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是怎么检查的
早期胃癌是怎么检查的
胃癌实验室检查:
胃癌标志物:胃癌细胞产生的多种物质能在胃液、血液及其他组织中被检测到,可作为胃癌的标志物应用于胃癌筛选普查,如各种酶和来源于胚胎的标志物。
癌基因:一般认为p2lras高表达与肠型胃癌有关,但在发育不良、肠化生、肿瘤附近正常黏膜中均有高表 达,所以认为该基因在胃癌发生过程中较早阶段起作用。APC基因的缺失突变也多见于胃癌早期,且多发生于未分化型胃癌。
此外,p53基因、CD44v6基 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有关,并在胃黏膜高度发育不良、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标本中的表达依次增高。胃癌的演进是多种基因改变的结果,以上这些 胃癌相关癌基因对早期胃癌的基因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特异性尚待提高。
胃癌单克隆抗体:应用单克隆抗体诊断早期胃癌是当前胃癌研究中的一大课题。例如应用单克隆抗体MG7对1090例患者检测,阳性率为41.8%。
胃癌潜血珠法:全国23万余人普查表明,胃液潜血阳性率为12%,581例确诊为食管癌和胃癌,其中70%患者的病理学检查为早中期癌。本法特异性不高,但方法简便,受检者可多次重复或作连续动态观察,在大规模人群普查中有较大使用价值。
胃癌概率计算机模型筛选:普查时,根据当地胃癌的各危险因素,选出有意义的因子,建立概率数学模型,将每位受检者的资料输入计算机,经回归分析,阳性者为高危人群。此法若结合胃癌标志物法,可提高检出率。
胃癌内镜检查法:
早期胃癌并不具有特异性临床症状,所以对40岁以上,有明显消化不良症状或癌前期病变患者,应常规作胃镜检查。与影像学检查比较,内镜具有显著优势。它可以直接观察病变形态,视野阔,分辨力强,活检准确率高。
胃癌超声内镜检查:
增加了内镜的诊断范围,同时缩短了超声探头与靶器官的距离,使超声分辨率更高。超声胃镜检查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准确率达90%,判断癌种类型以及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可达70~80%。超声内镜还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胃癌放射学检查:
虽然病变绝大多数能被发现,但恶性漏诊率仍然较高。胃部影像学检查包括双对比像、黏膜像、充盈像、压迫像等多种检查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双对比像与黏膜像能清晰地显示病变,压迫像对胃下部前壁病变的显示尤其重要,4种检查方法可相互补充证实,提高恶性病变的检出率。
随着双相螺旋CT和CT模拟胃镜的临床应用,使得影像学方法检测早期胃癌的敏感性得以大大提高。根据目前统计,CT模拟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阳性符合率可达到70%以上,最小可显示黏膜病灶的直径达到1cm左右。但尚存在诊断费用高的问题,不适用于普查。
去医院怎么检查胃癌 胃镜检查
这种方法是能够发现早期胃癌的,通过对良恶性溃疡进行鉴别,来确定胃癌的类型和病灶浸润的范围,井可对癌前期病变进行随访检查。对癌前期病变患者进行定期的胃镜随访检查和监视具有一定的意义。
怎么样能检查出是胃癌
胃液检查
约半数胃癌患者胃酸缺乏。基础胃酸中乳酸含量可超过正常(100μg/ml)。但胃液分析对胃癌的诊断意义不大。
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检查
包括胃癌的免疫学反应、本内特殊化学成分的测定及酶反应等。血如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之比;CEA,CA19-9,CA125等癌胚抗原及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等,但这些检查假阳性与假阴性均较高,特异性不强。
CT、MRI
可以清楚的显示淋巴结及腹腔脏器受侵或转移情况,对早期胃癌诊断无价值。螺旋CT对于分期的准确率较高。
肠X线检查为胃癌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不同充盈度的投照以显示粘膜纹,如加压投照力双重对比等方法,尤其是钡剂、空气双重对比方法,对于检出胃壁微小病变很有价值。
X线检查胃癌
在适当加压或双重对比下,胃癌隆起型常显示小的充盈缺损,表面多不光整,基部稍宽,附近粘膜增粗、紊乱,可与良性息肉鉴别。
胃癌术后会不会复发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胃癌发病率高居第四位,每年全球约70万人死于胃癌复发。手术切除是胃癌主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早期胃癌,或者局部进展期的胃癌均应当采取手术治疗。
胃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预后如何?看看你的病理报告单,就大概知道复发的可能性有多大。您的术后病理报告单上若有“低分化”,“血管、淋巴结浸润”,“切缘阳性”等字眼,复发的概率相当高,要提高警惕,应通过自己症状、体征、胃镜等辅助检查进行定期随访,加强防范。
诊断胃癌需要通过哪些方式呢
第一、多发癌
多发癌的意思就是可能有多个发病部位。多发癌是指胃内存在两个以上病灶,因此在胃的X线钡餐造影检查时,不能只满足于发现一个病变,还应仔细寻找有无多发病变的存在。
第二、小胃癌与微小胃癌
这两种是非长小的一种类型。小胃癌是指早期癌中直径小于1cm而大于0.5cm者,如病变小于0.5cm则为微小胃癌。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术前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也在逐渐提高。
第三、残胃癌
早期残胃癌因临床不明显,常常被忽视,为提高早期残胃癌的X线诊断率,凡行胃手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应行第一次钡餐造影检查,作为术后的基线片,以后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中晚期残胃癌的X线片像一般较典型,表现为充盈缺损、肿块或溃疡、残胃壁僵硬及不规则等。
第四、胃癌复发
胃癌复发是指胃癌手术后切缘不净或由于其他原因而残留的少量癌细胞继续生长的癌,胃癌复发可分为残胃复发和吻合口复发两种,X线钡餐检查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肿块、溃疡以及吻合口狭窄、拉长变细及形态固定不变等征象。
第五、胃溃疡癌变
胃溃疡癌变是由溃疡边缘粘膜开始的,一般胃溃疡癌变分为三期:第一期,用肉眼观察不能与良性溃疡相鉴别,只有依靠胃镜活检才能明确诊断,此时X 线钡餐造影难以作出正确诊断;第二期,癌组织增长到一定程度,溃疡边缘形成结节状隆起,此时X线可有相应改变;第三期,病变发展为与溃疡型胃癌相似,容易诊断。
诊断胃癌需要通过哪些方式呢?胃癌的诊断方法就给大家介绍这些,希望大家如果在生活中感到不适的时候不能够确定自身是否患有胃癌,就可以到医院通过这些方式检测出来,若确诊为胃癌就能在患病初期及时的得到治疗。
防胃癌要管好嘴巴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消化系统肿瘤之首。相比欧美人,亚洲人的胃受伤概率更高,更易被胃癌盯上。但你知道吗?胃癌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率可达90%。
东亚地区是胃癌高发区,中国、日本、韩国3个国家的胃癌总人数约占全球的70%左右。这与该地区的人种遗传性,饮食中烧烤、腌制类食物摄入较多,吸烟率高等因素有关。近10年,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处于总体平稳、略有上升的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发病率增速较快,高于平均水平,且绝大多数属于弥漫型胃癌,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三类人要提高警惕
一、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在两三代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的,其得胃癌的概率就会更高。如果有这种情况,要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提前10年左右,做专业的肿瘤筛查。此类人若想筛查胃癌应做胃镜检查,每隔3年做一次,或听从医生的建议。比如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为55岁,那么在45岁时就应做第一次胃镜检查。
二、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有长期吸烟、饮酒,特别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
三、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病的患者患有这些疾病的人要积极治疗,防止疾病进展,并定期去医院复查。
长期腹痛该做什么检查
长期腹痛该做什么检查?
长期腹痛可能是胃癌的表现,胃癌是我国的高发肿瘤,早期胃癌起病多隐匿,早期可能并无症状,因此,常常被误诊为慢性胃炎。PET-CT检查是检查癌症的高端手段,可以灵敏的发现早期胃癌的隐匿病灶,甚至可以发现癌前异常病变。PET-CT可以准确的区分胃癌和胃炎,从而使医生能够根据病情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长期上腹部疼痛最好查PET-CT,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最易演变成胃癌的的胃部良性疾病,而这种病在早期通常出现上腹部疼痛的症状,因此,一旦长期出现上腹部疼痛或胃部不适,最好查查PET-CT。引发长期腹痛的原因有很多,虽然原因未必一定是胃癌造成的,但不排除胃癌的可能。
腹痛做什么检查好呢?如果是长期腹痛,最好做一个PET-CT检查,因为造成长期腹痛的原因很可能是胃癌,做PET-CT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查出病灶并及时治疗。
胃癌 体检项目
一:大便检测
不少患有胃癌的病人,大便都会有异样。查大便并不能确诊胃癌,然而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假使屡次大便检查潜血持续阳性,应怀疑肠胃道肿瘤的可能,进行进一步检查。
二:胃镜检查
因为胃镜可以直接看见胃的内部,所以是检查胃癌的必查项目之一。在各种检查方法中,胃镜被公认为是诊断胃癌的最好方法,尤其是在早期癌的诊断上。胃镜检查清晰,可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的病变,尤其对隆起、膨胀、溃疡型病变,可同时做活检,很快明确诊断,使用价值非常高。胃镜是普查胃癌最可靠的方法,对于胃癌的早期发现,国际通行的是胃镜检查。不少人都比较怕做胃镜检查,认为胃镜检查十分痛苦,一些病人在上消化道肿瘤初期未作检查,因而延误了诊断,直到了晚期才查确诊为癌,为时已晚。
三、CT检查
胃癌的CT检查是分情况的,一般说来,可能并不需要CT检查。就胃癌来说,倘若用CT来诊断较早期的胃癌,且不说需要用特别的显影液和昂贵的费用,其检查的可靠性也远远比不上肠胃钡餐造影或是胃镜检查;如用于诊断晚期胃癌,想了解胃癌是否已向肝脏等脏器转移,或是寻找癌症向周围转移的淋巴结,那时做CT检查才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