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不好时不妨捏捏脊
肠胃不好时不妨捏捏脊
肠胃不好不仅会带来口臭、便秘、肥胖等烦人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引起胃溃疡、慢性胃炎等折磨人的病痛。中医指出,肠胃不好时不妨捏捏脊,捏脊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改善腑脏功能,在健脾健胃方面非常有效果。
捏脊是沿着脊背督脉的循行路线,对这条路线上针对肠胃脾脏的各个穴位进行针对性捏提按摩,通常是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饭后最好休息2小时再进行。手法以每捏三下用力拎起肌肤为刺激最重。也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身体舒服,在进行捏脊时并不以俯卧或半俯卧的姿势进行,但这会影响到穴位的准确和按摩效果。
想要真正做好捏脊,而不是做无用功,就要遵循三个要点。保持俯卧或半俯卧的姿势,以背部松弛平坦为目的。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每捏三次提一下肌肤,称为捏三提一法“;或者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视病痛轻重决定。操作时,可以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进行推动,也可以手握空拳,寻找拇指和食指对合的舒适空间进行推移。
捏脊的好处
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可以放宝宝喜欢听得音乐,先给宝宝洗个热水澡,让宝宝保持愉悦的心情。
呈俯卧位, 妈妈洗净双手,在宝宝的背部轻轻安抚一下,宝宝不易闹情绪。
双手捏住宝宝脊柱旁的皮下肌肉,(不要捏住皮肤表面,宝宝会疼),逐渐往上移动至颈部大椎穴。刚开始可以捏一遍,宝宝如果配合的话,次数逐渐增加。
如果宝宝配合度不高,可以先用推法代替,给宝宝背上涂上按摩油,食指与中指从上往下推脊柱两侧。
捏脊的好处:
1、改善宝宝的体质,增强抵抗力。
2、发烧时,从上往下捏脊,可以起到退烧的效果。
3、改善宝宝脾胃差,不思饮食。
4、促进身体的发育。
END
注意事项
捏脊以宝宝能忍受为度,不宜强制性,次数由少到多。
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宜,不能使用蛮力。
皮肤表面有溃疡等皮肤问题,不宜捏脊
捏脊健脾胃 足三里
足三里对于人体保健有很重要的作用,经常按揉足三里能够有效健脾和胃、对于各种原因各种类型的脾胃病症都有不错的疗效。
脾胃不适一定不能忽视,脾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系统组成部分,一旦出现问题又不及时解决,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哦。
小儿推拿捏脊时间 捏脊的禁忌证
凡是患有影响脊背操作的某些病证或一些严重疾病的小儿,都不适合捏脊。
1.背部皮肤有烧伤,烫伤,开放性创伤及血液病的患儿,捏脊手法可引起局部出血,感染加重。
2.如果小儿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捏脊操作时由于小儿哭闹,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意外的险情,因此,这类小儿不要捏脊为好。
3.小儿正患有某些急性热性病如麻疹,肺炎,细菌性痢疾等,捏脊对于此类疾病效果不明显,所以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4.小儿如患有某些出血性疾病,由于捏拿或小儿苦恼,都有可能加重局部或全身的出血倾向,因此不适宜捏脊。
中医捏脊疗法
捏法作用于背部称为捏脊或捏积。捏脊不仅可用于儿童,而且也可用于成人。捏脊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捏脊能调理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并对失眠有一定效果。
捏脊方向为自下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在捏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向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
捏法分三指捏法和二指捏法,具体操作如下:
1、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肌肤,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2、二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尺偏,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捏脊的动作要领如下:
1、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2、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捏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2、应避免肌肤从手指间滑脱。
3、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捏脊健脾胃 揉肚脐
经常揉肚脐能够有效缓解胃寒、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而且揉肚脐操作简单,只需要将手掌搓热,将掌心紧贴脐部,按照顺时针方向稍用力揉动就行。当然,力度只要能够感觉到脐部有挤压感、感到舒适就行。操作虽简单,但要坚持哦。
日常家长如何处理宝宝的消化不良
1、父母们要适当控制宝宝们的食量,俗话说:“若要小儿安,须带三分饥与寒”。中医认为,小儿乃“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形气未成”,也就是说,小儿无论是在体质上还是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不完善的,如果在饮食上不加注意的话,经常吃高脂肪、高营养的食物,很容易消化不了,积聚在体内形成食热,这就是中医上说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道理。所以营养再丰富、再好吃的食物也不能吃太多,要根据宝宝们正常的饮食搭配食物,拒绝掉多余的食物。
2、要注意荤素搭配,要辅以蔬菜来调节酸碱平衡及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第三家长们还要控制宝宝们零食的摄入,以免影响正常的饮食。
3、小儿脾的运化功能失职时,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消化不良时,不妨试着用右手食指指肚按揉位于孩子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或者按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正下方三寸再往外一寸处,是胃经上的大穴,具有健脾的功效。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捏脊,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捏脊,顾名思义,就是捏小儿后背的脊柱。中医认为,脊柱属于督脉所在,主一身阳气,捏脊可以调理阴阳,健脾补肾,当小儿消化不良时,不妨每天给孩子捏捏脊。做法也很容易,只需要以双手食指轻轻抵住脊柱下方的尾椎处的皮,向上推至脊柱顶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反复按、捏即可。
养胃不妨去户外做运动
适当锻炼冷暖当心
适当运动有助改善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通过加强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运动还可以增加呼吸的深度与频率,促使隔肌上下移动和腹肌较大幅度地活动,从而对胃肠道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加强胃肠道粘膜的防御机制。
只要你经常的锻炼按摩,对于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治愈,是有很不错的功效的。
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有虚寒胃痛的病人尤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泄泻的,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胃部保健捏小腿肚
从中医角度来说,小腿肚内侧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处,因此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所以捏按此处能治疗胃部疾患。>>>春季养生不妨来做脊椎保健操<<<
具体方法
先找到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腓肠肌内侧缘),然后用手捏住上述部分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为度。
先从上往下捏几下,然后在反过来从下面往上面捏一下。
一般以各15-30次为宜。根据疼痛情况,酌情加减。每日可进行1-3次。注意在按捏过程中,应有揉的动作,酸痛感强,止痛效果好,不可因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
此外,保养脾胃还需保持良好的情绪。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暖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所以养胃不妨去户外做运动。
胃疼时捏捏小腿肚有奇效
小腿肚内侧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处,按捏这一部位,对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所以能治疗胃部疾患。
具体方法:先找到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腓肠肌内侧缘),然后用手捏住上述部分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为度。自上而下按捏,再自下而上按捏。一般以各15至30次为宜。根据疼痛情况,酌情加减。每日可进行1至3次。注意在按捏过程中,应有揉的动作,酸痛感强,止痛效果好,不可因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
此法对急性发作的胃痛效果较好。慢性胃病发作时,也同样有效。如果胃溃疡病穿孔等急性剧烈的腹部疼痛,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宝宝捏脊的好处
脊椎是我们人体的比较重要的部位之一,它支配着我们人体的很多项活动的,所以对于脊椎我们大家一定是要好好保护的,因为要是脊椎受损,我们的身体也会出现前所未有的伤害的。同样,适时地捏脊对于人体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下面就来具体说说捏脊的好处。
捏脊的五大好处:1.使宝宝全身气血畅通。因为脊柱乃是大脑的外延及重要通道,大脑通过脊柱脊髓指挥内脏与四肢的活动,可谓人体的要塞与要害部位,坚持给宝宝捏脊,可以疏通这些要塞,使宝宝全身气血畅通。2.脊柱两侧分别有17对穴位.比如脾俞、肾俞、心俞、肝俞等,经常按摩.以捏代针,可提高宝宝的免疫力。3.从中医上讲,脊柱是人奇经八脉中的督脉。督脉的作用就是“督一身之阳气”,我们身体上的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在大椎穴上,督脉行脊里,入络脑.又络肾,与脑、髓、肾关系密切。所以,经常捏脊,可以帮助宝宝精力充沛.有助智力发育。
4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恰好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可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怍用。比如胃肠疾病、脾胃失调、消化不良、挑食厌食等。5.捏脊助消化安睡眠。
综上所述,我们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了捏脊的好处通常有五个方面。了解了这个五个方面的好处之后,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的家长们不妨经常来帮我们的宝宝们捏脊吧,这不仅可以提高宝宝对于疾病的免疫力,而且还有益于宝宝们的智力的发展以及促进他们的消化和睡眠等等。
捏背要注意哪些事项
捏脊是民间一种常见的保健方法,也是利用中医治疗儿童疾病促进儿童生长的一个好方法,很多人对知道捏脊对预防孩子便秘,促进孩子的新陈代谢的发展其实都是有很多的好处的,可以说捏脊就是一种最好的保健方法,捏脊对解决孩子的厌食问题,积食问题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而对于那些没有这方面问题的人来说捏脊就是一个最好的保健方法。
但是捏脊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不注意的话不仅不能起到一个保健的作用,说不定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的生长发育呢?那么给宝宝捏脊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厌食、积食:从“长强”开始,拇指及食指将皮肤提起,食指向前推动,拇指向下形成捏拿、推捻动作,一捏一放,两手交替,沿着脊柱中线徐徐向前推进,一直捏到“大椎”为止。重提脾俞、胃俞、大肠俞1次。
呕吐:常规捏脊6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重提脾俞、胃俞、大椎穴。
便秘:常规捏脊6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重提胃俞、大肠俞、大椎穴。 捏脊时的注意事项 捏脊时,在手上适当涂抹一些爽身粉,不但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又能呵护宝宝娇嫩的皮肤。
将捏脊时间安排在清晨或者入睡前进行,效果不错。但不建议空腹进行,且饭后不能立即拿捏,最好间隔2个小时以后开始。 严格控制每次捏脊的时间,对于体质较弱的宝宝,建议每天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为宜,且中途最好不要停下。
捏脊疗法只适用于半岁以上七岁以下的宝宝,年龄过小由于皮肤娇嫩,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弄破宝宝的皮肤;年龄过大.此时背部肌肉渐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准从而影响疗效。 对于积食情况较严重的宝宝,捏脊的同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整体疗效。 如果宝宝出现情绪不稳,或者抵抗意识的话,就不要再强行继续了。另外,对初次捏脊的宝宝,动作一定要轻柔.捏住肌肉向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否则会导致宝宝产生恐惧心理.拒绝配合。 如果宝宝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很可能会因为过于哭闹,加重病情或引发意外,家长在捏脊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宝宝的反应。 对于患有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由外伤而导致严重智力不足的宝宝,不适合进行捏脊治疗。 如果宝宝近期或正患有某些急症,如感冒、发烧等,这段时间也不能进行捏脊.直到病情好转。
总之捏脊虽然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但是捏脊也是会有很多讲究的,如果不注意其中的注意事项的话,那么也会给孩子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做捏脊的时候应该了解一下给孩子捏脊都有哪些讲究,孩子适合捏脊吗?
宝宝捏脊好处
宝宝捏脊可以在很多方面强化孩子内脏的运转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防治疾病。比如:
1.宝宝捏脊最突出的好处便是健脾养胃,针对孩子脾胃不正常引起的疾病,捏脊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例如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等。
2.孩子肺部虚弱引起的连续多次感冒咳嗽,在中医认为是由于孩子的抗病能力较差,身体内的阴阳不平衡导致。捏拿孩子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不仅可以调和阴阳,疏通经脉;而且还能健脾清肺,改善五脏六腑的功能,以便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改善免疫能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几率。
3.孩子捏脊疗法可以健脾养胃清肺,身体内脏健康了,孩子也就不会因为腹痛、胃胀等情况而在夜晚哭闹不止、影响睡眠了。
4.孩子捏脊疗法不仅可以防治疾病,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捏脊能改善孩子的内脏功能,还能防止气血不足,促进周身气血的运行,从而间接地提高孩子的智力。
5.幼儿的捏脊疗法还能明显改善孩子爱哭、尿床、大量出汗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