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尿路感染如何鉴别诊断

尿路感染如何鉴别诊断

男性极少发生尿路感染,女性易感这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有关,应根据它的部位和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对于首次发生的尿路感染应立即用抗菌素进行短程治疗,一般用药7—14天为1个疗程.对于经常复发的尿路感染也应使抗菌素治疗,但应考虑用长疗程低剂量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辅助使用一些中药药物治疗降低抗菌素对身体的伤害.选用抗菌素应参照的标准:在尿细菌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可先试用复方新诺明,呋喃坦啶,氟哌酸或氨苄青霉素等;对较严重的尿路感染,可以选择两种抗菌素联合用药;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作用的抗菌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多粘菌素等.

鉴别应与尿路感染上尿路和下尿路

应与尿路感染鉴别

具有典型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尿细菌学检查阳性者易于诊断,但不典型的尿路感染患者则容易被误诊。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应与尿道综合征、肾结核、肾小球疾病、前列腺炎、尿路结石、发热性疾病、腹部器官炎症等鉴别。

鉴别应尿路感染

应与尿路感染相鉴别的疾病

发热性疾病:有部分急性尿路感染的病人以发热为主症,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易与发热性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疟疾、败血症等混淆。应详细洵问病情,不疏漏尿路感染的局部症状,并及时查尿沉渣,甚至作尿细菌学检查,则鉴别诊断不难。

腹部器官炎症:有些尿路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白细胞数增高,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附件炎等,及时查尿,易于鉴别。

尿道综合征:在有尿道症状的妇女中,约70%的患者有脓尿和细菌尿,为真性尿路感染,而另外30%的患者,不是真正的尿路感染,而属于尿道综合征,临床上常常容易被误诊为尿路感染。

除此之外,尿路感染还应与肾结核、肾小球肾炎、前列腺炎等疾病鉴别。

尿路感染分上尿路和下尿路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根据感染部位,尿路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主要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

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1.急性肾盂肾炎:起病很快,伴有高热、寒战、全身酸痛、头痛;患者会有腰痛,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刺激症状;甚至会有肠胃刺激,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2.慢性肾盂肾炎: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会比急性期症状轻,多半以上患者会有急性肾盂肾炎既往史,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刺激症状。晚期会出现肾小球功能的损害,导致尿毒症。也有因慢性肾盂炎引起肾性高血压的患者。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

1.急性膀胱炎:起病急,排尿时尿道会有烧灼痛,尿频,尿急,严重时会有尿失禁等症状,而且尿频症状非常明显,尿量不多甚至就几滴,但每小时会去多次;尿液混浊,甚至出现血尿。膀胱区会有轻微的压痛,部分患者会有疲倦感。

2.慢性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症状长期存在,且反复发作,尿中会有少量的脓细胞、红细胞。如果及时治疗会很快消失。

尿路感染如何鉴别诊断

上尿路感染主要指肾盂肾炎,又可分为急性肾盂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两种。下尿路感染主要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由于感染的部位不同,反复发作的性质、预后及治疗方案均不同,因此区分上、下尿路感染,即鉴别尿路感染的部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要鉴别上、下尿路感染呢?因为尿路感染病人的治疗,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有所区别。

上尿路感染(输尿管炎、肾盂肾炎)的老年病人易出现菌尿和低血压,所以应该住院,通过静脉途径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开始可根据细菌涂片革兰染色结果选药。当尿中病原菌确定后,就应立即改用敏感药物。通常认为青霉素类和先锋霉素类引起老年人的不良反应是较小的。对老年人急性肾盂肾炎应用正确、足量的抗菌药物治疗72小时后,症状毫无改善就应考虑有尿路梗阻和发生肾内或肾周脓肿的可能性。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治疗措施,如对结石引起的输尿管梗阻应手术取石;对肾周脓肿应切开引流;对肾内脓肿应进行长期抗菌药物治疗,偶尔需要手术切开引流等。

下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病人可以不住院,在门诊治疗,多采用短程疗法(3天或单一剂量)。临床实践提示,局限在膀胱的女性尿路感染应用短程疗法的疗效与7-14天疗法的疗效相同。使用单一剂量的氨苄青霉素或复方新诺明等均有效。老年人对短疗程治疗适应性更好,且副作用小,费用低。有典型下尿路感染症状的老年女性用3天疗程更好。治疗停止后又复发者,应采用14天疗法,如仍无效则要考虑耐药菌株和寻找原发病灶。对反复复发的病人应采用小剂量抗生素长期治疗。小剂量雌激素能维持阴道正常的PH值,故对经常复发尿路感染的老年病人可能有一定作用。对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道梗阻应进行导尿。

如何才能鉴别上、下尿路感染?

传统的鉴别上、下尿路感染是以临床症状和体征作为鉴别感染部位的依据。如仅有尿路刺激症状和真性细菌尿者被认为是膀胱炎;有尿路刺激症状、真性细菌尿、肾区压痛及叩击痛,或伴有腰痛和发热者就认为是肾盂肾炎。这种方法既方便简单,又实用性强。

但临床上,有不少肾盂肾炎患者以尿频、排尿不适为主,无其他尿路感染症状;膀胱炎患者有时亦可出现腰痛,少数病人有低热。故仅靠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作出正确定位诊断。这种简单的区分上、下尿路感染的方法仅供临床上参考,欲准确地作出定位诊断,必须依靠实验室检查。

临床上,较常用的还有下面一种鉴别方法: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症的生育年龄妇女,先予单剂或3日疗法,如能治愈,则多为膀胱炎;如停止治疗1月内复发(大多数在1~2周内复发),则多为肾盂肾炎。这种治疗性定位方法的准确性可达80%。

尿路感染如何鉴别与诊断

诊断

由于尿路感染疾病范围的广泛性,从尿痛-尿频综合征到发作性肾盂肾炎,从有症状性菌尿到无症状性菌尿,因此在临床上不能仅仅只作出“尿路感染”的诊 断,还必须对UTI患者进行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从而使患者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和随访措施,进而减少若干年后慢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

事实上,临床医师对尿路感染病因的准确判断以及受累部位的定位诊断能力是有限的,病人若有明显寒战,高热,剧烈腰痛,明显的革兰阴性脓毒血症征象等临床表现,容易作出肾盂肾炎的诊断,但是,如果没有上述症状和体征,也不能排除肾脏疾病的可能,如隐匿性肾盂肾炎,因此在诊治可疑UTI的病人时,应该通过以下几点综合分析诊断:

1、诊断原则

(1)明确产生症状的病原菌和选择理想的抗生素治疗。

(2)明确感染的解剖部位,即感染是侵犯上尿路还是下尿路,或者是仅限于下尿路,对男性病人,还应判定感染是否累及前列腺或膀胱。

(3)明确是否存在尿道结构或功能异常并选择合理的临床处理措施,如可对病人进行膀胱镜,排空性膀胱尿道造影,超声波等检查。

2、病史和体格检查

虽然临床症状与尿路感染不同部位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但通常可从所采集的详尽病史中获得有益的资料。

在检查一位有急性UTI症状发作患者时,首先要考虑是否有提示全身性脓毒血症或即将出现脓毒血症的症状和体征,如突起的寒战,发热,呼吸急促, 腹部绞痛和剧烈的腰痛等,这类病人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如果病人无急性脓毒血症,则应该注意病人既往是否有UTI病,肾脏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其他神 经性疾病,肾结石,或先前有无泌尿生殖道器械操作等情况的存在,这些情况常易引起UTI,并且影响治疗的效果,此外,仔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对提示神经元性膀胱的存在尤为重要。

对于复发性UTI患者,应特别注意询问性生活史,对治疗的反应,停止治疗与复发的时间关系:UTI复发与性交有关的女性患者,对每次性交后给予的抗 生素治疗可能有效,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急性尿道综合征女性患者,对抗衣原体治疗可能暂时有效,但她们可从未经治疗的性伴侣再次感染(即所谓乒乓感 染),只有在双方同时治疗时才能治愈,判断女性UTI的反复发作是复发还是重新感染,可参考前次治疗结束与下次出现感染症状之间的时间长短,多数女性感染 的复发是在4~7天出现,女性的重新感染,如果没有膀胱功能障碍或某些其他泌尿道功能紊乱存在,两次发作之间通常有一个较长的间歇期。

对有持续性前列腺感染病灶存在的男性患者,其感染可在相似的常规治疗之后很快复发,除此之外,应积极寻找是否存在前列腺梗阻对尿流的影响(例如:尿流变细,尿不尽感,夜尿或滴尿)。

对可疑慢性肾盂肾炎和反流性肾病病人进行检查时,应注意询问在儿童和妊娠期间是否存在UTI病史,以及是否存在肾脏功能异常表现,如高血压,蛋白尿,多尿,夜尿和尿频等。

尿路感染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尿路感染主要应与尿道综合征、肾结核、肾小球疾病、前列腺炎、尿路结石、发热性疾病、腹部器官炎症等鉴别。

1.腹部器官炎症:有些尿路感染病例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白细胞数增高,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附件炎等,若能及时查尿,易于鉴别。

2.发热性疾病:有部分急性尿路感染的病人以发热为主症,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易与发热性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疟疾、败血症等混淆。但若能详细洵问病情,不疏漏尿路感染的局部症状,并及时查尿沉渣,甚至作尿细菌学检查,则鉴别诊断不难。

3.尿道综合征:在有尿道症状的妇女中,约百分之70的患者有脓尿和细菌尿,为真性尿路感染,而另外百分之30的患者,不是真正的尿路感染,而属于尿道综合征。这类病例在临床上常常容易被误诊为尿路感染。

4.尿路感染还应与肾结核、肾小球肾炎、前列腺炎等疾病鉴别。

尿路感染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以上的几种是容易和尿路感染混淆的疾病,希望对您有一定帮助,根据肾病病症及时正确的治疗。

细菌感染鉴别诊断

病毒感染: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菌病由人体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 感染可区分为: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性感染。

尿路感染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具有典型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尿细菌学检查阳性者易于诊断,但不典型的尿路感染病例则容易误诊。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本病的复杂性、多样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或有时未准确了解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在临床上,不典型的尿路感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于这类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是重要的。本病主要应与尿道综合征、肾结核、肾小球疾病、前列腺炎、尿路结石、发热性疾病、腹部器官炎症等鉴别。

1.发热性疾病:有部分急性尿路感染的病人以发热为主症,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易与发热性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疟疾、败血症等混淆。但若能详细洵问病情,不疏漏尿路感染的局部症状,并及时查尿沉渣,甚至作尿细菌学检查,则鉴别诊断不难。

2.腹部器官炎症:有些尿路感染病例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白细胞数增高,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附件炎等,若能及时查尿,易于鉴别。

3.尿道综合征:在有尿道症状的妇女中,约70%的患者有脓尿和细菌尿,为真性尿路感染,而另外30%的患者,不是真正的尿路感染,而属于尿道综合征。这类病例在临床上常常容易被误诊为尿路感染。

4.尿路感染还应与肾结核、肾小球肾炎、前列腺炎等疾病鉴别。

伤口感染鉴别诊断

伤口感染的鉴别诊断:

其他厌氧或需氧性细菌,包括肠杆菌和类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属,单独或混合感染,常可引起外伤性或手术后伤口的严重梭状芽胞杆菌样蜂窝织炎,广泛的筋膜炎或气性坏疽。若涂片显示大量的多形核白细胞和大量呈链状排列的球菌,则应考虑厌氧性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

大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表明系某种肠杆菌或类杆菌感染。测定伤口或血液中的特异性抗原毒素仅对少数通过外伤获得的肉毒中毒病例有帮助。梭状芽胞杆菌也可出现,但无重大意义。

相关推荐

慢性肾盂肾炎诊断鉴别

诊断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诊断标准应该严格,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肾皮质瘢痕和肾盂肾盏变形,肾功能学检查有异常,且在病史中或尿细菌学检查有尿路感染的证据者,如无上述改变,则尿路感染的病史虽长亦不能诊断为本病,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需做全面彻底检查,以明确:①致病菌;②单侧或双侧感染;③原发病灶;④ 肾实质损害范围及肾功能减损程度;⑤有无尿路梗阻。 鉴别诊断 1.下尿路感染:若显示尿蛋白,Tamm-Horsfall黏蛋白,β-微球蛋白等增高,尿沉渣抗体包裹细菌阳性,白细胞管型以及肾形态和功能异常,均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如何诊断鉴别

诊断 急性肾盂明炎一般有典型症状和尿液异常发现,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如仅有高热而尿路症状不明显者,应与各种发热疾病相鉴别,腹痛,腰痛明显者要与胆囊炎,阑尾炎,盆腔炎,肾周脓肿等鉴别,一般经多次小便检查后即能明确诊断,慢性肾盂肾炎的泌尿道症状不明显,尿常规无明显改变或尿液异常间歇出现,易被误诊,在女性,凡有不明热,腰酸,乏力,轻度泌尿道症状者无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须反复检查尿常规及培养及寻找证据,伴高血压的慢性肾盂肾炎需与高血压病鉴别,此外,尚需与下列诸病鉴别。 1、肾结核:泌道生殖道结核常同时伴发,它是

外阴湿疹的多种鉴别诊断

1.急性湿疹需与外阴接触性皮炎相鉴别。 2.慢性湿疹需要与神经性皮炎外阴瘙痒症相鉴别。 3.角化性湿疹应与银屑病鉴别银屑病无渗出皮损边界清楚,上覆银白色鳞屑。 4.与女性黏膜白斑鉴别女性黏膜白斑见于40岁以上妇女,损害主要波及阴蒂、小阴唇及大阴唇黏膜部分为灰白色斑伴角化过度,剧烈瘙痒。 5.与湿疹感染鉴别,湿疹感染多边界清楚边缘呈环状,可见小脓疱皮损表现为红斑、渗液及结痂痂为黄色油脂状x痂下为鲜红糜烂面x。在皱褶部位,湿疹感染常形成裂隙。 外阴湿疹的多种鉴别诊断,外阴湿疹较易复发。关键在于预防查找病因,去

老年人细菌性脑膜炎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改变。 1.病史 必须详细了解病前及近期有否下列情况: (1)皮肤化脓性感染灶及有无其他感染灶存在。 (2)有无中耳炎,鼻窦炎,肺部感染史。 (3)头部外伤史。 (4)有无糖尿病,恶性肿瘤,类固醇治疗史。 2.临床表现 老年人的临床特点,头痛程度轻,无呕吐,发热不明显,而以意识,精神方面改变突出,脑膜炎刺激征较轻。 3.脑脊液改变 呈细菌感染改变和细菌学检查阳性。 鉴别诊断 1.首先要与中枢神经系统其他感染鉴别 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

怎么发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流行情况,特别是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即可作出诊断。诊断时应区别是病毒性,还是继发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增多,有核细胞增高和核左移现象。成人以病毒感染为多,同时具有鼻咽及眼结膜炎的表现,全身症状较轻。细菌性感染多限于咽或鼻咽部,扁桃体红﹑肿,有脓性分泌物,全身症状较重。依靠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可以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 1、急性传染病。如痲疹﹑猩红热等,在发病的早期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但几

尿路感染诊断

当患者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确诊为尿感: ①典型尿路感染症状 脓尿(离心后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 尿亚硝酸盐实验阳性; ②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10个/HP; ③有尿路感染症状者 正规清晨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 /ml,且连续两次尿细菌计数≥105/ml,两次的细菌及亚型相同者; ④作膀胱穿刺尿培养,如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 ⑤典型尿路感染症状,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找细菌,细菌>1个/油镜视野。 慢性肾盂肾炎:X线静脉肾盂造

尿路感染有哪些症状

一、尿路感染常见症状 复杂性尿路感染、肾脓肿、反复不愈的尿道感染、尿液混浊、真性菌尿、尿道口有白膜形成、无症状性菌尿、溺多而频、小便短赤 二、尿路感染症状 本病好发于育龄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8。临床表现包括以下三组。 1、膀胱炎: 即通常所指的下尿路感染。成年妇女膀胱炎主要表现是尿路刺激,即尿频、尿急、尿痛,白细胞尿,偶可有血尿,甚至肉眼血尿,膀胱区可有不适。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但少数患者可有腰痛,低热(一般不超过38℃),血白细胞计数常不增高。约30%以上的膀胱炎为自限性,可在7~10天内自愈。

尿常规检查有什么意义

12小时尿沉渣计数介绍: 12小时尿沉渣计数是检查夜间12小时尿内排出的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的数目,用以了解肾脏损害及尿路疾患的程度和病情的演变情况的一种检验方法。常用于尿沉渣镜检可疑而又不典型的病人,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12小时尿沉渣计数正常值: 红细胞:0-50万/12h。 白细胞及上皮细胞总数:100万/12h。 透明管型:5000万/12h。 12小时尿沉渣计数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尿中细胞和管型可不同程度地增高,红细胞可达1500万~4000万个,管型可达5万~1000万个,白细胞可达

早期尿路感染的诊断

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据为尿液的炎症改变及病原学检查,其次为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尿中白细胞增多,每高倍视野常在5个以上。少数患者起病初可出现血尿。尿中出现白细胞管型和尿蛋白明显增多者提示肾盂肾炎。当清洁中段尿培养有>105/ml细菌生长时可确诊为尿路感染,1/油镜视野,结合临床症状,亦可确诊。 5.尿细菌数104~5/ml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104~5/ml,需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或作膀胱穿刺尿培养来确诊。 (二)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具备上述尿路感染标准兼有下列情况者: 1.尿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者,多为肾

尿路感染的诊断

1.病史采集 (1)临床表现尿路感染相关症状的特点、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既往史、药物史及相关疾病史等寻找发病的可能原因、伴随疾病、曾经的药物治疗史及可能影响疾病发展、转归的因素等; 2.体格检查 包括泌尿外生殖器的检查;腹部和肾区的体检。盆腔和直肠指诊对鉴别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有意义。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尿涂片镜检细菌、中段尿细菌培养+药敏、血液细菌培养+药敏、肾功能检查等; (2)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等,必要时可选择CT或MRI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