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的分类
放射源的分类
放射源按所释放射线的类型可分为α 放射源、β放射源、γ放射源和中子源等;按照放射源的封装方式可分为密封放射源(放射性物质密封在符合一定要求的包壳中)和非密封放射源(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绝大多数工、农和医用放射源是密封放射源,例如: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是密封源,如钴-60、铯-137、铱-192等。某些供实验室用的、强度较低的放射源是非密封的,例如: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等。
放射源危害
Ⅰ类放射源(极危险源):
●危害: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用途:用在辐照装置、远距放射治疗仪和伽马刀上。
Ⅱ类放射源(高危险源):
●危害: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
●用途:用在工业和伽马照相,短距放射治疗仪上。
Ⅲ类放射源(中危险源):
●危害: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用途:多用在工业测量仪上,如物位计、挖泥机测量仪、传送带测量仪、测井仪等。
Ⅳ类放射源(低危险源):
●危害: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用途:用在骨密度仪、静电消除仪、厚度、料位测量仪上。
Ⅴ类放射源(极低危险源):
●危害: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在我国被盗或失控的放射源多数属于Ⅳ类放射源或Ⅴ类放射源。
●用途:如眼敷贴器和科研仪器上的放射源。
危害
严重会致死,可引起基因突变
放射源一旦失控,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短期内接受超过一定剂量的照射,称为急性照射,可引起急性伤害。照射量较低时,少数人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剂量增大会导致消化道症状为主的肠型急性放射病,或脑损伤症状为主的脑型急性放射病,最终导致死亡。
在较长时间内分散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称慢性照射。长期接受超剂量限值的慢性照射,可以引起慢性放射性伤害。如白血球减少、慢性皮肤伤害、造血障碍、生育能力受损、白内障等。
受到放射源照射后,胎儿的畸形率和死亡率会升高。而在长期受照射的人群中有白血病、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骨癌等发生。
部分放射源的辐射能引起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形成有害的遗传效应,使受照者后代的各种遗传病的发生率增高。“受到辐射的人要到指定医院接受治疗,处置方式要根据患者本身是否沾染上放射源决定。如果沾染了液体的放射源,有时候要在原地进行抢救,以免辐射扩散。 ”
什么叫远,近距离放疗
按照射距离不同,放疗又分为远距离放疗和近距 离放疗。60钴、加速器属远距离放疗;将放射性核素外 面包裹上一层金属,制成针状、管状或粒子状,置于组 织或器官内,称腔内放疗;置人肿瘤组织内,称间质内 放疗,后两者统称为近距离放疗。远距离放射治疗时,放射线必须穿过空气和正常 组织才能到达肿瘤组织,肿瘤治疗剂量常受其周围正常组织耐受量的限制,故需要选择不同能量的放射线 和采用多野照射技术。近距离放射治疗所用放射源的强度较小.放射源 直接在肿瘤组织内起作用。但治疗距离短,剂量分布 的均匀性较差。鉴于两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对合适的肿瘤,例如 前列腺癌,通常以远距离照射为主,近距离放射治疗 作为剂量补充。其他一些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的肿瘤 病灶,也有采取此种技术的尝试,但确切的疗效尚在 观察之中。
放射源是什么
放射源一般都装在特殊设计的专用容器内,以防止对人体造成伤害。放射源包装容器种类很多,大多为球形和圆柱形,一般用铅、铸铁、钢、塑料、石蜡等材料制成。
一般密封的放射源体积不是很大,在正常的情况下,它看起来就是一个金属物或者铅罐,有的放射源可能看起来亮闪闪的,很像钥匙链或坠饰,难免有些人会当成贵重金属或者废铁卖掉,包括一些熊孩子会捡回家把玩,很多事故就是这样发生的。
在医学方面放射源广泛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消毒灭菌。在农业方面用于辐照育种,可以改良品质,增加产量,还可用于灭菌保鲜等。在工业方面可用于石油、煤炭等资源勘探,矿石成份分析,工业探伤、无损检测、材料改性和料位、密度、厚度测量等。放射源还可用于人造卫星供电,火灾烟雾报警,污水治理等。
放射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
由放射源或辐射发生装置(如粒子加速器)释出的贯穿辐射由体外作用于人体,称为外照射。在向环境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的事故中,向下风向移动的放射性烟云以及已沉降于设备、建(构)筑物及地面表面上的放射性物质也可成为人体外照射的放射源。
人们每时每刻都受到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在生产、应用电离辐射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受到天然本底照射外,还受到附加的职业照射。邻近生产、应用电离辐射源地区居住的或受人工放射性污染影响的公众,同样也受到天然本底照射以外的附加公众,同样也受到天然本底照射的以外的附加照射。在使用电离辐射源的医疗诊治措施(如X射线检查、放射治疗)时,受检者或病人也会受到电离辐射外照射。一旦发生核与辐射事故或遭受涉及核与辐射的恐怖袭击,则可能导致较高水平的外照射。
放射疗法的分类和副作用
放疗有两类:
外部放疗是机器将高能射线对准癌症。这是最常用的类型。皮肤用墨水标以记号,以便每次治疗都对准同一部位。治疗经常是一星期做5天,共做6-7个星期。第一次约诊可能要花几个小时,但此后,每次治疗只花几分钟。内部放疗也称为短距离放射疗法或植入物疗法,辐射源被放入身体中或放在靠近癌症的部位。辐射源被封在一个称为植入物的小固定物内。植入物可能是细金属线、塑料管、胶囊或种子。植入物的放置会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可能留在原位。您的医生会决定植入物的放置时间。如果植入物要留在体内,它会在一段短时间后失去放射性。与外辐射相比,内辐射可让医生在短时间内用更高的总辐射量放疗。内放疗也可能是口服或给身体内放入放射性液体。您的医生将告知您在家里以及和其他人在一起时要采取的安全措施。这些措施只用于一段时限。您的医生可能要求作两类放疗。辐射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其他癌症疗法,如手术或化疗。
副作用:
放疗影响治疗部位的癌细胞以及正常细胞。对正常细胞的影响称为治疗副作用。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有感觉疲累、恶心、呕吐及皮肤病。根据不同治疗部位,也有可能发生其他副作用。在治疗以后副作用通常就消失了。如有任何副作用,请告知您的医生或护士。
放射源的应用
前言
以放射源发射出的射线与物质作用所产生的电离、吸收、散射和活化等效应为基础。
电离
带电粒子主要通过电离作用把能量转移给周围介质。中子、γ射线与物质作用产生高能带电粒子,再进行电离。α粒子和低能β粒子的射程短,比电离值高,在较短的射程内可产生大量的离子对,形成高密度的离子云,可用于放射性静电消除器、离子感烟探测器、电子捕获鉴定器和真空电子管中所用的电离源等。γ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在较大体积内产生电离作用,其应用有辐射消毒、灭菌,食品辐照保藏,辐射育种,放射治疗和辐射加工等。
吸收
射线通过物体时被吸收。β和γ射线束通过吸收体后被减弱的程度可用下式表示:式中I0、I分别为射线束通过吸收体前后的强度值,ρ和d为吸收体的密度和厚度值,μm为吸收体对该射线束的质量吸收系数。测得射线束强度变化,即可由上式确定吸收体的厚度或密度。其应用有透射式同位素密度计、厚度计和料位计等。
射线可使感光胶片感光,根据透过吸收体的射线使感光胶片的感光情况显示,可以进行射线照相探伤。
散射
β射线、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会产生散射,其散射角甚至可大于90°,散射的程度与散射体的厚度、密度及原子序数有关。根据这一效应建立的反散射测量仪,可用于测定材料的厚度和密度,特别适用于涂层厚度的测量。
快中子与轻元素碰撞,能量迅速降低,待分析材料中如含氢丰富,中子慢化程度就高。根据此原理建立了中子测水分和中子测井(石油)技术。
活化
低能β粒子与适当的磷光体作用可以发光,根据这种效应已经制成了氚发光粉和氚灯。低能光子可以激发元素发射特征X射线,利用配有同位素低能光子源的X射线荧光分析仪可进行元素分析。放射性核素发射的α粒子和高能γ射线,可诱发轻元素原子核发生(α,n)、(γ,n)核反应。利用这些核反应制成的中子源可用于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但是这类中子源的中子强度比反应堆的低得多,因此只适用于某些高反应截面核素(元素)的活化分析。
子宫癌晚期能活多久
(1)手术治疗
段和阴道旁组织以及盆腔内备组淋巴结(子宫颈旁、闭孔、髂内、髂外、髂总下段淋巴结)。
手术要求彻底、安全、严格掌握适应征、防止并发症。
(2)放射治疗为宫颈癌的首选疗法
可应用于各期宫颈癌,放射范围包括子宫颈及受累的阴道、子宫体、宫旁组织及盆腔淋巴结。照射方法一般都采取用内外照射结合,内照射主要针对宫颈原发灶及其邻近部位,包括子宫体、阴道上部及其邻近的宫旁组织(“A”)点。
外照射则主要针对盆腔淋巴结分布的区域(“B”)点。内放射源采用腔内镭(Ra)或137铯(137Cs),主要针对宫颈原发病灶。外放射源采用60钻
过敏源测试的适应人群
过敏原因不明的患者,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银屑病等患者都应做一下过敏原检测,这样对预防和治疗疾病都有很大的帮助。
过敏源检查各家医院目前所用的试剂盒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种:1,吸入性过敏源的筛查实验;2食入性过敏源的筛查实验;3吸入性过敏源分类检查(这种试剂盒可以查出具体引起过敏反应的吸入性物质比如尘螨,花粉等};4,食入性过敏源分类检查{同样可以查到具体的引起过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