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炎分别有几个症状
骶髂关节炎分别有几个症状
骶髂关节炎有什么明显的症状,骶髂关节炎最主要也是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疼痛,也是引发身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骶髂关节炎这种疾病在发病期的特点就在于可以隐匿性发作,并且发作的同时伴有持续钝痛产生,疼痛时间主要是在人体活动后比较明显,休息片刻后病情疼痛可得到缓解。
紧随病情的加重,骶髂关节部位活动受到因为疼痛受到严重限制,休息时疼痛也会产生。在患者睡觉时因为骶髂关节的肌肉发生损伤,不能对关节起到保护作用,导致睡觉时不能可以和患者清醒时一样限制疼痛感,容易让患者在睡眠时因为疼痛疼醒。
患者在第二天睡醒后会出现起床后病灶处僵硬,粘连在一起的感觉,发生僵硬是在告诉患者滑膜炎的产生。和类风湿关节炎不同的是,时间较为短暂,多数情况下不会超过半小时,粘连在一起的感觉就是粘着在一起的关节静止一段时间后,使准备活动关节发生僵硬,犹如粘连在一起,轻微的活动后感觉得到缓解。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
根据病史,有下列表现应考虑炎症性脊柱病:
①腰背部不适隐匿性出现;
②年龄<44岁;
③持续3个月以上;
④清晨时僵硬;
⑤活动后症状有所改善.有上述病史,x线片有骶髂关节炎征象,即证实为脊柱病;进一步排除牛皮癣、炎性肠病或Reiter氏综合征,即可作出原发性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而不要等到脊柱明显强直时才明确诊断.
目前常用的AS临床诊断标准为1965年提出的纽约诊断标
(1)腰椎在前屈,侧弯,后仰不个方向皆受限;
(2)腰椎或腰背部疼痛或疼痛史3个月以上;
(3)胸部扩张受限,取第4肋间隙水平测量
根据上述临床标准及骶髂关节炎x线改变分级。
确诊AS为:
①双侧骶髂关节炎A或IV级,同时至少有上述临床标准中之一项者;
②单侧骶髂关节炎III或IV级,或双侧骶髂关节炎II级,并具备临床标准第1项,或具备临床标准第2项及第3项者。
可疑AS为:双侧能骶髂关节炎a或N级,但不具备任何一项临床标准者。
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指南
1.纽约标准(1966年):有X线片证实的双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按前述0~Ⅳ级分级),并分别附加以下临床表现的1条或2条,即:①腰椎在前屈、侧屈和后伸的3个方向运动均受限;②腰背痛史或现有症状;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2.5 cm。根据以上几点,诊断肯定的强直性脊柱炎要求有: X线片证实的Ⅲ~Ⅳ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并附加上述临床表现中的至少1条;或者X线证实的Ⅲ~Ⅳ级单侧骶髂关节炎或Ⅱ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并分别附加上述临床表现的1条或2条。
2.修订的纽约标准(1984年):①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④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如果患者具备④并分别附加①~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3.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标准:炎性脊柱痛或非对称性以下肢关节为主的滑膜炎,并附加以下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即:①阳性家族史;②银屑病;③炎性肠病;④关节炎前1个月内的尿道炎、宫颈炎或急性腹泻;⑤双侧臀部交替疼痛;⑥肌腱末端病;⑦骶髂关节炎。
骶髂关节炎如何锻炼
骶髂关节炎是关节炎中很常见的一种。骶髂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炎一样,它的临床主要症状为疼痛,疼痛的部位主要集中在髋臀部,疼痛的时候没有办法进行承受。因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平时的锻炼。
那么,骶髂关节炎如何锻炼专家表示,骶髂关节炎随着病情的好转,患者应加强骶髂关节的相关锤炼,以促进功能的恢复,其锻炼方法遵循适度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骶髂关节炎的锻炼方法具体如下:
1、站位髋关节锻炼法:患者站立,双手向下按压固定两侧铭前上棘处,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揽关节各20次,上提患臀及息侧下肢20次。
2、卧检髋关节锻炼法:患者健侧卧位,患胶在上伸直,做前屈、后伸、外展动作(注意;膝关节应伸直)各20一30次。其范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间的区别
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相似之处,当A族溶血性链球菌侵犯腰椎和骶髂关节时,都会出现腰骶部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但类风湿性关节炎常侵犯四肢小关节,以手指关节为主,常伴有周身其它关节疼痛、症状的现象。而强直性脊椎炎多表现为腰椎、骶髂关节疼痛、僵硬,早晨尤为严重。化验检查时类风湿因子常为阴性,而HLA-B27阳性,这是区分两种疾病的重要指标。
两侧骶髂关节炎的症状
骶髂关节炎是关节炎中的骨关节炎的一种分支。大多数的骶髂关节炎并不是单独的一个疾病,而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许多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发病初期表现为骶髂关节炎,所以诊断出骶髂关节炎还是不够的,应进一步检查是何种原因引起的。但是骶髂关节炎一般与坐骨神经不相关。
1、疼痛:疼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特点为隐匿发作、持续钝痛,多发生于活动以后,休息可以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关节活动可因疼痛而受限,甚至休息时也可发生疼痛。睡眠时因关节周围肌肉受损,对关节保护功能降低,不能和清醒时一样限制引起疼痛的活动,患者可能疼醒。
2、晨僵和粘着感:晨僵提示滑膜炎的存在。但和类风湿关节炎不同,时间比较短暂,一般不超过30分钟。粘着感指关节静止一段时间后,开始活动时感到僵硬,如粘住一般,稍活动即可缓解。上述情况多见于老年人、下肢关节。
3、其他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挛曲、不稳定、休息痛、负重时疼痛加重。由于关节表面吻合性差、肌肉痉挛和收缩、关节囊收缩以及骨刺等引起机械性闭锁,可发生功能障碍。
强直性脊柱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体格检查 骶髂关节炎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表现之一,通过体格检查可初步判断有无骶髂关节炎。(1)直接按压骶髂关节:患者俯卧,检查者双手直接按压骶部相当于骶髂关节处,有炎症时患者往往感到局部疼痛;“4”字试验:(2)患者仰卧,一腿伸直,另一腿屈膝并将足置于对侧大腿上。检查者一手压住直腿侧髂,此时患者臀部出现疼痛,提示屈腿侧骶髂关节炎;(3)骨盆挤压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双手按压其髂嵴,若患者感臀部疼痛,也提示骶髂关节病变;(4)髂嵴推压试验:另患者仰卧,检查者双手放其髂嵴部,拇指放在髂前上棘处,然后用力推压骨盆,骶髂关节局部出现疼痛提示骶髂关节炎。
影像学检查 可检查骶髂关节炎、脊柱和外周关节病变。普通X线摄片是最实用的手段。骶髂关节炎的典型表现为关节面模糊,可有小囊状改变,关节缘呈锯齿状。后期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融合。脊柱病变多由下开始,向上发展。早期表现为普遍的骨质疏松,腰椎因正常前凸弧度消失而变直,可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随着病情发展出现椎体变方,骨桥形成,脊柱呈特征性的“竹节样”改变。周围关节多无破坏性改变,青少年患者可有髋关节侵蚀性病变,后期出现关节强直。CT、MRI检查对发现很早期的病变有帮助,对没有症状的单纯CT影像上的骶髂关节炎应警惕AS,放射性核素扫描的结果仅供参考。
强直性脊柱炎须仔细检查诊断
(一)临床诊断
1.临床标准
①腰痛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②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③胸廓活动为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
2.体征
体格检查可能有助于发现早期骶髂关节炎以及肌腱附着端炎。
(1)骶髂关节炎的检查。
1)骶髂关节定位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右手抱住患者两腿膝卜部,使髋关节屈曲至直角位置,小腿自然地搁在检查者右臂上,检查者左手压住膝部,使患者骨盆紧贴检查台,令患者肌肉放松,以两大腿为杠杆,将骨盆向左和向有挤压。如存在骶髂关节炎时.患者受挤压时疼痛减轻,而拉开时疼痛较明显。
2)“4”字试验:患者仰卧,一腿伸直,另一腿屈膝,足置对侧大腿。检查者一手压住直腿侧髂嵴,另一手握住屈腿膝部上搬、下压。如下压时臀部发生疼痛,提示屈侧骶髂关节病变。
3)髂关节压迫试验:直接按压骶髂关节,如局部出现疼痛,提示该关节受累。
4)髂嵴推压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双手置其髂嵴部,拇指置于髂前上棘处,手掌按髂结节,用力推压骨盆,如骶髂关节疼痛,提示该关节病变可能。
5)骨盆侧压试验:患者侧卧,检查者按压髂嵴,如骶髂关节疾患则出现疼痛。
(2)脊柱和胸廓的检查:随着病情进展,脊柱生理曲度逐渐消失。由于椎问韧带钙化,肋胸、肋椎横突关节受累,脊柱、胸廓活动度逐渐减 少。有的时候脊柱炎症所致椎旁肌肉痉挛而引起的疼痛,可使脊柱活动受限,这时并非骨性强直所致。
1)Schober试验:令患者直立,在背部正中线髂嵴水平做一标记为零,向下5cm做标记,向卜10cm再做另一标记,然后令患者弯腰,测量两个标记问的距离,若增加少于4cm,提示腰椎活动度降低。
2)指地距:患者直立,弯腰、伸臂,测量指尖与地面距离。
3)胸廓活动度:患者直立,用刻度尺测其第4肋间隙水平(妇女乳房下缘)深吸气和深呼气之胸嗣差。小于2.5cm者为异常。
(3)附着点病变的检查:由于韧带/肌腱与骨接触点炎症,早期还可发现坐骨结节、大转子、脊柱骨突、肋软骨、肋胸关节,以及髂嵴、跟腱、胫骨粗隆和耻骨联合等部位压痛。
(二)实验室检查
在疾病活动期轻度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血小板增多及高γ微球蛋白血症,也可IgM、lgG和(或)lgA增多。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清组织相容抗原HLA-B27阳性。有人报告血清抗肽聚糖抗体增高,抗核蛋白抗体阳性有早期诊断意义。
(三)放射学检查
1 X线检查
(1)骶髂关节象:x线骶髂关节炎分5级,O级:正常;l级:可疑改变;Ⅱ级:微小异常,局限性的侵蚀、硬化,关节间隙无变化;Ⅲ级:肯定异常.中度或进展性骶髂关节炎,伴有以下l项(或以上)变化(侵蚀、硬化增宽/狭窄或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完全性关节强直。
(2)腰椎正侧位象:早期有骨质疏松,骨突关节模糊、椎体方形变。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脊柱竹节样变,这也是本病特征性改变之一。
2.CT检查
CT分辨率高,层面无干扰,有利于发现骶髂关节轻微的变化,适于本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随访了解病情变化。CT骶髂关节炎分级,参考x线分级标准。
(四)分类标准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来诊断,如症状、体征、家族史及骶髂关节的x线表现。目前国内外仍沿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分类标准。
A诊断
l.临床标准
(1)下腰痛持续至步3个月,活动(而非休息)后可缓解;
(2)腰椎在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
(3)扩胸度较同年龄、性别的正常人减小。
2放射学标准x线双侧骶髂关节炎≥2缴或单侧骶髂关节炎3~4级。
骶髂关节x线改变分期:
O级:正常骶髂关节;
I级:可疑或极轻微的骶髂关节炎;
Ⅱ级:轻度骶髂关节炎,局限性的侵蚀、硬化,关节边缘模糊,但关节问隙无改变;
Ⅲ级:中度或进展性骶髂关节炎,伴有以下一项(或以上)变化:近关节区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增宽、骨质破坏或部分强直;
Ⅳ级:严重异常,骶髂关节强直、融合,伴或不伴硬化。
B分级
l.肯定强直性脊柱炎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标准。
2.可能强直性脊柱炎
(1)符合3项临床标准。
(2)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具备任何临床标准(除外其他原因所致骶髂关节炎)。
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标准:
炎性脊柱痛或非对称性以下肢关节为主的滑膜炎,并附加以下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即:①阳性家族史;②银屑病;③炎性肠病;④关节炎前1个月内的尿道炎、宫颈炎或急性腹泻;⑤双侧臀部交替疼痛;⑥肌腱末端病;⑦骶髂关节炎。
对一些暂时不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AS诊断标准的患者,可参考欧洲脊柱关节病初步诊断标准,符合者也可列入此类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
鉴别诊断
(一)机械性腰痛
判断是否为炎性腰痛.是鉴别机械性腰痛与AS腰痛的关键。AS炎性腰痛有以下特点:①腰背痛发生在40岁以前;②缓慢起病;③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④腰背痛晨起明显;⑤腰背痛在活动后减轻或消失。机械性腰痛一般在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
(二)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常伴有外周关节炎,易与RA混淆。
(三)髂骨致密性骨炎
本病常见于经产妇女,其主要表现为慢性腰骶都疼痛和发僵。诊断主要依靠x线前后位平片,在髂骨沿骶髂关节之中下2/3部位有明显的骨硬化区,即局限于髂骨面呈特征性扇形分布的高密度区,无关节面的破坏。
(四)脊柱骨性关节炎
常见于中、老年人,x线表现为椎体唇样增生,椎间隙不对称性狭窄,无韧带骨化、竹节样变,很少累及椎小关节。累及骶髂关节时主要表现为软骨下骨硬化、关节间隙狭窄及关节下部骨桥形成。
(五)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
发病时腰、背痛等中轴关节症状少见。由于骨骼发育不成熟,骨盆片对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的帮助不大。脊柱强直更是发生于关节炎、附着点病等出现多年以后。实际上多为回顾性诊断,应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幼年红斑狼疮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