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参考值及报告方式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参考值及报告方式
①直接报告患者及正常对照的PT秒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参考值为11~14s,超过正常3s为异常。
②报告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PTR=受检者PT(秒)/正常对照PT(秒,宜用多份正常人血浆PT的几何均数,或其混合血浆的PT),参考值为1士0.15.
③报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需先求得所用组织活酶的国际敏感度指数(ISI),它是所用组织凝血活酶与ISI已知的国际参比品或经其标定过的参比品之间敏感度相比较的一个参数。测定方法是用多份凝血因子水平不同的血浆(包括正常人和口服抗凝剂患者的血浆),用参比品测得它们的PT的对数(logPT),再用待标定的组织凝血活酶测得它们的logPT,以前者为纵坐标,后者为横坐标作图,经回归求得直线斜率。则待标定的组织凝血活酶的 ISI=已知ISI×斜率。ISI值越低,试剂对有关凝血因子降低的敏感度越高。
得了肝硬化肝功能正常吗
(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人体组织中以肝脏内ALT最丰富,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均可使血清内ALT升高,是检测肝细胞最敏感的一项指标。ALT升高主要见于各型肝炎的急性期和活动期,当肝硬化进展或伴有肝细胞损伤的肝炎活动时ALT就可升高。但必须排除各种胆系、胰腺及心肌炎、大叶性肺炎等疾病。
(2)谷草转氨酶(AST):肝细胞内也含有谷草转氨酶,肝细胞损伤时,AST可升高,但不如ALT敏感,当肝细胞严重坏死时,AST活力高于ALT。如果没有心脏疾患(如心肌梗死)、AST和ALT同时升高,则揭示肝细胞受损。
(3)血清胆红素测定:血清胆红素并不反映是否存在肝硬变,但可提示黄疸的性质。肝细胞性黄疸时,血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4)血清蛋白测定:蛋白代谢是肝脏代偿能力的重要表现,是肝脏慢性疾病损害后的反映。肝硬化时往往白蛋白合成减少,血中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比值越低,说明肝脏代偿能力越差。
(5)蛋白电泳:蛋白电泳出现γ-球蛋白比例增加,提示慢性肝病。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时,γ-球蛋白增高最为显著。
(6)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当肝实质细胞受损时,肝脏合成的多种凝血因子可减少。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肝硬化晚期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以上就是关于得了肝硬化时肝功能有何表现的介绍,知道了这些肝硬化是肝功能异常的表现,相信您应该可以更好的预防肝硬化。也希望肝硬化患者要及时的注意了解常见的症状,积极的注意一下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临床意义
①PT延长见于遗传性外源凝血系统的因子Ⅱ、Ⅴ、Ⅶ、Ⅹ和纤维蛋白原减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均很少见。
②肝脏疾病:由于外源性凝血因子主要在肝脏合成,因而肝脏疾病时,PT延长。
③维生素K缺乏症:胆石症、胆道肿瘤、慢性肠炎、偏食、2~7月龄的新生儿以及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等,由于VitK吸收或合成障碍,导致肝脏合成异常的凝血酶原、FⅧ、FⅨ、FⅩ等分子,PT延长。
④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肝素或FDP增多等。DIC和原发性纤溶时,由于FDP生成增加,FDP有较强的抗凝能力,故使PT延长。
⑤用于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监控,一般认为以维持PT值在参考值的2倍左右(1.3~2.5倍)即25~30s,或PTR为1.3~1.5(最大不超过2),INR为2.0~3.0为宜。
⑥PT缩短见于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新生儿硬肿症的检查
1.血常规
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提示预后不良。
2.DIC筛选试验
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作以下6项检查:①血小板计数:常呈进行性下降,部分患儿血小板计数<100×109/L。②凝血酶原时间: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日龄在4天内者≥20秒,日龄在第5天及以上者≥15秒。③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秒。④血浆凝血酶时间:新生儿正常值19~44秒。⑤纤维蛋白原<1.17g/L(117mg/dl),<1.16g/L(160mg/dl)有参考价值。⑥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生后1d正常新生儿的65%纤溶活力增强,可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故P试验可以阳性,24小时后仍阳性则不正常,但DIC晚期P试验可转为阴性。
3.血气分析
由于缺氧和酸中毒,血pH值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
4.血糖
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5.超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
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6.心电图改变
部分病例可有心电图改变,表现为Q-T延长、低血压、T波低平或S-T段下降。
凝血酶原时间偏低偏高的原因
凝血酶原时间是一个有争议的区间范围,有一些人认为正常的情况应该是12到14秒,还有的人认为可能是11到16秒。虽然说这种时间存在争议,但是如果检查的时候发现凝血酶原时间严重偏低,则也可能说明某些身体方面的疾病或者是问题。其实凝血酶原时间在很大程度上还反映的血浆凝固需要的时间。
通过凝血酶原时间可以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还可以对肝硬化代偿期以及重型肝炎进行病情程度评估。如果肝硬化病人处于代偿期,但是凝血酶原时间过度偏低,则有可能发生食道静脉曲张的概率非常大,并且还有可能出现预见性的高危出血情况。
其实凝血酶原时间只是一个参考值,正常参考值凝血酶原时间11~13秒,也有的说11~15秒或者12-16秒。凝血酶原时间检查最为常见的情况是进行抗凝治疗的过程当中,这个时候应当密切观察凝血酶原时间。
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偏低,则原因非常多,比如可能是乙肝或者是肝硬化导致,还有可能是脂肪肝引起。某些血栓性疾病也是有可能使得凝血酶原时间偏低的。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则很有可能是生气凝血因子大量缺水,比如有的人肝功能异常,这样就会使得凝血因子生成减少,从而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凝血酶原时间不管偏高还是偏低都预示着身体出现了某些方面的病变,这个时候应当进一步检查治疗。
几类不能轻易拔牙的人
1、血液病
可以造成血液凝固性降低及术后出血不止,如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疫及坏血病等,要避免拔牙。
2、肾脏病
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不能拔牙,以免引起肾功能衰竭。一般肾脏病较轻者,拔牙前应注射抗生素以防拔牙造成的暂时性菌血症,促使肾病急性发作。
3、肝脏病
对急性期肝炎或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应暂缓拔牙,因为此类肝病可以因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缺乏,或肝脏无能力利用维生素K合成有关的凝血因子而导致术后出血不止,必须待疾病好转后再拔牙。对于慢性肝炎,肝功能无明显损坏者可以拔牙,但术前应作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为防止术后出血,拔牙后应使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止血敏等。
4、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因抵抗力降低,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病情重者应暂缓拔牙,对于必须拔牙的,应请内科医师会诊,控制血糖不要过高,再拔牙(清晨空腹血糖不超过6.8毫摩尔/升即160毫克%)。拔牙手术前后应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并发感染。
妊娠晚期一定要做凝血功能检查
血液中存在着抗血液凝固系统以保证血液在体内不会出现凝固,人体内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血液在体内不会形成血栓,凝血、纤溶和抗凝在正常情况下,达到动态平衡完成正常生理功能。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系统检查、抗凝和纤溶系统检查,由于专业性较强,仅作简介。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的筛选试验,常用于临床口服抗凝药物后凝血功能的监测。PT测定值大于正常5秒以上为异常。
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X缺乏;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药、异常凝血酶原增加等。P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口服避孕药等。
2.纤维蛋白原检测 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增高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治、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纤维蛋白原增加见于感染(如尿毒症、肺炎、轻型肝炎等)、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等。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
APTT延长见于因子Ⅷ、Ⅸ、Ⅺ明显减少,如A、B型血友病、因子Ⅺ缺乏症;凝血酶原重度减少,如严重肝损伤等;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如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严重肝损伤等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纤溶亢进使纤维蛋白原降解增加时;循环抗凝物质增加等。APTT缩短见于因子Ⅷ、Ⅴ活性增加,以及DIC、血小板增多症等。
肝功指标
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谷草转氨酶检查正常值为 :8-40 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2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参考值为男 :5-40 U/L,女:5-35 U/L。谷丙转氨酶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当谷丙转氨酶检查结果偏出肝功能检查正常值时,就有可能肝脏出现了问题。
肝功能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正常值 :总蛋白(TP)正常值为成人坐立位:64-83 g/L,成人卧位:60-78 g/L,白蛋白(A)为35-52 g/L,球蛋白(G)为22-38 g/L,白蛋白(A)/球蛋白(G)为1.3-2.5。 》》》推荐阅读:肝功能异常的表现是什么
肝功能指标-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 :正常参考值为成人:40-150 U/L。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肝功能指标-谷氨酰转移酶(GGT)正常值 :男:11-50 U/L,女:7-32 U/L。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
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正常值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3.0-20.0 umol/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8.0 umol/L;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3.4-13.5 umol/L。
7、肝功能指标-前白蛋白(PA)正常值 :检查正常值25-38ug/dl。
肝功能指标-甲胎蛋白(AFP)正常值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mg/L)。
肝功能指标-铁蛋白(SF)正常值 :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但不同的检测法有不同的正常值,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约80-130ug/L(80-130ng/ml)女性约35-55ug/L(35-55ng/ml)
肝功能指标-血氨正常值 :正常人体内游离血氨含量极低(血氨正常值20~60μmol/L)。血氨值偏高可能影响肝病患者肝昏迷的发生。
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 :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值75%~100%。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12、肝功能指标-甘胆酸(CG)正常值 :正常人血清甘胆酸含量:1.3&viewmn;0.8mg/L,范围0.4~2.98mg/L,肝炎诊断低限值为<3.18mg/L。
1313、肝功能指标-总胆固醇(Ch)正常值 :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做肝功能检查正常值是:成人胆固醇2.86~5.98毫摩/升(110~230毫克/分升);儿童胆固醇3.12~5.20 mmol/L(120~200mg/dl)。
肝功能正常值
1、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谷草转氨酶检查正常值为 :8-40 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2、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参考值为男 :5-40 U/L,女:5-35 U/L。谷丙转氨酶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当谷丙转氨酶检查结果偏出肝功能检查正常值时,就有可能肝脏出现了问题。
3、肝功能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正常值 :总蛋白(TP)正常值为成人坐立位:64-83 g/L,成人卧位:60-78 g/L,白蛋白(A)为35-52 g/L,球蛋白(G)为22-38 g/L,白蛋白(A)/球蛋白(G)为1.3-2.5。
4、肝功能指标-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 :正常参考值为成人:40-150 U/L。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5、肝功能指标-谷氨酰转移酶(GGT)正常值 :男:11-50 U/L,女:7-32 U/L。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
6、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正常值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3.0-20.0 umol/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8.0 umol/L;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3.4-13.5 umol/L。
7、肝功能指标-前白蛋白(PA)正常值 :检查正常值25-38ug/dl。
8、肝功能指标-甲胎蛋白(AFP)正常值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mg/L)。
9、肝功能指标-铁蛋白(SF)正常值 :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但不同的检测法有不同的正常值,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约80-130ug/L(80-130ng/ml)女性约35-55ug/L(35-55ng/ml)。
10、肝功能指标-血氨正常值 :正常人体内游离血氨含量极低(血氨正常值20~60μmol/L)。血氨值偏高可能影响肝病患者肝昏迷的发生。
11、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 :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值75%~100%。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12、肝功能指标-甘胆酸(CG)正常值 :正常人血清甘胆酸含量:1.3&viewmn;0.8mg/L,范围0.4~2.98mg/L,肝炎诊断低限值为<3.18mg/L。
13、肝功能指标-总胆固醇(Ch)正常值 :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做肝功能检查正常值是:成人胆固醇2.86~5.98毫摩/升(110~230毫克/分升);儿童胆固醇3.12~5.20 mmol/L(120~200mg/dl)。
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
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范围为:男性11~13.7s,女性11-14.3s。
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因素较多,但其根本原因是凝血因子的缺失。一切导致凝血因子减少的原因都可能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之所以是肝功能检查中重要的一项,那么其时间的长短一定反应肝功能的某些变化。
肝脏是凝血因子形成的主要场所,当肝功受损时凝血因子不能正常合成,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正常值时会表现一系列的症状,如体表容易出血,出血后不容易止血。如牙龈出血、创伤出血等现象。同时凝血酶原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身体容易出现青紫斑块,身体稍微受压就会产生或青或紫的斑,几分钟后才渐渐消失。
除肝功能异常造成凝血酶原偏高现象还有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原因。当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时首先要考虑肝功问题,做详细的肝功检查,确定病因及时进行治疗。
上面就是对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希望对朋友们能够带来一定的帮助,平时在生活中尽量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饮食上也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平时多吃些不同的食物,在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就要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