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异形淋巴细胞的诊断思路

异形淋巴细胞的诊断思路

询问病史 引起外周血出现异形淋巴细胞的原因主要为病毒感染,其次为细菌、真菌感染及过敏性疾病等,询问病史时需注意:

1、发热:异形淋巴细胞增多伴发热,需考虑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腮腺炎等。流行性出血热时大多出现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热型以弛张及稽留为多,一般持续3~7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发热为周期性寒战发热交替则注意疟疾感染。免疫系统疾病时也可合并反复低热。

2、起病缓急:短期内出现发热等症状伴异形淋巴细胞增多须考虑急性期的感染。而异形淋巴细胞持续增多。且无明显变化则需当心慢性肝炎,异常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

3、接触史:因异形淋巴细胞增多和许多传染性疾病有关,如流行性出血热、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或原虫感染如疟疾等,故应详细询间接触史,包括疫区居留史、家畜接触史等。

4、既往史:既往是否有结核病,疟疾等传染病史;有无肝炎病毒感染史;有无输血史;有无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史;有无特殊药物服用史,服用过程中有无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情况;有无放射治疗史;有无体外循环手术史等,详尽的既往史资料可以帮助更快的找到病因。

淋巴细胞的形态

淋巴细胞描述:血液中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和一定数量的中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核相对很大,细胞质极少。核内染色质多,染色较深。核圆形深染,核周围浅染,胞质蓝灰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 ,按直径不同区分为大(11~18微米)、中(7~11微米)、小(4~7微米)3种。周围血液中主要是中小型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的发育部位、表面、抗原、受体及功能等不同,可将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多种。有人还分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细胞、双重阳性细胞以及裸细胞等。具有杀伤靶细胞作用,又称杀伤细胞或K细胞,细胞膜表面同时具有T细胞和B细胞的标记,其功能不明。裸细胞既无T细胞也无B细胞的表面标记。

患上风疹需要做哪些检查

1、快速诊断

近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查咽拭涂片剥脱细胞中风疹病毒抗原。其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观察。

2、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3、典型风疹

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如前驱期短,上呼吸道炎症、低热、特殊斑丘疹,耳后、枕部淋巴结肿痛等。

4、病毒分离

般风疹病人取鼻咽部分泌物,先天性风疹病人取尿。脑脊液、血液。骨髓等培养于RK-13、Vero或SIRC等传代细胞,可分离出风疹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

5、血清抗体测定

红细胞凝集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其中以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最常用。因其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的优点。此抗体在出疹时即出现。1~2周迅速上升。4~12月后降至开始时水平。并可维持终身。风疹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于鼻咽部可查得,有助诊断。也有用斑点杂交法测风疹病毒的RNA以诊断风疹感染。

淋巴结肿大的常见疾病

1.慢性淋巴结炎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灶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疾病,应予以重视,进一步检查确定。

2.结核性淋巴结炎 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于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酷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相互粘连并和皮肤粘连,因之活动度差,结核菌素试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3.恶性淋巴瘤 也可见于任何年龄组,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坚韧、均匀、丰满。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互相融合成大块,直径达20cm以上,侵犯皮肤,破溃后经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纵隔、肝脾及其他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系统、皮肤、神经系统、乳腺等。确诊需活组织病理检查,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常易误诊,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有70%~80%在初诊时被诊断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以致延误治疗。

4.巨大淋巴结增生 是一种易误诊的罕见病。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纵隔最多,也可侵犯肺门及肺内。其他受侵部位有颈部、腹膜后、盆腔、腋窝以及软组织。常易误诊为胸腺瘤、浆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等。了解本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5.假性淋巴瘤 常发生在淋巴结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消化道的淋巴细胞性息肉,均可形成肿块。一般认为属反应性增生,由炎症引起。

6.淋巴结转移瘤 淋巴结常较硬,质地不均匀,可找到原发灶。很少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7.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也常有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儿童常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上发病急,常伴有发热、出血、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血液学和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诊鉴别。

8.结节病 在我国较少见,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伴有长期低热。全身各淋巴结都可肿大,尤其是耳前后、颌下、气管旁。在临床上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需靠皮肤试验和病理学检查以资鉴别。

9.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为EB病毒所致,可有发热及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但病人常一般情况良好,可有脾轻度肿大。外周血中有异形淋巴细胞,嗜异凝集试验阳性可以确诊。

10.血清病 为病人使用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后发生的一种疾病。少数患者以淋巴结肿大为最先出现的临床症状。但多为注射处及滑车上淋巴结首先肿大。根据注射史及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可诊断。

在临床上怎么诊断是否得了血癌

根据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特点,诊断一般不难。由于白血病类型不同,治疗方案及预后亦不尽相同,因此诊断成立后,应进一步分型。此外,还应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该病的RAEB及RAEB-T型除病态造血外,外周血中有原始和幼稚细胞,全血细胞减少和染色体异常,易与白血病相混淆。但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到30%。

2.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但形态与原始细胞不同,血清中嗜异性抗体效价逐步上升,病程短,可自愈。百日咳、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风疹等病毒感染时,血象中淋巴细胞增多,但淋巴细胞形态正常,病程良性,多可自愈。

3.巨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有时可与急性红白血病混淆。但前者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增多,幼红细胞PAS反应常为阴性。

4.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象与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可能混淆,但骨髓象检查可明确鉴别。

5.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在药物或某些感染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骨髓中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加。但该症多有明确病因,血小板正常,早幼粒细胞中无Auer小体。短期内骨髓成熟粒细胞恢复正常。

白血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白血病的简单的检查是从血象、骨髓等。但是这些不能确定就是白血病,还得做好更多的检查准备才好,那白血病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呢?下面带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该病的RAEB及RAEB-T型除病态造血外,外周血中有原始和幼稚细胞,全血细胞减少和染色体异常,易与白血病相混淆,这是白血病的诊断之关键。

2.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但形态与原始细胞不同,血清中嗜异性抗体效价逐步上升,病程短,可自愈。百日咳、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风疹等病毒感染时,血象中淋巴细胞增多,但淋巴细胞形态正常,病程良性,多可自愈。

3.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有时可与急性红白血病混淆。但前者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增多,幼红细胞PAS反应常为阴性。

4.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在药物或某些感染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骨髓中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加。但该症多有明确病因,血小板正常,早幼粒细胞中无Auer小体。短期内骨髓成熟粒细胞恢复正常。

有关白血病的诊断白血病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希望可以给您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如果您有更多问题可以详细咨询相关部门的专家。

老年痴呆症的诊断思路

老年性痴呆症的临床诊断思路

1、根据痴呆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明确是否为痴呆:对于既往智能正常,之后出现获得性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障碍,并有失语、失用、失认和抽象思维或判断力中至少一项障碍),妨碍患者的社会活动或日常生活,可拟诊痴呆(建议认知功能损害最好由神经心理评估客观证实)。最后还应排除意识障碍、谵妄,排除假性痴呆(抑郁等导致)以及短暂意以混乱和智能下降(药物、毒物等导致)等后方可确立诊断。

2、确定痴呆类型:病因学诊断步骤可分为几步:(1)皮质性特征还是皮质下特征;(2)有无多发性缺血发作特征;(3)有无运动障碍;(4)有无明显的情感障碍;(5)有无脑积水。根据上述痴呆诊断步骤,可确定大多数痴呆患者的病因。

3、依据临床表现、日常能力受损情况、认知坪估等确定痴呆的严重程度。常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或总体衰退量表(CDS)做出严重程度的诊断。

老年性痴呆症的诊断标准

痴呆的诊断标准包括痴呆本身的诊断标准和痴呆亚型的诊断标准。

1、怀疑标准:在发病或病程中缺乏足以解释痴呆的神经、精神及全身性疾病;痴呆合并全身或脑部损害但不能把这些损害解释为痴呆的原因;无明显病因的单相认知功能进行性损害。

2、可能标准:临床检查为痴呆,并由神经心理检查确定;进行性恶化;意识状态无改变;40—90岁起病,常在60岁以后;排除了系统性疾病或其他器质性脑病所致的记忆或认知障碍。

3、支持可能诊断标准:特殊认知功能的进行性衰退(如失语、失用、失认);日常生活能力损害及行为的改变;家族中有类似病人;实验室检查结果,腰穿脑压正常,脑电图正常或无特异性改变,如慢波增加。

4、排除可能AD的标准:突然及脑卒中样起病;病程早期出现局部的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感觉障碍和视野缺损等;发病或病程早期出现癫痫或步态异常。为研究方便,可分为下列几型:①家族型②早发型,发病年龄<60岁,③21号染色体三联体型④合并其他变性病,如帕金森病等。

5、很可能标准:根据痴呆综合症可作出;存在有继发性系统或脑部疾病可作出

6、确定标准:临床很可能,且有病理证据。

风疹的检查

(一)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二)快速诊断近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查咽拭涂片剥脱细胞中风疹病毒抗原,其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观察。

(三)病毒分离一般风疹病人取鼻咽部分泌物,先天性风疹病人取尿,脑脊液,血液,骨髓等培养于RK-13,Vero或SIRC等传代细胞,可分离出风疹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

(四)血清抗体测定如红细胞凝集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其中以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最常用,因其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的优点,此抗体在出疹时即出现,1~2周迅速上升,4~12月后降至开始时水平,并可维持终身,风疹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于鼻咽部可查得,有助诊断,也有用斑点杂交法测风疹病毒的RNA以诊断风疹感染。

特异性风疹抗体IgM有诊断意义,如果在新生儿期考虑先天性风疹时最好同时检测母亲和婴儿的标本,并作动态观察以判断新生儿期的感染指标是来自母体的被动获得性抗体时,风疹抗体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如随访中风疹抗体逐渐升高即为婴儿已被感染,为此最好多观察几项指标。

并发心肌炎的患者心电图及心酶谱均有改变。

麻疹抗体检查方法

1、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2、快速诊断 近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查咽拭涂片剥脱细胞中风疹病毒抗原,其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观察。 3、病毒分离 一般风疹病人取鼻咽部分泌物,先天性风疹病人取尿、脑脊液、血液、骨髓等培养于RK-1

3、Vero或SIRC等传代细胞,可分离出风疹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

4、血清抗体测定 如红细胞凝集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其中以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最常用,因其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的优点,此抗体在出疹时即出现,12周迅速上升,412月后降至开始时水平,并可维持终身。风疹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于鼻咽部可查得,有助诊断。也有用斑点杂交法测风疹病毒的RNA以诊断风疹感染。

相关推荐

睾丸癌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瘤标),AFP、HCG、LDH乳酸脱氢酶、PLAP胎盘碱性磷酸酶、尤其是AFP和HCG对睾丸生殖细胞的诊断、分期、治疗反应的监测及预后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2.超声检查对阴囊内容物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诊断正确率97%,能直接而准确测定睾丸肿瘤的大小和形态。此外,对睾丸肿瘤淋巴结转移、腹腔脏器转移有诊断价值。3.胸部正、侧位片,以了解肺部和纵隔情况。4.CT 更能敏感发现

阴囊湿疹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阴囊检查、血常规检查1、阴囊湿疹的检查,血常规检查有时可见嗜酸粒细胞增高,余无特异性检查,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升高。2、血涂片镜下找到微丝蝴对诊断阴囊象皮肿有诊断价值;测定血或尿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甲胎球蛋白(AFG)对诊断睾丸绒毛膜上皮癌或胚胎癌有重要意义。3、四影像学诊断主要有超声检查多普勒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伽得血管造影、红外线阴囊温度记录法等综合上述诊断思路

睾丸肿瘤的检查

1.肿瘤标志物(瘤标),尤其是AFP和HCG对睾丸生殖细胞的诊断,分期,治疗反应的监测及预后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生殖细胞肿瘤瘤标分为两类:①与胚胎发生有关的癌胚物质(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腺素HCG);②某些细胞酶(乳酸脱氢酶LDH和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1)AFP 单链糖蛋白,分子量约7万,半衰期5~7天,纯胚胎癌,畸胎癌,卵黄囊肿瘤,AFP增高70%~90%,纯绒毛膜上皮癌和纯精

睾丸癌的检查

一、肿瘤标志物(瘤标),尤其是AFP和HCG对睾丸生殖细胞的诊断、分期、治疗反应的监测及预后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生殖细胞肿瘤瘤标分为两类:1、与胚胎发生有关的癌胚物质(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腺素HCG)。2、某些细胞酶(乳酸脱氢酶LDH和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1)AFP 单链糖蛋白,分子量约7万,半衰期5~7天。纯胚胎癌、畸胎癌、卵黄囊肿瘤,AFP增高70%~90%。纯绒毛膜上皮癌和

霍奇金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霍奇金病的诊断:为了比较准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期,需要注意进行以下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诊断、病理分型和分期的判断。一、常规检查项目:1.病史和体检:特别注意有无“B"组症状,注意淋巴结肿大情况,尤其是滑车上淋巴结、咽淋巴环、肝脾大、骨压痛等;2.建立诊断的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血细胞计数异常及其他血液检验可以提供一些支持证据,但要明确诊断,医生必须对受累淋巴结进行病理活检,以查看是否有里-斯氏细胞的存

左耳淋巴结肿大需做哪些检查

检查时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才致发生遗漏、依次为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颏下淋巴结、颈淋巴结群、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及胭窝等处淋巴结、触诊时应注意肿大淋巴结的部位、数目、大小、质地、表面、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瘢痕等、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时、肿大的淋巴结常有明显触痛等。1、血象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对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淋巴结肿大伴白细胞

病毒性脑膜炎检查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有异型淋巴细胞。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加,可达(10~1000)×10/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3、病毒学检查一部分患者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

淋巴结发炎常见分类

1、慢性淋巴结炎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应予以重视,进一步检查确定。2、结核性淋巴结炎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酪样变

脖子淋巴结常见原因

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最易发现,因位置表浅,容易触摸得到,大抵原因有:1)淋巴结本身的炎症;2)口腔头面部感染而引起的反应性淋巴结肿大;3)淋巴结核性病变;4)淋巴系统本身肿瘤性疾病,如罗京的恶性淋巴瘤;5)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如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肿大等。颈部较常见的是淋巴结核,成串分布,无痛无热,长久难愈,严重者形成寒性脓肿,溃乱流脓,并在颈部肌肉间隙形成窦道,远处流窜,形成新的脓肿,如进入

临床上如何诊断出血热

1.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季节,于病前二月曾在疫区居住或逗留过,有与鼠、螨及其他可能带毒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史;或曾食用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有接触带毒实验动物史。2.症状起病急,有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多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常依次出现低血压、少尿及多尿现象。3.体征(1)毛细血管中毒症:面、颈、上胸部潮红(三红),重者呈酒醉貌;眼球结合膜、咽部及软腭充血;咽部、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