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长期负重运动易患心脏病吗

长期负重运动易患心脏病吗

这种现象在运动爱好者和运动员身上经常出现。一旦遇到此情况,人应该马上休息,放弃比赛或者运动。此前一些运动员猝死的先例,有很多就是患者之前感觉到心率失常,但硬着头皮继续比赛,结果在剧烈运动情况下出现心脏骤停所致。所以,运动不当对心脏造成伤害。

专家解释说,临床上医治过的心脏病患者有一部分完全没有运动,也有一部分有着常年的运动习惯。这些经常运动却患上心脏病的人,往往是一些运动过度的人。专家解释,运动过度,使心率达到每分钟150到170下,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血管里的斑块就容易脱落。运动过度导致的另一种伤害是,让患者夜晚心率过低,尤其是在晚上12点到2点之间,心率达到最低点。这时就容易导致心脏骤停、传导阻滞,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真正有益于心脏健康的运动是适量的有氧运动,心率达每分钟110次到120次即可。太多剧烈的无氧运动对心脏可能有伤害。尤其是有心脏病的人,更不要觉得运动有益健康就盲目锻炼,结果适得其反。

过劳易患心脏病吗

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劳,这就好比很少有患了病的人还生龙活虎,很多疾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劳,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甚至可作为就诊的参考症状。人如果经常工作时间过长,休息不好,处于紧张、压力较大的状态下,就会焦虑、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反应中,引发人体心脏、大脑、肺脏、肾脏等疾病的发生而导致死亡。而在过度疲劳引发的死亡中,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脏病占主导地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过量的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都会引发心脏猝死。

"人是有可能被累死的,许多疾病也是'累'出来的。当人类基本上控制了烈性传染病之后,因为过度疲劳而导致的体质下降与疾病就成为现代人的首要敌人了"。曾有医学专家这样说过。

在人们印象里,心脏病突发一般只会发生在那些原本就发现有心脏病的人身上,实际上不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几十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心室颤动(简称室颤)。而室颤可能发生在已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身上,也可能发生在心脏正常的人身上。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天气寒冷等,都可能使原有心脏病急剧加重,如果得不到及时抢救,就会引起死亡。此外,心功能本身就存在问题的患者猝死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5--10 倍,尤其在过度疲劳等因素刺激下更容易猝死。

猝死的发生都很突然,但并非无法预防,我院专家提醒人们应定期体检。老年人及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中青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以及吸烟、喝酒者,都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除了心电图检查外,心脏超声检查可检测到心脏结构异常的疾病,64排CT或冠状动脉造影可检测出心脏血管病变的情况。

老年人怎样预防骨质疏松症

注意饮食均衡

注意饮食均衡,并吸收适量的钙质和维他命D,如多进食深绿色叶蔬菜,奶类和豆品类食品等,都对骨骼健康甚有帮助。另外研究发现,适量的负重运动能刺激和加强老年人骨骼生长、增加骨质,强化骨骼。

加强负重运动

负重运动就是一些对骨骼构成适当负荷的运动,例如步行或跑步时,身体的重量便对双腿构成负荷,举起重物或与阻力抗衡等运动亦属于负重运动。负重的耐力训练包括步行运动、太极、舞蹈等,而太极和舞蹈还可以训练平衡,有助预防跌倒。老年人应每周做5-7次,每次约30分钟的运动,并应达到中等运动量,即运动时心跳及呼吸速度略增,但仍可自如地谈话。器械健身运动、举哑铃或沙包等属于锻炼体能力量的运动,应每周2-3次,每个动作10-15下为一组,每次2-3组,及应使用适当的重量,即运动后肌肉只感到略为疲倦,而不会过份酸痛。

运动时注意事项

应在开始时选择较轻量的运动类别,运动时间亦宜较短,做负重运动时更要由较轻的重量开始,待适应后才慢慢增加重量,以免做成损伤或意外。患有心脏病、血压高、糖尿病、关节炎等长期病患者,或已知属严重骨质疏松者,应先请教医生另外不要在太饱、太饿、太冷或太热的情况下运动,运动前应作5-10分钟热身及伸展运动,运动后也要作5-10分钟缓和运动。运动时应保持正常呼吸,而且要量力而为,发现身体不舒服,就立即停止就医咨询。

肛瘘是怎么引起的

造成肛瘘的原因主要有:

1.饮食不节,过食辛辣;

2.长期便秘,或久泻、久痢等;

3.长期负重运行,或久坐久站等;

4.女性妊娠、分娩,肝硬化疾病等。


常食香肠易患心脏病

培根、香肠、热狗等加工类肉食是不少人餐桌上的常客。美国哈佛大学最新研究显示,经常食用加工类肉食可能增加患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有害人体健康。这一研究结果由美国《循环》月刊发表。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研究近1600项世界各地相关成果,探求食用红肉与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关联。

他们把红肉分为加工类红肉和未加工类红肉。其中,经过烟熏、腌制或添加盐、化学防腐剂等物质的红肉均属于加工类,包括培根、香肠、腊肉、热狗、各类熟食和午餐肉等。未加工红肉包括牛肉、羊肉、猪肉,不包括禽肉。

研究发现,平均每天食用50克加工类肉食的人患心脏病风险增加42%,患糖尿病风险增加19%。每星期至多吃一次的人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较小。

与此同时,只吃未加工红肉的人患以上两种疾病的风险没有增加。

研究人员说,虽然吃肉与患心脏病、糖尿病之间存在关联,但食用未加工的牛肉、猪肉和羊肉没有增加患病风险。他们由此推断,盐和化学防腐剂可能是导致以上两种疾病的真正原因。

失眠患者更易患心脏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压力越来越大,失眠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大部分人并不认为失眠是一种疾病,但是大家知道吗,失眠会危害心脏健康。

挪威一项新研究发现,失眠不仅会导致睡不好觉,而且会使心脏病危险增加45%。

新研究中,挪威科技大学拉尔斯·埃里克·洛桑德博士及其研究小组收集了参加1995~1997年挪威一项全国健康调查的近5.3万名男女参试者的相关数据,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参试者的睡眠习惯。在为期11年的跟踪调查中,2400人心脏病首次发作。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没有睡眠问题的人相比,几乎每天都睡不好觉的人心脏病危险增加45%,入睡困难的人心脏病危险增加30%,睡醒后感觉身体没有恢复的人心脏病危险增加27%。

研究人员将导致失眠的其他各种因素纳入考虑范畴之后,研究结果依然成立。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血压、血脂、糖尿病、体重、锻炼情况、抑郁和焦虑等。研究人员表示,大约有33%的人存在至少一种失眠症状。另外,早期多项研究已发现心脏病与失眠症和高血压都存在关联。

尽管失眠与心脏病危险增加之间关联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是新研究负责人洛桑德博士认为,睡眠问题可能会增加高血压或炎症几率,进而导致心脏病。纽约大学心血管医学教授爱德华·A·费舍尔博士也表示,所有新陈代谢过程都受“昼夜节律”变化的控制,而昼夜节律与“睡眠-清醒周期”密切相关,睡眠不良必然增加心脏病危险。

脖子粗真的易患心脏病

脖子粗易得心脏病,很多人都知道腰粗不健康,腰围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成正比,没想到,颈围也这样重要啊!双下巴、粗短脖子,别不在乎,这可能是心脏不健康的信号。美国科学家最近一项研究指出,脖子越粗的人,体内“好胆固醇”含量就会越少,同时血糖会更高,而“好胆固醇”偏低和血糖偏高都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对此,美国科学家这样解释:颈围是测量人上半身脂肪的“天然方法”,而上半身脂肪与心脏病密切相关。

这一研究结论很受医学界欢迎,因为“它让临床医生们可以使用另外一种方法评估病人的肥胖程度”。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排除一切使脖子变粗的干扰因素后,如果发现自己平时穿的衣服领子都变紧了,就该引起重视了。脖子粗不粗,很好判断,而且,现实生活中,脖子短的人,相对会比较肥胖,并发鼾症的情况较多,这可能会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所以近些年,一直有人提出脖子长短可能与心脏病有关的假设。

但相对于腰围来说,影响颈围的干扰因素很多,如果一个人工作、生活中频繁使用颈前或颈后肌肉群及胸锁乳突肌,脖子就会因受负荷多而发达,造成颈部变粗,比如练健美的人、体力劳动者,以及一些习惯使用头部承载重物的少数民族等。此外,甲状腺疾病也会造成脖子变粗。

所以,大家也不要听到“脖子太粗易患心脏病”就紧张。从根本上讲,体内脂肪太多总会对心脏产生危害,无论这些脂肪长在哪个部位。因此,问题的关键还是控制体重。

以上最新研究结论是美国MRC临床科学中心教授吉米·贝尔和弗雷明汉心脏研究学会专家调查了3300名平均年龄为51岁的志愿者,并测量了这些人的颈围后得出的。

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男性颈围每增加3厘米,体内高密度胆固醇平均降低0.12mmol/L,女性降低0.15mmol/L。同时,颈围每增加3厘米,男性平均血糖值增加0.17mmol/L,女性增加0.12mmol/L。

戒荤者易患心脏病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健康,更将素食与健康画上了等号。但实际上,这种不懂得膳食搭配的戒肉嗜蔬的方法,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由于人们已知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肥胖都与膳食营养有关,应当遵循的膳食营养原则为: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这使得不少人认为,吃素更能使身体保持健康。殊不知,物极必反。长期吃素、鲜有鱼肉者,由于容易缺乏叶酸、维生素B12和肉碱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血管内皮功能反而会比非素食者差,更容易患上心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长期素食者患有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及中风)的危险比非素食者高30%。素食者的血管内膜较一般非素食者厚15%,血压也平均高出5mmHg。

究其原因,体内同型半胱氨酸这种蛋白质就像毒素,能增加人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而肉类所含的叶酸能清除这种毒素。此外,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而动物蛋白是优质蛋白。如果长期吃素,人体容易缺少必需的赖氨酸、维生素A、B和铁、锌等微量元素,结果使人体免疫力降低,视力和记忆力减退,贫血和消化不良等疾病也会接踵而来。

日吃二两瘦肉很安全

营养学家提倡清淡饮食,但并不是说不吃荤食。即便是心脏病患者,也应注意膳食搭配。实际上,每天吃二两瘦猪肉(胆固醇含量是81毫克)或吃二两瘦牛肉(胆固醇含量更低,为 58毫克)不仅很有必要,也是很安全的。此外,如果有条件,心脏病患者还可以每天喝50克以下的红葡萄酒。有资料显示,每天喝少量红葡萄酒的人死于冠心病者要比不饮用者少一半。当然喝多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长期负重运动易患心脏病吗

运动员以及经常运动的人,心率会比正常人稍慢一些。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心脏有更多空间来适应运动。而平时较慢的心率,一旦因为某些因素,在非比赛或者运动的状态下改变,出现心率稍快时,人就容易感觉到不适,哪怕是在做一些准备运动时,也会感觉到强烈不适。

这种现象在运动爱好者和运动员身上经常出现。一旦遇到此情况,人应该马上休息,放弃比赛或者运动。此前一些运动员猝死的先例,有很多就是患者之前感觉到心率失常,但硬着头皮继续比赛,结果在剧烈运动情况下出现心脏骤停所致。所以,运动不当对心脏造成伤害。

专家解释说,临床上医治过的心脏病患者有一部分完全没有运动,也有一部分有着常年的运动习惯。这些经常运动却患上心脏病的人,往往是一些运动过度的人。专家解释,运动过度,使心率达到每分钟150到170下,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血管里的斑块就容易脱落。运动过度导致的另一种伤害是,让患者夜晚心率过低,尤其是在晚上12点到2点之间,心率达到最低点。这时就容易导致心脏骤停、传导阻滞,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真正有益于心脏健康的运动是适量的有氧运动,心率达每分钟110次到120次即可。太多剧烈的无氧运动对心脏可能有伤害。尤其是有心脏病的人,更不要觉得运动有益健康就盲目锻炼,结果适得其反。

儿童电视迷易患心脏病

英国心脏病基金会警告,老泡在电视机前的年轻新一代,长大后大有可能要面对患上心脏病的危机,除非这些儿童“电视专家”多做运动及遵照较健康的饮食模式,否则会有愈来愈多人年纪轻轻便死于冠心病。

基金会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超过三分之一英格兰及威尔士地区的儿童,未达建议的最低运动量,其中数青春期少女最不活跃。

基金会发言人表示:“年轻猝亡率近年持续下降;但随着儿童缺乏运动,数字势将再次上升,因此我们是时候要作出行动改善扭转这情况。”

目前,肥胖被公认为日趋严重的青少年问题,少年人大都花大量时间看电视或玩电脑,并爱好快熟、营养差的“垃圾食物”,导致身体健康差劣。

为对抗患上心脏病的危机,当局建议五至18岁的青少年,每天至少做一个小时适度运动,如踏脚车,跑步,跳舞或其他竞技运动等。

相关推荐

​警惕!女人吸烟更“伤心”

挪威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吸烟女性比不吸烟女性第一次心脏病的时间要早15年,而男性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第一次心脏病的时间差为8年,低于女性。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9月2日报道,来自挪威樱兰迪特医院的莫滕·格朗地维格博士和他的同事,研究了1784名第一次心脏病的病人。他们发现,吸烟女性第一次心脏病的年龄为66岁,而不吸烟女性的病年龄为81岁。不吸烟男性第一次心脏病的年龄为72岁,而吸烟男性的病年龄

痔漏的原因

痔漏(亦称痔瘘)是痔疮,肛瘘,肛裂,肛周脓肿等肛周疾病的统称,发病机理是直肠末端的黏膜下层和肛管,肛缘壁皮下静脉血回流障碍,形成曲张,淤积,慢性炎症刺激组织细胞,形成像静脉瘤样团块组织,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按轻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肛瘘是肛管直肠同肛门周围邻近组织器官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不正常瘘道,造成粪便,分泌物外渗,溢出。造成痔漏,肛周疾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一是饮食原因

如何预防心脏病

1.扩大心脏病风险评估范围英国《BMC医药》杂志刊登最新研究发现,只考虑到年龄、血压、胆固醇等因素的美国弗莱明翰心脏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该模型预测心脏病风险为低级的人群中发生的心脏病占总病例的1/3。因此心脏病风险预测还应该考虑家族史、吸烟酗酒等生活方式和体重指数(BMI)等因素。2.增加举重运动《力量与训练研究杂志》2010年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指出,为了保持心脏健康,除了游泳、跑步

乐观的人不容易心脏病

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促进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生活乐观者心脏病的可能性大大低于悲观者。研究选择了586名30至59岁有家庭心脏病史的人作为对象。这些人本身没有心脏病,但他们的兄弟姐妹曾在幼年时期过此病。在对这些人跟踪调查5至12年后,研究人员发现有70人在此期间,受到不同程度心脏病的困扰,乐观者心脏病的人数仅为悲观者的一半。研究人员指出,预防心脏病,多一些欢乐要比多吃一些

心律失常的人有哪些

身体健康的人在生活中也不可能不得病,谁也无法保证一辈子不吃药,同样一个人也不可能没有情绪不激动的时候,而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药物不良反应和疾病都可能引起心律失常。通常情况下,严重心脏病者,因为心肌传导系统和心肌本身受损伤,严重影响心肌电活动,心电图上表现出心律失常的机会多一些。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往往见到心脏扩大、心肌肥厚,甚至出现期前收缩和传导阻滞;缺血性心肌病易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

关于心脏病的八个误解

1、心脏病是中老年人疾病尽管常见的冠状动脉变窄、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一般都发生在中老年阶段,但其“祸根”却在青少年时期就种下了。甚至幼儿期的主动脉也可形成比例很高的“脂肪条层”——这是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先兆。曾有人对非正常死亡(车祸、事故等)的年轻人做尸解发现,高达75%的人有冠状动脉变窄的现象。所以,从两三岁幼儿起就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这可以降低成年以后心脏病的危险。2、

老人滥服壮阳药易心脏病

当前的“壮阳药”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治疗性功能障碍为目的的药物;另一类是用于滋阴壮阳、强身健体、偏重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性保健药品;还有一类是用以加强兴奋、刺激性活动、增加性反应的药物。凡“壮阳”之药多温热燥烈,如果是肾阳虚衰者,只有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地适当服用,才有可能使减退的性功能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若为阴虚火旺者,服用则如火上浇油,会出现各种弊端。西药中的“VIAGRA”更有诸多副作用,不少5

心脑血管疾病怎么预防 忌性子急

性格对心脑血管的影响,长久以来都受到了专家们的关注。在既往没有心脏病的成年人中,爱发火、常对人怀有疑心的人,心脏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19%。研究人员认为,性子急的人,通常心理压力也较大,因此易心脏病。此外,急性子容易发火,情绪激动会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进而促发心脑血管急症发生。

怎样能锻炼不易心脏病

散步:散步事宜各类人群进行的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舒展筋骨,还能促进我们的肠道吸收,关键是对我们的心肌收缩力有这明显的提高,这就帮助我们的外周血管有效扩张,给我们的心功能带来增强,防治心脏病的效果。还可以帮助心绞痛者们改善病情。我们每日取出些时间溜达一次就可以了。保持20分钟的时间,对于身体状况不错的人群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慢跑:慢跑是一种有氧运动长期的锻炼能够帮助我们控制体重,很好的改善心功

孕期脾气大 孩子易心脏病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研究发现,如果准妈妈们在怀孕时经常生气、发怒,孩子出生后的心律变化就较小。专家解释,心律变化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健康情况,因为它反映着身体为适应外界而自我调整的过程,比如不同的呼吸节拍就会影响到心律改变。但是,如果心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心律变化过小,就更容易被感染而心脏疾病。成年人心律变化越小就越容易心脏疾病,也正是这个道理。研究同时发现,准妈妈们怀孕期间发怒时体内的激素变化也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