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乳牙龋坏是拔还是治
宝宝乳牙龋坏是拔还是治
“乳牙”是人生的第一副牙齿,一般宝宝在半岁时开始萌出第一颗,六岁前出齐。此后孩子进入“替牙期”——乳牙相继脱落,恒牙萌出。直到十二三岁时,恒牙成为我们的第二副牙齿。正因为乳牙迟早是要被恒牙取代的,当孩子乳牙出现龋齿时,很多家长认为,反正乳牙是要换的,既然孩子痛得难受,不如先拔了算了,但其实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乳牙不应轻易拔除
朱维健主任医师表示,龋坏的乳牙不宜轻易拔除。如果过早把乳牙拔掉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咀嚼功能,同时失去对恒牙萌出的诱导功能,不利于牙间隙的保持,可能造成咬合紊乱和牙列不齐。
对于乳牙龋齿,总体原则是先尽量修补。龋洞较浅的,进行处理后直接填充。龋洞较深殃及牙髓的则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很多家长认为根管治疗时间长、痛苦大,害怕对基层的恒牙胚产生影响,因而心存担忧和抵触。虽然儿童乳牙的根管治疗原则与成人一样,但方法、材料大不相同,治疗时间也比较短,多数孩子能接受,通常不需使用麻药。且整个根管治疗的操作都在乳牙内完成,完全不用担心恒牙胚受到影响。
如果龋洞较大,牙体较薄,填充修复之后不要啃咬硬物,以免牙齿碎裂。另外,乳牙修复之后,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也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前牙龋洞小,填充物易脱落,脱落之后应及时再补。
没有修复价值的坏牙应该拔
龋齿是否拔除,这需要医师做出判断。接近替牙期的龋坏乳牙是可以拔除的。而龋坏严重,没有修复价值的乳牙,应该及时拔除。龋洞侵犯牙神经导致剧烈的疼痛,严重干扰患儿的正常生活,这种情况下乳牙也要拔掉。因为疼痛会导致孩子常用不痛的一侧牙齿咀嚼食物,这会对颌面部发育造成影响;此外,有时病牙不除,牙髓的炎症得不到抑制,会向下发展侵犯牙槽骨,进而影响恒牙胚的正常发育。这时牙齿也必须拔掉。不少家长等孩子出现剧烈疼痛,牙齿有大洞才来看病,处理起来当然麻烦得多。
其实,早期的蛀牙可能只是一小块白色斑点。而窝沟区的蛀牙,最早可能只是一个小黑点,随着龋齿的发展,小黑点会逐渐变大,之后龋齿继续发展,表面坍塌形成小洞。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小洞就会变成大洞,吃冷热食物或甜食时就会开始有酸痛的感觉。龋齿继续恶化,细菌侵入到牙髓引起牙髓炎,牙齿才开始剧痛。
所以,家长要警惕龋齿的最初形态及早看病治疗。同时,让孩子养成早晚认真刷牙的好习惯,尤其喝完饮料,吃完饭后用清水漱口处理掉牙齿表面的残余食物。
奶瓶龋是什么意思 奶瓶龋是什么导致的
很多家长缺乏口腔卫生的常识,不知道边吃奶边睡觉会造成大问题,也有些家长虽然知道边吃边睡不好,但为了让宝宝减少吵闹等原因导致宝宝养成了不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需要大人帮助宝宝慢慢养成,切不可偷懒让宝宝把奶瓶当成安抚物。
许多家长认为乳牙脱落会被恒牙所替代,无需特别护理,只需小心护理恒牙即可,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如果宝宝的乳牙龋齿特别严重,影响到乳牙牙根根尖部位就很有可能影响到下面恒牙的发育,导致牙齿形态畸形。还有几颗乳牙龋坏造成乳牙宽度减小或者乳牙严重龋坏过早脱落,后面的牙齿前移,也会导致以后恒牙萌出的空间不足,造成错位萌出甚至埋伏在骨头里无法萌出。
有些家长虽然早早发现宝宝牙齿变黄,但认为没有痛不需要治疗。但这有可能会是蛀牙的预兆,家长们切不能掉以轻心,给蛀牙可趁之机。
乳牙龋齿不治疗影响宝宝面部发育
若乳牙龋齿不治疗,会造成宝宝乳牙牙体缺损,可继发牙髓病、尖周病,导致残冠、残根、失牙,使孩子降低或丧失咀嚼功能。其次,会殃及恒牙,使继承恒牙或相邻恒牙也易患龋齿,恒牙萌出异常,进而产生恒牙咬合异常,影响宝宝的面部发育,让原本可爱的宝宝发生颌面部畸形。所以,乳牙龋齿不能忽视。
为防止乳牙龋齿,家长要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甜食。从2岁开始,应培养宝宝进食后漱口的习惯。对待宝宝刷牙问题,家长别刻意培养“自立”,要主动帮宝宝对每个牙面进行清洁,每次刷牙2分钟左右。
若宝宝磨牙发生龋齿,更应及时补牙,因磨牙比门牙晚4年换牙,所以,磨牙龋齿后果比门牙龋齿更加严重。
乳牙虫牙到底需不需要治疗
需要。
大众常有一个认知误区,那就是“乳牙最终会被恒牙替换,所以如果乳牙患龋是不需要治疗”。
这个认识是不对的。
首先我们要对乳牙及其特点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乳牙上下颌各10颗,共20颗,由于乳牙的窝沟点隙复杂且不规则,易于细菌、食物滞留,另外乳牙牙体硬组织较恒牙矿化差等一系列解剖学特点使得乳牙龋病好发。而又因为乳牙龋坏自觉症状不明显,常延误早期治疗。
其实乳牙龋坏是有很大危害的,首先严重的乳牙龋坏,除了直接造成牙体组织缺损影响咀嚼功能外,甚至会导致乳牙牙髓、根尖周的炎症,从而影响继承恒牙的生长发育,其次龋坏造成的缺失乳牙使得牙列变短,导致恒牙萌出异常或咬合异常。再次,儿童颌面部血液丰富,病变区的细菌可随血液播散到其他部位,导致相应区淋巴结肿大,严重者产生心内膜炎、慢性肾炎等疾病。最后,乳牙龋坏影响美观、发音,可造成儿童自卑心理,有碍正常交往。
婴儿常见的口腔疾病护理方法
1.宝宝的舌苔为何有颜色?
舌苔的状况可能关系到很多方面,有时食用有色素的食品比如果汁、牛奶也会短暂性变色。一般来说吃母乳或者配方奶的宝宝舌苔有时可能呈现白色,如果食用有颜色的食物后也会短暂性地呈现食物的颜色,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只要注意清洁口腔即可消除。如果舌苔呈现黄色,再伴随大便偏稀的话,可能有消化系统的疾病,这时建议到医院检查确诊。
2.宝宝生了鹅口疮怎么办?
鹅口疮的症状是宝宝口腔粘膜(舌头、颊腭或唇内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婴幼儿口腔疾病,这种真菌通常因为喂养工具清洁不当或者宝宝啃咬不洁物品而引起。如果症状较轻,建议家长可以用先用弱碱性溶液,如2%碳酸氢钠(如家用小苏打)溶液清洗口腔。如果症状较重,建议家长最好还是带宝宝到医院检查确诊,根据医生意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宝宝为何口气重?
口气重有可能是口腔的问题,也可能是消化系统的问题,建议还是到专业医院就医找出宝宝口气重的真正原因。
4.如果宝宝出现牙齿外伤我该如何处理?
若出现牙齿外伤(牙齿裂纹、折断等),可用冰牛奶或者生理盐水浸泡摔断的牙齿,在立即到医院就诊,增加复原的几率。通常儿童期的脱落牙,在脱落半小时以内进行再植,成功率比较高。
5.宝宝乳牙龋坏或者提前脱落怎么办?
有些传统观念认为宝宝的乳牙龋坏或者意外脱落没有问题,反正以后会换恒牙,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首先乳牙龋齿可能可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可能会影响到根尖部发育中的恒牙牙胚,造成恒牙形态畸形,此外乳牙龋齿也会影响宝宝的进食咀嚼能力,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一旦宝宝发生乳牙龋齿,要及时到医院补牙。如果乳牙因严重龋坏或者意外提前(即未到换牙期)脱落或者错位,也会对恒牙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由于乳牙脱落而留下的牙齿缝隙会随着两侧牙齿的生长而变小,导致恒牙位置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带宝宝及时就医,通常医生可以为宝宝佩戴间隙维持器,将空隙处留出来,使旁边的牙齿没办法占据空隙,这样恒牙到时候就可以顺利萌出。
乳牙龋齿不治疗影响宝宝面部发育
龋齿是儿童的常见病,患病率高达79.55%。那么如何为防止乳牙龋齿?很多家长认为乳牙龋齿是小事,而忽略了治疗。母婴专家指出,乳牙龋齿不治疗影响宝宝面部发育。
若乳牙龋齿不治疗,会造成宝宝乳牙牙体缺损,可继发牙髓病、尖周病,导致残冠、残根、失牙,使孩子降低或丧失咀嚼功能。其次,会殃及恒牙,使继承恒牙或相邻恒牙也易患龋齿,恒牙萌出异常,进而产生恒牙咬合异常,影响宝宝的面部发育,让原本可爱的宝宝发生颌面部畸形。所以,乳牙龋齿不能忽视。
为防止乳牙龋齿,家长要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甜食。从2岁开始,应培养宝宝进食后漱口的习惯。对待宝宝刷牙问题,家长别刻意培养“自立”,要主动帮宝宝对每个牙面进行清洁,每次刷牙2分钟左右。
若宝宝磨牙发生龋齿,更应及时补牙,因磨牙比门牙晚4年换牙,所以,磨牙龋齿后果比门牙龋齿更加严重。
宝宝乳牙滞留的应对方法
宝宝乳牙滞留的应对方法尽早去医院检查
若家长发现宝宝乳牙持久不脱,应该立即带宝宝去医院检查,预防由于局部炎症导致的牙齿疾病。对恒牙已萌出而乳牙仍未脱落的滞留牙,应尽早拔除,以免影响恒牙在正常位置上萌出。超过换牙年龄而乳牙未脱落,恒牙又未萌出者,则不要轻易拔掉,若是恒牙先天性缺失,应尽量保持乳牙,并了解相关的治疗方法,做好后续治疗准备。
给宝宝准备能锻炼咀嚼能力的食物
宝宝乳牙迟脱,最常见的一种原因是由于宝宝的饮食结构过于精细。许多家长都给宝宝准备大量精细食物,如袋装米、精细甜点等,宝宝长期吃这些食物,导致乳牙得不到咀嚼锻炼,没有刺激到乳牙,致使乳牙“滞留”。因此,在宝宝换牙前应该多给准备一些粗粮和利于咀嚼的食物,锻炼宝宝咀嚼能力,使乳牙尽快脱落。
调整宝宝饮食结构
换牙前后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因此应该准备大量高蛋白、低脂肪、富纤维的食物,这样有助于人体吸收营养,促进恒牙萌出和刺激乳牙脱落。
加强宝宝口腔清洁
很多乳牙迟脱都是因为乳牙龋坏严重甚至引发了局部炎症造成的。若乳牙龋坏严重,且得不到及时的正确治疗,会使乳牙到脱落时间却仍残留,妨碍恒牙正常萌出。如果乳牙滞留、迟落很严重,影响到恒牙萌出以及错位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咬合以及面部正常发育。因此,家长要督促宝宝做好口腔清洁工作,起床后睡觉前要刷牙,吃东西后漱口,减少冷食和甜食的食用量。
发生乳牙滞留的原因1、继承恒牙萌出方向异常,使乳牙牙根未吸收或吸收不完全。
2、先天缺失恒牙可使乳牙根吸收缓慢造成滞留。
3、乳牙根尖周病变破坏牙槽骨使恒牙早萌,而乳牙也可滞留不脱落。
4、继承恒牙萌出无力,乳牙根不被吸收。
5、恒牙牙胚位置远离乳牙牙根也可能使乳牙滞留。
6、某些遗传因素致多个乳牙滞留。
7、部分乳牙滞留原因不清。
乳牙滞留的危害1、宝宝乳牙滞留会引起恒牙萌出的方向和位置异常,甚至无法萌出,这对宝宝的颌骨发育是有影响的。
2、咀嚼率降低则会导致宝宝对食物吸收营养不到位。
3、恒牙萌出后牙缝变大。口腔卫生环境发生变化会导致龋齿发生。
4、面容美观和心理发展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预防乳牙滞留的方法经常检查乳牙
一般应2个月左右检查一次,如发现儿童乳牙无光泽、颜色灰暗,严重时可为黑龋洞,表明该牙已经龋蚀,应速去医院就诊。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宝宝阶段应经常进食较粗糙的、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以强化牙颌系统的咀嚼活动,增加口腔及牙齿的自洁作用,减少牙病发生率。
控制糖果和甜食
奶糖忌食,水果糖每日1粒为宜;饭前忌糖果和甜食,睡前忌糖;忌含糖过久,进食后应彻底漱口或刷牙。
认真刷牙漱口
教育宝宝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尤其是吃甜食后认真漱口的卫生习惯。
纠正不良习惯
如咬舌、咬物、吮指、舔牙等不良习惯,可诱发牙间隙增宽、牙齿倾斜、局部开颌、牙前突等表现,影响面容及恒牙的生长。
5种宝宝口腔常见疾病的护理
1 ,宝宝的舌苔为何有颜色?
舌苔的状况可能关系到很多方面,有时食用有色素的食品比如果汁、牛奶也会短暂性变色。一般来说吃母乳或者配方奶的宝宝舌苔有时可能呈现白色,如果食用有颜色的食物后也会短暂性地呈现食物的颜色,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只要注意清洁口腔即可消除。如果舌苔呈现黄色,再伴随大便偏稀的话,可能有消化系统的疾病,这时建议到医院检查确诊。
2 ,宝宝生了鹅口疮怎么办?
鹅口疮的症状是宝宝口腔粘膜(舌头、颊腭或唇内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婴幼儿口腔疾病,这种真菌通常因为喂养工具清洁不当或者宝宝啃咬不洁物品而引起。如果症状较轻,建议家长可以用先用弱碱性溶液,如 2% 碳酸氢钠(如家用小苏打)溶液清洗口腔。如果症状较重,建议家长最好还是带宝宝到医院检查确诊,根据医生意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 ,宝宝为何口气重?
口气重有可能是口腔的问题,也可能是消化系统的问题,建议还是到专业医院就医找出宝宝口气重的真正原因。
4 ,如果宝宝出现牙齿外伤我该如何处理?
若出现牙齿外伤(牙齿裂纹、折断等),可用冰牛奶或者生理盐水浸泡摔断的牙齿,在立即到医院就诊,增加复原的几率。通常儿童期的脱落牙,在脱落半小时以内进行再植,成功率比较高。
5 ,宝宝乳牙龋坏或者提前脱落怎么办?
有些传统观念认为宝宝的乳牙龋坏或者意外脱落没有问题,反正以后会换恒牙,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首先乳牙龋齿可能可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可能会影响到根尖部发育中的恒牙牙胚,造成恒牙形态畸形,此外乳牙龋齿也会影响宝宝的进食咀嚼能力,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一旦宝宝发生乳牙龋齿,要及时到医院补牙。如果乳牙因严重龋坏或者意外提前(即未到换牙期)脱落或者错位,也会对恒牙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由于乳牙脱落而留下的牙齿缝隙会随着两侧牙齿的生长而变小,导致恒牙位置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带宝宝及时就医,通常医生可以为宝宝佩戴间隙维持器,将空隙处留出来,使旁边的牙齿没办法占据空隙,这样恒牙到时候就可以顺利萌出。
如何走出护理换牙期宝宝的误区
误区一:乳牙坏了不管它
父母这个观点,常使宝宝遭受牙痛的侵扰。宝宝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吃不香、睡不安、情绪不稳定、做事不专心。另外,由于乳牙发炎肿痛,还会殃及未萌出的恒牙牙胚,令牙胚发育不良。虽然儿童6岁开始换牙,但待全部换完要用6年左右的时间,乳磨牙要到10岁后才能替换。因此,替换期,乳牙龋坏了也要认真对待,酌情作治疗和填充,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营养吸收,特别是颌骨和牙齿的发育都大有裨益。>>推荐阅读:8个坏习惯易损害孩子牙齿
误区二:错将恒牙当乳牙
儿童换牙期,牙列上乳牙和恒牙混合在一起,经验丰富的牙科医生一般容易将其分辨。但对那些牙体形态有变异的恒牙,也须细心辨认。多数家长错误认识部分牙齿,比如第一横磨牙(即六龄牙),常常是在乳磨牙后面悄悄萌出,一些家长往往把它当成“未换牙”的乳牙,出现龋坏也不关心,拖延了对这颗作用重要的恒牙的治疗。而另一种情况,由于乳磨牙形状近似横磨牙,有些家长又把它错认为横磨牙,到了替换期也不把它拔除,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对门牙,也有家长错把恒牙当“未换的牙”,要求那些糊涂医生将其拔除,造成终身损伤。
遇到难以辨别的乳牙或恒牙时,应请有经验的专科医生诊断,不要轻率行事。简单地说,凡6岁以后萌出的牙齿,都是恒牙。除个别多生牙外,一般不能拔除,而需小心保护。
误区三:喝奶助宝宝入睡
没有什么比让宝宝在就寝前喝牛奶或果汁更易令他们快速入睡了,可惜的是,这些东西对宝宝的牙齿和牙床危害极大。研究证明,11%的学龄前儿童的蛀牙都是因为睡前摄入甜食,又没刷牙导致的。
孩子迟早要换牙蛀牙也没关系吗
乳牙迟早要换,有洞也用不着补?
上周,刘女士带女儿做窝沟封闭,医生检查发现孩子的第四、五乳磨牙已经龋坏,建议修补治疗,可她觉得没必要。
“不少人认为,乳牙反正要换,坏了也不用补,这是错误的。”于医生说,如果任凭龋齿发展,有可能引发感染,出现面部肿胀、淋巴结肿大等问题;一旦龋坏严重,导致乳牙过早缺失,不仅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易龋坏),还会造成邻牙向缺失牙的间隙倾斜,影响恒牙萌出顺序,导致牙颌畸形。
恒牙龋坏不要紧,等牙疼了再治
“恒牙龋坏了?我看孩子不疼不痒的,我们小时候没治不也过来了,等到他牙疼了再说吧。”有些家长的无知让口腔科医生很是揪心。
“孩子对疼痛并不敏感,即使龋坏了,开始时也是食物塞到牙里才感觉疼,这让少数家长漠视龋齿危害。”事实上,恒牙龋坏是不可逆的损伤,龋坏一点,就少一点,因此,早治和晚治的意义,绝对不一样。一开始的龋坏并未伤及牙髓神经,只要把龋坏去除,用充填材料把深窝沟、龋坏的地方填好,再用窝沟封闭剂将副窝沟封好。
等龋坏到牙髓了,患儿不仅要忍受疼痛之苦,由于牙齿萌出后五六年,牙根才生长好,所以必须通过根尖诱导成形术,促使牙根完全形成,再进行根管治疗龋齿,如此一来,需要几年时间,可即便如此,牙齿的坚固性等也比较差。
乳牙迟早要换坏牙需要及时治疗吗
儿童龋齿患病率越来越高,我国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66%,可仍然有很多家长都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坏了也没关系,不用治疗”。但事实并非如此,北京惠民中医儿童医院口腔科主任提醒各位家长,一但发现孩子长了龋齿,一定要及时处理,绝不能有“乳牙迟早要换,坏了也不必治”的错误观念。
龋齿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龋齿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影响孩子吃东西。乳牙龋坏容易影响孩子的咀嚼功能发育,因为龋齿会引起疼痛,孩子就只能只吃软的食物,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还可能让孩子养成挑食的习惯。龋齿还会影响新牙的生长,造成牙齿不齐。
主任提醒说,龋齿还可能引起发烧,如果没有找对原因对症治疗,很难治好。另外,如果孩子龋齿严重,容易被小朋友嘲笑“烂牙”,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最好的口腔保健、牙齿护理、龋齿预防,理应从宝宝出生后开始!不要因为宝宝还没长牙就忽略了宝宝的口腔护理。在乳牙萌出前,妈妈应每天用纱布蘸清水或淡盐水轻擦宝宝牙床,长出乳牙后也要用同样的方法清理宝宝的小牙,早晚各一次,亦可购买专门的指套刷,蘸清水或淡盐水为宝宝清理牙齿。在这期间,应避免宝宝含奶瓶睡觉,因为入睡时,奶瓶内的液体会成为口腔内致龋细菌的极佳培养基;另外,奶瓶液体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细菌分解产酸,侵蚀牙齿,形成龋齿。当孩子可以进食米饭时,家长应注意不能让孩子养成把饭含在口中、边吃饭边玩的习惯。因为米饭中同样含有糖分,长时间滞留在口腔中也会产酸发酵,产生蛀牙。
专家建议,现在的牙科治疗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在儿童蛀牙的治疗过程中,首先基本能保证孩子没有疼痛的感觉,尤其是在专业的口腔医院、拥有儿童口腔医师资格和懂得幼儿心理的牙医那里,孩子的治牙过程会很顺利。
而如果蛀牙早期不积极治疗,而等到孩子牙齿基本全烂光了才来治,这时大多要进行较复杂的根管治疗(俗称抽牙神经治疗),更有的因无法保留而只能拔除,孩子的痛苦必然会增加。所以,口腔科的每一位专家都希望家长重视孩子的口腔问题,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每3~6个月带孩子到专科医院去定期检查,进行必要的预防,及早的龋病治疗。
虫牙是补好还是拔好
虫牙是补好还是拔好
1、虫牙是补好还是拔好
专家表示,一般要根据牙齿的病变情况而定,一般能补的就补,能不拔的就不拔,如果实在保留不住了,才建议拔除。由牙齿被龋坏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补牙好还是拔牙好,因为一般龋齿被龋坏的不是太严重的话,我们还是建议最大限度的保留自然牙齿,根据龋齿的龋坏程度来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对于轻微的龋齿采用补牙,就可以阻止龋病的发展,进而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
而对于已经伤及牙髓的龋齿,需采用根管治疗,清除牙髓腔和根管内的感染物质,后做烤瓷牙加以维护。但对于比较严重的龋齿是补牙好还是拔牙好,即牙齿的龋坏已经波及到牙髓或牙根了,并且通过根管治疗不能保留的牙齿,那么一味的去保留患牙,只会使龋坏向邻牙扩散,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全身疾病,一般对于此类龋齿医生会建议拔除,以防伤及邻牙,来保护口腔的健康。
2、虫牙怎么治疗
药物治疗是在磨除龋坏的基础上,应用药物抑制龋病发展的方法,适用于恒牙尚未成洞的浅龋,乳前牙的浅、中龋洞。常用药物包括氨硝酸银和氟化钠等。
银汞合金充填术。对已形成实质性缺损的牙齿,充填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成效较好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可分为两步:先去除龋坏组织和失去支持的薄弱牙体组织,并按一定要求将窝洞制成合理的形态。然后以充填材料填充恢复其固有形态和功能。适用于充填后牙和隐蔽部位的前牙洞。
3、智齿蛀牙且不咬合就建议拔除
智齿龋坏伴根尖周炎,初诊建议保留患牙,而行的牙髓失活术,复诊后,其他医生诊察后建议拔除。现在需要说明的是,智齿,只要是没有长正,没有咬合关系,那么就建议拔除。
因为没有咬合关系就没有咀嚼功能,属于废牙。而智齿由于不容易长正,容易与邻牙形成食物嵌塞,造成两颗牙齿的龋坏。智齿处于游离远端,不易清洁,也容易致龋。另外,智齿盲袋深(尤其是下颌)容易引发冠周炎,反复发炎疼痛。
蛀牙的危害
1、龋齿对成人的危害
经常造成牙根尖等部位的炎症,严重时局部肿胀;如脓液和细菌被吸收,可引起败血症或菌血症。坏牙根不能咀嚼食物;加重胃肠道负担。对于老年人来说,严重龋坏可造成大部分或全部牙齿缺失,不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2、儿童龋齿的8大危害性
牙体缺损,涉及多个乳磨牙时可降低咀嚼功能;龋洞内食物残渣滞留,细菌聚集,使口腔卫生恶化,影响恒牙发生龋患;乳牙根尖周炎影响继承恒牙牙胚,造成其釉质发育及正常萌出障碍;乳牙因龋早失,造成恒牙间隙缩小,因间隙不足发生位置异常;乳牙龋坏破损的牙冠易损伤局部的口腔黏膜组织;乳牙龋坏严重,造成咀嚼功能降低,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乳牙龋病发展为根尖周病可作为病灶牙使机体的其他组织发生病灶感染;影响美观和正确发音。
引起龋齿的原因
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细菌主要是借助菌斑粘附于牙面,口腔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一方面聚合产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另一方面产酸使牙齿脱矿。
口腔环境。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
宿主。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宿主,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另方面牙齿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发育中不仅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和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成也有很大影响。
时间。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
乳牙龋齿会影响恒牙生长吗
影响恒牙发育乳牙龋齿如果不加以治疗,龋坏进展迅速,可发展为牙髓炎、根尖炎,患儿在承受疼痛折磨的同时,感染可能会发展至乳牙下方的恒牙胚,导致恒牙釉质发育不全,甚至无法发育。
导致牙列不齐乳牙龋坏严重可导致乳牙过早缺失,在缺牙位置两侧的乳牙,会不约而同地向缺牙的空隙区倾斜,导致恒牙萌出时发生严重的错位。恒牙的长期错位,既影响美观又碍于咀嚼。
影响消化吸收牙齿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咀嚼食物,如果乳牙龋坏,自然不能正常咀嚼,食物在患儿口腔内不能很好地进行切、撕、磨等咀嚼加工,囫囵吞枣地进食,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得以充分地消化和吸收,摄取营养减少,严重者可导致营养不良,宝宝生长发育缓慢。
诱发口腔疾病腐烂的牙根,其锐利的边缘,常常刺破舌头、口腔粘膜,形成口腔粘膜溃疡,为细菌侵入机体开了门户。这些不良后果极易导致各种牙体病或牙周病。
引发慢性疾病更严重的是乳牙龋坏后,发展成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它可以做为一个慢性病灶潜伏在机体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急性发作,突然出现剧烈的牙痛、头痛、发热、面部肿胀、食欲减退,如此反复出现,对健康影响较大。
影响言语发音儿童时期是宝宝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乳前牙如果大面积的龋坏缺失会影响到宝宝的正确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