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脊的准确位置图 夹脊的艾灸方法
夹脊的准确位置图 夹脊的艾灸方法
治疗腰腿痛:配肾俞,大肠俞,委中,采用艾条悬灸穴位,每个点2-3分钟,以局部有温热舒服的感觉为度。
治疗气喘,胸闷:夹脊配肺俞,心俞,膻中,用艾条回旋灸法,每穴灸5分钟,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度。
颈椎病的针灸疗法
常规选穴:主穴:颈夹脊、大椎、肩 、曲池、足三里、悬钟。
配穴:身柱、肾俞、环跳、阳陵泉、肩井、天宗、阳池、中渚等。
1、温针灸
进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柄套1~2cm长的艾条,施以温针灸。选穴:上述主穴3~4个,配穴2~3个,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2~3疗程。
2、艾炷隔物灸
临床选穴多以颈夹脊为主,采用隔姜灸或隔蒜灸。
3、温灸器灸
选穴:风池、颈夹背,手指麻木加合谷;头晕头痛加百会、太阳、后溪;多汗加复溜、肺俞。方法:选用药艾条,点燃、置于湿灸器内,外层温度控制在50~60O为佳,熨按上述诸穴,每穴3~5分钟,灸毕可行推拿手法整复椎体。
带状疱疹艾灸哪些部位
带状疱疹艾灸取穴:皮损局部阿是穴,颈椎胸椎夹脊穴(颈椎胸椎旁开5分钟许),支沟(腕背横纹中点上3寸),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1寸的凹陷中),阴陵泉(膝关节内下方高骨下凹陷中),行间(足背第1,2趾缝纹头端)。
穴位解析:皮损局部灸疗加拔罐活血通络,祛瘀泻毒;支沟是三焦经穴,阳陵泉属胆经穴,阴陵泉是脾经穴,三经均分布于带状疱疹最为多发的胁肋部,三穴配合应用能疏泄三焦,通经活络,健脾化湿;行间归属肝经,具有舒肝泻热之功;相应夹脊穴通调患部经络,畅达气血,使“通则不痛”。
施灸方法:
1.艾条旋转灸:取清艾条2根,点燃后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旋转熏灸皮损局部,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灸治时间根据皮损面肌大小酌情掌握,一般约20分钟,每日1次。
2. 艾柱直接灸:于皮损局部3处(一处为疱疹头部,即最先法疹部位,一处为疱疹密集处,一处为疱疹的尾部)各置一麦粒大之艾炷,用线香点燃后施灸,当感觉灸痛时患者需小忍片刻,可在施灸附近用指切,棉签擦摩,轻轻拍打等方法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等待艾炷燃尽;再以同样的方法续灸,每处可施灸5-7壮。
夹脊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夹脊的治疗用法
艾灸方法:用艾条回旋灸治夹脊穴,每穴各灸治5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心肺疾病、肠胃疾病、上下肢疾病等
刮痧方法:用刮痧板角由上至下刮拭30次,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强直性脊柱炎等。
按摩手法:用双手拇指沿脊柱两侧,由上至下反复推揉5分钟,长期按摩,可防治腰背疾病。
脊中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在第11胸椎棘突下。
取穴:俯卧或正坐,在背部,人体脊柱为21椎节,脊中在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艾灸治疗儿童厌食怎么灸
小儿厌食艾灸部位选择
治则:和胃健脾,疏肝理气,促进运化,提高食欲。
取穴:
中脘: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建里:腹部正中线脐上3寸。
梁门:中脘穴旁开2寸。
足三里: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旁开1中指宽。
肝胆脾胃夹脊穴:背部第9胸椎至第12胸椎旁开5分。
穴位解析:中脘,建里,梁门疏调脘腹经气,以助胃纳和脾之运化;足三里是胃经要穴,和胃健脾,补养气血;肝胆脾胃夹脊穴直接刺激支配肝胆脾胃的脊神经根,提高消化功能。
操作手法
诸穴均可用温和灸或隔姜灸,每日灸治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可休息2-3日。
注意:小儿皮肤娇嫩,切忌烧伤皮肤,若能配合捏脊疗法,则疗效更好。
艾灸能治颈椎病
1、取穴:颈夹脊、风池、大椎、啊是穴。
2、灸法一:艾柱隔姜灸,取黄豆大小的艾柱每穴灸5~7分钟,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
3、灸法二:可以用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5~1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4、灸法三:温灸器灸,点燃艾绒在颈部来回熨烫,直至施灸部位发红为止,每天1~2次,每次约30分钟,7天为1疗程。
5、灸法四:将点燃的艾条像鸟雀啄食一样对准所选穴位,活动施灸。一个穴位雀啄样施灸100下,每天1次,15天为一疗程。
中医针灸法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的治疗有很多种的方法,其中有不少患有该疾病的人都想要了解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人对于中医都是情有独钟的,而且中医的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下面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治疗颈椎病的针灸法。
常规选穴:主穴:颈夹脊、大椎、肩 、曲池、足三里、悬钟。
配穴:身柱、肾俞、环跳、阳陵泉、肩井、天宗、阳池、中渚等。
1、温针灸:
进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柄套1~2cm长的艾条,施以温针灸。选穴:上述主穴3~4个,配穴2~3个,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2~3疗程。
2、艾炷隔物灸
临床选穴多以颈夹脊为主,采用隔姜灸或隔蒜灸。
3、温灸器灸
选穴:风池、颈夹背,手指麻木加合谷;头晕头痛加百会、太阳、后溪;多汗加复溜、肺俞。方法:选用药艾条,点燃、置于湿灸器内,外层温度控制在50~60O为佳,熨按上述诸穴,每穴3~5分钟,灸毕可行推拿手法整复椎体。
通过以上所介绍的内容,大家对于治疗颈椎病的针灸法应该有所了解了吧。希望朋友们能够在了解后,尽早的展开对颈椎病的治疗。
颈椎病针灸穴位图 颈夹脊
颈夹脊穴在第二颈椎到第七颈椎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
夹脊的准确位置图
标准定位:在脊柱区,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
简便取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脊柱旁开2指。
颈椎痛腰椎病怎么保健
夹脊穴
夹脊穴不是一个穴位,而是分布在人体脊椎两侧的34个穴位,其从背部第一胸椎到第五胸椎,棘突下两侧各旁开0.5寸,每侧17个穴位,左右对称。
艾灸、拔罐、刮痧等都会刺激这些穴位,其是华佗所创的穴位。夹脊穴治疗的疾病比较广泛,甚至被认为刺激夹脊穴可以治百病。中上胸部的夹脊穴能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位治疗胃肠道疾病;腰椎部位治疗腰腹和下肢疾病。
夹脊法如何操作
所谓的夹脊法其实是利用自己的背部来刺激夹脊穴,以起到对穴位的刺激。同时,还可以刺激脊椎、督脉,让人体气血畅通,通则不痛。而且,还可以拉伸和刺激背部肌肉,让肌肉出现紧张和松弛感,从而能彻底放松。
首先,夹脊法采用坐姿,只将臀部坐在椅子上,尽量坐直,将双手放在身后,支撑身体。
然后,将后背尽量夹紧,胸部向上挺,持续十几秒之后可以放松再重复这动作。
早在《类经图翼》就已经介绍了如何进行夹背了。而在《华佗别传》更是提到了夹背的具体作用。
另外,瑜伽中的鸽子式也适合用来调理脊椎和腰椎疾病。
夹脊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夹脊穴的主治病症
夹脊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广,其中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背部刮痧的方法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别刮拭与督脉紧邻的华佗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刮痧板紧贴皮肤,力度均衡渗透。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6、化痧斑:用艾灸棒艾灸背部痧斑,目的是活血化淤、代谢体毒。
安眠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安眠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位置: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或侧伏位,安眠穴位于项部,当翳风穴和风池穴边线的中点。
生理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和头夹肌。皮肤由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双重分布。头夹肌由第二颈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到配。
功能主治:失眠,头痛,眩晕,心悸,癫狂。
艾疗操作:直刺0.5~1寸。艾灸3-5壮,或直接灸5到10分钟。
按摩操作:用双手中指指端按揉2分钟。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