近距离工作也易于疲劳,所以老视眼的人,晚上看书喜欢用较亮的灯光,有时把灯光放在书本和眼的中间,这样不但可以增加书本与文字之间的对比度,而且还可以使瞳孔缩小,但是灯光放在眼前必然造成眩光的干扰,这种干扰光源愈接近视轴,对视力的影响就愈大,有些老人喜欢在阳光下看书,就是这个道理。
三、视近不能持久
调节不足就是近点逐渐变远,经过努力还可看清楚近处物体,如果这种努力超过限度,引起睫状体的紧张,再看远处物体时,由于睫状体的紧张不能马上放松,因而形成暂时近视,再看近处物体时又有短时间的模糊,此即调节反应迟钝的表现,当睫状肌的作用接近其功能极限,并且不能坚持工作时,就产生疲劳,因为调节力减退,患者要在接近双眼调节极限的状态下近距离工作,所以不能持久,同时由于调节集合的联动效应,过度调节会引起过度的集合,这也是产生不舒适的一个因素,故看报易串行,字迹成双,最后无法阅读,某些患者甚至会出现眼胀,流泪,头痛,眼部发痒等视疲劳症状。
抑郁症临床症状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
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
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
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
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胃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日常饮食不规律导致的,对患者的影响大。临床多见胃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中医专家指出:胃炎越早诊治效果越好,因此下面为大家介绍下胃炎有哪些临床症状,争取帮助大家早点发现病情。
1、上腹痛:正中偏左或脐周压痛,呈阵发性加重或持续性钝痛,伴腹部饱胀、不适。少数病人出现剧痛。
2、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物,吐后感觉舒服,有的病人直至呕吐出黄色胆汁或胃酸。
3、腹泻:伴发肠炎者出现腹泻,随胃部症状好转而停止,可为稀便和水样便。
4、脱水:由于反复呕吐和腹泻,失水过多,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口渴,尿少等症状,严重者血压下降, 四肢发凉。
5、胃炎有哪些临床症状?呕血与便血:少数病人呕吐物中带血丝或呈咖啡色,大便发黑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说明胃粘膜有出血情 况。
以上是专家对胃炎有哪些临床症状的相关介绍,相信您对于胃炎的症状有所了解了,对于此病一定要早确诊、早治疗。中医主张辩证治疗,效果显著,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严重的患者,更应该抓紧时间治疗,以防止影响进食消化
青光眼的临床症状都有哪些
1、有时候青光眼睫状体炎发作性眼压升高,但是还会反复性发作,在一般情况下间隔时间可数月至1~2年。有的眼压可高达 5.33~8.0kPa(40~60mmHg),每次发作高眼压持续时间一般1~14天,可自行恢复,少数延续一个月,罕有延续两个月者。发作时无自觉症 状,仅有轻度不适,即使在发作高峰时也没有像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那样头痛、眼痛等明显症状。
2、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角、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具体内容就是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角膜水肿、甚至是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这些都是青光眼的症状。
3、屈光不正继发青光眼: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恒,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 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故有屈光不正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无法解释的眼部异常时应及时考虑青光眼。
根据临床症状诊断红眼病
我国每年都有人患上红眼病,红眼病是危害很大的一种红眼病,红眼病发病隐匿,给患者带来不少危害。对于红眼病带来的危害,红眼病患者不论是在治疗中还是康复期间都要注意,避免病情反复发作带来的危害。
红眼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根据症状诊断红眼病吧:
红眼病有哪些症状:红眼病是传染性结膜炎,又叫暴发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
红眼病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
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红眼病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粘附在角膜表面时,可有暂时性视物模糊或虹视眼前有彩虹样光圈,一旦将分泌物擦去,视物即可清晰。如果细菌或病毒感染影响到角膜时,则畏光、流泪、疼痛加重,视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红眼病发病急,一般在感染细菌1~2天内开始发病,且多数为双眼发病。传染性强,本病由于治愈后免疫力低,因此可重复感染如再接触病人还可得病,从几个月的婴儿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发病。流行快,患红眼病后,常常是一人得病,在1~2周内造成全家、幼儿园、学校、工厂等广泛传播,不分男女老幼,大批病人感染。
温馨提示:对于红眼病的诊断的方法一定要了解,了解红眼病是如何进行诊断的跨越帮助我们更好的对红眼病进行治疗,家人得了红眼病一定要记得隔离,再到医院尽快治疗。
青光眼的临床症状都有哪些
一、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先天性青光眼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25-80%的病人半年内显示出来,90%的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到一岁时可确诊,10%的病人在1-6岁时出现症状。
1、婴幼儿性青光眼: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状。
2、青少年性青光眼: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而是以“近视,视疲劳,头痛,失眠”,甚至不知不觉失明而来就诊,详细检查才知道是青光眼。
二、原发性青光眼
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此时全身症状较重易被误诊为胃肠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等病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轻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部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此型占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以上,发病年龄30岁以上,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脑力劳动者有急剧升高的趋势,此型发作一般者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
老花眼的临床表现
老视者的不适感觉因人而异,因为它与个人基础屈光状态、用眼习惯、职业及爱好等因素都有关。例如,一位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者对老视的主观感觉就会比以观看远距车辆和交通灯为主要任务的交通警察强烈得多。
1.视近困难
患者会逐渐发现在往常习惯的工作距离阅读看不清楚小字体,看远相对清楚。患者会不自觉地将头后仰或者把书报拿到更远的地方才能把字看清,而且所需的阅读距离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2.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度
开始时,晚上看书有些不舒适,因为晚上灯光较暗。照明不足不仅使视分辨阈升高还使瞳孔散大,由于瞳孔散大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弥散圈因而使老视眼的症状更加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在白天从事近距离工作也易于疲劳,所以老视眼的人,晚上看书喜欢用较亮的灯光。有时把灯光放在书本和眼的中间,这样不但可以增加书本与文字之间的对比度,而且还可以使瞳孔缩小。但是灯光放在眼前必然造成眩光的干扰,这种干扰光源愈接近视轴,对视力的影响就愈大,有些老人喜欢在阳光下看书,就是这个道理。室内光线,老年人可用提高照明度来改善视力。阅读材料,老年人对光亮对比度要求高,故应对老年人提供印刷清晰,字体较大,黑白分明的阅读材料,避免用蓝、绿、紫色背景。
3.视近不能持久
调节不足就是近点逐渐变远,经过努力还可看清楚近处物体。如果这种努力超过限度引起睫状体的紧张,再看远处物体时,由于睫状体的紧张不能马上放松,因而形成暂时近视。再看近处物体时又有短时间的模糊此即调节反应迟钝的表现。当睫状肌的作用接近其功能极限,并且不能坚持工作时,就产生疲劳。因为调节力减退,患者要在接近双眼调节极限的状态下近距离工作,所以不能持久。同时由于调节集合的联动效应,过度调节会引起过度的集合,这也是产生不舒适的一个因素,故看报易串行字迹成双,最后无法阅读。某些患者甚至会出现眼胀、流泪头痛、眼部发痒等视疲劳症状。由于调节反应的迟钝,经过努力可以看清近处物体,再看远处物体时,由于睫状体紧张不能马上放松,因而形成暂时近视。再看近处物体时又有短时间的模糊,即调节反应迟钝的表现,再继续发展,就会出现眼酸、眼胀痛、眼皮抽搐、眼干涩、畏光流泪、头痛、头晕、恶心、烦躁等一系列视疲劳症状,老视是中老年产生视疲劳的主要原因。
青光眼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青光眼有虹视现象,虹视是指病人发病时,看灯光会有一个彩虹样的光圈绕在灯光周围。外圈红色,内圈绿色或紫蓝色。这是由于眼压增高后,眼内液体循环障碍引起角膜水肿,产生折光改变所致。眼压恢复正常时,虹视就消失。但虹视并非青光眼的特有症状,晶状体混浊或结膜部有分泌物时也可发生,只是色调不如典型的虹彩那样鲜明。也不像青光眼的虹视具有发作性,同时也不伴有头痛等症状。
青光眼会导致视力下降,验光配镜视力矫正不到1.0(对数视力表为5.0),这种情况比较多,尤其高度近视者,配戴适度的眼镜后仍常有头痛眼胀感。由于高度近视眼的巩膜变长,弹性明显下降,当出现高眼压时,自觉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不能引起患者注意,医生也易漏诊,而视功能损害却日益加重。
青光眼还会导致眼胀、头痛、视物模糊,尤其是在情绪激动或在暗处停留过久(如生气、看电影电视或在暗室工作后),经过休息后可缓解,这是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又称作青光眼的小发作,多次反复出现后,有可能出现剧烈的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伴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时可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及脑血管病等。
癔症的临床症状主要有
分离症状
1、分离性遗忘:表现为突然不能回忆起重要的个人经历。遗忘内容广泛,一般都是围绕创伤性事件。这一遗忘的表现不能用使用物质、神经系统病变或其他医学问题所致生理结果来解释。固定的核心内容在觉醒状态下始终不能回忆。
2、分离性漫游:伴有个体身份的遗忘,表现为突然的、非计划内的旅行。分离性漫游的发生与创伤性或无法抗拒的生活事件有关。情感暴发:很多见。表现为情感分发泄,时哭时笑,吵闹,对自己的情况以夸张性来表现。发作时意识范围可狭窄。冲动毁物,伤人,自伤和自杀行为。
3、情感暴发:很多见。表现为情感分发泄,时哭时笑,吵闹,对自己的情况以夸张性来表现。发作时意识范围可狭窄。冲动毁物,伤人,自伤和自杀行为。
4、假性痴呆:给人傻呆幼稚的感觉。
5、双重和多重人格:表现为忽然间身份改变。比较典型的就是民间说的“鬼怪附体”。
6、精神病状态:发病时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与分裂症的区别主要在于幻觉和妄想的内容不太固定,多变化,并且很易受暗示。
7、分离性木僵:精神创伤之后或为创伤体验所触发,出现较深的意识障碍,在相当长时间维持固定的姿势,仰卧或坐着,没有言语和随意动作,对光线,声音和疼痛刺激没有反应,此时患者肌张力,姿势和呼吸可无明显异常。
眼睛老花临床表现
老花眼又称“视敏度功能衰退症”,最直接表现为近距离阅读模糊、疲劳、酸胀、多泪、畏光、干涩及伴生头痛等症状。中老年人常说的“四十七八,两眼花花”,“眼力差多了”、“眼神不济了”都属老花眼典型症状。大幅度降低工作效率,是这个病的最大祸害。和许多慢性病一样,初期老花眼往往得不到应有重视,发展成白内障、视力急衰症等严重疾病后才去治疗,增加了治愈难度。
本病是指40岁以上,视远尚清,视近模糊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老视,是人体衰老变化的一种表现,由于年龄增加而导致晶珠调节力减弱而发生的近视力下降。老视的程度与年龄的大小有一定的规律,但远视眼患者,老花眼出现要比正常眼为早,而近视眼患者出现此症要比正视眼晚些,或终身不用老花镜。
本病多为年老体弱者,肝之精渐衰,或劳瞻竭视,阴血暗耗,阴精不足,不能配阳,故目中光华虽可发越于外,但不能收敛视近。临床可见视远如常,视近则模糊不清,将目标移远即感清楚,故常不自主将近物远移。随年龄增长,即使将书报尽量远移,也难得到清晰视力,并可伴有眼胀、干涩、头痛等症状。年龄多在40岁以上。戴凸透镜后,近视力能提高。
丙肝临床症状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易慢性化。据观察研究,约40%-5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余为自限性经过;从hcv发展成慢性肝炎平均约为10年,肝硬化平均约20年,少数患者恶变成为原发性肝细胞癌需30年。
·丙型肝炎是由HCV引起的,有I, II, III型,HCV是变异性很强的黄病毒,现已知这是一种单链DNA病毒,有脂膜,属被盖病毒或黄病毒,直径30-50nm。肝组织被损伤以细胞毒表现为主。感染HCV后形成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变成慢性肝炎的机率比乙肝更高,病程呈慢性化。
由于丙肝潜伏期症状不明显,患者感染后一般不知情,直到多年后发病才知道,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由于目前尚未有疫苗预防丙肝,早查早治才是关键。丙肝常见急性期症状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上腹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有些患者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通常,丙肝会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进行传播,凡曾接受过输血,共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检查、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与丙肝患者共用过剃须刀、牙刷、有过不洁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或者有过文身、文眉、穿耳孔等皮肤黏膜损伤的人群均属于高危人群,当出现不适等症状时应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检测。
流感临床症状
潜伏期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多发群体
流感多发于活动范围较大或聚集性活动较多的青少年和青壮年,机体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儿童或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易发展成重症病例而致命。
疾病表现
1、单纯型流感:急性起病,体温39~40℃,伴畏寒、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明显,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可有流涕、鼻塞、干咳等。查体:急性病容,咽部充血红肿,无分泌物,肺部可及干性啰音。
2、肺炎型流感:较少见,多发生于老人、小孩、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原因:原发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混合细菌病毒肺炎。表现: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呼吸急促、紫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痰培养 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
3、中毒性流感: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表现为高热不退,血压下降,瞻望、惊厥、脑膜刺激征等脑炎脑膜炎症状。
4、胃肠炎型流感:少见,以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毒型流感:极少见,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
胃肠型流感:除发热外,以呕吐、腹痛、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
特殊人群流感临床表现
①儿童流感:在流感流行季节,有超过40%的学龄前儿童及30%的学龄儿童罹患流感。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腹泻。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败血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在小儿,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
②老年人流感:65岁以上流感患者为老年流感。因老年人常常存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原发病,因此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多较重,病情进展快,发生肺炎率高于青壮年人,其他系统损伤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电图异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塞,也可并发脑炎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等。
③妊娠妇女流感:中晚期妊娠妇女感染流感病毒后除发热、咳嗽等表现外,易发生肺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发病2天内未行抗病毒治疗者病死率明显增加。
④免疫缺陷人群流感: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人群、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流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由于易出现流感病毒性肺炎,发病后可迅速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紫绀,病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