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应对肾炎水肿方法
中医怎么应对肾炎水肿方法
肾炎,是以肾脏病变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是肺、脾、肾三脏受病,三脏之中,重点在肾,须及时治疗,当水肿消退后,尚须抓紧时机,善自调治,才能巩固疗效,免除后患。笔者根据临床体会,肾炎由于脾肾两虚。水湿泛滥者为多,水肿消退后,余邪未清,脾肾阳虚一时难以恢复,而蛋白尿长期不易消失,多数患者尚有腰部酸痛,食欲不振,面黄体倦等诸多症状。在治疗用药上。应着重培补脾肾为主,兼清余邪。
健脾益气肾炎经过治疗,水肿消退后,邪去正虚,脾气受损,临床常表现四肢倦怠、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黄少华、苔白、脉细缓、尿检异常。治以健脾益气。药用党参、白术、山药、黄芪、芡实、莲子肉各15克,砂仁3克,苡仁30克,茯苓、陈皮各10克,红枣15枚,水煎服。若脘闷腹胀,加厚朴花 10克,枳壳10克;四肢怕冷加桂枝10克。
温补肾阳肾炎的病位,主要在肾。肾主水,藏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精统藏于肾。慢性肾炎,当水肿消退后,常表现肾阳不足,尿检有蛋白,症见面色灰黯、腰膝酸软、怯寒肢冷、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治宜温补肾阳。药用杜仲、补骨脂、山萸肉、菟丝子、覆盆子、仙灵脾、五味子、巴戟肉各10克,金樱子、芡实、熟地各15克,水煎服。另用金匮肾气丸(中成药)。每次8粒,每日服3次。
滋阴益肾肾炎患者,常因利水太过,津液耗伤,肾阴受损,不少的患者,水肿消退后,往往出现伤阴症状。常表现头晕眼花、面花潮红、耳鸣目涩、虚烦失眠、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燥唇干、血压增高、舌红少苔、脉细数、尿检有少量蛋白。治宜滋阴益肾。药用生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北沙参、麦冬、怀牛膝、丹皮、当归、五味子各10克。方中酌加健脾调胃之药,使滋而不腻,补而不滞。若尿中带红加小蓟15克;血压偏高加珍珠母30克、钩藤10克。
车前草白茅根玉米须能治肾炎吗
对肾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肾炎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等症状,而车前草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利尿,明目降压,祛痰止咳的功效;白茅根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加上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归膀胱、肝、胆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效,三药搭配共用,确实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小便不利等病症,并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药效。
肾炎水肿的护理要点
1、肾炎病人水肿的护理要点
1.1、水肿患者应控制饮水量:饮水量视尿量而定,一般以总入量等于前一日总出量加500毫升为宜,若有高热、呕吐、泄泻者则适当增加入量。日常饮水量不仅仅是指白开水,也包括了日常摄入食物中的隐性含水量。如二两米饭大约含有水60—70毫升,而新鲜蔬菜的含水量则达到了65%到90%。计算总入量时应将此也考虑进去。重度水肿者应遵医嘱禁水或限水,中度者则必须控制如水量,轻度者可口渴即饮,但也不可过多。
1.2、严重水肿者遵医嘱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低盐饮食即钠盐摄入控制在2至3克每天,包括含钠食物及饮料,如香肠、腊肉、罐头食品等。
1.3、辨证饮食:阳水证者,可给予清热利水之品,如西瓜,冬瓜,赤小豆等。阴水证者,饮食宜富于营养,多食用补中益气温阳之品,如大枣,牛羊肉等。
2、什么是肾炎性水肿
肾脏水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也是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水肿可以由许多原因引起,不同的水肿有不同的特征。由心脏病引起的水肿叫心源性水肿或心性水肿;由肝脏病引起的水肿叫肝源性水肿或肝性水肿;同样,由肾脏疾病引起水肿就称为肾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是全身性水肿的一种,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症状,是由于肾脏疾病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引起组织疏松部分不同程度的水肿。
3、肾炎性水肿的病因
3.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
3.2、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液体容易由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
3.3、血浆蛋白水平降低,特别是白蛋白水平降低,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容易移向组织间隙。
3.4、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加重了水钠潴留。
慢性肾炎饮食食谱 其他食谱
1.玉米须6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煮20分钟,代茶饮。治慢性肾炎水肿。
2.新鲜荠菜250克或干荠菜90克,切碎加粳米200克煮。治肾炎血尿。
3.玉米须30g,冬瓜皮30克,赤小豆30g,煮汤代茶。治慢性肾炎水肿。
4.连衣花生、红枣各50g,煮烂熟,饮浓汁。治慢性肾炎水肿。
5.桑葚、葡萄干、粳米各30g煮粥,每日2次服。治肾虚慢性肾炎水肿。
6.带衣花生浸泡好醋内3昼夜、每次10粒,早晚各1次服,可治肾炎高血压。
调理肾炎水肿的药膳
1、赤小豆粥:赤小豆100克,大米100克。用水适量熬成粥,每日1餐。功效:清热利水消肿,用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等水肿为湿热者。
2、薏苡粥:薏苡仁30克,大米100克。加水适量熬成粥,每日1餐。功效:健脾利水消肿,用于肾脏病水肿而表现为脾气不足,纳呆食少,大便软者。
3、粳米粥:粳米50~100克,商陆5克。先将商陆用水煎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粥。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变腹水。
4、葱白紫苏粥:葱白3~5段,紫苏叶10克,粳米100克。先将粳米熬粥,将成之时加入葱白及紫苏叶,盖紧盖闷一会即可,宜趁热食用,每日1餐。功效:温阳利水消肿,用于脾肾阳虚而见水肿者。
5、雄鸭粳米粥:青头雄鸭1只,粳米适量,葱白3茎。将青头鸭肉切细煮至极烂,再加米、葱白煮粥,或用鸭汤煮粥,温热食,5~7日为一疗程。此方具有补益脾胃、利水消肿功效。适用于一切水肿病人。
肾炎吃什么好
对于肾炎患者来说,对于肾炎患者来说,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什么食物吃了对肾炎治疗有益什么食物有害这样都不甚了解。肾炎只要得打及时的治疗和再饮食方面上的妥善护理,肾炎这种疾病就能很快得到康复。下面就为年列举适宜肾炎患者食用的食物。
1.香菇,性平,味甘,具有补气血的功效。香菇所含的特殊氨基酸,能使急慢性肾炎患者的尿蛋白显著下降,可治疗各种肾脏疾病,且无副作用。因此,肾炎病人特别适合吃。
2.白木耳,性平,味甘淡,具有滋肾、润肺、养胃的功效。据研究,白木耳中所含的银耳多糖能改善肾功能。
3.薏仁,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功效,肾炎患者水湿泛滥、水肿尿少的病人适宜用薏仁煮粥吃。
4.蚕豆,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肾炎水肿的人宜食。《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中有提到“治水胀,利水消肿:蚕豆50~400克。炖黄牛肉服。不可与菠菜同吃。”
5.白扁豆,适宜急慢性肾炎水肿者服食,《本草汇言》中记载:“治水肿:扁豆三升,炒黄,磨成粉。每早午晚各食1次,大人用三钱,小儿用一钱,灯心汤调服。”
6.番薯,含多量的糖类和维生素,无论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均可充饥食用。
7.四季豆,具有清热、利尿、消肿的功效,肾炎水肿尿少者宜食。《陆川本草》载:“治水肿:白饭豆四两,蒜米五钱,白糖一两,水煎服。”
中医治肾炎中医治肾性水肿
(1)宣肺利水:
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中医治肾炎中医治肾性水肿
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
具体方法如下:
(1)宣肺利水:
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
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惨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大家对肾性水肿的中医治疗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希望对肾炎患者朋友有帮助。
肾炎吃什么好
1.香菇,性平,味甘,具有补气血的功效。香菇所含的特殊氨基酸,能使急慢性肾炎患者的尿蛋白显著下降,可治疗各种肾脏疾病,且无副作用。因此,肾炎病人特别适合吃。
2.白木耳,性平,味甘淡,具有滋肾、润肺、养胃的功效。据研究,白木耳中所含的银耳多糖能改善肾功能。
3.薏仁,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功效,肾炎患者水湿泛滥、水肿尿少的病人适宜用薏仁煮粥吃。
4.蚕豆,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肾炎水肿的人宜食。《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中有提到“治水胀,利水消肿:蚕豆50~400克。炖黄牛肉服。不可与菠菜同吃。”
5.白扁豆,适宜急慢性肾炎水肿者服食,《本草汇言》中记载:“治水肿:扁豆三升,炒黄,磨成粉。每早午晚各食1次,大人用三钱,小儿用一钱,灯心汤调服。”
6.番薯,含多量的糖类和维生素,无论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均可充饥食用。
7.四季豆,具有清热、利尿、消肿的功效,肾炎水肿尿少者宜食。《陆川本草》载:“治水肿:白饭豆四两,蒜米五钱,白糖一两,水煎服。”
8.西瓜,具有利尿、消水肿、降血压的功效,适宜肾炎水肿或高血压者食用。
9.胡萝卜,急性肾炎患者,尿中仅有少量红细胞、脓细胞、微量蛋白时,适宜用胡萝卜150克,烧汤,每日当点心服食。
10.胡萝卜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胡萝卜叶。据《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年第1期中介绍,急性肾炎水肿者,适宜用胡萝卜缨500~600克,洗净后蒸熟服食。一般食后第1天,尿量显著 增加,连食l周,水肿可消。
11.荠菜,具有健脾利水之功效,能够补充人体植物蛋白。荠菜含较多的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且有一定的止血作用,故适宜慢性肾炎血尿和蛋白尿较多者煎水代茶饮。
12.鲤鱼,《浙江中医》杂志曾介绍:治肾炎水肿,取1~1.5千克重的鲤鱼1条,剖腹洗净肚肠,用黄泥封固,放在炭火中煅焙,俟出白烟取出,待冷研末成粉,1日3次,每次开水送用2羹匙,忌盐。
中医解释慢性肾炎水肿
一、肝肾阴亏。
这种类型的慢性肾炎病人往往由急性肾炎转化而来。中医认为,“湿浊之邪稽留下焦,湿壅生热,湿热久恋,伤及肝肾之阴;或肝肾亏或房室不节,而复感外邪发展成慢性肾炎;或因医者急功近利,妄投温补致肾阴亏虚;或因医者秉乘古训,以传统温补法治肾致温补之品耗伤肾阴;或因医者于病之初,重用苦寒之品,苦寒伤阴;或因治疗过程中,投以激素,激素为热性药品,有助热伤阴之弊。”
也就是说,体内炎症存在、房事不节制、滥用药物、加大药物剂量、乱用激素等,都有可能造成慢性肾炎的发生,出现水肿症状。
二、阴血亏虚。
这种类型的慢性肾炎病人,由于长期存在蛋白尿、血尿的症状,反复发作不消,导致其体内大量的精微物质从尿液中丢失,阴血亏虚,则将伴随水肿的发生。此外,由于长期肾脏损害,病人的脾肾虚,而不能提供足够的物质,也是造成阴血亏虚的重要原因。
三、湿热郁积。
由于慢性肾炎病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加之饮食习惯和偏好也各有差异,脾胃功能失常,久而体虚将容易引发慢性肾炎的水肿问题。中医讲“脾肾两虚,则致化湿不力,湿郁化热,加重湿热邪气,湿热邪气又加重脾肾亏虚;脾肾两虚和湿热之邪,导致和加重气、血、水病理产物的产生,而病理产物又加重脾肾亏虚、湿热久羁。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说明一旦人体的脾、胃、肾脏虚弱,则随时间推移,最终使肾炎病人的水肿症状长期存在、反复不愈。
玉米须治肾炎是真的吗
是真的。
肾炎患者在临床上会有乏力、腰部疼痛、食欲不振、肉眼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尿量减少(部分患者少尿)、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表现,而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归膀胱、肝、胆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效,可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鼻窦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小便不利、湿热黄胆等症,并可预防习惯性流产。
在医用上,对肾炎患者伴有水肿、高血压、尿少等症状的人群来说是非常好的辅助治疗食疗方法。
仅靠服用玉米须来彻底治愈肾炎或其他肾病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它来缓解身体出现的一些症状比如:浮肿、高血压、尿少等,但不能作为治疗的主要手段。如果肾炎或肾病严重的话,建议大家先以就医治疗为主,待病情稳定后再用这种方法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