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软组织肉瘤的生物学特性

软组织肉瘤的生物学特性

1、软组织肉瘤的生长呈离心式球形增大,其周围正常细胞受压平行排列,形成“受压区”,久而出现萎缩,使肉瘤呈现出有边界的肿块。

2、高度恶性的肉瘤,在“受压区”周围又出现“反应区”,表现组织水肿,并有新血管增生,呈间叶组织肉芽肿样改变,形成“假包膜”与正常组织明显分开。临床上由于“假包膜”混淆,常诱使外科医师施行肿瘤摘除术,致使手术野内仍残留肉瘤细胞,往往术后很快复发。高度恶性的肉瘤还可出现“卫星结节” 及跳跃式转移灶。

3、筋膜为强有力的天然屏障,多数肉瘤在筋膜平面内生长,只有到晚期才能穿透筋膜至邻近肌肉间室内。当吸取活检,手术不恰当时,均易破坏筋膜,肌肉间空的天然屏障,造成肉瘤医源性扩散及种植。

4、腹股沟,胳窝等处由于缺乏天然屏障阻挡,肉瘤极易向深处生长,手术及放疗疗效均差。

5、肌肉有肌腱附着骨质,一般不易被侵犯,但缺乏肌腱的肌肉纤维直接附于骨质者,肉瘤极易侵犯骨质。

6、软组织肉瘤多发生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虽不多见,但常见于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滑膜肉瘤等。淋巴转移与血道转移同样预后不明转移肺部者预后极差、而骨、脑转移少见。

7、1991年gustafson指出低度恶性肉瘤常易局部复发,但多次复发并不均发生远处转移。只有高度恶性肉瘤才具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特征。

8、肉瘤大小与预后有关,小于5cm预后佳,而大于5cm预后较差。肉瘤的深度更影响预后,表浅肉瘤预后较好,而位于深部的肿瘤预后较差。

9、某些儿童软组织肉瘤预后较好,放、化疗亦敏感,应积极治疗

茄子的生物学特性

茄子根系发达,育苗移栽后主要根系分布在30厘米以内,株高0.6米~l.0米,茎直立,基部木质化呈丫形分枝。叶单生、卵回或长椭圆形。叶柄长,叶身大,容易招风倒伏,栽培时需要培土。花紫色或白色,单生或序生,着生于节间。花序间隔4~5叶,雌雄同花,自花授粉,天然杂交率6%~7%。浆果形状有长、圆、椭圆等。果皮有紫色、白色、绿色或绿紫丝状相间条纹。茄子果实与萼筒交接处呈白色或绿色称茄眼。茄眼为果实夜间伸长部分,茄眼宽表明生长快,果肉嫩。果皮颜色与茎叶颜色相关。茎、叶、花紫色,果皮紫色或黑紫色,茎、叶绿色,花白色,果皮绿色或白色。种子呈肾形,黄褐色,有光泽。千粒重4克~6克,发芽年限3~4年。

茄子生长适温为22C~30C,白天适宜25C~28C,夜间为17C~20C。17C以下生长缓慢,夜间温度15C以下会落花,7C~8C时有冻害。茄子比较耐热,35C~40C时尚能生长,但花器发育不良,45C以上叶面引起坏死斑点。茄子要求强光,光弱时,光合产物少,生长不良,授粉授精能力弱,容易引起落花。茄子根系吸收力强,较耐肥。氮、磷、钾适宜的浓度是氮240PPm、磷160PPm、钾60PPm~180PPm。

肺部平滑肌肉瘤严重吗

一、软组织肉瘤的恶性程度 恶性程度高的需要辅助化疗,反过来说,恶性程度低的不需要辅助化疗。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是纤维肉瘤、高分化和中分化粘液脂肪肉瘤、脂肪肉瘤、脂肪瘤样脂肪肉瘤。中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包括低分化粘液脂肪肉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和浅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包括血管肉瘤、滑膜肉瘤、腺泡状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深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未分化肉瘤。另外需注意的是,大约15%的软组织肉瘤由于组织学上变化多端而不能分类。一般说来,恶性程度高的易发生血道播散,恶性程度低的不易发生血道播散。血道播散是软组织肉瘤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恶性软组织肿瘤通常生长迅速、体积巨大,浸润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肿瘤本身可有坏死、出血及继发感染,并且经常有广泛的血道播散转移至肺、骨、皮下、脑、肾上腺、胰腺等脏器。各种类型的恶性软组织肿瘤的血道播散也有显着差别,根据其血道播散机会可粗略地分为三类:高度可能性的有圆形细胞脂肪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滑膜肉瘤、血管肉瘤、淋巴管肉瘤等;中度可能性的有深部恶性巨细胞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透明细胞肉瘤、平滑肌肉瘤等;不常发生的有上皮样肉瘤、浅部恶性巨细胞瘤、纤维肉瘤、高分化的粘液脂肪肉瘤等。另外,检查时动作不够轻柔、不恰当地进行理疗、肿瘤的活检、手术时的挤压等都可能导致肉瘤细胞的血道播散。

二、局部复发率高的软组织肉瘤 软组织的良性肿瘤,在完全切除后多数不会复发。对于交界性肿瘤,要求在肿瘤四周一定距离的正常组织内进行手术切除,才有可能防止复发。恶性软组织肉瘤局部切除术后有75%~90%的病人局部复发,扩大切除术仍有20%~60%的人局部复发。其中以横纹肌肉瘤、滑膜肉瘤、间叶肉瘤较为突出。

三、淋巴道播散的机会 除血行转移外,软组织肉瘤还可伴有淋巴道转移,而且往往早期就有淋巴结转移。如滑膜肉瘤中17.6%、横纹肌肉瘤中15.6%病例有淋巴结转移。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等很少有淋巴结转移。

包菜的生物学特性

植物学特征

甘蓝为二年生草本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30cm以内土层中。茎短缩,又分内、外短缩茎,外短缩茎着生莲痤叶,内短缩茎着生球叶。甘蓝的叶片包括子叶、基生叶、幼苗叶、莲痤叶和球叶,叶片深绿至绿色,叶面光滑,叶肉肥厚,叶面有粉状蜡质,有减少水分蒸腾的作用,因而甘蓝比大白菜的较强的抗旱能力。花为总状花序,异花授粉,甘蓝所有的变种和品种之间相互杂交。果实为长角果,种子圆球形,红褐或黑褐色,千粒重4g左右。

生长发育

在正常情况下,北方以秋作甘蓝采种,第一年形成叶球,完成营养生长,经过冬季低温完成春化,第二年春通过长日照完成光周期而开花结实。它的生长过程所经过的各个生长时期和大白菜基本相同。但各生长时期所需日数较长,发芽期需8 ——10天;幼苗期需25——30天;莲座期,早熟品种需20——25天,中、晚熟品种需30——35天;结球期,早熟品种需20——25天,中、晚熟品种需30——50天。

甘蓝是冬性较强的作物,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要求幼苗长到一定大小以后才能接受低温感应,在0——12°C下,经50——90天可完成春化。关于光周期,尖头型和平头型品种要求不很严格,圆珠笔头型品种则较严格的要求长日照。进入生殖生长时期后,一般经历抽薹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开花期需30——40天,结果期需40——50天。

甘蓝在未结球以前,如遇低温条件,或在幼苗期就满足了它的春化要求,栽植后一旦遇到长日照条件,就可能出现“未熟抽薹”现象,叶球形成受阻生成减产。近几年来,春甘蓝采用改良阳畦或塑料温室育苗,既避免了低温,又大大缩短了育苗期,对防止未熟抽薹,保证早熟丰产有良好效果。

莴苣的生物学特性

莴苣原产地地中海沿岸,公元 5 世纪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南方各地。莴苣茎叶都可作为青菜食用。茎用莴苣又叫莴笋,其肉质鲜嫩,可以生吃、凉拌、炒食、腌制。莴苣中含有丰富无机盐、维生素,尤其含有较多烟酸,对糖尿病患者有治疗效果。莴苣中还含有一定微量元素锌、铁等,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病的发生。

莴苣种子发芽条件要求不高,一般在 4℃以上就可以顺利发芽,如果温度在 15—20℃之间,莴苣种子只需要 3—4 天时间就能够发芽,如果气温超过 30℃,莴苣种子则不会发芽。莴苣苗期最适合温度为 12—20℃,如果白天温度超过 24℃,夜晚温度也在 19℃以上,很容易导致莴苣未熟抽薹。

肿瘤和癌症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呀

癌、肿瘤、肉瘤三者之间,以肿瘤概念的内含最广,它是一种细胞异常增生性疾患,既包含有良性肿瘤,也包括恶性肿瘤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交界瘤。癌的概念,目前已被人们错误地扩大化了,成为泛指一切恶性肿瘤的名词。实际上,癌仅是指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它包括有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移行上皮癌、腺上皮癌等。肉瘤并非是仅能生长于肉 中的肿瘤,它泛指来自间叶非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的有纤维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肉瘤、脂肪肉瘤等。癌和肉瘤虽同属恶性肿瘤,但两者间存有明显的差异。除组织来源不同外,癌的发病率要远高于肉瘤(10倍以上),且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人,而肉瘤则多见于青少年。癌的质地较硬,灰白色,较干燥,而肉瘤的质地很软,色灰红,湿润,呈鱼肉状。组织学上,癌有癌巢,实质与间质之间分界清楚,而肉瘤细胞多呈弥漫状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十分丰富。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所以肉瘤周围易形成包裹状。癌偏爱淋巴道转移,而肉瘤对血道转移是情有独钟。

软组织肉瘤与癌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简谈如下:肉瘤生长方式多为离心状球形增大,而癌多呈浸润状生长;肉瘤常有一层“假包膜”,实质上这是肿瘤的包膜,即存在肿瘤细胞,但外科医生常误认为此包膜为真正的包膜,而手术范围不够,造成复发;肌肉筋膜及肌腱可以阻挡肿瘤的扩延。软组织肉瘤易发生血道转移,但淋巴结转移并不多见,但一旦发生,预后同样较差;低度恶性肉瘤常易局部复发,而高度恶性肉瘤可能同时复发或转移;肿瘤大小与预后有关,小于5厘米的肿瘤预后好,而大于5厘米的肿瘤预后较差;小儿的软组织肉瘤预后好,成人较差。儿童的软组纵肿瘤对化、放疗敏感,成人次之。

猪苓生物学特性

猪苓具喜冷凉、阴郁、湿润,怕干旱的特性。在地温5-25℃条件下均生长。西北产区地温在17-19℃时生长良好,10℃时萌发,22℃时子实体开放;华北产区平均地温达9.5℃时萌发,12℃左右时新苓生长膨大,14℃左右时新苓萌发多,个体增长快。土壤含水量在30-50%,PH值5-7腐殖质土、砂壤土,为宜。猪苓的生活史分担孢子、菌丝体、菌核、子实体四个阶段。

担孢子是子实体产生的有性孢子(长卵状椭圆形,一端有尖,无色,平滑,7-10×3-4毫米),萌发后形成初生菌丝体,初生菌丝体质配后产生双核的次生菌丝,诸多次生菌丝紧密缠结成菌核。菌核主要是储存养分,耐高、低温和干旱。在不适宜的条件下,能够长时间保持休眠状态,遇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即可在菌丝体的任何部分萌发产生新的菌丝。一般在3月下旬,表土层5厘米处温度达到8-9℃时,菌核开始生药用长,菌核体上萌发出许多白色毛点,随着气温的升高,毛点不断长大变厚,形成肥嫩有光泽的白色菌核,逐渐向地表生长。8、9月地温达12-20℃时,菌核生长进入旺盛期,体积、重量迅速增加。

菌核色泽从基部到中间由白变黄。此时如遇连阴雨天,空气湿度增高,部分菌核生长出子实体,开放散出孢子。随着地温下降,子实体很快枯烂。10月以后,当地温降至8-9℃时,猪苓停止生长,进入冬眠。翌年春又萌发分生新的菌核。如此年得继生,群体合聚形成一窝。土壤肥沃,营养丰富,菌核大而多,分叉少,俗称"猪屎苓";土质瘠薄,养料不足,结苓小,分叉多,俗称"鸡屎苓"。在外界环境条件极端不利时,猪苓将停止生长,菌核老化,色泽变为深黑色,核体出现大小孔眼,直至腐烂。

脆枣的生物学特性

20年生植株干高12米,干周0,52米, 树高7一9.5米,枝展5.2一6.4米。枣头发枝力中等,当年 结实率较强。进入结果期早,较丰产, 20年生单株产鲜枣 35一40公斤。在永济产地4月上旬发芽,5月中下旬开花, 6月上旬达盛花期,9月中旬果实成熟, 10月下旬落叶。

相关推荐

肉瘤有多种

软组织肉瘤中约75%属高度恶性。常见软组织肉瘤包括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高度恶性多形性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滑膜肉瘤和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不同年龄常见的肿瘤类型有所不同。某些纤维瘤病全部发生在儿童期,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几乎只发生于儿童,滑膜肉瘤多见于青壮年,多形性高度恶性肉瘤、脂肪肉瘤和平滑肌肉瘤主要见于老年患者。

白玉菇的生物学特性

一菇体形态 子实体丛生每丛15~50株不等,少散生。菌盖幼时半球形,深褐色,后渐平展,色泽变淡,呈黄褐色;中部色深,茶褐色;盖面平滑,有2~3圈斑纹;盖缘平或微下弯,稍波状;菌盖直径1.5~2.0厘米;菌肉白色,质韧而脆,致密。 菌褶白色至浅黄色,弯生,有时略直生,密,不等长,离生。菌柄中生,圆柱形,长3~12厘米,幼时下部明显膨大,白色至灰白色,粗O.5~3.5厘米,上细下粗,充分生长时上下粗细几乎相同,多数稍弯曲,有黄褐色条纹,中实,老熟时内部松软。担孢子无色,平滑,球形,孢子印白色。分生孢子白色,培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什么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常见症状

好发于青春,女性多见,常位于四肢深部肌肉或筋膜,少数可见于腹壁、肛旁区、舌、腹膜后、颈背部。肿瘤生长缓慢,早期无痛,常偶然发现,大者直径可达6~10cm。瘤块虽增大不快,但血循丰富,浅表者可触及搏动。

肌肉组织肿瘤是什么呢

软组织肿瘤的种类繁多,名称混杂,特别是软组织恶性肿瘤的病理形态学,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提高,经常更改其病理命名,致使临床工作者在处理过程中感到比其他恶性肿瘤困难得多.最近关于软组织肿瘤的病理分类又有新的变化,重新命名了一些肿瘤,如滑膜肉瘤改为恶性腱鞘巨细胞瘤等,这种情况是其他任何肿瘤所没有的. 建议:流行病学软组织恶性肿瘤,又称组织肉瘤,仅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左右.在儿童期软组织肉瘤的发病次于白血病,脑肿瘤和淋巴瘤,居第四位.在软组织肉瘤中最常见的是纤维肉瘤,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和间皮

柑桔红蜘蛛生物学特性

生长规律 柑桔红蜘蛛以卵、成瞒或若瞒在柑桔叶背、卷叶、枝条、芽缝或落叶枯枝中越冬,至来年3-4月温度回升,卵发育起点温度在6.4-9.2℃,越冬卵大量孵化成虫,从老叶迁移至春梢新叶上繁殖。7-8月因高温炎热,不利于红蜘蛛生长发育,虫口数量少。9-10月份气温下降,虫口量又复升,这是第二个虫口高峰期。柑橘红蜘蛛的生殖方式有两种,一般是两性生殖,但也存在着孤雌生殖,这种特殊的生殖方式给柑橘红蜘蛛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一般柑橘红蜘蛛产卵的部位是果树的果实或是嫩叶部位,这些部位营养丰富,为其幼虫提供生长发育的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怎么办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手术方式

一般而言,患者所有位置的肿瘤必须是连同周围包绕的正常组织一并切除,针对一些无法完全切除的软组织肿瘤,可先进行减积手术,术后再再辅加放射治疗,可取得好的疗效。 对于晚期的巨大肿瘤伴有溃疡大出血,而又无法止血;或伴发严重感染,如脓毒血症、破伤风等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或肿瘤生长迅速并引起剧烈疼痛,难以用药物控制;或肢体己有病理性骨折,失去活动能力等严重状况下,无法用其他方法挽救时,方可考虑先选用截肢术。

软组织肿瘤发病原因有哪些

与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相比,软组织肿瘤的病因不明,除有限的几种肿瘤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放射辐射、病毒感染、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相关外,大多数软组织肿瘤为新生,并无明显诱因。另有一些软组织肉瘤与一些综合征相关。环境因素:①外伤:有报道证实,在手术、烫伤或化学灼伤形成的瘢痕组织附近组织中较易发生软组织肿瘤;②化学致瘤物质:石棉是最主要的一种致瘤剂,矿工和接触绝缘材料的工人长期吸入石棉粉尘后,可引起肺纤维化、肺癌和胸膜间皮瘤;③射线辐射:癌和恶性淋巴瘤等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5~10年后,可发生软组织肉瘤,多为纤

肉瘤怎么治疗好的比较快

(1)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在软组织肉瘤治疗中仍然占重要地位,但单纯手术切除的局部复发率较高,单纯广泛切除者,局部复发率为50%,而局部切除者复发率高达80%。高恶性度软组织肉瘤容易发生肺等部位的远处转移,即使根治性手术,也可以发生复发和转移,预后不良。为了获得满意的肿瘤切缘,降低复发率,经常需要截肢或对受累的肌肉群进行彻底的切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放疗:是提高软组织肉瘤局部控制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高恶性软组织肉瘤,术后放疗可以达到降低复发率的作用。可分为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后装放疗(组

赤眼鳟的生物学特性

1、外形特征 体长筒形,后部较扁,头锥形,吻钝。须两对细小,体银白,背部灰黑,体侧各鳞片基部有一黑斑,形成纵列条纹。鳞大,侧线平直后延至尾柄中央。尾鳍深叉形、深灰具黑色边缘。眼上缘有一红斑故名赤眼、红眼鱼。 2、生活习性 江河中层鱼类,生活适应性强。善跳跃,易惊而致鳞片脱落受伤。 3、食性 杂食性鱼类,藻类、有机碎屑、水草等均可摄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 4、繁殖习性 赤眼鳟性成熟早,二龄鱼即可达性成熟。生殖季节一般在4-9月份。卵浅绿色,沉性。

腺泡状软组织肿瘤是如何引起的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由Christopherson于1952年首先报道,属于来源不明的恶性软组织肿瘤,病理免疫组化表达desmin 和MyoD1 等肌源性标记物,S-100、NSE 等神经源性标记物阳性。 近年有报道其可能来源为肌源性,是横纹肌肉瘤的特殊类型,但目前争论较多。 在2002 年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仍然划归为来源不明恶性软组织肿瘤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