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带来的并发症是什么
脑出血带来的并发症是什么
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
2.上消化道出血,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即应激性溃疡。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9%和36%。发生机制为下视丘和脑干病变所致,现在认为与视丘下前部、后部、灰白结节及延髓内迷走神经核有关。自主神经中枢在视丘下部,但其高级中枢在额叶眶面、海马回及边缘系统,消化道出血的机制与上述部位原发或继发的病灶有关。
3.褥疮,主要是躯体长期不变动体位,而致局部皮肤及组织受到压迫时间过长而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系列表现。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高龄患者较多,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活动不便,容易对于骨隆起等部位压迫,使局部组织缺血及缺氧。
4.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肺部感染,再出血,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等。
5.脑血管病后抑郁症和焦虑反应,脑血管病后抑郁是脑血管病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脑血管病后抑郁与抑郁症相比,其抑郁情绪晨轻夜重者较多,晨重夜轻者较少,易激惹症状及焦虑、躯体化症状较重。大脑皮质受损者抑郁程度明显较皮质下受损者严重,大脑前部受损者抑郁程度明显重于后部受损者。
高血压会引起什么病
(一)疾病危害
1、心脏问题: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紊乱;
2、脑部:脑供血不足,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等;
3、肾脏:蛋白尿,肾炎,慢性肾衰;
4、眼睛:视力下降,眼底出血,白内障,失明;
5、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二)引发的疾病
1,脑出血: 此症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但在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发病。所以在年轻时候控制好高血压很重要。高血压引起动脉硬化,造成血管脆化,极易造成血管破裂,目前中国有将近800万脑中风后遗症残疾人群。
2,心力衰竭: 高血压病会导致心肌代偿性肥大,造成心脏缺血、缺氧,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随时都可能发生心力衰竭。
3, 肾衰竭: 高血压导致肾小球动脉硬化,造成肾脏排泄功能障碍,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发生紊乱,出现尿毒症。
4,冠心病: 高血压会造成全身大小动脉硬化,一旦形成冠状动脉硬化,每天就会生活在心肌缺血的威胁中。
5,糖尿病: 糖尿病可并发动脉硬化,可引起足溃疡,以及心血管、肾脏、神经、视网膜多处病变,最终因肾衰竭。
6,缺血性脑中风: 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中风,发生脑中风的概说是正常人的7.76倍,而且致残率极高。
脑溢血可导致肺部感染
(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多伴有活动障碍,而长期卧床成为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即为肺部感染,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表现为多痰、呼吸受损,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需要行气管切开手术。
(2)上消化道出血:又称应激性溃疡,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5%和40%。脑出血后全身血管收缩,胃肠功能下降,胃肠对细菌屏障减弱,局部供血不足,可出现消化道的广泛出血,甚至出现致命性失血导致休克,是严重的并发症。
(3)褥疮: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不能进行自主的体位变更,是躯体长期不变动体位,导致局部皮肤及组织受到压迫时间过长而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系列表现。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高龄患者较多,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活动不便,容易对于骨隆起等部位压迫,使局部组织缺血及缺氧,局部出现溃烂,褥疮形成,且经久不愈,是脑出血患者护理的一大难题。
脑溢血后遗症患者要保证营养
1、坚持进行康复训练: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的主要表现一般是肢体瘫痪、语言和智能障碍,因此应坚持进行康复训练,防止病人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和关节强直.语言和智能的训练也一样。这也是脑溢血后遗症的护理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注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并发症有褥疮、尿路感染、肺炎、肢体畸形、皮肤烫伤等,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精心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保证营养和入量适当:因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常表现出失语,不能正确表达意愿,或有呛咳、咽下困难,不能保证进食,入量常有不足或过多,家属应予足够重视。要定食谱、定入量、定时间供给,必要时经鼻管饲给。这是脑溢血后遗症的护理之一。注意饮食:脑出血后遗症的康复饮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鱼、蛋品。
3、控制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是终身疾病,要终身服药,如果中途停药,这样血压反复反弹,极易导致血管破裂,发生脑溢血。平稳心态: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激动。脑出血后遗症的康复做到心境平静,减少烦恼,悲喜勿过,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半月板损伤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半月板损伤常见并发症
腘动脉损伤半月板损伤并发症
关节镜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是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滑膜炎和少见的关节漏液。感染率低于0.5%,神经损伤低于0.1%,血管损伤少有报道。
由于手术的注液,膝部肿胀最常见。关节积血通常由于外侧松解、半月板修补、入口部位浅层血管出血造成。腘动脉损伤少有报道,但必须引起重视。当出现神经损伤时除去止血带麻痹或局部水肿压迫外还应考虑是否在修补半月板时将神经结扎,此时可手术探查。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肿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有关,通常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小便失禁、肢体活动障碍和意识障碍。位于非功能区的小量出血可以仅仅表现为头痛及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而大量出血以及大脑深部出血、丘脑出血或者脑干出血等可以出现迅速昏迷,甚至在数小时及数日内出现死亡。典型的基底节出血可出现突发肢体的无力及麻木,语言不清或失语,意识障碍,双眼向出血一侧凝视,可有剧烈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小便失禁症状;丘脑出血常破入脑室,病人有偏侧颜面和肢体感觉障碍,意识淡漠,反应迟钝;而脑桥出血小量时可有出血一侧的面瘫和对侧肢体瘫,而大量时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四肢瘫痪、眼球固定,危急生命;小脑出血多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构音障碍等小脑体征,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瘫痪症状,血肿大量时可侵犯脑干,出现迅速昏迷、死亡。
并发症
脑出血的并发症较多,人脑是生命的总司令部,脑出血的发生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脑功能的正常运行,脑出血并发症常常为多发的,全身各个器官都可以成为并发症发生的器官,所以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该注重并发症的治疗,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条:
(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多伴有活动障碍,而长期卧床成为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即为肺部感染,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表现为多痰、呼吸受损,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需要行气管切开手术。
(2)上消化道出血:又称应激性溃疡,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5%和40%。脑出血后全身血管收缩,胃肠功能下降,胃肠对细菌屏障减弱,局部供血不足,可出现消化道的广泛出血,甚至出现致命性失血导致休克,是严重的并发症。
(3)褥疮: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不能进行自主的体位变更,是躯体长期不变动体位,导致局部皮肤及组织受到压迫时间过长而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系列表现。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高龄患者较多,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活动不便,容易对于骨隆起等部位压迫,使局部组织缺血及缺氧,局部出现溃烂,褥疮形成,且经久不愈,是脑出血患者护理的一大难题。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疾病症状
脑出血的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肿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有关,通常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小便失禁、肢体活动障碍和意识障碍。位于非功能区的小量出血可以仅仅表现为头痛及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而大量出血以及大脑深部出血、丘脑出血或者脑干出血等可以出现迅速昏迷,甚至在数小时及数日内出现死亡。典型的基底节出血可出现突发肢体的无力及麻木,语言不清或失语,意识障碍,双眼向出血一侧凝视,可有剧烈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小便失禁症状;丘脑出血常破入脑室,病人有偏侧颜面和肢体感觉障碍,意识淡漠,反应迟钝;而脑桥出血小量时可有出血一侧的面瘫和对侧肢体瘫,而大量时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四肢瘫痪、眼球固定,危急生命;小脑出血多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构音障碍等小脑体征,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瘫痪症状,血肿大量时可侵犯脑干,出现迅速昏迷、死亡。
并发症
脑出血的并发症较多,人脑是生命的总司令部,脑出血的发生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脑功能的正常运行,脑出血并发症常常为多发的,全身各个器官都可以成为并发症发生的器官,所以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该注重并发症的治疗,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条:
(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多伴有活动障碍,而长期卧床成为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即为肺部感染,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表现为多痰、呼吸受损,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需要行气管切开手术。
(2)上消化道出血:又称应激性溃疡,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5%和40%。脑出血后全身血管收缩,胃肠功能下降,胃肠对细菌屏障减弱,局部供血不足,可出现消化道的广泛出血,甚至出现致命性失血导致休克,是严重的并发症。
(3)褥疮: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不能进行自主的体位变更,是躯体长期不变动体位,导致局部皮肤及组织受到压迫时间过长而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系列表现。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高龄患者较多,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活动不便,容易对于骨隆起等部位压迫,使局部组织缺血及缺氧,局部出现溃烂,褥疮形成,且经久不愈,是脑出血患者护理的一大难题。
高血压并发症有哪些
事实上,针对我国的情况来说,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再是肾功能衰竭,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且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但是,在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能会发病。所以,在年轻时候控制好高血压很重要。高血压会引起动脉硬化,造成血管脆化,极易造成血管破裂,目前,中国有将近800万有脑中风后遗症残疾人群。
除了脑出血,高血压还可能会导致心、肾、血管等出现损害。高血压病会导致心肌代偿性肥大,造成心脏缺血缺氧,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随时都可能发生心力衰竭。还有,高血压也可能会导致肾小球动脉硬化,造成肾脏排泄功能障碍,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发生紊乱,出现尿毒症。此外,高血压还会造成全身大小动脉硬化,而一旦形成冠状动脉硬化的话,就会生活在心肌缺血的威胁中。
脑出血的并发症
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多伴有活动障碍,而长期卧床成为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即为肺部感染,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表现为多痰、呼吸受损,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需要行气管切开手术。
(2)上消化道出血:又称应激性溃疡,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5%和40%。脑出血后全身血管收缩,胃肠功能下降,胃肠对细菌屏障减弱,局部供血不足,可出现消化道的广泛出血,甚至出现致命性失血导致休克,是严重的并发症。
(3)褥疮: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不能进行自主的体位变更,是躯体长期不变动体位,导致局部皮肤及组织受到压迫时间过长而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系列表现。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高龄患者较多,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活动不便,容易对于骨隆起等部位压迫,使局部组织缺血及缺氧,局部出现溃烂,褥疮形成,且经久不愈,是脑出血患者护理的一大难题。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
1.脑心综合征
发病后1周内心电图检查,可发现S-T段延长或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以及Q-T间期延长等缺血性变化。此外,也可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过速或心律不齐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改变。这种异常可以持续数周之久,有人称为“脑源性”心电图变化。其性质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尚无统一的认识。临床上最好按器质性病变处理,应根据心电图变化,给予吸氧,服用异山梨酯、合心爽、毛花苷C及利多卡因等治疗,同时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的动向,以便及时处理。
2.急性消化道出血
经尸解和胃镜检查,半数以上出血来自胃部,其次为食管,少数为十二指肠。胃部病变呈现急性溃疡、多发性糜烂及黏膜或黏膜下点状出血。损害多见于发病后1周之内,重者可于发病后数小时内就发生大量呕血,呈咖啡样液体。为了解胃内情况,对昏迷病人应在发病后24~48h安置胃管,每天定时观察胃液酸碱度及有无潜血。若胃液酸碱度在5以上,即给予氢氧化铝胶液15~20ml,使酸碱度保持在6~7,此外,给予西咪替丁鼻饲或静滴,以减少胃酸分泌。应用奥美拉唑效果更好。如胃已出血,可局部应用卡巴克洛,每次20~30ml加入生理盐水50~80ml,3次/d。此外云南白药、凝血酶也可胃内应用。大量出血者应及时输血或补液,防止贫血及休克。
3.中枢性呼吸形式异常
多见于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浅、弱及不规则或潮式呼吸、中枢性过度换气和呼吸暂停。应及时给氧气吸入,人工呼吸器进行辅助呼吸。可适量给予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或尼可刹米等,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静滴。为观察有无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行血气分析检查,若有异常,即应纠正。
4.中枢性肺水肿
多见于严重病人的急性期,在发病后36h即可出现,少数发生较晚。肺水肿常随脑部的变化而加重或减轻,常为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之一。应及时吸出呼吸道中的分泌物,甚至行气管切开,以便给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部分病人可酌情给予强心药物。此类病人易继发呼吸道感染,故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注意呼吸道的雾化和湿化。
5.中枢性呃逆
呃逆常见于病程的急性期,轻者,偶尔发生几次,并可自行缓解;重者可呈顽固性持续性发作,可干扰病人的呼吸节律,消耗体力,以至于影响预后。一般可采用针灸处理,药物可肌注哌甲酯,每次10~20mg,也可试服氯硝西泮,1~2mg/次,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可使睡眠加深或影响病情的观察。膈神经加压常对顽固性呃逆有缓解的作用。部分病人可试用中药柿蒂、丁香等。
包括脑心综合征、急性消化道出血、中枢性呼吸形式异常、中枢性肺水肿及中枢性呃逆等。这些综合征的出现,常常影响预后,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脑干特别是丘脑下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损害。
1.脑心综合征
发病后1周内心电图检查,可发现S-T段延长或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以及Q-T间期延长等缺血性变化。此外,也可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过速或心律不齐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改变。这种异常可以持续数周之久,有人称为“脑源性”心电图变化。其性质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尚无统一的认识。临床上最好按器质性病变处理,应根据心电图变化,给予吸氧,服用异山梨酯、合心爽、毛花苷C及利多卡因等治疗,同时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的动向,以便及时处理。
2.急性消化道出血
经尸解和胃镜检查,半数以上出血来自胃部,其次为食管,少数为十二指肠。胃部病变呈现急性溃疡、多发性糜烂及黏膜或黏膜下点状出血。损害多见于发病后1周之内,重者可于发病后数小时内就发生大量呕血,呈咖啡样液体。为了解胃内情况,对昏迷病人应在发病后24~48h安置胃管,每天定时观察胃液酸碱度及有无潜血。若胃液酸碱度在5以上,即给予氢氧化铝胶液15~20ml,使酸碱度保持在6~7,此外,给予西咪替丁鼻饲或静滴,以减少胃酸分泌。应用奥美拉唑效果更好。如胃已出血,可局部应用卡巴克洛,每次20~30ml加入生理盐水50~80ml,3次/d。此外云南白药、凝血酶也可胃内应用。大量出血者应及时输血或补液,防止贫血及休克。
3.中枢性呼吸形式异常
多见于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浅、弱及不规则或潮式呼吸、中枢性过度换气和呼吸暂停。应及时给氧气吸入,人工呼吸器进行辅助呼吸。可适量给予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或尼可刹米等,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静滴。为观察有无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行血气分析检查,若有异常,即应纠正。
4.中枢性肺水肿
多见于严重病人的急性期,在发病后36h即可出现,少数发生较晚。肺水肿常随脑部的变化而加重或减轻,常为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之一。应及时吸出呼吸道中的分泌物,甚至行气管切开,以便给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部分病人可酌情给予强心药物。此类病人易继发呼吸道感染,故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注意呼吸道的雾化和湿化。
5.中枢性呃逆
呃逆常见于病程的急性期,轻者,偶尔发生几次,并可自行缓解;重者可呈顽固性持续性发作,可干扰病人的呼吸节律,消耗体力,以至于影响预后。一般可采用针灸处理,药物可肌注哌甲酯,每次10~20mg,也可试服氯硝西泮,1~2mg/次,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可使睡眠加深或影响病情的观察。膈神经加压常对顽固性呃逆有缓解的作用。部分病人可试用中药柿蒂、丁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