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尿毒症有关系吗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糖尿病和尿毒症有关系吗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不仅仅是糖尿病肾病,大部分肾脏病的进程都是不可逆的,但是,不可逆不代表不可控。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要构筑起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积极的控制血糖,并同时将血糖、血压、血脂等控制达标,不发生糖尿病肾病;
第二道防线:对已经发生的糖尿病肾病,积极的控制血糖和血脂,严格的控制血压和蛋白尿,遏制或者延缓肾脏病进展,保护肾功能。
第三道防线:对已经发生的慢性肾衰竭,通过饮食控制,严格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和血脂等措施,保护残余肾功能,避免进入尿毒症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严格控制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的同时,应严格的控制血压达标(<130/80mmHg)和血脂达标(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甚至对肾脏保护而言,控制血压比控制血糖还重要。同时,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比如限盐、戒烟、减重等,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是什么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
糖尿病专家介绍说,糖尿病肾病的症状表现主要有:
1、贫血: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病人,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用铁剂治疗无效。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可能与长期限制蛋白饮食,氮质血症有关。
2、肾功能不全:尿病性肾病一旦开始,其过程是进行性的,氮质血症、尿毒症是其最终结局。
3、蛋白尿:始由于肾小球滤过压增高和滤过膜上电荷改变,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没有球蛋白增加,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
4、浮肿: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浮肿,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明显的全身浮肿,仅见于糖尿病性肾病迅速发展者。
5、高血压:血压在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常见。严重的肾病多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故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是十分重要的。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是什么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
糖尿病专家介绍说,糖尿病肾病的症状表现主要有:
1、贫血: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病人,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用铁剂治疗无效。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可能与长期限制蛋白饮食,氮质血症有关。
2、肾功能不全:尿病性肾病一旦开始,其过程是进行性的,氮质血症、尿毒症是其最终结局。
3、蛋白尿:始由于肾小球滤过压增高和滤过膜上电荷改变,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没有球蛋白增加,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
4、浮肿: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浮肿,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明显的全身浮肿,仅见于糖尿病性肾病迅速发展者。
5、高血压:血压在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常见。严重的肾病多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故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是十分重要的。
糖尿病肾病的检查和诊断
(一)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二)尿白蛋白排泄率,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三)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四)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五)眼底检查,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病变。
尿毒症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慢性肾病
众所周知,所有慢性肾病若不加以治疗或者控制的不好,那么它的最终结局就是尿毒症,可以说肾病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原因,在导致尿毒症的疾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5.7%。
2.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非常严重,而糖尿病肾病就是糖尿病较为常见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报告指出30%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到最后会变成尿毒症糖尿病。
3.高血压
有15%的高血压病人会转为尿毒症。据统计,高血压患者占总人口总数11%,也就是说,每11个人中就会出现1个高血压病人,其中有1.5个人会成为尿毒症患者。这种称高血压性肾病。
4.泌尿系统感染
慢性肾盂肾炎是尿毒症的第二位因素,约占20%。我国泌尿系统感染的男性发病率约0.23%,女性发病率2.37%。男女老少皆可发病,尤以育龄已婚妇女为常见。
5.药物毒副作用
研究表明,约25%的肾功能衰竭患者与药物的肾毒性相关。
由此可见,尿毒症不仅仅是因为患有慢性肾炎导致的,像高血压、泌尿系统的感染、糖尿病、药物的毒害等等,都有可能会引起尿毒症,所以当患有上述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积极的治疗,控制疾病单位发展,以免引起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的前兆是什么
1、蛋白尿
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个标志性症状。糖尿病肾病早期,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症状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随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患者开始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症状,肾小球的滤过率逐渐下降,肾脏病变严重程度也将进一步加重。此时,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正常时,患者的肾脏恶化进展将难以控制,很快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肾功能衰竭。
2、水肿和肾病综合症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当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的全身浮肿,则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呈持续进展状态。糖尿病肾病病人出现身体水肿症状者超过患病人群一半以上,这可能是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丢失大量蛋白而引起低蛋白血症所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越长,引起水肿的糖尿病肾病并发症出现越多,其中2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有肾病综合症出现。
3、高血压
血压在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常见,这是糖尿病肾病晚期的症状,发生持续性蛋白尿时间较长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多出现高血压症状。初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仅在运动后血压增高;当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血压多持续增高。高血压的出现将加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恶化进展速度,故有效的控制高血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十分重要。
4、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一旦出现肾脏损害,其病变过程是进行性的,最终发展成为氮质血症、尿毒症。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为了适应机体排糖的需要,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正常。一旦体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患者的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将增高,从而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此时不加以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多在数年之内发展为尿毒症。
5、贫血
有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症状,用铁剂治疗无效。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可能与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限制蛋白饮食、发生氮质血症有关。
6、女性阴部瘙痒
女性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当葡萄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时,部分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这给霉菌的生永生殖制造了有利条件,导致炎症,出现瘙痒症状。
7、孕妇体重增加
由于患女性糖尿病肾病的孕妇血液中的葡萄糖增高,孕妇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女性糖尿病肾病症状引起胰岛素分泌活跃,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使胎儿脂肪堆积,脏器增大,体重增加,故胎儿巨大。
1、蛋白尿
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个标志性症状。糖尿病肾病早期,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症状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随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患者开始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症状,肾小球的滤过率逐渐下降,肾脏病变严重程度也将进一步加重。此时,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正常时,患者的肾脏恶化进展将难以控制,很快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肾功能衰竭。
2、水肿和肾病综合症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当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的全身浮肿,则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呈持续进展状态。糖尿病肾病病人出现身体水肿症状者超过患病人群一半以上,这可能是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丢失大量蛋白而引起低蛋白血症所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越长,引起水肿的糖尿病肾病并发症出现越多,其中2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有肾病综合症出现。
3、高血压
血压在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常见,这是糖尿病肾病晚期的症状,发生持续性蛋白尿时间较长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多出现高血压症状。初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仅在运动后血压增高;当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血压多持续增高。高血压的出现将加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恶化进展速度,故有效的控制高血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十分重要。
4、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一旦出现肾脏损害,其病变过程是进行性的,最终发展成为氮质血症、尿毒症。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为了适应机体排糖的需要,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正常。一旦体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患者的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将增高,从而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此时不加以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多在数年之内发展为尿毒症。
5、贫血
有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症状,用铁剂治疗无效。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可能与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限制蛋白饮食、发生氮质血症有关。
6、女性阴部瘙痒
女性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当葡萄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时,部分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这给霉菌的生永生殖制造了有利条件,导致炎症,出现瘙痒症状。
7、孕妇体重增加
由于患女性糖尿病肾病的孕妇血液中的葡萄糖增高,孕妇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女性糖尿病肾病症状引起胰岛素分泌活跃,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使胎儿脂肪堆积,脏器增大,体重增加,故胎儿巨大。
糖尿病肾病一定会进展到尿毒症吗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在于其可以导致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是最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接受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主要是由于糖尿病肾病所致。
目前我们国家接受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因糖尿病肾病所致者处于第二位,但每年进入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增加迅猛。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很低,还不到1%,近30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了10倍以上,由于糖尿病肾病不是一天形成的,一般认为至少要在糖尿病患病后5年以上才可能出现糖尿病肾病,所以随着改革开放后新增如此多的糖尿病患者病程的进展,糖尿病肾病会出现一个爆发性增长的过程,必然会成为我国尿毒症患者的首要致病原因。
传统的观点认为,糖尿病肾病不可避免的会逐渐进展到尿毒症,治疗的目的是延缓患者发展到尿毒症的进程,这一观点使得患者和医生都非常失望。然而,随着糖尿病合并蛋白尿患者数量的增加,研究的深入和医生们临床经验的积累,这一传统观念可能会逐渐改变。
糖尿病肾病可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晚期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现在有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一部分患者可以恢复到正常,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可长期停留在微量白蛋白尿阶段而不进展,仅有一少部分会逐渐进展到临床蛋白尿。
有大量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也不一定必然进展到尿毒症,一方面一些出现大量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并不是单纯的糖尿病肾病所致,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比例与非糖尿病人群没有差异,对于这类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完全有可能使其蛋白尿转阴,在我的临床观察中,有许多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处于临床蛋白尿阶段的患者随诊近十年,肾功能仍然保持正常。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目前西医方面主要方案:
一是良好的控制血糖;
二是良好的控制血压特别是选择具有减低蛋白尿、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状态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
以及在发生肾功能不全后限制饮食蛋白质摄入这三个措施。
但这些措施的疗效非常有限,所以全世界范围内都在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糖尿病肾病治疗方案,然而由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现在看来,从单一的所谓特异性机制研究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药物,常常是在动物试验中证明有效,但一旦在人体中进行临床试验都因为无效或者显著的毒副作用而失败。
国内有许多临床观察性报告发现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雷公藤多甙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我在临床中也应用了这种药物,大多数患者的蛋白尿可以明显减少,但也有一部分患者无效,对其长期疗效如何以及为什么其对一些患者有效而对另一些患者无效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去研究。
中医药是我国的医学宝库,但由于其应用目前的现代生物学技术和理论尚无法完全解释其作用机制,也缺乏符合西方标准的验证其有效的临床研究方法(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而现代医学需要均一性、标准化),所以对于中医药是否能有效的防治糖尿病肾病,阻止其进展到尿毒症目前还处于激烈的争论中,但是许多动物实验和小型的临床观察(大多不符合现代医学要求的循证医学研究标准)提示许多中药具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我的长期临床经验、以及我主持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实验研究结果告诉我,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一定有效。
我致力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各取所长、补其所短,为探索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但是,我认为,在探索一种难治性疾病的过程中,其实还需要患者的参与,我一直认为,患者是医生的老师,所以我非常欢迎糖尿病肾病患者加入我们这个研究团队一起为攻克这一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共同战斗。
前几天我与我们的医生团队建立了一个"糖尿病肾病患者管理微信群",逐渐将我们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这个群中,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新病人加入,建立这个群的目的是通过我们医生为患者提供医疗帮助,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具体的医疗方案后可以长期随访,通过5年、10年、20年观察患者的情况,患者之间也可以互相进行交流,共同探索出一条符合每一个患者具体情况的最佳治疗方案。
糖尿病也会导致尿毒症的出现
最新统计,三个尿毒症病人中有一个由糖尿病肾病发展而来。这般说来,糖尿病恶化成尿毒症的概率是很高的,那么糖尿病成为尿毒症最大诱因是什么?一起来详细看看。
糖尿病和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这两种似乎不太相干的疾病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日前有关肾脏保护研究最新进展研讨会上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每三个尿毒症病人中就有一人是由糖尿病肾病发展而来的,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因素。
糖尿病与肾病有什么关系
糖尿病与肾病有什么关系?近年来,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很好地控制血糖,10年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肾损害。病程在10~20年的老糖友,约1/3可发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和肾病,在老百姓看来是两种毫不相干的疾病,为何会“勾搭”在一起?糖尿病肾病会带来什么危害?
糖尿病肾病可致尿毒症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预测今年我国糖尿病人口总数将增至8000万到1亿,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的糖尿病大国。
糖尿病的可怕在于危害全身血管,其对大血管的损害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对微血管的损害则出现眼底、肾脏等的损害。
血糖高为什么会造成肾脏病?专家解释道:“胰岛素分泌不足使得体内长期处在一个高糖的环境,累及肾小动脉,产生微循环障碍,使得肾脏缺血缺氧、内皮细胞受损,最终形成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
许多人都知道肾炎会导致尿毒症,得了尿毒症就意味着终身透析或进行肾移植,但糖尿病也会导致尿毒症则鲜为人知。“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很好地控制血糖,10年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肾损害。病程在10~20年的老糖友,约1/3可发生糖尿病肾病。”
目前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来阻抑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又没有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其肾功能将不可遏制地不断下降,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在我国,糖尿病肾病也已成为终末期肾病及尿毒症的第三大病因,仅次于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
早防早治是关键
由于人们对糖尿病肾病认识不足,糖尿病患者往往只重视监测血糖,忽视肾脏病的筛查,因此让糖尿病肾病“偷袭”得逞。
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分为5期。在1期和2期,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可能正常,但实际上此时肾脏已出现了肥大,肾小球结构也已遭到损害。如果到了3期还不进行治疗,患者会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将持续恶化,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为了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5年后,就要进行肾病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就要每年接受肾病筛查———每年要做一次肾脏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此外,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防止和延缓肾功能恶化———
1、有效控制血糖: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控制好血糖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有效控制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威胁更大,糖尿病患者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严格控制血压,血压控制的标准应低于130/80毫米汞柱。
3、科学合理膳食:坚持低盐、低蛋白、低胆固醇、低脂肪的饮食原则。
4、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特别要避免使用抗炎镇痛药物和以肾脏排泄为主的各种药物。一些号称治疗“肾衰”的“中草药”或“祖传秘方”可能使你的肾病恶化。用药必须严格遵医嘱。
5、及早治疗:一旦临床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可使相当部分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恢复正常,或减缓病程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典型症状
蛋白尿
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个标志性症状。糖尿病肾病早期,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症状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随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患者开始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症状,肾小球的滤过率逐渐下降,肾脏病变严重程度也将进一步加重。此时,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正常时,患者的肾脏恶化进展将难以控制,很快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肾功能衰竭。
血压
高血压在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常见,这是糖尿病肾病晚期的症状,发生持续性蛋白尿时间较长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多出现高血压症状。初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仅在运动后血压增高;当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血压多持续增高。高血压的出现将加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恶化进展速度,故有效的控制高血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十分重要。
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一旦出现肾脏损害,其病变过程是进行性的,最终发展成为氮质血症、尿毒症。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为了适应机体排糖的需要,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正常。一旦体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患者的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将增高,从而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此时不加以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多在数年之内发展为尿毒症。
水肿和肾病综合症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当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的全身浮肿,则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呈持续进展状态。糖尿病肾病病人出现身体水肿症状者超过患病人群一半以上,这可能是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丢失大量蛋白而引起低蛋白血症所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越长,引起水肿的糖尿病肾病并发症出现越多,其中2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有肾病综合症出现。
贫血
有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症状,用铁剂治疗无效。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可能与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限制蛋白饮食、发生氮质血症有关。
其它症状
随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患者可发生视网膜病变症状。尽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糖尿病肾病引发,但却常常与糖尿病肾病同时存在。此外,糖尿病肾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症状:心衰与膀胱炎等糖尿病肾病的并发症常影响患者的肾功能;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伴循环衰竭时,糖尿病肾病患者还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等。
糖尿病肾病怎么复查比较好
1、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 尿毒症 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2、眼底检查,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病变。
3、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 糖尿病肾病 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4、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 尿路感染 ;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 血尿 。
5、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糖尿病肾病会转为尿毒症吗
糖尿病肾病预后不太好,因为肾脏病变为慢性进行性肾损害,症状出现较晚,所以早期不容易被发现,一般出现蛋白尿时已经发病10年以上了,临床糖尿病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其肾功能将不可遏制的进行性下降。约25%的病人在6年内、50%
病人在10年内、75%病人在15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从出现蛋白尿到死于尿毒症的平均时间为10年,尿蛋白>3.0克/天的患者多在6年内死亡。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蛋白饮食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病人肾功能的恶化。糖尿病肾病的预后还与肾脏病理改变性质有关,弥漫型小结型糖尿病肾病易进展至尿毒症。
糖尿病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尿毒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肾病的终末期可以导致尿毒症。糖尿病肾病主要分5期。前三期成为早期糖尿病尿病肾病,但是前三期无任何症状,容易被忽视。当尿常规出现蛋白尿时,已经到了第四期,这一时期属于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已经不可逆转 ,只能控制或延缓发展到第五期,也就是尿毒症期的时间。
所以最佳的治疗时间就是前三期。其中前两期更为隐匿,第三期可通过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确诊,这时治疗效果是非常理想的。所以建议患者做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检查,如果没事,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这样就能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糖尿病肾病怎么复查比较好
糖尿病肾病怎么复查:
1、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 尿毒症 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2、眼底检查,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病变。
3、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 糖尿病肾病 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4、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 尿路感染 ;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 血尿 。
5、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