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选方
栀子选方
1.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柜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
2.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3.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4.治湿热黄疸: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5.治尿淋,血淋: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煎服。(《闽东本草》)
6.治小便不通: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颗蒜一枚。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普济方》)
7.治急性胃肠炎,腹痛,上吐下泻:山栀三钱,盘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钱,青木香二钱。上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钱。水煎,分二次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8.治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两,山栀子、黄柏各一两,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两沸,含之。(《普济方》栀子汤)
9.治目赤:取山栀七枚,钻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人大黄末三钱匕,搅匀,食后旋旋温服。(《圣济总录》栀子汤)
10.治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丹溪纂要》)
11.治鼻中衄血:山栀子烧灰吹之。(《简易方论》)
12.治肺风鼻赤酒齄:老山栀为末,黄蜡等分溶和。为丸弹子大。空心茶、酒嚼下。忌酒、炙煿。(《本事方》)
13.治赤白痢并血痢:山栀子仁四七枚。锉,以浆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空心食前分温二服。(《圣济总录》栀子仁汤)
14.治热水肿: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细切,水煎服。(《丹溪心法》)
15.治妇人子肿湿多:炒山栀子一合。为末,米饮吞下,或丸服。(《丹溪心法》)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16.治折伤肿痛:栀子、白面同捣,涂之。(《濒湖集简方》)
17.治火丹毒:栀子,捣和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
18.治火疮未起:栀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为佳。(《千金方》)
19.治疮疡肿痛:山栀、蒲公英,银花各四钱。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取生银花藤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20.治烧伤: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救急方》)
21.血淋涩痛。用生栀子末、滑石等分,葱汤送服。
22.下泻鲜血。用栀子仁烧灰,水送服一匙。
23.热毒血痢。用栀子十四枚,去皮,捣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疗效显著。亦可用水煎服。
24.临产下简。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25.霍乱转筋,心腹胀满,吐泻不得。用栀子十几枚,烧过,研为末,熟酒送服。
26.热病食劳复(按:指热病之后因饮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旧病复发)。用栀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须出微汗为好。
27.小儿狂躁(蓄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用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28.眼来肠秘。用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黄不三钱,温服。
29.风痰头痛。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30.火焰丹毒。用栀子捣烂和水涂搽。
31.眉中练癣。用栀子烧过,研为末,调油敷涂。
黄栀子的种植技术
种植前的选种:
首先确定是种植水栀子还是黄栀子,水栀子叶大果大,也被称之为大叶栀子。其主要用途是作色素、染料,产量要比黄栀子稍微高一些,一般可达3000斤/亩左右,而价格在一般情况下比较黄栀子则相对较低。
黄栀子叶小果小,也被称之为小叶栀子。其主要用途是作原药材,产量一般2000斤/亩左右,
而价格则要比水栀子要高,这是我30年栀子种植得出的经验具体可参考迦南苗木!
种植前的选苗:可选扦插苗或者播种苗。扦插苗成本较高,因此种植时只需单株苗一个坑的种;
而播种苗的培育相对成本较低,相对扦插苗较单薄,因此建议两颗小苗一个坑的种,各有所长;
两种苗种植起来大同小异,但在选择方面,考虑价格成本因素,建议选择播种苗。因长势与产量相同甚至高于扦插苗(前提是两颗播种小苗),产果期也就是寿命要比扦插苗长。而一颗扦插苗的价格要远高于两颗播种苗的价格!30年栀子种植经验不是虚的绝对经得起考验,具体可参考迦南苗木!
扦插法:
春季选一年生以上,强健之枝条,每15~20公分为一段,扦插后约经30~40天能发根。
种植方法:
在12月至次年清明节前,树苗未发芽前栽植,若气温高要适当剪去上端枝叶。栽植最好选阴雨天。种植前,将幼苗适当修剪枝叶,以减少苗木水分消耗,并用磷肥和黄泥浆蘸根。造林密度一般为行距1.5~2.0m,株距1.2~1.5m。
植苗前,先把穴整理好,深浅大小依苗根长短而定。栽植时,苗木栽植深度比原土痕深2~3cm,做到将苗扶正,根系舒展,使苗木根系与土密接。若是晴天栽植,要浇足定根水,再盖1层薄松土,以利提高造林成活率。
管理:
造林后4至6月锄草抚育1至2次,加强病虫害防治。以后每年要锄草松土,施以磷、氮为主的肥料或复合肥,可间种花生等矮秆作物或药材。
鸦胆子选方
①治里急后重:鸦胆去壳留肉,包龙眼肉,每岁一粒,白滚水下。(《吉云旅钞》)
②治热性亦痢,及二便因热下血:鸦胆子去皮,每服二十五粒,极多至五十粒,白糖水送下。此物囫囵吞服,去皮时仁有破者,去之勿服,服之恐作呕吐。(《医学衷中参西录》)
③治疟疾:鸦胆子果仁十粒,入桂圆肉内吞服,日三次,第三日后减半量,连眼五日。(《广西中草药》)
④治早期血吸虫病:鸦胆子果仁十粒,日二次,连服四、五天。(《广西中草药》)
⑤治痔:鸦胆子七粒,包圆眼肉,吞下。(《纲目拾遗》)
⑥治疣:鸦胆子去皮,取白仁之成实者,杵为末,以烧酒和涂少许,小作疮即愈。(《医学衷中参西录》)
⑦治脚鸡眼;鸦胆子二十个,砸开取仁,用针尖戳住,放灯头以上少烤,烤至黄色,再放一小块胶布上,用刀将该药按成片,粘于患处(在粘前用开水将患处洗净,用刀将厚皮割去),每日换一次,二十天左右即痊愈。(《新中医药》8(12):583,1957)
⑧治滴虫性阴道炎:鸦胆子二十个,去皮,水一茶杯半,用砂壶煎至半茶杯,倒入消毒碗内,用消过毒的大注射器将药注入阴道,每次注二十至四十毫升。轻者一次,重者二至三次。(《河北中医药集锦》)
如何挑选栀子花
首先看根,有花友说了,根都在土里埋着,怎么看?很简单,一般花市卖花的花贩进来的栀子大多是用那种黑色很软很薄的营养钵暂时栽植的,只需要把营养钵边沿处撕开一个小口就能看到里面的花根了,如果你看到的是白色嫩嫩的花根,那好恭喜,可以进行下一步了,如果看到的根是黄黄黑黑的,那么,赶紧放下,另挑吧。
看完上面的花根了,可以看底下的了,这个更简单,只需把花钵托起,看营养钵底部透水口有没有白根窜出,如果有,好,这是一盆至少经历过一个寒暑的栀子花了,可以考虑。如果没有,也不一定就不好,有可能是当年扦插成活的小苗。
又有花友问了:买花怎么不看叶?不急,现在就是看叶的时候了,看叶主要看有无萎叶、黄叶、枯叶和焦叶,看时一定要仔细,争取不要漏过,如果上述病叶都没有,好了,根好叶好,可以跟老板讨价还价了。
想要更好的体现高品质的生活一定要保证饮食的质量,尤其是喜欢吃栀子花这样常见食物的人一定要选择好食材,这样吃起来才能保证口感和营养价值,上面就是对什么样的栀子花好的介绍,喜欢吃栀子花的朋友购买的时候可以按照这种方法去试一下。
制马钱子选方
①治喉痹作痛:番木鳖,青木香、山豆根等分。为末吹。(《医方摘要》)
②治缠喉风肿:番木鳖仁一个,木香三分。同磨水,调熊胆三分,胆矾五分,以鸡毛扫患处。(《唐瑶经验方》)
③ 治痈疽初起,跌扑内伤,风痹疼痛:番木鳖(入砂锅内,黄土拌炒焦黄为度,石臼中捣磨,筛去皮毛,拣净末)、山芝麻(去壳,酒炒)、乳香末(箬叶烘出汗)各五钱,穿山甲(黄土炒脆)一两。共研末。每服一钱,酒下,不可多服,服后避风,否则令人发战栗不止,如人虚弱,每服五分。(《救生苦海》马前散)
④治中耳炎:㈠番木鳖一个,以井水磨汁滴耳内。(《光华医学杂志》11:38,1933)㈡马钱子五钱,焙黄去毛皮,然后用胡麻油一两煎之,至漂起为度,去马钱子,留油备用。治疗时先洗去脓垢,然后漓入药油两滴。一日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栀子花都有什么种类
别名:黄栀子、山栀。
常见品种:大花栀子、卵叶栀子、狭叶栀子、斑叶栀子。
形态特征:株高2米左右;叶片革质,对生或轮生,呈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8厘米;托叶2片,回成筒状裹住小枝;花单生,呈白色,具芳香;花萼筒状,绿色。
布置摆放:栀子香气久远,盆栽适于放在窗前、门廊或阳台,使整个居室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栀子花的繁殖方法:
1、扦插法:选取生长2~3年的健壮枝条,截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做插穗,枝条顶部留2片叶子,斜插入插床中,放置阴凉处。保持培养土湿润,1个月左右可生根,1年后再移植。
2、压条法:一般在4月初进行。从多年生母株上选取一年健壮枝条,将下方划出口后压入土中埋严实。约1个月后看是否生根,生根后即可与母株分离。
木鳖子选方方法
1、治一切诸毒,红肿赤晕不消者:木鳖子(去壳)100克,草乌25克,小粉200克,半夏100克。上四味于铁铫内,慢火炒焦,黑色为度,研细,以新汲水调敷,一日一次,自外向里涂之,须留疮顶,令出毒气。(《医宗金鉴》乌龙膏)
2、治疮疡、疔毒初起,瘰疬,臁疮,小儿蟺拱头:土木鳖(去壳)五个,白嫩松香(拣净)20克,铜绿研细一钱,乳香、没药各10克,蓖麻子(去壳)35克,巴豆肉五粒,杏仁(去皮)5克。上八味合一处,石臼内捣三千余下,即成膏;取起,浸凉水中。用时随疮大小,用手搓成薄片,贴疮上,用绢盖之。(《医宗金鉴》神效千捶膏)
3、治两耳卒肿热痛:木鳖子仁50克(研如膏),赤小豆末25克,川大黄末25克。上药同研令匀,水,生油旋调涂之。(《圣惠方》)
4、治瘰疬发歇无已,脓血淋漓:木鳖仁二个,厚纸拭去油,研碎,以乌鸡子调和,磁盏盛之,甑内蒸热。每日食后服一次,服半月。(《仁斋直指方》木鳖膏)
5、治痔疮:荆芥、木鳖子、朴硝各等分。上煎汤,入于瓶内,熏后,汤温洗之。(《普济方》)
6、治小儿丹瘤:木鳖子新者去壳,研如泥,淡醋调敷之,一日三、五次。(《外科精义》)
7、治倒睫拳毛,风痒,亦烂:木鳖子仁捶烂,以丝帛包作条,左患塞右鼻,右患塞左鼻;次服蝉蜕药为妙。(《孙天仁集效方》)
8、治阴疝偏坠痛甚:木鳖子一个磨醋,调黄檗、芙蓉末敷之。(《寿域神方》)
9、治脚气肿痛,肾脏风气,攻注下部疮痒:甘遂25克,木鳖子仁四个。为末,猪腰子一个,去皮膜,切片,同药20克,掺在内,湿纸包煨熟,空心食之,米次下。服后便伸两足,大便行后,吃白粥二、三日。(《本事方》)
栀子的食用方法
菜名:灯心草粥
类别:小儿遗尿调理 脾调养调理 工艺:煮
先煎石膏、山栀子、灯心草,久煎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共煮成粥。
查看详情>>
菜名:干烧杞麦冬笋
类别:甲状腺疾病调理 滋阴调理 清热解毒调理 利尿调理 减肥瘦身调理 工艺:干烧
1.将冬笋入油锅,低温炸成金黄色,捞出;2.将锅中加冬笋、清汤、料酒、味精、白糖、枸杞子、菊花、生栀子、麦冬,置武火烧沸,用文火炖煮至汁干即成。
查看详情>>
菜名:栀子仁粥
类别:肝炎调理 清热去火调理 胆石症和胆囊炎调理 工艺:煮
将栀子仁碾成细末,用粳米煮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仁末稍煮即成。
查看详情>>
菜名:栀子仁粥
类别:清热解毒调理 清热去火调理 工艺:煮
粳米加水1000毫升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栀子仁(磨末)末稍煮即可。
查看详情>>
菜名:栀子粥
类别:快餐/主食 工艺:煮
1.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2.栀子仁洗净,研成粉末。3.粳米放入锅内,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用旺火烧沸后转小火,熬煮至将熟时,下入栀子仁粉末,搅匀,继续用小火熬煮。4.待粳米软烂后下入蜂蜜,搅拌均匀,再稍焖片
莱菔子选方
1.大便秘结
莱菔子适量,以文火上炒黄研末。成年人每次口服30g,小儿酌减。共治疗50例患者,均在服药后2?6小时自行排出软便,且无不良反应。
2.牙痛
莱菔子27粒,去红皮,研为细末,以人乳和匀。左边牙痛,即于右鼻内点入少许;如右边牙痛,即于左边鼻内点人少许。一般外用1~2次即可止痛,疗效颇佳。
3.湿疹
莱菔子60g,于沙锅中炒10分钟,取出研为极细末,装瓶备用。如皮损渗出液较多或伴感染,以干粉撒于皮损处,待渗液和脓水干燥后,改用香油调药末成糊外搽,每日多次。共治疗湿疹患者2424例,全部获愈。
4.高脂血症
莱菔子、白芥子、决明子各30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30日为1个疗程。解荣共治疗30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0%。
5.小儿疳积
莱菔子20?30g,炒制后研为细末,以醋调成稀糊,贴敷于神阙穴(肚脐眼),每日2次,用双层消毒纱布固定,7日为1个疗程。郑丽丽共治疗32例患儿,总有效率达98.6%。
6.小儿口疮
炒莱菔子、白芥子、地肤子各10g。共研为细末,置于煮沸过的食醋内,调成膏,贴敷于两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共治疗43例患儿,经用药3~5次获愈38例,无效5例。
7.粘连性肠梗阻
炒莱菔子12g,大黄、木香各9g。加水300ml,先放入莱菔子煎15分钟,再入木香、大黄煎10分钟,取药液150ml,分2次服(或从胃管注入),2次间隔6~8小时,一般需服3~5剂。常进一共治疗124例患者,治愈98例,有效9例,无效17例。
8.崩漏
莱菔子120~15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1~2剂;待血止后,改用归脾丸巩固疗效。赵玉梅共治疗11例患者,疗效显著。
9.高血压
莱菔子、决明子各15g,泡水代茶水饮用。张明共治疗40余例患者,收良好降压疗效。
10.腹胀
莱菔子200g,研成细末,用纱布包成药垫置于脐部,用TDP治疗仪照烤加温至腹胀缓解。吴超杰等共治疗术后腹胀65例(其中急性肠梗阻术后,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18例,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13例,外伤性脾破裂切除术后7例,十二指肠溃疬穿孔修补术后6例),全部缓解。
11.治癫狂
莱菔子、大黄各10克,芒硝24克,白芥子9克。水煎,去渣,取汁,温服。每日1剂。
12.治肠梗阻
莱菔子24克,大黄10克, 芒硝6克,蜂蜜适量。先水煎莱菔子、 大黄,去渣,取汁。另煮蜂蜜至沸入芒硝,煎熬20分钟,与前药汁混合,1次顿服。也可少量多次,频频饮服。
13.治老年性便秘
莱菔子6克。温水送服,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