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型湿疹诊断详述 收藏 分享
干燥型湿疹诊断详述 收藏 分享
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丘疹上有糠皮样脱屑和干性节痂现象,擦之皮肤樱红脱屑。
呈慢性时也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或结血痂。
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
(1)渗出型: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红色皮疹间有水疮和红斑,可有皮肤组织肿胀现象,很痒,常因剧痒搔抓而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皮疹可向躯干、四肢以及全身蔓延,并容易继发皮肤感染。
(2)脂溢型:湿疹表现为皮肤潮红,小斑丘疹上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覆盖在皮疹上,以后结成较厚的黄色痂皮,不易除去,以头顶及眉际、鼻旁、耳后多见,但痒感不太明显。
父母在照顾婴儿湿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寻找过敏原,但往往有困难。
2、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质接触皮肤,不要用碱性肥皂洗患处,也不要用过烫的水洗患处,不要涂化妆品或任何油脂。
3、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织品为好。
4、面积不大的湿疹可涂肤轻松软膏,不宜涂得太厚;有较多湿疹患者,需去皮肤科诊治。
5、母乳喂养可以防止由牛奶喂养而引起异性蛋白敏所致的湿疹。
风疹和湿疹的区别
风疹还有湿疹其实都是因为,肌肤问题而引起的一种皮肤病,一般情况下会出现骚痒或者红肿的现象,所以说这种问题是需要我们治疗的,希望大家在生活当中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这种问题。
风疹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 发热,1~2 日后出现红色斑丘疹,耳后、颌下、颈部淋巴结肿大,或伴有关节痛。
2.确诊病例
①在2~3 周内与风疹患者有明显接触史。
②在8 年内已接受过麻疹活疫苗接种。
③末稍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④病原学或血清学检验获阳性结果。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上确诊病例中①或①和②或③项。
湿疹诊断标准:
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较容易。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渗出;慢性型皮损呈苔藓样变;急性损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自觉瘙痒剧烈;容易复发。对特殊型湿疹应注意其独特临床症状,诊断也不困难。慢性湿疹需同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苔藓样变明显,皮损干燥、一般无渗出、无色素沉着。好发于颈项、骶部及四肢伸侧。可耐受多种药物及理化等刺激。
不管是风疹还是湿疹对于患者来讲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出现皮肤上搔痒剧烈疼痛难忍的现象的时候,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及时的接受一些检查科学地去应对和治疗.
干燥型湿疹的表现
多见于四肢伸侧,特别是老年人的小腿伸侧。冬季多见或加重,常与洗澡过勤或外用肥皂有关,夏季往往减轻或消退皮损呈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斑片表面干燥、脱屑及出现破碎瓷器样细的裂纹,“裂纹性湿疹”由此得名手指背部亦可出现干燥性裂纹严重时可侵及身体其他部位。自觉瘙痒,尤以夜晚为著。
婴儿湿疹的症状起因
婴儿湿疹的症状起因
其实导致家里宝宝长出湿疹的原因有很多的,宝爸宝妈赶快来看看,宝宝的那些症状说明患上了湿疹,如果是的话,就要及时治疗,因为会让宝宝非常不舒服,会导致宝宝哭闹的。
婴儿湿疹可分为干燥型湿疹和脂溢型湿疹两种。
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婴儿的头皮、眉间等部位,其皮损常表现为有少量的灰白色糠皮样皮屑脱落,无明显的液体渗出。
但患有此型湿疹的婴儿常常会因阵发性的剧烈瘙痒而哭闹不止或不能安静入睡。脂溢型湿疹,常见于比较肥胖的婴儿,以头顶、眉际、鼻旁及耳后多见。
发病初期可在婴儿的两颊见到红斑、丘疹或丘疱疹,丘疹上常会渗出淡黄色的油脂,并结成油腻性痂皮,但痒感不太明显。
根据皮疹的特点可分为:渗出型、干燥型和胎烂型三种。
来看看不同类型的湿疹都有什么样的症状吧,可以对找自己的宝宝,看看宝宝出现的是哪一类型的湿疹,这样治疗会更加有效的,就不用那么慌张,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哦。
婴儿湿疹的护理注意事项
婴儿湿疹,也叫“胎毒”、“奶癣”,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也叫过敏性疾病,以1~3个月大的婴儿最为多见。导致婴儿湿疹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外界对婴儿皮肤的刺激、婴儿消化不良以及先天性的过敏体质都可能诱发此病。
婴儿湿疹常常呈对称性分布,大多发生于婴儿的面颊、额头、眉间和头部以及皮肤皱褶处,有时也可累及婴儿的躯干和四肢。发病初期,可在患儿局部皮肤上见到红斑丘疹,有瘙痒感。几日后,丘疹会转变为小点状的水疱,水疱破溃后可有液体渗出,渗液干后可在局部形成厚痂,症状严重时还可出现局部皮肤糜烂,甚至继发感染。
婴儿湿疹可分为干燥型湿疹和脂溢型湿疹两种。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婴儿的头皮、眉间等部位,其皮损常表现为有少量的灰白色糠皮样皮屑脱落,无明显的液体渗出。但患有此型湿疹的婴儿常常会因阵发性的剧烈瘙痒而哭闹不止或不能安静入睡。脂溢型湿疹,常见于比较肥胖的婴儿,以头顶、眉际、鼻旁及耳后多见。发病初期可在婴儿的两颊见到红斑、丘疹或丘疱疹,丘疹上常会渗出淡黄色的油脂,并结成油腻性痂皮,但痒感不太明显。
奶癣和湿疹的区别是什么
引起原因
中医认为湿疹其原因系胎中遗热遗毒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受风邪所致。
新生儿湿疹,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家长不必太过焦急。湿疹是可以控制的,宝宝由于消化道摄入食物性变应原引起的过敏,唾液和溢奶经常刺激,也是湿疹的病发原因。如果给宝宝过多的使用较强的碱性肥皂,肠内异常发酵,过高营养也可以引起湿疹。
奶癣护理
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受到刺激,所以不可随便使用一般成年人治疗的药物,要严格采用小儿湿疹用药。利珍霜是宝宝干燥型湿疹的最佳护理品,专门针对婴幼儿干燥型湿疹独有机理特别研制,产品配方无激素、0添加。
注意事项
儿期精心护理及合理喂养对本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应注意保护患部 ,忌用毛织物品及塑料用品 ,避免肥皂和热水烫洗及搔抓 ,因碱性物质和太热的水往往刺激皮肤而加重症状。
患病期间 ,婴儿及奶母都应忌食发物 ,如鱼、虾、牛羊肉等。对牛奶过敏者 ,可将牛奶多煮开几次 ,以减少其致敏作用 ;
如何预防宝宝干燥型湿疹
首先,家长要保证宝宝们的皮肤滋润、干净、清爽,这样能大大降低患湿疹的几率;
其次,不要给宝宝洗澡太勤,因为婴幼儿皮脂腺发育不完善,皮肤比成年人细腻5倍,清洗过多会将皮脂洗掉,且频繁使用消毒洁肤产品易引发皮肤过敏,同时还会杀死正常菌群,导致皮肤表面的天然屏障受损。医生建议家长最好用清水给婴儿洗澡、擦脸,消毒产品不可频繁使用。
如果宝宝不小心得了湿疹,家长们一定要知道正确护理,以控制病情、尽早康复。保持室内空气凉爽,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瘙痒;同时要注意湿疹尽量少接触水;最后就是要观察湿疹的发展情况,如果可以判断湿疹并不严重、面积较小,可以给宝宝擦拭专门为宝宝研制的皮肤外用软膏,但如果发现病情发展迅速、患处越来越严重,则应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确诊。
宝宝湿疹的症状
婴儿湿疹可分为干燥型湿疹和脂溢型湿疹两种。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婴儿的头皮、眉间等部位,其皮损常表现为有少量的灰白色糠皮样皮屑脱落,无明显的液体渗出。但患有此型湿疹的婴儿常常会因阵发性的剧烈瘙痒而哭闹不止或不能安静入睡。脂溢型湿疹,常见于比较肥胖的婴儿,以头顶、眉际、鼻旁及耳后多见。发病初期可在婴儿的两颊见到红斑、丘疹或丘疱疹,丘疹上常会渗出淡黄色的油脂,并结成油腻性痂皮,但痒感不太明显。
渗出型湿疹
多发于肥胖婴儿。初起时两颊部皮肤发红,表面有密集针头大小红疙瘩、水疱,部分融合成片,破后糜烂有渗液;严重时因搔抓继发细菌感染,有脓疱、发烧、淋巴结肿大等。如治疗不当用刺激性药物或热水烫洗等,使皮肤上皮疹泛发全身形成红皮病。
干燥型湿疹
多见于瘦弱婴儿。面、躯干、四肢有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或暗红色斑,表面有密集的小疙瘩和脱屑,如病程较长,皮损处皮肤增厚,可有抓痕和血痂。
胎烂型湿疹
为出生1~2日的婴儿。在前额、颊、眉间皮肤发红,表面有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有较厚的胎痂。
小儿湿疹的检查根据种类不同而不同
1、婴儿湿疹的类型:脂溢型
基本上婴儿湿疹都是脂溢型的,主要症状表现是宝宝的皮肤面色潮红,并且还会有小斑丘疹,小斑丘疹上还会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产生。还有随着时间和病情的发展会结成较厚的不易除去的黄色痂皮。就连婴儿的头顶及眉际、鼻旁或者是耳后等各处也会出现湿疹的现象。不过好在这种湿疹瘙痒感不强,患儿的精神基本不受影响。
2、婴儿湿疹的类型:渗出型
渗出型也是婴儿湿疹的重要类型之一,症状表现是宝宝的皮肤会出现红色皮疹间有水疮和红斑,并且婴儿身上还会有皮肤组织肿胀现象。渗出型湿疹瘙痒感比较剧烈,一旦宝宝不经意抓挠,还会导致有黄色浆液渗出或出血等现象。专家表示渗出型湿疹具有泛发性,会向躯干、四肢以及全身蔓延,严重的话还会引发皮肤感染。
其实除了这两种以外,婴儿湿疹还有一种常见类型,那就是干燥型湿疹。干燥型湿疹顾名思义看起来就觉得皮肤很干燥,并且宝宝会感到瘙痒,只是没有语言能力,建议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一旦宝宝出现烦躁不安和脾气暴躁等情况,就一定要引起重视了。
丘疹诊断详述
(1)头部丘疹见于:脂溢性皮炎、银屑病、头癣、毛囊炎、疖、疣等。
(2)面部丘疹见于:痤疮、扁平疣、溢脂性皮炎、湿疹、色素德粟丘疹、多形性红斑、结节性硬化、毛发上皮瘤、颜面粟粒性狼疮、汗管瘤、睑黄疣、胶样粟丘疹、基底细胞上皮瘤、脂溢性角化等。
(3)颈部丘疹见于:神经性皮炎、毛囊炎、疖、接触性皮炎、日光性苔癣、皮肤结核等。
(4)躯干丘疹见于:银屑病、玫瑰糠疹、药疹、病毒疹、疾子、痤疮、传染性软疣、糠皮孢子菌性毛囊炎、湿疹、疱疹样皮炎、带状疱疹等。
(5)四肢丘疹见于:痒疹、皮肤淀粉样变、经性皮炎、湿疹、丘疹坏死性结核疹、扁平苔癣、过敏性紫癜、毛周角化症、银屑病、毛发红糠疹等。
(6)手足部丘疹见于:湿疹产经性皮炎、手足癣、癣菌疹、疥疮、多形性红斑、扁平疣、寻常疣、扁平苔癣、毛发红糠疹、路疣等。
(7)生殖器肛周丘疹见于:银屑病、扁平苔癣、尖锐湿疣、梅毒、疥疮、阴虱、念球菌感染、鲍温样丘疹病、湿疹产经性皮炎、萎缩硬化性。
皮肤瘙痒起红疙瘩诊断详述 收藏 分享
1、湿疹:
身上起疙瘩痒也可能是湿疹的表现。湿疹由内外多种因素引发后,有明显的症状:原发源急性恶化,出现红肿、糜烂、渗液;发病1-2周后出现继发源,表现为丘疹、小水胞、糜烂、渗液等;湿疹病变常分布以四肢尤以上肢为主,也可发生在躯干、面颈部。
2、荨麻疹:
荨麻疹可引起上起红疙瘩,并且是一片一片的。症状表现为皮肤突然红肿、发痒,并出现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疹子,开始是孤立或散在,逐渐扩大,融合成片,这些疹子大多会在二十四小时内自动消退,但新的疹子陆续发生,此起彼伏。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3、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是由于一些人对紫外线过敏所致,通常在日晒后1-2小时后发病,皮疹多发面部,颈部和颈前“v”形区,手背及上肢,表现为小丘疹,小水疱,自觉瘙痒,严重时非光照部分也可起皮疹,不疼痛,瘙痒明显,消失很慢。
4、虫咬性皮炎:
与蚊虫叮咬有关,如臭虫、跳蚤、虱子、螨、蚊等昆虫叮咬皮肤后注入唾液,诱发的过敏性反应。预防此病应减少到草丛,树阴下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室内可熏蚊香。最好不要用红花油涂抹或花露水,因为这样会导致皮肤过敏,反而加重病情。
5、其他皮肤过敏性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皮肤保护功能会逐渐的退化,皮肤对外来侵害的保护也会越来越失去抵抗力,这样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过敏、瘙痒、起疙瘩就成了重要的表现形式。
二、预防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换衣被。放子内可用1;5000的菊酯类杀虫剂喷洒消灭臭虫、蚤、虱及其他昆虫,一旦发现症状,就应及时用药。不喝酒及食刺激性食物,少去郊外或公园活动,草席应洗清晒干,减少隐藏在其中的螨虫,减少虫咬的可能。
三、处理措施
(1)内服:
防风和蝉蜕具有疏风、清热、止痒的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再配伍天葵子、土茯苓、白鲜皮等药物,以增强清热、除湿、解毒的作用。
(2)外敷:
①将中药成分的烊速消取适量轻轻涂擦在患处即可,此方法比较简单方便。
②取适量过敏修复霜涂抹于皮肤瘙痒处,轻轻按摩至吸收即可。
(3)湿敷:
取马齿苋煎煮20分钟,用时取药水湿敷患部,每日2-3次,主要用于急性渗出性湿疹。
奶癣类型
1、渗出型湿疹:常见于肥胖型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常因剧痒搔抓而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严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
2、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呈慢性时也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或结血痂。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
3、脂溢型湿疹:多发生于生后1个月至2个月的婴儿。额,眉间,面颊皮肤潮红,有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有较厚的脂痂。皮肤皱褶处可有潮红,糜烂,渗出等。
奶癣诊断依据
1、 多发于出生后1-3个月的婴儿。
2、 好发于颜面,尤以双颊或额部多见,也可发于颈、肩胛、躯干及四肢。
3、 皮损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可融合成片。表面有糜烂、渗液或黄色痂皮,境界不清,亦有干燥浅红斑及丘疹,表面有少许糠秕样鳞屑。
4、 自觉剧痒,患儿常搔抓、烦躁哭闹。
干燥型湿疹怎么治有效
干性湿疹一般常发生在身上,就中医理论来说,引起的原因一般是脾虚风燥造成的。
外治用三黄洗剂外洗,黄柏霜外擦。在平时的预防要避免接触或食入可能引起过敏生风的物品,调护是忌用热水、洗液或者肥皂擦洗患处,假如痂厚,先用麻油湿润,在轻轻的揩去结痂。睡眠的时候应该用纱布或着袜子套住宝宝的双手,头部可以带柔软布帽,以防止搔抓,摩擦皮肤。避免强烈阳光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