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川崎病的治疗方法 水牛角生地方

川崎病的治疗方法 水牛角生地方

方药:水牛角20g(先煎)、生地15g、丹皮12g、玄参12g、知母10g、银花15g、连翘12g、黄连18g、生石膏20g、竹叶10g

用法:将上药水煎服用,每日一剂。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川崎病患者。


川崎病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高烧不退 警惕“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以高热、双眼结膜充血、出红疹、颈淋巴结肿大为典型症状,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高热是疾病的首发症状,持续高热,且全身有红疹就应警惕川崎病。若在发病后不及时治疗,小儿痊愈后可能会留下后遗症,若治疗不当,小儿可能并发心血管病变,病情凶险。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栓,冠状动脉瘤破裂而死。

查出病因 及早治疗“川崎病”

川崎病的病因尚不明确。部分医学者经过临床试验发现此病可由病毒感染引起,但研究还未得出统一的结果。即使不得查明小儿川崎病怎么引起的,也应及早为小儿治疗。对于急性期的病儿,注射400mg/kg丙种球蛋白和服用50~100mg/kg·d阿司匹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恢复期的病儿,进行抗凝治疗,病情得以有效控制,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后可停止治疗。

“川崎病”缠上小儿 妈妈注意什么

“川崎病”缠上小儿,妈妈需做好退热处理,如用温水擦浴、敷冰袋的方式帮助小儿退热。在饮食方面,多煮流质、清淡的食物给小儿吃。小儿退烧后,再煮高蛋白、高纤维食物给小儿吃,补充营养。若小儿还在哺乳期,只能吃母乳,妈妈可煮瘦肉汤和鱼汤给小儿喝。

川崎病怎么引起的,相信妈妈们已经了解。如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川崎病治疗提示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主要是以皮肤粘膜出疹、淋巴结肿大和多发性动脉炎为特点的急性发热性疾病。1967年由川崎富作用首先报告。以后在世界不同种族中陆续有该病发生报道,但在日裔儿童中流行率最高,1979、1982年1985年日本曾有过三次大流行,每次持续6个月;在美国和韩国的一些城市每隔2~4年也流行一次。我国也有川崎病流行,但流行情况未见详细报道。绝大多数患儿年龄在2个月至5岁,但也有成年患者。男女比例1。3~1。5:1,复发率2%~3%。

如果没有引起心脏血管的并发症,川崎病并不会造成任何的后遗症,因此治疗的目的是在避免造成心脏血管的并发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

目前重要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阿斯匹林。研究结果认为,急性期给予高剂量阿斯匹林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相对于只单独使用阿斯匹林,可使冠状动脉瘤之发生率由15-20% 降至5%。恢复期改为低剂量的阿斯匹林,来抑制血小板凝固。病患若无冠状动脉异常,持续以低剂量阿斯匹林治疗6到8周即可停药。若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则需长期服用阿斯匹林,直到冠状动脉恢复正常为止。但并不是每位川崎病患者治疗方法都一样,须依疾病发展的时机而有所不同。如果是在发病十天内,诊断确定是川崎病,立即使用血清免疫球蛋白和高剂量的阿斯匹林效果不错。但若超过十天以上,则效果通常很差,甚至没有效果。在治疗期间,心脏超音波的追踪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心脏超音波的检查可协助我们了解病人心脏血管的功能和异常的变化。

由于阿斯匹林可能与雷氏症候群有关,特别是同时感染到水痘或流行性感冒病毒,可能造成急性的脑病变和肝脏病变,甚至导致病患死亡。故近来在小儿科医界,多使用普拿疼等止痛解热剂来取代阿斯匹林。但对于川崎病的预防治疗,阿斯匹林的使用是必须的,使用方法大多采低剂量。因使用的剂量非常地低,几乎不会引发任何特殊的并发症。但无论如何,川崎病患者若接触到已经感染到水痘或流行性感冒的病人时,则需停止使用阿斯匹林1~2周,而以另一抗血小板药物暂时取代。川崎病的药物治疗除了阿斯匹林外,为避免大型冠状动脉瘤造成栓塞,可辅以使用抗凝血剂或其它抗血小板药物。

川崎病住院需要多久

川崎病目前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也尚不明确,国内外关于该病的病因,主要集中在免疫反应,遗传易感性,病原微生物等感染学说,川崎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就是全身性的血管炎,好发于冠状动脉,临床主要表现是高热,持续时间比较长,然后抗生素治疗无效,然后出现球结膜充血,口唇出血皲裂,手足的红斑,脱皮,还有淋巴结肿大,最严重的一个情况就是会出现冠状动脉的损害,有可能会继发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等。

川崎病是需要住院及时的干预治疗,避免冠状动脉损害、出现后天获得性的心脏病,治疗时间要根据病情来看,一般就是要控制炎症,然后明确没有明显的心脏畸形,确保病情稳定了才能够出院,所以要根据病情看具体需要住多久的院。


小儿高烧不退须防川崎病

假如你的孩子高烧不退,使用常规治感冒的药物没有任何效果,那么你要注意孩子是否患上了川崎病,该病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心血管功能,甚至心肌梗死。

儿童医院院长介绍,川崎病易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中,尤其是1~2岁的婴幼儿。川崎病发作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非常相似,均出现持续39~40℃的高热,但使用一般治感冒的抗生素药物没有任何效果。另外,川崎病患儿还会出现眼结膜充血、舌头表面似杨梅状、出皮疹、淋巴结肿大、手脚红肿等症状。发烧后期,手指头和脚趾头缝或肛门处会出现明显的脱皮现象。

据悉,川崎病最常见后果是引发心血管损害,若早期诊治不及时则有10%会引发冠状动脉瘤。即使轻度损害的患儿,也会出现冠状动脉硬化。

据儿童医院统计,川崎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十年发病数和上一个十年相比增加了6倍。

儿童川崎病好治吗

川崎病它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然后发病病因也是不明确的,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全身的血管性病变。 临床上的治疗主要针对于他的全身循环引起病变的一个治疗,一般的话会用丙种球蛋白预防一个冠脉的损伤,然后也可以退热。

然后还会出现血小板的聚齐,会用一些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必要的时候有可能会用一些激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还要根据宝宝的一些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一般的川崎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是如果是合并的冠状动脉损伤的,那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川崎病也是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所以发现得了川崎病要积极早一点的干预,预防严重病并发症的一个出现。如果是川崎病治疗延误了,那有可能对对小孩的影响是挺大的。

川崎病可以彻底治愈吗

川崎病又称作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科常见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川崎病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也尚不明确,它的一个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全身性的血管炎,好发于冠状动脉。

川崎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经过有效治疗以后,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可能性会比较小,但是未经有效治疗的患儿,15%-25%发生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多于病后两年内自行消失。

但常遗留有管壁增厚和弹性减弱等功能异常,大的动脉瘤常不易完全消失,常致血栓形成或管腔的狭窄。

川崎病也是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常见的病因之一,所以川崎病如果是发现了要及早的干预治疗,经过有效治疗是可以治好的,但是合并有冠状动脉的损伤或是合并有心脏的其他的问题,一般它就会长期的存在一些后遗症。

水牛角去雀斑药方

材料:水牛角60克,升麻、羌活、防风各30克,白附子、白芷各15克,生地30克,川芎、红花、黄芩各15克,生甘草6克。

方法: 将各药研成细末,蒸熟,作成小丸,每晚服10克,温开水送服。

本方祛风清热,凉血散血,对治疗雀斑有效。

水牛角煎剂有强心、镇静、抗惊厥、抗炎、抗感染和止血作用,还可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近年用于治疗热病昏迷、乙脑等病收到肯定效果。

本品与犀角的成分大致相同,含胆甾醇,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胱氨酸、亮氨酸、酪氨酸、丝氨酸、缬氨酸等氨基酸。

1.治疗过敏性紫癜:用水牛角40~100克,生地黄10~30克,赤芍10~20克,丹皮10~20克,水牛角煎半小时以上。后下余药,半小时后取汁口服,日1剂,重则2剂。

2.治疗病毒性肝炎:用水牛角粉50克,柴胡、茯苓、黄芪、丹参、甘草各15克,烘干碾成细粉,做成复方水牛角片,每片0.5克,含生药0.45克,每次片。日服3次,30天为1疗程。

川崎病易被误诊为麻疹

“麻疹是一种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染性疾病,而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从 1967 年首次报道病例,至今不过50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任榕娜说,麻疹和川崎病,都是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两者临床表现相似,容易混淆。

两种疾病怎么会混淆在一起呢?川崎病中80%好发于2岁以下儿童;麻疹通常是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川崎病主要和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人类细小病毒等。临床上也存在麻疹合并川崎病的病例,所以推测,麻疹病毒亦有可能是导致川崎病的诱 因之一。

在临床上,川崎病和麻疹都会造成多脏器损害。川崎病患儿几乎全身各脏器均可受累,而麻疹患儿除皮肤、黏膜受损外,也常有肺炎、脑炎、心功能不全等并 发症。两种疾病均可出现典型皮疹,以面部、四肢为多。奇特的是,川崎病会有麻疹样皮疹等,大约持续4天后消退。治疗用药方面也有所重合,川崎病主要治疗药 物为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麻疹治疗原则为对症处理和预防并发症,重症麻疹可应用丙种球蛋白。

“临床上遇到类似病例,在考虑川崎病的同时,还要注意排除麻疹的可能;在不能排除麻疹的情况下,亦需考虑川崎病的可能。”任榕娜提醒说,临床上既有 川崎病误诊为麻疹的病例,反之亦然,而麻疹合并川崎病的病例也时有发生。两者在症状及体征上相似之处太多,但典型川崎病的部分患儿,心脏彩超提示冠状动脉 损害,这是川崎病的特异性表现。典型麻疹患儿,在发疹前一两天,常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即麻疹黏膜斑,需引起警惕,以便鉴别。

如何治疗紫癜

单纯性紫癜不经治疗可以自行消退。过敏性紫癜要找出过敏源,感染的要进行抗生素治疗,其他的针对症状治疗。紫癜按病情的不同可以采取以下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1、风邪袭表,邪热内蕴:

症见突然起病,两上下肢甚则少腹、臀部出现红色斑点,自觉经常瘙痒,继之斑点转为紫色,兼有腹痛或关节疼痛,尿赤,舌质淡红或 略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滑有力。治宜散风祛邪,清营凉血。方选大连翘饮合清营汤加减:浮萍、柴胡、蝉蜕、水牛角、金银花、竹叶心、鲜茅根、连翘、紫草、丹皮、生地、小蓟,若瘙痒重,加防风、黄芩,腹痛重,加白芍、甘草,尿血重,加地榆。

2、里热炽盛,血热妄行:

症见紫癜反复不愈,以上下肢远端、少腹部及臀部为著,分布较密,此起彼伏,退后骤起,尿涩赤,或暗红,舌红或略暗,脉滑数。治 宜清热解毒、凉血化斑,佐以利尿。方选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连翘、丹参、鲜茅根、败酱草、小蓟、车前于、地榆。若皮肤瘙痒,加白鲜皮、黄芩、防风,血尿重,加蒲黄炭,小蓟、三七粉。

相关推荐

川崎病传染吗

1首先我跟家长说一下,嗯这个川崎病,他的,最早被发现的时候是在1976年的日本,是由一个日本的医学博士,发现得这种病,并给它起名叫做川崎病。他的很多症状类似于感冒。2前面说了川崎病的由来,下面我就说一下这个川崎病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它是具有传染性的,有很多人研究他好像是一种病毒性的感染。但是在日本,曾有几次大面积的爆发。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3就是说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它是否具有传染性,建

川崎病的常见表现和鉴别诊断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婴幼儿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及台湾地区等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该病属一种血管炎综合征,未正规治疗川崎病心脏冠状动脉炎症及损害发率约25%,目前以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原因之一。川崎病的常见表现有:⑴持续发热5日以上;⑵双侧结合膜充血;⑶多形性红斑;⑷口唇发红,草莓样舌;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⑸急性期手掌与足底充血、硬结性水肿,恢复期指尖开

川崎病是严重疾病吗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也不是很清楚的疾病,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全身血管的炎性变化,容易影响冠状动脉,出现冠状动脉瘤和冠状动脉扩张,川崎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愈后良好,复发见于1-2%,没有冠状动脉病变的话,需要在出院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年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电图等,主要是检查心脏的情况.如果没有经过有效的治疗的话,15-20%会发冠状动脉瘤,这种

川崎病是严重疾病吗 川崎病不治能自愈吗

川崎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性的血管炎性,好发于冠状动脉,川崎病的病因其实都是不明确,具有一定的自愈性,但是因为它是血管炎性疾病,容易形成冠状动脉病变,没有冠状动脉病变的话,也要定期的随诊,主要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电图,未经有效治疗的话,15-25%容易发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多于病后两年内自行消失,但常遗留管壁增厚和弹性减弱等功能,大的动脉瘤常不易完全消失,常导致血栓形成或管腔狭窄,川崎病如果不能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中医分型治疗

紫癜性肾炎是继发于过敏性紫癜的肾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部分还可发展为慢性肾炎,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将儿童紫癜性肾炎分为以下四种类型,采用不同中药治疗。效果较好、风热伤络型:治宜疏风清热,凉血化瘀。常用川芎、地肤子、徐长卿、黄芩、蝉蜕、板蓝根、金银花、连翘、地、赤芍、丹参等。上述药物水煎服,1剂每天,3个月为一个疗程。血热妄行型:治疗应以凉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治疗

川崎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吗

川崎病曾经又叫做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它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也不是很明确的一种疾病,主要病理表现是产血管炎性改变,川崎病不一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但是川崎病容易合并病毒、细菌感染,所以病毒感染可能是川崎病的一种合并病,并不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川崎病

川崎病血小板何时正常 川崎病血小板一般多久恢复正常

一般来说病毒性的川崎病血沉的迹象会爱治疗后的5周左右内恢复正常,但如果合并感染的川崎病患者,恢复时间会有所延长,主要恢复时间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治疗效果而定。

水牛角的临床应用及禁忌

1.治疗过敏性紫癜:用水牛角40~100克,地黄10~30克,赤芍10~20克,丹皮10~20克,水牛角煎半小时以上。后下余药,半小时后取汁口服,日1剂,重则2剂。(《湖北中医杂志》1987;(2);22)2.治疗病毒性肝炎:用水牛角粉50克,柴胡、茯苓、黄芪、丹参、甘草各15克,烘干碾成细粉,做成复方水牛角片,每片0.5克,含药0.45克,每次片。日服3次,30天为1疗程。(《辽宁中医杂志》

小儿川崎病怎么治疗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一发热性疾病最早是出现在日本境内的,以2-5岁的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患有川崎病的儿童通常会出现皮肤粘膜出疹或是淋巴结的肿大等现象,还会引发多发性动脉炎等问题。目前,治疗川崎病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将阿斯匹林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相结合。在没有任何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只需选择较低剂量的阿斯匹林,并注射相应份量的免疫球蛋白,坚持两周左右,便可有效缓解川崎病

川崎病温度偏低正常吗

川崎病目前发病病因是不明确的,它的主要病理特征就是一个全身学血管的炎症病变。 然后川崎病多是发热,高热三十九到四十度。如果是川崎病出现了一个温度偏低,那有可能说明病情是比较严重的。像一般小孩子的抵抗力很弱,或者是合并了严重的感染,有可能会出现低体温的现象。这一种建议就是要医做一些相关的进一步的检查,然后加强治疗。所以川崎病温度偏低也不正常。 一般正常就是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范围,体温偏低或偏高肯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