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孩子反覆发烧或是感染亲吻病

孩子反覆发烧或是感染亲吻病

1名7岁女童连续发烧3天,还有鼻塞、左胸口痛等症状,且颈部脖子多处淋巴结肿大、喉咙发炎、扁桃腺上面有白色渗出物,就医后2天后仍持续发烧,并有间歇性的咳嗽、痰多,眼白还出现黄疸。抽血检查发现白血球超过2万,且出现非典型的淋巴球,肝功能指数为正常值的8倍,胆红素总量为正常值上限的3倍,证实为EB病毒感染。

EB病毒透过口水传染症状易与感冒混淆

书田诊所小儿科主治医师叶胜雄指出,EB病毒在国外又称为“亲吻病”,主要是透过口水传染,台湾大多数人在孩童时期就已经感染过,只是大多数并不会出现严重的症状。

一旦感染EB病毒,会出现发烧、鼻塞、淋巴结肿大等与感冒相似的症状; 部分的人在发病初期,眼睛周围会浮肿,上颚的口腔黏膜可能出现连成片状的出血点;发病后期皮肤会出现红疹。症状较严重者,可能会并发感染性单核球增多症,此时扁桃腺会特别肿大,扁桃腺上的渗出物厚厚一层,盖满扁桃腺,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呼吸道。

EB病毒严重并发症:噬血症候群、脑炎、爱丽斯梦游仙境症候群

严重EB病毒感染,会出现反覆高烧,甚至造成肝功能指数上升、肝脾肿大等现象;叶胜雄医师提醒,切勿认为发烧都只是免疫力的表现,发烧是一种警报,表示身体在呼救了。

感染EB病毒严重时的并发症,以噬血症候群最危险,发病时组织球会吞噬掉和自己同一国的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进而造成贫血、血小板过低等症状;此外,当EB病毒侵犯脑神经,可能会引起脑炎、爱丽斯梦游仙境症候群。

EB病毒以症状治疗为主康复后仍须追踪肝脾状况

目前EB病毒的治疗,主要以症状治疗为主,视病情使用类固醇药物,当症状严重时须住院;倘在病程中有发生过肝功能指数上升、肝脾肿大,康复后仍须追踪肝脾复原状况。

医师小叮咛:EB病毒感染的症状和一般感冒有许多相似处,很容易被当成一般感冒,且EB病毒的症状并不会一下子就全部表现,因此需要家属细心的观察和医生后续的追踪,如果发现孩子眼白变黄,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已经影响到肝功能。

不能亲吻宝宝的情况

1、有疱疹症状时:在口唇已有疱疹的情况时,绝对不能亲吻宝宝!值得提醒的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十分普遍,有些感染者并没有症状,是无症状排病毒者,是隐蔽的危险分子,他们亲吻宝宝的话,宝宝同样会被感染。尤其是新生儿、婴幼儿的免疫功能不健全,是易感儿,一旦感染常表现全身症状,还可能发生疱疹性脑炎,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2、感冒时:普通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流感更是厉害。这些病毒多寄生在鼻咽上呼吸道黏膜中,极易通过亲吻传播。父母有鼻塞、流涕、喷嚏、畏寒或发热等感冒症状时,一定不要再亲吻宝宝了,最好离孩子远点!

3、患有口腔疾病:父母若患有口腔疾病,如龋齿、牙龈炎,口腔潜藏着大量细菌和病毒微生物,与宝宝亲吻时,它们乘机潜入孩子口腔及体内,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隐患。

4、化妆之后:孕妇不要用化妆品已众所周知,因为化妆品中的添加剂、防腐剂等化学成分对胎儿有毒害作用,特别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那么,这些化学成分对婴幼儿有害吗?尽管婴儿比胎儿发育成熟了很多,但发育尚未完善,尤其是神经系统。所以妈妈化妆之后(尤其是抹了口红后),最好不要跟宝宝亲吻了。

5、吸烟:吸烟者的呼吸道、口腔中总有尼古丁、烟焦油、氢氰酸、一氧化碳、丙烯醛和一氧化氮等有毒物质的残留。婴幼儿对这些物质非常敏感,容易诱发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等。所以,无论妈妈还是爸爸吸烟,都不要跟孩子亲吻。

6、腹泻、肠道感染者:宝宝胃肠道生理功能和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无论细菌、病毒侵犯胃肠道,最易造成感染,其中多半是轮状病毒感染。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11亿-1.35亿例轮状病毒腹泻,导致65万名婴儿死亡。在我国,每年也约有1800万名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可经口传播,有腹泻等症状的父母,别再亲吻宝宝。

7、其他传染性疾病:好多传染病隐蔽性很强,甚至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有病,但却具有传染性。比如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咳痰飞沫中有大量结核菌排出,可他自己不知,还跟宝宝亲吻,会有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大人发烧千万别亲吻婴儿

通过临床观察,他发现很多患上支气管肺炎的孩子是因为病毒感染才患病的,比如腺病毒等等。可见,婴儿、儿童的免疫力和成年人相比要差一些。所以人们在与婴儿亲近的时候应提高警惕,避免将可能随身携带的病毒传染给孩子。尤其是在成年人发烧、咽喉不适、浑身乏力的时候,更不要随便亲吻孩子。另外,有些老年人将食物嚼碎之后再喂给孩子的做法更是要不得。

随意亲吻孩子容易传染哪些病原体?除了“EB病毒”外,流感病毒最常见。另外,结核、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肝炎、结膜炎以及部分口腔疾病等,也都有可能通过亲吻的方式传染给孩子。所以,家长在抱孩子外出的时候,应该学会适时“婉拒”其他成年人亲吻孩子的做法。沈阳晚报记者 李霆

哪些情况妈妈不宜轻吻宝宝

亲吻,是妈妈表达对宝宝爱的表现方式,而且在宝宝需要妈妈的时候,妈妈的亲吻,更能让宝宝感觉安全和放松。另外,亲吻对宝宝的心智发育也是有益的,能促使宝宝的大脑调节功能进一步完善。但是,宝宝的免疫力比较弱,而大人的唾液(即口水)中可能含有病原物质,你在亲吻宝宝时,很有可能将疾病传染给宝宝,尤其是当你正患有某种疾病时,小宝宝被传染的机会就更大。

患病的妈妈不要亲吻宝宝

有口腔疾病的妈妈别亲吻宝宝。

口腔疾病在成人中极其常见,如牙龈炎、牙髓炎、口腔粘膜溃疡、龋齿、口臭等等。由于大人不感觉特别难受,所以很容易被忽视,但对小宝宝来说就不行,因此,有口腔疾病的妈妈或其他亲人别亲吻宝宝,以免宝宝遭受成人口腔疾病的危害。

有感染性疾病的妈妈别亲吻宝宝。

当妈妈或其他亲人患有任何感染性疾病时,不论是呼吸道,胃肠道或泌尿道等感染性疾病,都应对小宝宝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其中尤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对宝宝的威胁也最大。

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感冒、扁桃体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多种,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金黄色葡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肺炎杆菌、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等,这些病毒都可以存在于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所以当妈妈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保护小宝宝的方法最好是,妈妈带上口罩护理宝宝,一定不要亲吻宝宝。

有传染性疾病的妈妈别亲吻宝宝。

成人的传染性疾病有多种,常见的有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结核病、肝炎、淋病、艾滋病等。

当妈妈明确知道自己患有传染性疾病时,肯定不会亲吻宝宝,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有些传染性疾病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就不知道的情况下,很容易对宝宝的健康造成威胁,如肝炎、淋病、艾滋病等,前期都没有明显症状,但危害尤以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最大。

化浓妆的妈妈不宜亲吻宝宝

妈妈化浓妆时也不宜亲吻宝宝。化妆品中或多或少都含有化学物质,而且有些化妆品含铅,妈妈亲吻宝宝或者让宝宝亲吻妈妈时,如果让有害物质进入到宝宝体内就会危害到他们的健康。

此外,宝宝生病期间,家长也别为了安抚孩子而过分亲昵,以免引起交叉感染,使宝宝病程延长,不容易恢复。

你的亲吻对宝宝很重要

对孩子来说,亲吻是如此重要,不管他有多大。

0~6个月

宝宝会从你、你的朋友和亲属那里得到连绵不断的吻。当然,宝宝还不能表达自己的喜好,但是他喜爱这种亲密的感觉。虽然这期间宝宝还不会吻你--如果你将脸贴近他,他会吸吮你的鼻子。

6~12个月

这个阶段,宝宝对与母亲分开已有感觉。一些孩子喜欢将嘴唇或鼻子压着你的脸,更多的孩子喜欢用嘴或鼻子轻轻摩擦你的脸,并用一种爱慕的眼神注视着你的眼睛来表达他们的感情。

12~24个月

有些孩子会非常主动地献出自己的吻,而另一些孩子对感情的表达比较含蓄。亲吻是一种模仿行为,所以如果你自己并不善于拥抱和亲吻家人,不要奇怪你的孩子与你一样保守和含蓄。

24个月以上

你的宝宝已能区别各种各样的吻——给予陌生人迅速的轻啄,到在你的脸上印上一个满含口水的响亮的吻!此时,孩子在犯了小小的错误之后,会知道怎样通过亲吻来献殷勤和巴结你。

大人发烧千万别亲吻婴儿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很多患上支气管肺炎的孩子是因为病毒感染才患病的,比如腺病毒等等。可见,婴儿、儿童的免疫力和成年人相比要差一些。所以人们在与婴儿亲近的时候应提高警惕,避免将可能随身携带的病毒传染给孩子。尤其是在成年人发烧、咽喉不适、浑身乏力的时候,更不要随便亲吻孩子。另外,有些老年人将食物嚼碎之后再喂给孩子的做法更是要不得。

随意亲吻孩子容易传染哪些病原体?谭明旗表示,除了“EB病毒”外,流感病毒最常见。另外,结核、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肝炎、结膜炎以及部分口腔疾病等,也都有可能通过亲吻的方式传染给孩子。所以,家长在抱孩子外出的时候,应该学会适时“婉拒”其他成年人亲吻孩子的做法。

亲吻宝宝的危害 爸妈还能亲吻孩子吗

能!

美国的科学家发现:亲吻虽然会传播细菌,但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且有助于情感交流。对于孩子来说,来自母亲的亲吻能更好地表达母爱,能给孩子带来愉悦的情绪,更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因噎废食,而是掌握正确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

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1、当爸妈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时,和宝宝接触要戴口罩。

2、妈妈肠胃不好时,不要给宝宝喂奶,更不要喂饭前自己先尝味道或试凉热,宝宝的餐具最好单独清洗。

3、明确有传染性疾病的父母更不要和宝宝亲密接触,应积极治疗。

宝宝的嘴、脸、小手都不要亲,因为面部三角区的血管丰富,不少血管直接通向大脑,一旦损伤感染,就极有可能把细菌和毒素传到大脑,引起其他疾病;

而小宝宝很喜欢吃手,被亲过之后放入口中吸吮,无形中就增加了病菌感染的机会。

相对来说,亲亲额头和小脖子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做法。除了亲吻,眼神、语言、表情、拥抱等等,也是很好的亲子沟通方式。既能表达爱意,又能确保健康安全。

不少人在探视宝宝的时候,为了表示亲热,动不动就亲一下,爸妈碍于面子也不好拒绝。可对方的健康情况我们并不了解,万一有某些传染性疾病就很容易过给宝宝。

所以,宝宝刚出生不久应该少让人来探视,亲友再怎么爱孩子也别让他们亲,坚定地让他们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对宝宝的爱。

即使是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爸妈也要教他们学会拒绝别人的亲吻。

下班回家,好不容易见到宝宝了,很多爸妈的第一件事就是抱抱、亲亲孩子,实际上,在外面接触各种物品都会把细菌带回家,如果不洗手不洗脸就直接抱孩子亲孩子,细菌就会转移到孩子身上:

1、从外面回来时,一定要洗脸、洗手、换衣服,最好再刷刷牙,才能抱孩子。

2、吸烟的家长在亲吻孩子前一定要先刷牙,以免口腔和呼吸道残留的尼古丁和焦油诱发哮喘等疾病。

3、涂了唇膏、化了妆就别亲宝宝了,以免有害物质通过亲吻进入宝宝体内引起慢性铅中毒等病症。


经常亲吻宝宝好不好

①婴儿的抵抗力很低,宝贝们的免疫系统还有待完善,亲吻很容易将大人身上的细菌传染给宝宝,甚至可能导致亲吻病,即由EB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EB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为多,发病时可出现类似咽炎、腺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②嘴对嘴的亲密接触很容易将大人身上的细菌传递给宝宝,可能把自己口腔里带有的病菌、病毒,尤其是经呼吸道传播的病毒、病菌传给他,使他染病上身。如口腔中的微生菌就会通过这样的途径被传染到宝宝身上,导致宝宝生病。尤其是感冒的高发季节,父母一旦患了感冒或是流感等,通过飞沫就能把致病菌传给宝宝,更别说口对口地亲吻宝宝了。

③患有牙龈炎、龋齿等口腔疾病以及扁桃体炎的患者,其口腔和咽喉部的致病菌,也能通过亲吻传给孩子。乙肝、肺结核、丙肝等传染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也是唾液。一般的患者知道自己有病,就会避免和孩子亲密接触,但是,有些人表面健康,但却是病毒携带者,他们在“不知”的情况下亲吻孩子,就可能将病毒传给孩子。

④宝宝小嘴由于经常受到亲吻,还会使流口水增多,影响消化功能。

⑤宝宝娇嫩的皮肤可能因为大人的口水,更易发生湿疹等皮肤病。特别是妈妈、阿姨的脸上如果涂抹了含有汞、铅或激素成分的护肤品。

手足口病的防治误区是怎样的呢

手足口病的防治误区是怎样的呢?手足口病的严重性大家应该都了解了,现在,人们对这种疾病的防治也开始关注起来,很多家长都很担心自己孩子的健康,所以经常会了解一些手足口病的常识,但是,有些家长还是会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那么,手足口病的防治误区是怎样的呢?

误区一:患过手足口病便不再得。

手足口病常发生在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 见,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众多,因此并不 是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以后就不会再发。而麻疹、水痘等传染病则不同,通常都是由单一病毒,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等引起的,这些传染病患过一次后,孩子就等于有了抗体,以后再患麻疹、水痘的机会就非常微小了。

误区二:亲吻孩子不会传染疾病

很多家长都喜欢亲吻自己的孩子表达爱意。其实,这样的亲吻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尤其是嘴对嘴的亲吻和一进门的拥 吻。因为手足口病作为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与患者的直接接触、飞沫传播、接触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经口传播(与患者共用杯碗等)。如果家长是病毒携 带者,那么一个简单的拥吻可能就会导致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因为成年人抵抗力强,感染了病毒很可能不发病,但是病毒如果通过口腔传染给抵抗力弱的孩子,那么很可能马上就开始兴风作浪。

因此,医生提醒说,家长要小心手足口病的隐性传染,进门前请注意洗完手、换好衣服再亲近孩子。看到可爱的孩子,也要注意克制不要亲吻他们的小嘴巴。另外,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以免感染病毒而不自知。

误区三:手足口病一定要做病毒检测。

临床上经常碰到有些家长,医生判断为手足口病,家长却无法接受这个诊断,觉得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得这样可怕的疾病。其实,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对于普通病例来说,它有比较明显的症状: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父母最好不要嚼食喂小孩

一般感冒发烧,一周时间就差不多好了。24岁的小刘却连续发烧了10多天,还全身起红疹,到医院检查,居然患的是“接吻病”,细细回忆,可能是他和感冒的女友接吻引起的。

专家介绍,其实“接吻病”由EB病毒所致,很多人感染过,没发病而已。特别要提醒,父母最好不要湿吻或嘴巴嚼食喂小孩。

女友感冒没好就接吻了

一个月前,女友感冒了,过了几天,小刘也被传染了。但是女友的感冒很快就好了,小刘“感冒”却特别顽固,连续发烧10多天,用了不少药还是退不下去,身上发出了很多红疹。

“我想了很多种可能,有点担心和恐惧,不会是得了什么绝症吧?”小刘说。

人民医院感染病科王洪副主任介绍,小刘入院时情况不好,一直38℃—39℃高烧,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脾脏也肿大,身上还有皮疹,精神萎靡。抽血检查,DNA提示EB病毒呈阳性。

“医生说我患的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就是接吻病,我听都没听说过。”小刘尴尬地承认,女友感冒时和他接吻过。

法式热吻,传递250个细菌

为什么接吻有可能导致患病?有报道称,典型的法国式热吻需要牵动脸部29处肌肉,热吻的同时,会把9毫克水分、0.7毫克蛋白质、0.18毫克有机物、0.71毫克脂肪和250个细菌,送到彼此口中。据医学专家考证,接吻是许多疾病传播病毒感染的媒介,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感冒等多种疾病都有可能在接吻中流传。

人体感染EB病毒后,病毒可在咽部上皮细胞内长期存在,并繁殖到唾液里,排毒时间需要数周,甚至半年。经口中密切接触,如接吻,是EB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也可以传播病毒。

“接吻病”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主要有喉咙疼痛、发烧、颈淋巴腺肿大、身体倦怠等。发病程度比感冒重些,发烧能达到39℃—40℃,需要10天到2周才能病愈。

另外,人在压力大,抵抗力弱,或者口腔有溃疡、破损的情况下,也易被EB病毒击倒。

父母最好不要嚼食喂小孩

“其实不少人都感染过EB病毒,一般情况下,病毒不会引起不适症状,真正发病严重到需要住院治疗的人则少之又少,因为这个病具有自愈性。”发病人群以16—30岁的青年人居多,这个年龄段人群比较有激情,35岁以上的患者就很少见了。

春季是细菌、病毒活跃时节,对EB病毒也要多加防范。

另外,经检测发现,婴幼儿EB病毒感染率也很高,这与家长喂养和亲热方式有关。如父母患有发热、头痛、咽喉痛时,不要亲吻孩子。

此外,幼儿园老师要加强晨检,发现有孩子发热、咽痛的,要请父母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幼儿园孩子的玩具、餐具及水杯要加强消毒。教育孩子餐具和水杯等个人用品,单独使用。急性期患儿不能再上幼儿园,应进行呼吸道隔离(至病愈之日),其呼吸道分泌物及痰盂应用漂白粉或煮沸消毒。

相关推荐

接吻能传染什么疾病 接吻病

疾病概念: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俗称“接吻病”),是感染EB病毒所致的一种疾病。接吻传播的因素和概率:当接吻超过10秒以上加上自身抵抗力较差,或者口腔发炎、有伤口时,比较容易感染此病。接吻病的传染率很高,据统计,90%左右的人都曾患过此病。传播方式:主要是飞沫与唾液经呼吸道传播,其次经密切接触传播。临床表现:发烧、身体倦怠、淋巴结肿大,喉咙痛等,和感冒症状十分相似。疾病预后:该病愈合良好,一般2~

4岁孩子发烧反复是怎么回事

发烧不必立即退烧该不该立即帮宝宝退烧?医学上建议不需要,宝宝发烧,代表身体正在抵抗病毒,身体会自然调节温度,所以不用退烧。发烧常常是疾病的征兆,家长们盲目地让宝宝服用退烧药,容易影响医师对于宝宝发烧原因诊断的正确性。而当家长带宝宝就诊时,切忌把重点放在宝宝烧到几度,而是要了解可能会烧多久。当宝宝发烧时,找出发烧原因,远比急着帮宝宝退烧重要。虽然说宝宝发烧时不用马上退烧,但并不代表家长就可以坐视不管

孩子发烧多因病毒感染

什么叫发热?即体温的异常升高。孩子正常情况下,一年四季甚至一天之内体温都会有小幅度波动。多数情况下,孩子腋下的温度只要小于37.5℃,均为正常体温。年龄越小,体温调节能力越差,体温波动越大。小儿发烧是身体对多种感染因素的一种防御反应(多种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其中,呼吸道感染最多,而呼吸道感染又以病毒为最多,因此,家长们不要因为侯教授说“发烧感染引起的”,就直接用抗生素。大

盘点造成宝宝健康隐患护理方法

摇晃当宝宝哭闹不止或睡眠不安时,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是年轻妈妈的首选之举。宝宝哭得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健康隐患:人的脑部是一密闭空间,周围有脑脊髓液包住,这样,即使脑部遭受到外来的撞击,脑脊髓液也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适当的摇晃可以刺激脑神经的连结,使宝宝安静下来,但那是在脑脊髓液可承受的范围里。如果长期过度摇晃,可能使宝宝(尤其是10个月内的小宝宝)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

七种情况吻宝宝小心有毒

1、出现水疱妈妈如果在面部、唇角、眼睛、手足等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的水疱,几个或十几个连在一片,并且伴有发热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就应警惕是否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因为上述症状正是“单纯疱疹病毒”局部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现。“单纯疱疹病毒”可通过亲吻等方式传播,对成人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却可能对婴儿致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病毒感染,好发年龄在1~4岁,以出生后第二年为发病高峰。防护措施:出现疱疹性口炎等“单纯疱

亲吻宝宝有哪些危害

父母疼爱孩子,常常情不自禁地抱起孩子亲吻,此举既合人情又属常理,不该责难。但若从卫生学的角度来看,此种做法确有值得商讨之处。众所周知,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密切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亲吻当属禁忌。同样,亲吻也是传播其它传染病的桥梁,当前常见的乙型肝炎就是一例,以前一向认为乙型肝炎是由于输血或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传染的,但近十年的研究发现,这种病人的唾液中带有乙型肝炎病毒,接吻后,唾液中的肝炎病毒可经

儿童口腔护理要注意这4点

1、勤喂温开水孩子无论是母乳喂养的还是人工喂养的,在给孩子喂奶后,或喂奶过程中,均应养成有规律的饮水习惯。尤其是当宝宝生病发烧感染时,更应勤喂温开水,这样不仅可去除口内的奶渣,避免因口腔中细菌的发酵产生异味,也有利于体内循环,防止便秘的发生。>>推荐阅读:这些人不宜亲吻新生宝宝2、母乳的妈妈要严格保持乳头的卫生,喂奶粉的也要保证奶具的卫生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妈妈在喂哺前应用肥皂清洗双手和乳头

肺炎不一定新生儿咳嗽

宝宝出生才半个月,但这两天不吃奶,口吐泡沫,总是睡觉,身上发凉。12月1日上午妈妈带孩子到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看病,医生检查,发现孩子患了肺炎。该院儿科主任程淑华说,冬天是肺炎的高发期,新生儿由于抵抗力较弱,大多起病迟缓,缺乏典型表现。一旦出现拒乳、嗜睡、口吐泡沫,要立即来医院就诊。听到孩子患了肺炎,宝宝的妈妈感到意外,她认为孩子发烧、不咳嗽,怎么会是肺炎呢?程淑华说,新生儿(从出生到满28天

预防手足口病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手足口病防不胜防手足口病可防可控,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是防止手足口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如果是在病毒流行期,最好用稀释后的消毒液洗手。误区二:回家要亲小宝贝亲吻孩子是父母表达爱意的方式,但在这个季节,嘴对嘴的亲吻带给孩子的可能不是爱,而是病菌。家长社交环境复杂,很难避免沾染一些病菌。虽然手足口病的患者大多是婴幼儿,但家长也及易致病。只是成人自身抵抗力强,即使感染了手足口病也没

蛀牙会传染其他牙吗 防止蛀牙相互传染

接吻除了会传播一些传染病外,也会使患有龋齿的人将细菌传给健康人,从而使之患龋齿。所以不要随便亲吻孩子或给孩子喂自己吃过的食物,因为小孩的抵抗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感染,使得乳牙被细菌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