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药的汤液要全喝掉吗
煎中药的汤液要全喝掉吗
中药是很多人会选择的治病方法,但对于苦苦的中药很难下咽,再加上煎出的中药有难以容易的物质,这时候大家会纠结要不要全部喝掉?下面我们就来看下:
为了确定对中药煎得的汤液在碗底所出现的泥糊样沉淀物是服是弃,现将黄连与甘草共煎所能出现的情况,作个大体介绍,则可能做出正确选择,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连素等生物碱,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这两类成分的水中溶解度较大,故在用水煎煮时能够由中药饮片中溶出,两种药共煎时,各自进入水中的黄连素和甘草酸,有可能在水液中相遇,形成水中溶解度较小的盐或复合物,以微细颖粒状固体悬浮于煎液中,使煎液变混浊,如果将此煎液放置,则可能沉淀到碗底,形成泥糊状物。
有人做过实验,黄连与甘草用水共同煎煮,如果甘草用量较大,所得汤液,放置澄清,则上清液可以达到不苦,但抑菌效果大大降低。这就表明,具有抑菌作用且味又极苦的黄连素,被沉淀到碗底,即在泥糊样物中了。可见,如果将含有黄连和甘草的处方共煎时,所得汤液在碗中放置后,碗底所得的泥糊状物,若弃之不用,显然会影响药效。
正确的作法,还是再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并搅混,将此混浊液再服完,是合适的。中医药学有很多同时含甘草和黄连的着名方剂,如《伤寒论》中黄连汤(方为黄连、干姜、桂枝、半夏、党参、甘草、大枣),葛根黄芬黄连汤(方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保命集》中的芍药汤(方为芍药、黄芩、当归、槟榔、黄连、大黄、木香、甘草、肉桂)等方,煎得的汤液,放置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物,可以加水搅混再服,或者干脆将整碗汤液搅拌后再服,不弃为宜,其它含此二药共煎所得汤液,均按此法服为宜。
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煎药前不要洗
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因为水洗可能会使有些中药的水溶性成分丢失,会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会使部分药材的辅料丢失,影响药物疗效。
煎中药可以用自来水吗
煎中药可以用自来水吗
我们知道,为了消毒杀菌达到饮用安全,自来水中一般都要加用漂白粉等,并使其含有一定量的余氯(大于0.3毫克/升)。而氯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同许多有机物可发生氧化反应。若是用这种水来煎中药,必然会对中药有效成分有所影响,使药效大打折扣。
那么,怎样去除生自来水中的余氯呢?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将水烧沸即可——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其中的余氯会随水汽逐渐蒸发掉。
但要注意,刚烧开的水(包括温水)煎中药也不好。这是因为用开水煎中药不利于水分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有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特别是含有淀粉的中药,如山药、芡实、薏苡仁等更易使淀粉凝结,导致有效成分无法煎出。
忌用热水煎煮
如果直接用热水煎煮,中药才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会突然受热而糊化或凝固,妨碍淀粉、蛋白质本身的浸出,也阻碍中药材内部其他有效成分的浸出。正确的做法是先把药物用凉开水浸泡一段时间后(30分钟左右)再煎,这样有利于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浸润、溶解、浸出。现在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多是自来水,它既不是天水类(雨雾雪水),也不同于地水类(江湖河水),而是经过化学处理的水。为了保证对水的消毒。自来水必须含一定量的余氯,而水质较差的地区,余氯含量更大。氯是较强的氧化剂,同许多有机物可发生氧化作用。由于凉开水已煮沸过,余氯都已挥发,这就避免了余氯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作用。同时,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由于生水中钙和镁的重碳酸盐分解沉淀,降低了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从而减少药材中有效成分与钙镁离子结合沉淀的机会,使药汁中有效成分浓度提高。所以煎煮中药以凉开水为好。
煎中药不用微波炉原因有三
我们都知道微波具有穿透力强、选择性好、加热效率高等特点,但是用微波炉煎中药合适吗?专家提醒:煎中药最好不要用微波炉。原因有三:
1.药材变性
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通过微波作用于食物,使其内部分子产生震动而产热的。用微波炉煎中药时,药材内部分子震动产热的过程中,使药材分子发生破坏变质,失去原有效能。
2.煎煮方法各异
中药的质地、性质往往有显著差异,因此,煎煮方法或煎煮时间常不同,有先煎、后下、包煎等。煎药容器通常加盖,如果用微波炉很难确切知道中药什么时候煮开了,加入的水是否足够,煎煮过程中也不方便搅拌中药。
3.火候和时间难以掌握
煎药讲究火候,若用微波炉煎药,火候和煎煮时间难以掌握。煎中药要先用大火煮沸,后转文火煮15~20分钟。不同的药煎服时间不同。因为中药是用慢火煮的,微波炉加热的原理是快速由内至外,中药的药用效果就体现不出来了。
如何煎中药
一、选好药锅
选择好煎药工具是煎药的首要环节。煎药最好选用砂锅或搪瓷锅。目前一些人选用铝锅,这是不合适的,更加不能使用铁锅煎药。中草药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化学物质,它碰上铁和其它贵重金属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或其他鞣酸盐。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另一方面,草药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生物碱因得不到鞣酸而不能溶解于水,降低药效。如果实在没有条件,不锈钢锅也可以用,但药效会受到一些影响。
此外,煎药用锅必须清洁,每次煎药完毕最好立即去渣洗净。锅内若残存一些药渣,将会影响再次煎药的效果。而那些曾经用来熬肉汤或者做过菜的锅也是不宜使用的。
二、注意加水量
煎一剂药,应掌握好用水量。太多,则无端地延长药物煎熬时间,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失效,况且药汁太多,病员也不能都喝下;大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且易煎干。
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一般煎药时水面以高出药面1~2横指为宜。当然,用水的多寡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一般属于滋补一类的药物煎头汁需水约300毫升,二汁约300毫升;解表药,头汁约300毫升,二汁约100毫升:一般药,头汁约200毫升,二汁约200毫升。
一煎之后应立即开始煎第二次,然后将两次煎好的药汁混合在一起,再分两次喝。第二次喝的时候通常药汁已经凉了,应该热一下以后再喝,不要喝凉的。因为现在大家都很忙,所以可以考虑在晚上时间较为宽裕的时候煎药,然后喝第一汁,第二汁放在第二天早上喝,可以节约时间。
最后,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若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热开水。煎熬需水量较大的草药,最好事先有准备地多加一些水。
三、掌握火候
古人对煎药火候,有近乎于苛刻的要求。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曾说:“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若用火过急,会使汤液沸腾外溢,造成浪费;另外,药汁也会很快熬干,药效不能充分煎取出来,且容易煎干。小火煎煮则费工费时。常采取急火煎沸,慢火煎至液成的办法。一般感冒药不宜久煎,多以急火煎取;滋补药则宜小火久煎慢煨。
四、注意时间
药物有可以久煮的,有不可以久煮的;有久煮方能煎出药效的,也有久煮反而降低药效的。因此,把握好药物的煎熬时间亦极为重要,它们常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功用来确定。
1.滋补类药物:俗称“补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根茎、果实;动物的甲、角、壳等,质地坚硬厚实,难于溶解,煎药前常须捣碎,并适当延长煎药时间。一般头汁煮沸后,文火煎半小时至一小时;二汁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左右。个别的须焖煮数小时以上。
2.解表发汗类药物:俗称“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全草或花、叶,其质地轻扬,气味辛香,富含挥发油,煎熬太久则易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逸去,降低药效。一般急火煮沸,再煎5—10分钟即可。
3.一般性药:即普通治疗药,具有多方面功能,故宜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即可。
煎中药需要洗吗
医疗专家建议中药不要清洗,具体原因如下:
1、不少药材中含有水溶性的糖和甙类成分,水洗后,这些有效成分必将有一部分溶于水而流失,导致药效降低,影响治病效果。
2、有的药材如醋制元胡、蜜炙麻黄、酒制大黄、胆南星等,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蜂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若用水洗,会导致部分辅料流失。
3、中药方剂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状的,有的在配药时还要研碎,如龙骨、牡蛎、滑石粉、桃仁等,如果先用水洗一遍,必然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损失,影响疗效。
值得一提的是,中药在煎煮前要用水泡一下。
一般先加冷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让水分能浸透药物,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先溶解一部分在水里,以使其能充分煎出。加水的量一般应掌握在浸过药材并超过1厘米左右为宜。
煎中药的方法 煎中药用什么锅
煎中药的器具以砂罐或瓷罐为佳,切忌用铁、铜等金属器具,因为大多数药材与金属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变化,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煎中药的方法 煎中药要放多少水
煎中药要放多少水,要根据用药量而定,一般以水面超过药物少许即可,使每剂每次煎成的药液在150毫升左右,为儿童煎取的药量要少,而对热性病者,煎取的药液要适当多些。
煎中药要不要盖盖子
中药煎煮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比如说中药煎煮要不要加盖子。
要使中药切片煎透,让药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应以加盖煎为好。尤其是煎煮的药中含有可随水蒸气挥发的成分时,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盖煎煮。这样可使含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在盖内凝集,变成水珠滴回药罐内,由此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丢失。
对于多数质地坚实的根、种子或动物药物,如人参、黄芪、黄精、麦冬、五味子、蛤蚧、龙骨等,亦应加盖煎煮,可使药物有效成分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被煎出,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对于那些质地松散、体积较大的中药,如丝瓜络、茵陈、菊花、桑叶等,煎煮时由于药液易外溢,就不应加盖煎煮,并要随时搅拌,使其均匀煎透。
如何煎中药
汤剂是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一种剂型,医生可针对患儿病情,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但要达到好的疗效,还必须掌握正确的煎药法。
(1)煎药的容器:最好是砂锅,也可用搪瓷盆。这些器皿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禁用铁锅、铝锅和铜器煎药。因为熬药时,药与金属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药性,降低药效。
(2)煎药前先用水浸泡:煎煮前,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加入的水量以药材浸透后高出药面二指为度,使水充分浸透,以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中药材大都含有蛋白质,所以,不要用热水浸泡,否则药物表面蛋白质立即凝固,影响有效成份的析出。
(3)煎药时间及次数:煮两次为宜。止咳平喘药物,一般头煎煮开后,再煎15~20分钟,倒出药汁后,再加少量水,煮沸10~15分钟;倒出药汁与第一煎混合,共取汁50~150ml,分早、晚两次服。
(4)煎中药火侯:煎药开始用文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煎药容器要加盖,要注意不断搅拌,防止药物包锅和外溢。
(5)先煎药:先用水煎煮20分钟,然后加入群药共煎;后下药:在群药煎好前10分钟放入锅内,共煎10分钟;包煎药:用干净纱布包好与群药共煎;烊化药:群药煎好后,把烊化药放于碗内,用热药汁冲化搅匀。
(6)煎糊的中药不能喝:煎糊中药后,不能加水重煎再服用。因为煎糊后,药物的化学成份就会改变,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引起相反的作用。
中药熬干锅了加水又熬的还能喝吗
建议不要喝了。
煎中药的过程中药里面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于水中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之后,若是再继续煎,不仅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反而会使有效成分减少,而且中药熬干后其药理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再继续加水熬也是不能达到其药效的,服用后甚至还可能会有副作用。
中药熬好放冰箱能存几天 冷藏后的中药要怎么喝
冷藏后中药是不可以直接服用的,应为直接服用可能会导致肠鸣腹泻等症状,还会伤及脾胃。
1.代煎中药可以使用90℃左右的水浸泡包装带,当中药达到50℃左右就基本不会影响人的肠胃了。
2.自煎中药最好将中药倒入锅中加热一下,虽然可能加热过程中会挥发部分药效,但是也比低温服用的要好,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加热到60~70℃服用效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