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黄的药用价值
竹黄的药用价值
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止咳。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小儿百日咳,白带过多。有谓尚可治胃病。
1、治小儿急惊风:青黛、轻粉各一钱,牵牛末五钱,天竺黄二钱。上为末,白面糊丸,如小豆大,(每)二十丸,薄荷汤下。(《小儿药证直诀》利惊丸)
2、治鼻衄不止:天竺黄、芎?各一分,防己半两。上三味捣研为散。每服一钱匕,新汲水凋下。肺损吐血用药二钱匕,生面一钱匕,水调下,并食后服。(《圣济总录》天竺黄散)
3、风湿痹病、四肢麻木:竹黄60g,用白酒250ml浸泡24小时后服用,每晚服一次,约50ml,或用药酒外擦。
4、小儿百日咳:竹黄6-9克,水煎服。
5、治胃气痛:竹黄一两,烧酒一斤,共浸泡三、五天。每日服二次,每次服一小酒盅。
杏的药用价值
杏仁放瓦上焙焦研末,香油调搽患处,治黄水疮。
杏仁研末,用香油调搽,治热疖。
杏仁10克,生姜三片,白萝卜60克,水煎服,治伤风咳嗽。
杏仁12克,水煎服,治咳嗽气喘。
甜杏仁炒熟,每日早晚嚼食七至十粒,或加白砂糖共捣烂,开水冲服,一日两次,治肺病虚弱,老年咳嗽,干咳无痰。
咳嗽寒热。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水送下。
上气喘急。有杏仁、桃仁各半两,去皮类,炒研,加水调生面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姜蜜汤送下。以微泻为度。
喘促浮肿,小便淋沥。用杏仁一两,去皮尖,熬后磨细,和米煮粥,空心吃二合。
头面风肿。用杏仁捣成膏,调鸡蛋黄涂布上,包头面。药干又涂。七、八次可愈。
偏风不遂,失音不语。生吞杏仁七枚,逐日增加至四十九枚,周而复始。食后饮竹沥,直到病愈。
喉痹痰嗽。用杏仁去皮、熬黄,取三分,加桂末一分,研泥裹含咽汁。
喉热生疮。治方同上。
肺病咯血。用杏仁四十个,以黄蜡炒黄,研青黛一钱加入,捣烂,包在切开的柿饼中,外裹湿纸,煨熟吃下。
血崩。用甜杏仁上的黄皮,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热酒送下。
痔疮下血。用杏仁(去皮类及双仁者)加水三升,研磨,滤汁,煎至五成,同米煮粥吃。
耳出脓汁。用杏仁炒黑,捣成膏,裹棉中塞耳内。一天换药三、四次。
竹黄的用法
竹黄的用法
竹黄,性温,味淡,能止咳,祛痛,舒筋,活络,祛风,利湿,补中,益气,散瘀,补血,通经。
主要用法如下:
1、治咳嗽多痰型气管炎。竹黄30克加蜂蜜60克浸于一斤50度白酒内,24小时以后即可服用。每日早晚各服9克。
2、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筋骨酸痛,四肢麻木,腰背劳损,贫血头痛,半身不遂,四肢无力,将竹黄30-46克浸泡于一斤50度白酒内,七日后服用,每天早晚各服9克。
3、治体表局部疼痛及风寒疼痛,以酒浸过的竹黄药渣涂擦痛处,至皮肤发热为度(配合口服竹黄酒),每日数次。
4、治寒火牙痛,咬住以酒浸过的竹黄药渣,一般在一分钟之内牙痛消失。
5、治湿寒胃疼,以竹黄50克浸于一斤50度白酒内,二十四小时后即可服用,每次用9克,日服三次。
6、治小儿百日咳,竹黄9克,加白糖适量,水煎后饮服。
生地黄药用价值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食疗价值
1.清热凉血。该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另外,该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
2.养阴生津。该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另外,取该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
竹叶菜的药用价值
竹叶菜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嫩茎叶。它的茎斜向上,叶片技针形,有绿色脉,和竹子颇有相似之处。鸡冠菜同样分布在全国各地,它多长在水沟边及荒野中的潮湿地带,易于采集。在5月间,采下它肉质多汁的嫩茎叶,可以炒吃、作汤,也可以拌在面里蒸了吃,味道平淡。在福建、广西、贵州、四川称空心菜,福建称通菜蓊、蓊菜,江苏、四川称藤藤菜,广东称通菜。
该种原产中国,现已作为一种蔬菜广泛栽培,或有时逸为野生状态。中国中部及南部各省常见栽培,北方比较少,宜生长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多湿的地方,不耐寒,遇霜冻茎、叶枯死。分布遍及热带亚洲、非洲和大洋洲。除供蔬菜食用外,尚可药用,内服解饮食中毒,外敷治骨折、腹水及无名肿毒。
山竹果的药用价值
癌症一直是世界医学的一个难题,发病以后很难治愈,但是山竹果却是一种可以抗癌的特色存在,这种水果中有大量的天然的山酮素存在,这种物质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成,也能控制它们的再生,早在一九八二年时,科学家就证实了山酮素的抗癌作用,并把它提纯用于癌症的治疗。因此平时吃山竹果可以抗癌是真实的一点也不夸张的说法。
山竹果的药用价值
1、山竹果能灭菌收敛
灭菌和收剑是山竹果最重要的药用价值,它含有多种天然的酚类物质还有一些生物碱存在,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以后可以直接人体内的多种细菌和真菌消灭,也能减少病毒对人体细胞的伤害,平时可以用于人类一些真菌性皮肤病和细菌性肠炎的预防与治疗。
2、山竹果能消炎止痛
山竹果的果皮也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存在,有消炎止痛的重要功效,平时可以用于人类烧伤烫伤以及顽固性湿疹等疾病的治疗,另外用山竹果的果皮煮水喝还能起到清热去火的作用,对咽喉肿痛和口舌生疮有良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竹叶的药用价值
①疗热渴:淡竹叶五升,茯苓、石膏(碎)各三两,小麦三升,栝楼二两。上五味,以水二斗煮竹叶,取八升,下诸药,煮取四升,去滓分温服。
②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二把,石膏一升,半夏(洗)半斤,人参二两,麦冬(去心)一升,甘草(炙)二两,粳米半升。
③治霍乱利后,烦热躁渴,卧不安:浓煮竹叶汁,饮五、六合。
④治小儿心脏风热,精神恍惚:淡竹叶一握,粳米一合,茵陈半两。上以水二大盏,煮二味取汁一盏,去滓,投米作粥食之。
⑤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一把,葛根三两,防风一两,桔梗、甘草各一两,桂枝一两,人参一两,附子(炮)一枚,大枣十五枚,生姜五两。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
⑥治诸淋:淡竹叶、车前子、大枣、乌豆(炒,去壳)、灯心、甘草各一钱半。上作一服,用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⑦治心移热于小肠,口糜淋痛:淡竹叶二钱,木通一钱,生甘草八分,车前子(炒)三钱,生地黄六钱,水煎服。
⑧治产后血气暴虚,汗出:淡竹叶,煎汤三合,微温服之,须臾再服。
⑨治头疮乍发乍差,赤焮疼痛:竹叶一斤烧灰,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匀,日三、四上涂之。
梨的药用价值
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的作用;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梨果: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梨果皮: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有润肺、消痰清热、解毒之功效。
梨籽:梨籽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主治主治热嗽,止咳。治咳热,中风不语,伤寒发热,解丹石热气,惊邪。利大小便,除贼风,止心烦气喘热狂。润肺凉心,消痰降炎,解 疮毒、酒毒。具有下火,治便秘功效。[1]
李时珍说:《别录 》谈梨,只说它的害,不说它的功。古人说到病大多与风寒有关,用药都是桂、附,却不知梨有制风热、润肺凉心,消痰去火、解毒的功用。当今人们的病十有六七是痰病、火病。
梨的有益之处肯定很多,但也不宜过量而食。遗憾的是,只有乳梨、鹅梨可吃并可治病,其它梨即使可以吃也不能治病。梨梨除可供生食外,还可酿酒、制梨膏、梨脯,以及药用。
如梨果治热咳,切片贴之治火伤;捣汁内,润肺凉心,解疮毒、酒毒。梨花能去面黑粉刺;梨叶煎服,治风 和小儿寒疝,树皮能除结气咳逆等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