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检查需注意事项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检查需注意事项
检查前一天晚餐吃少渣饮食,晚上休息好。检查当日全天禁止使用刺激性食物。
检查完毕后,安静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半小时内禁止饮食。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需提高谨慎
胃肠介绍说,患有该病会引起患者溃疡,胃炎,严重的还会导致胃癌,冠心病,给患者朋友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那么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吗?廊坊友谊医院胃肠科专家介绍
1.目前,已经确认幽门螺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中的4种疾病密切相关:慢性胃病、消化性溃疡病、胃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样恶性淋巴瘤。
2.幽门螺杆菌的危害不仅仅在于此,它还会导致胃炎患者久治不愈,甚至与上消化道疾病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的诱发和复发与幽门螺杆菌有着必然的联系。
3.幽门螺杆菌重要毒性物质尿素酶可以分解口腔内的尿素等物质产生难闻的、严重的氨臭味,所以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与口臭有着密切的关系。
4.幽门螺杆菌通常寄居在人体胃的幽门部,是引起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而且幽门螺杆菌不仅在胃粘膜上寄生作祟,还会在口腔内寄生,特别是牙菌斑里含量最多,引起顽固性口臭。
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吗?温馨提醒: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极强,如果检查出病情,需要及时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的预防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CHEMTRON)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为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幽门螺杆菌检测工具。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人-人”“粪-口”是幽门螺旋杆菌的主要传播方式和途径,亦可通过内镜传播。而且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父母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它家庭高得多。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调查提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家庭中的“健康人”,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为64%,明显高于同年龄组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家庭的“健康人”(13%)。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忌烟、酒、咖啡及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物质可降低某些药物的生物活性从而减低治疗效果。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胃内PH值是影响因素,应尽量避免使用在酸性环境下容易失去抗菌活性的药物。
根除幽门螺杆菌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无窗的卫生间要定期紫外线灯30分钟以上时间杀菌消毒。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粘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幽门螺杆菌致病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粘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幽门螺杆菌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1.亚洲人使用筷子在一个大碗里吃菜的习俗,使唾液里的细菌有机会通过筷子传播到食物上并在相互传染。当然,这种用餐方式还可传播其他疾病,所以我国医学家早就呼吁:要改变用餐方式,宜选择分餐制或使用公筷。
2.科学家在一些拉美国家的饮水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研究还发现这些细菌可在河水中存活3年。专家也证实幽门螺旋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因此,要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吃熟食不吃生食,牛奶则要在消毒后再饮用。
3.幽门螺旋杆菌是经口腔进入人体的,因为这种细菌常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牙垢与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就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胃病与胃癌的重要措施。在中国都有不少婴儿感染幽门螺杆菌,经过研究发现,婴儿感染幽门螺杆菌都与大人口对口喂食有关系。因此如果有幽门螺杆菌存在的父母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以免影响自己孩子的身体健康。非洲小孩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也是母亲习惯先咀嚼再喂食的缘故。
4.实验证明,溃疡病患者与人接吻,也有传播此病的危险,应加警惕。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经常使用的餐具也一定要严格的消毒。
6.牙具等清洁用品不要放在卫生间内,一定要放在通风的地方。而卫生也需要经常的通风以及接受阳光的照射,卫生间在阴面的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5-10分钟即可。
7.定期到医院接受幽门螺杆菌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检查
1、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胃镜检查并同时取活组织作组织学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内镜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见红斑(点状、片状、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及渗出等基本表现;有时可见糜烂及胆汁反流。由于内镜所见与活组织检查的病理表现常不一致,因此诊断时应两者结合,在充分活检的基础上以活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准。
2、幽门螺杆菌检测
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时可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并可在内镜检查时多取1块组织作快速尿素酶检查以增加诊断的可靠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可在胃镜复查时重复上述检查,亦可采用非侵人性检查手段,如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及血清学检查(定性检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但近期应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等药物者会使上述检查(血清学检查除外)呈假阴性。
如何根治幽门螺杆菌
如何根治幽门螺杆菌?根治幽门螺杆菌好经验分享,解决幽门螺杆菌反弹的难题。
很多人都认为,根治幽门螺杆菌是特别难的事,认为很难彻底杀灭。同时他们又认为根治幽门螺杆菌是特别简单的事,吃抗菌素就OK了,不需要在注意别的啥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彻底根治幽门螺杆菌需要完整的流程,从检查到治疗,再从治疗到愈后,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就无法彻底根治幽门螺杆菌。
如何根治幽门螺杆菌?
第一步:全面系统的检查
一般来说,我会选择C14做初步检查,如果幽门螺杆菌超标,我会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方便治疗。
第二步:科学合理的治疗
一般来说,一线治疗我会选择经典三联: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或者益生菌治疗:卫悦可益生菌。经典三联价格便宜,经济压力小,比较容易坚持。益生菌根除率高,但是价格略贵。
然后在进行一个疗程后,进行复查。如果此时幽门螺杆菌指标恢复正常,我会停止治疗做好愈后,避免过度治疗造成耐药性。如果此时幽门螺杆菌指标依然高,我会调整用药方案,比如用呋喃唑酮替换甲硝唑,在经典三联基础上加入益生菌制剂,就能够提高根除率。
第三步:严格的愈后护理
在复查幽门螺杆菌被完全清除之后,我会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严格遵守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注意事项,给胃部微生态形成创造时间,来恢复胃对于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力。
第四步:定期复查:
在之后的每年,我会进行一次幽门螺杆菌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幽门螺杆菌。一旦出现反弹迹象,就及时采取治疗办法。没有发现幽门螺杆菌,则使用一个月的卫悦可益生菌,维持胃部微生态环境,保护胃部免疫力。
如何根治幽门螺杆菌?看完我的经验之后,我想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总是杀不死、老反弹了。关键是方法不正确,有些环节没有做到位。
幽门螺旋杆菌的介绍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首先由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二人发现,此二人因此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为使用最广泛的幽门螺杆菌检测工具。
胃肠炎检查方法
一、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几乎100%的慢性胃炎,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以上胃溃疡中可查出幽门螺杆菌(HP)检测阳性。因此,一定要做幽门螺杆菌检查。
HP-C13呼气胃病检测系统检测幽门螺杆菌系列是现代检测技术的产物。C13呼气胃病检测系统已被公认为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方法,全程诊断过程约30分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杆菌检查的“金标准”。
二、电子肠镜:对于肠炎的患者来说,要想清楚的了解病变必须做常见检查,通过柔软的镜身伸入到肠道内,把里边的溃疡、糜烂、充血等情况清晰的呈现在三维立体视频上,可以很清楚的看清病变的部位、糜烂、充血的程度。
三、胃肠彩超检查:"三维立体胃肠彩超检查"是利用"美国(APOGEE)纳米胃肠超声系统"实现体外无创伤、无痛苦、非介入的新型胃肠病检查方法。具有三维成像技术,可以使图像更加清晰,逼真。能分清胃肠粘膜有无糜烂,水肿,及肿块的发生。
这些检查项目都会对肠胃炎的确诊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如果怀疑自身患有该病,就一定要及时到医院逐项的开始做检查,以便能提供一些可靠的参考数据。另外,小编建议患者在确诊之后,就要尽快接受相关药物等方面的治疗。
怎么治疗才能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1、全面检查
选择C14做初步检查,如果幽门螺杆菌超标,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方便治疗。
2、合理治疗
一般来说,一线治疗会选择经典三联: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或者益生菌治疗:卫悦可益生菌。经典三联价格便宜,经济压力小,比较容易坚持。益生菌根除率高,但是价格略贵。
然后在进行一个疗程后,进行复查。如果此时幽门螺杆菌指标恢复正常,会停止治疗做好愈后,避免过度治疗造成耐药性。如果此时幽门螺杆菌指标依然高,会调整用药方案,比如用呋喃唑酮替换甲硝唑,在经典三联基础上加入益生菌制剂,就能够提高根除率。
3、愈后护理
在复查幽门螺杆菌被完全清除之后,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严格遵守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注意事项,给胃部微生态形成创造时间,来恢复胃对于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力。
4、定期复查
在之后的每年,进行一次幽门螺杆菌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幽门螺杆菌。一旦出现反弹迹象,就及时采取治疗办法。没有发现幽门螺杆菌,则使用一个月的卫悦可益生菌,维持胃部微生态环境,保护胃部免疫力。
胃溃疡的检查项目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确诊胃溃疡首选的检查方法。胃镜检查不仅可对胃黏膜直接观察,还可直接取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内镜下胃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也有呈线形,边缘光整,底部覆有灰黄色或灰白色渗出物,周围黏膜可有充血、水肿,可见皱襞向溃疡集中。
(2)X线钡餐检查
X线钡餐检查适用于对胃镜检查有禁忌或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者。溃疡的X线征象包括龛影及胃大弯侧痉挛性切迹。
(3)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检测是消化性溃疡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前者需通过胃镜检查取胃黏膜活组织进行检测,主要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和幽门螺杆菌培养;后者主要有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及血清学检查(定性检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
什么方法可以检查肠胃型口臭
口臭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其发现者Marshall博士吞食含有大量幽门螺杆菌的菌液以证实细菌的致病性,数天后其同事报告其口腔中散发出难闻的臭味。大量研究证实,85%~90%的口臭来源于口腔,研究幽门螺杆菌与口臭之间的关系,界定口腔条件尤为重要。通常检查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会使患者承受很大地痛苦,而且检测结果不够准确。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巴里·马歇尔(Barry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 Warren)关于它的研究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CHEMTRON)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为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幽门螺杆菌检测工具。
C14Hp测定仪在一定程度上解 决了这一难题。C14Hp测定仪采用碳十四同位素呼吸实验的方法,能够无痛、有效地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不需要做胃镜,也不需要取得胃活检组织,患者只需进行特定的呼气试验,即可诊断出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从胃肠诊疗中心了解到,呼气C14Hp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系列是被称作胃病检验史上的里程碑式的现代检测技术的产物。
幽门螺杆菌的简介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1893年,意大利病理学家Bizzozero首次报告在哺乳动物胃内发现螺旋形微生物,1982年,西澳大利亚病理科医生Warren发现135例曲形和S形细菌,结果以书信形式发表在著名杂志《柳叶刀》上。1989年,Goodwin等人将其命名,得到学术界的承认。巴里·马歇尔(Barry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 Warren)关于它的研究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CHEMTRON)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为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幽门螺杆菌检测工具。
非萎缩性胃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胃镜检查并同时取活组织作组织学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内镜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见红斑(点状、片状、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及渗出等基本表现;有时可见糜烂及胆汁反流。由于内镜所见与活组织检查的病理表现常不一致,因此诊断时应两者结合,在充分活检的基础上以活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准。
2.幽门螺杆菌检测
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时可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并可在内镜检查时多取1块组织作快速尿素酶检查以增加诊断的可靠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可在胃镜复查时重复上述检查,亦可采用非侵人性检查手段,如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及血清学检查(定性检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但近期应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等药物者会使上述检查(血清学检查除外)呈假阴性。
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一定致病
“幽门螺杆菌容易传染,但感染之后不一定会引起胃肠道疾病。”
虽然医学上证明幽门螺杆菌与很多慢性胃肠道疾病以及癌症有脱不掉的干系,但是感染后出现胃肠道疾病的人群也只有40%~60%,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比如饮食不规律、不卫生等。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原因之一,但并非必然致病,感染后不必惊慌。
“有些患者一看自己感染幽门螺杆菌,检查呈阳性,就主动要求吃药治疗,这大可不必。”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可能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但只要没有出现病症,就不用治疗,任凭其持续感染也无妨,平时需注意饮食规律,生活规律,增强抵抗力,定期复查。
幽门螺杆菌会传染吗 哪些人要筛查幽门螺杆菌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建议筛查幽门螺杆菌。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属于胃癌发病的高危人群,他们去筛查幽门螺杆菌是非常有意义,若查出是阳性应尽快根治,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
对于经常上腹胀、痛,有胃炎病史的人群,首选的检查并不是幽门螺杆菌,而应该是胃镜,胃镜检查可以避免胃癌、贲门癌等消化道恶性疾病的漏诊。医生在做内镜检查的同时,可以在镜下取胃黏膜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
浅表慢性胃炎的检查
1.胃镜检查
是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2.幽门螺杆菌检查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可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检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门螺杆菌的抗体。另外还可以在浅表性胃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检查,作为追查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